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内瘘穿刺,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8.8%内瘘闭塞,应用(66.3±7.1)个月;81.2%为一次性内瘘,应用(87.3±13.6)个月。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动静脉内瘘为其生命线,因此一定要做好内瘘护理,由此强化血液透析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82―01
  血液透析即血透,亦被称为洗肾与人工肾,作为主要替代疗法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当前国内外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作为重要血管通路,经由血管通道动脉血向静脉血流转,静脉血流量增加会相应升高压力后扩张,产生动脉化血管后变粗[1-2]。此时再透析难度低,还具备可反复利用、出血少、流量大、感染率低以及易穿刺等优势。由于机体血管很少能够用于造瘘,因此一定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保护。本文现详细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工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比例为17:15,年龄为20至82岁,平均(51.3±9.2)岁;透析时间6为个月至16年,平均(8.7±1.4)年。
  1.2护理方法
  1.2.1保护肢体防止开展有创伤治疗或操作于将造瘘肢体上,比如测量血压、抽血以及静脉输液等。若患者存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史应接受静脉造影,对静脉血管是否通畅予以了解;对患者血压进行密切观察,维持在135/85mmHg左右,避免低血压导致术后形成血栓。对严重水肿、高血脂、凝血异常、高血压以及高粘滞血症予以纠正,指导患者经常握拳。
  1.2.2使用内瘘前护理对室内温度予以调节,控制在20至25℃,防止血管遭受寒冷刺激后出现收缩现象。穿宽松衣服,尤其是衣袖,避免紧绑敷料,包扎时避免环形。将患肢抬高便于静脉回流,对组织水肿予以缓解。对伤口与内瘘状况予以密切观察,查看伤口是否出现红肿、渗血以及渗液情况,内瘘有无搏动、震颤以及血管杂音,若存在异常应快速通知医生有效处理。早期开展局部理疗与热敷,指导患者手部抓握,加快内瘘成熟速度。
  1.2.3使用内瘘时护理内瘘需要经过1至6个月时间才能成熟,当血流量每分钟超过600ml便可穿刺。初次应用时由于内瘘发育还处于不完全成熟状态,有较薄血管壁,撕裂或损伤后形成血肿对后期使用产生影响。因此穿刺者一定要技术水平高超且经验丰富。将肘窝处作为穿刺点,回血通路应选择普通静脉,内瘘渡过成熟期后对穿刺点予以合理选择,对内瘘予以计划性使用。穿刺成熟内瘘时吻合口与动脉穿刺点距离应超过5cm。若穿刺两点于同一血管且作静脉与动脉应确保两点距离不低于10cm,避免再循环。16G穿刺针,初始血流量为每分钟200ml。尽量控制负压避免过大,以免针头附壁对血管产生损伤。内瘘成熟后将血流量逐渐增加。开始血液透析,强化巡视,对穿刺点情况与针头是否脱出、移位以及血压变化行密切观测,避免低血压阻塞内瘘。完成血液透析后针尖从血管中退出,此时需将力度快速加重且固定,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应用松紧带。控制压迫力度为无出血现象且可将震颤与血管搏动触及,拔针后30min可将松紧带拆除。透析时叮嘱患者在家每日对内瘘血管杂音与震颤状况予以检查,若出现疼痛感、震颤变弱或搏动应及时就诊。
  1.2.4避免内瘘感染每日用紫外线对透析室予以消毒,拖地应用消毒液。指导患者在日常中确保穿刺点皮肤干燥与干净,若需游泳或淋浴需粘贴防水胶布。若穿刺点出现疼痛感、硬结或红肿应将穿刺点更换并有效处理。
  2结果
  32例患者6例出现内瘘闭塞,发生率为18.8%,应用(66.3±7.1)个月;26例为一次性内瘘,占81.2%,应用(87.3±13.6)个月。
  3讨论
  当前治疗尿毒症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而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为生命线,因此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一定要十分爱惜内瘘。若内瘘长时间处于通畅状态且可频繁使用不仅可减少造瘘次数以减轻患者痛苦与医疗费用,还能够确保血液量充足以强化透析效果。因此在使用前与使用中都要做好内瘘护理,预防感染,避免堵塞。本组内瘘闭塞发生率为18.8%,与多位学者研究结果相近[3-4]。其原因主要如下[5]:①低血压是内瘘急性堵塞常见诱因,可能与没有准确科学评估患者体质量、低血糖以及腹泻等因素有关;②患者存在动脉硬化、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合并症,血液有过高粘稠度;③感染后损伤血管内膜,形成纤维组织致使血管狭窄;④医务人员操作不熟练。在内瘘护理中一定要高度关注上述因素,以减少闭塞率。
  综上所述,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动静脉内瘘为其生命线,因此一定要做好内瘘护理,由此强化血液透析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叶美芳.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15-16.
  [2]刘小平,张桂玉,范德环等.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的护理技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13-4114.
  [3]刘俊萍,张良绘.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24.
  [4]傅晴,徐利珍,吴素文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9-11.
  [5]李红,何梅,谭君等.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37-113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79―02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高龄老人而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通过手术治疗来尽快恢复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高龄老人常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并发症,因而增加了手术风险。将细节护理融入到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可以增强患者耐受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康复。 
【摘要】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治疗、心理、饮食、休息、运动护理。结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要保障。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80―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病变,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
【摘要】目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和重要性进行探讨。方法:对68例各类颅内动脉瘤进行分析。结果:68例痊愈52例,遗有神经系统损害者12例,死亡4例。结论:按照颅内动脉瘤的自然病史和发展规律,对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强化,对神经系统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护理,能有效减少死亡率和病残率。  【关键词】护理;动脉瘤;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
【摘要】中风是一种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中老年常见病。中风不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其中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最为多见,发生率在40%~50%之间[1]。其表现为病人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空虚、厌烦、淡漠,认为活着无意义等。由于发生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患者信心丧失,对治疗造成障碍,影响康复[2]。Moris等[3]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