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汽车工业史上,我们错过了蒸汽机时代,又错过了内燃机时代,致使传统汽车工业技术落后欧美数十年。
面对山雨欲来的电动时代,我们再也不能错过了,必须打赢这场——
3月初的北京,被春雪装扮得分外妖娆,全国“两会”上,新能源汽车成为低碳行业中唯一入选《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兴产业。
4月初的北京,桃树缀满花苞,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披露:“工信部正联合有关部委,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试点,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财政补贴。”
重庆从一系列动向中嗅到了机会的味道——2010年,很可能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
“作为重庆的传统优势产业,汽车制造正面临上档升级,升级的方向,就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在“两会”后召开的“重庆市工业与信息化投资工作会”上,电动汽车被确定为重庆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重庆随即成立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市长黄奇帆亲任组长。
电动汽车未来之战的大幕徐徐拉开。
吹沙见金
新能源汽车是个大家族,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新燃料动力和纯电动力等多位成员。在众多城市盯紧油电混合动力、新燃料动力汽车时,重庆却对纯电动力汽车情有独钟。
“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但21世纪呢?按现在速度,全球石油只够开采40年。”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说,“这就注定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只能成为过渡车型。”
要想决胜未来,重庆必须制造一种“不吃石油”的汽车。
“发展乙醇燃料不会有好前途,陈化粮已经不够用,这好比杀鸡取卵,规模不可能搞大。”市汽车商业协会秘书长周锦说,“备受青睐的氢燃料也仅是看上去很美,地球上没有天然的氢,建立在电解水基础上的氢燃料注定是不经济的。”
“说白了,新能源汽车之战就是成本之争,谁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谁就能赢得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一语中的,而这也是重庆钟情电动汽车的缘由。
“我国目前每天有十亿度低谷电,不用就白白丢失了,而这些电可供近亿辆电动汽车充电,使之成为交通的动力。”周锦说。
替代石油、降低碳排放、利用低谷电——电动汽车无疑是汽车产业从石油经济转向低碳经济的最佳选择。
“谁先夺得电动汽车的权杖,谁就将主导汽车产业的未来。”世界电动汽车协会主席陈清泉说,“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欧美几十年,但在电动汽车上,却处于同一起跑线,很少有行业能给予中国这样的机会。”
发展电动汽车,重庆的抉择可谓“吹沙见金”。
未雨绸缪
抢喝电动汽车的头啖汤,重庆从九年前就开始了。
2001年,国家新能源汽车“863”重大专项启动,此专项包含新燃料、混合动力、纯电动三个子项目。
获悉信息后,市科委沸腾了。
“很遗憾,长安集团并没入围,科技部把研发重任交给了上汽等龙头企业。”市科委主任周旭说,“我们立马与长安进行对接,希望其参与混合动力的研发。”
之所以选择从混合动力着手,一是因为纯电动汽车需要的庞大配套设施还不具备,如果一下就生产,企业会干渴而死;二是可步步为营,为生产纯电动汽车积累技术。
为使此项目尽快开花结果,市政府“浇了一大桶油”——搭建超强产学研平台。
“以往的产学研平台是企业提出方向后,由科研机构主导,有时间就研究一下,没时间时就放在一边,这难免会影响项目进程。”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说,“在此项目上,重庆政府通过给资金、给政策、找伙伴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强的产学研合作环境。”
2007年12月13日,长安杰勋顺利下线——这是中国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轿车。“长安给了我们一个惊讶。”科技部部长万钢说。
以杰勋技术为起点,重庆又向纯电动汽车挺进。
去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前一天,中国第一辆纯电动汽车“奔奔i”在长安下线。
“奔奔i”一次充电行使里程可达150公里,百公里能耗为10度电,成本5.4元,零排放……整车各项性能指标,处于全球先进水平。
这一次,重庆给了世界一个惊讶。
配套破冰
但电动汽车要实现产业化,须先打掉两只“拦路虎”。
第一只“虎”是充电障碍。“在欧美,多数用户都有私人车库,只要配备充电机就可方便地给电动汽车充电,但这对中国用户来说却是奢望。”周锦说。
中国住宅结构决定了电动汽车要想运行,只有建充电站。
“要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建立像加油站般便捷的充电站,需要投入上千亿元资金,这项任务只有政府才能完成。”杨裕生说。
重庆成了表率者。
1月30日,市电力公司站了出来:“今年将投资2500万元,在住宅小区、停车场、商场等区域,试点建设50个充电桩。”
随后,市政府又打动了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大巨头将在加油站安建充电桩。
充电桩破冰后,重庆又开始打另一只“虎”——锂电池障碍。
“目前电动汽车配备的锂电池,充一次电最远只能行驶150公里,所以不宜在高速公路上长距离运行。”杨裕生说,“而且充电慢,需四五小时,如果强电流快速充电,会极大缩短电池寿命。”
快充不伤寿命、能长距离行驶——这是两个必须突破的瓶颈。
2月,重庆引进了美国著名锂电池生产商波士顿电池公司;3月,又引进了国内最大锂电池生产商天津力神电池公司——在涪陵开建西南首个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基地。
有了“打虎棒”,攻克锂电池障碍已是板上钉钉。
政策突围
重庆要想成为世界电动汽车重镇,只有长安一家还远远不够。
“要想其他企业进入,推动电动汽车规模性崛起,需要政策性动力。”杨裕生说。
长安“奔奔i”因电池昂贵,比同款普通汽车成本高出一大截——对消费者而言,只能“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市场化必先降价,要降价必先市场化,如果循着这条路走下去,电动汽车生产将会走进死循环。”杨裕生说。
要破解这个死循环,必须进行政策性干预。
2009年底,重庆首开个人补贴之先河,市财政局、市科委联合下發《购买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实施办法及流程》:对前100名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给予3.6万元补贴。
今年2月,工信部发出信号:将选取五个城市试点,对个人购买电动汽车进行补贴,最高可达六万元。重庆在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并极力斡旋。
破解高昂成本和市场需要这个死循环,重庆走在了全国最前面。
车企们动心了,力帆、渝安、隆鑫、恒通开始强势进入,与长安一道攥成了拳头。
为使拳头打出去更有力量,在市政府穿针引线下,这五家企业与多家科研院校一道,组建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联盟成立后,将集各家之长,推动重庆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联盟首任理事长徐留平说。
经过一系列积累后,重庆电动汽车产业驶入了快车道。“2012年可产销24.2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周旭说。
“中国最早普及电动汽车的城市一定是重庆!”波士顿电池公司首席技术官佩尔来渝考察时惊叹。
在佩尔的惊叹声中,电动汽车未来之战的权杖正向重庆倾斜。
面对山雨欲来的电动时代,我们再也不能错过了,必须打赢这场——
3月初的北京,被春雪装扮得分外妖娆,全国“两会”上,新能源汽车成为低碳行业中唯一入选《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兴产业。
4月初的北京,桃树缀满花苞,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披露:“工信部正联合有关部委,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试点,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财政补贴。”
重庆从一系列动向中嗅到了机会的味道——2010年,很可能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
“作为重庆的传统优势产业,汽车制造正面临上档升级,升级的方向,就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在“两会”后召开的“重庆市工业与信息化投资工作会”上,电动汽车被确定为重庆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重庆随即成立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市长黄奇帆亲任组长。
电动汽车未来之战的大幕徐徐拉开。
吹沙见金
新能源汽车是个大家族,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新燃料动力和纯电动力等多位成员。在众多城市盯紧油电混合动力、新燃料动力汽车时,重庆却对纯电动力汽车情有独钟。
“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但21世纪呢?按现在速度,全球石油只够开采40年。”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说,“这就注定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只能成为过渡车型。”
要想决胜未来,重庆必须制造一种“不吃石油”的汽车。
“发展乙醇燃料不会有好前途,陈化粮已经不够用,这好比杀鸡取卵,规模不可能搞大。”市汽车商业协会秘书长周锦说,“备受青睐的氢燃料也仅是看上去很美,地球上没有天然的氢,建立在电解水基础上的氢燃料注定是不经济的。”
“说白了,新能源汽车之战就是成本之争,谁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谁就能赢得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一语中的,而这也是重庆钟情电动汽车的缘由。
“我国目前每天有十亿度低谷电,不用就白白丢失了,而这些电可供近亿辆电动汽车充电,使之成为交通的动力。”周锦说。
替代石油、降低碳排放、利用低谷电——电动汽车无疑是汽车产业从石油经济转向低碳经济的最佳选择。
“谁先夺得电动汽车的权杖,谁就将主导汽车产业的未来。”世界电动汽车协会主席陈清泉说,“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欧美几十年,但在电动汽车上,却处于同一起跑线,很少有行业能给予中国这样的机会。”
发展电动汽车,重庆的抉择可谓“吹沙见金”。
未雨绸缪
抢喝电动汽车的头啖汤,重庆从九年前就开始了。
2001年,国家新能源汽车“863”重大专项启动,此专项包含新燃料、混合动力、纯电动三个子项目。
获悉信息后,市科委沸腾了。
“很遗憾,长安集团并没入围,科技部把研发重任交给了上汽等龙头企业。”市科委主任周旭说,“我们立马与长安进行对接,希望其参与混合动力的研发。”
之所以选择从混合动力着手,一是因为纯电动汽车需要的庞大配套设施还不具备,如果一下就生产,企业会干渴而死;二是可步步为营,为生产纯电动汽车积累技术。
为使此项目尽快开花结果,市政府“浇了一大桶油”——搭建超强产学研平台。
“以往的产学研平台是企业提出方向后,由科研机构主导,有时间就研究一下,没时间时就放在一边,这难免会影响项目进程。”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说,“在此项目上,重庆政府通过给资金、给政策、找伙伴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强的产学研合作环境。”
2007年12月13日,长安杰勋顺利下线——这是中国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轿车。“长安给了我们一个惊讶。”科技部部长万钢说。
以杰勋技术为起点,重庆又向纯电动汽车挺进。
去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前一天,中国第一辆纯电动汽车“奔奔i”在长安下线。
“奔奔i”一次充电行使里程可达150公里,百公里能耗为10度电,成本5.4元,零排放……整车各项性能指标,处于全球先进水平。
这一次,重庆给了世界一个惊讶。
配套破冰
但电动汽车要实现产业化,须先打掉两只“拦路虎”。
第一只“虎”是充电障碍。“在欧美,多数用户都有私人车库,只要配备充电机就可方便地给电动汽车充电,但这对中国用户来说却是奢望。”周锦说。
中国住宅结构决定了电动汽车要想运行,只有建充电站。
“要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建立像加油站般便捷的充电站,需要投入上千亿元资金,这项任务只有政府才能完成。”杨裕生说。
重庆成了表率者。
1月30日,市电力公司站了出来:“今年将投资2500万元,在住宅小区、停车场、商场等区域,试点建设50个充电桩。”
随后,市政府又打动了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大巨头将在加油站安建充电桩。
充电桩破冰后,重庆又开始打另一只“虎”——锂电池障碍。
“目前电动汽车配备的锂电池,充一次电最远只能行驶150公里,所以不宜在高速公路上长距离运行。”杨裕生说,“而且充电慢,需四五小时,如果强电流快速充电,会极大缩短电池寿命。”
快充不伤寿命、能长距离行驶——这是两个必须突破的瓶颈。
2月,重庆引进了美国著名锂电池生产商波士顿电池公司;3月,又引进了国内最大锂电池生产商天津力神电池公司——在涪陵开建西南首个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基地。
有了“打虎棒”,攻克锂电池障碍已是板上钉钉。
政策突围
重庆要想成为世界电动汽车重镇,只有长安一家还远远不够。
“要想其他企业进入,推动电动汽车规模性崛起,需要政策性动力。”杨裕生说。
长安“奔奔i”因电池昂贵,比同款普通汽车成本高出一大截——对消费者而言,只能“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市场化必先降价,要降价必先市场化,如果循着这条路走下去,电动汽车生产将会走进死循环。”杨裕生说。
要破解这个死循环,必须进行政策性干预。
2009年底,重庆首开个人补贴之先河,市财政局、市科委联合下發《购买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实施办法及流程》:对前100名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给予3.6万元补贴。
今年2月,工信部发出信号:将选取五个城市试点,对个人购买电动汽车进行补贴,最高可达六万元。重庆在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并极力斡旋。
破解高昂成本和市场需要这个死循环,重庆走在了全国最前面。
车企们动心了,力帆、渝安、隆鑫、恒通开始强势进入,与长安一道攥成了拳头。
为使拳头打出去更有力量,在市政府穿针引线下,这五家企业与多家科研院校一道,组建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联盟成立后,将集各家之长,推动重庆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联盟首任理事长徐留平说。
经过一系列积累后,重庆电动汽车产业驶入了快车道。“2012年可产销24.2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周旭说。
“中国最早普及电动汽车的城市一定是重庆!”波士顿电池公司首席技术官佩尔来渝考察时惊叹。
在佩尔的惊叹声中,电动汽车未来之战的权杖正向重庆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