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时代国人取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寄予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会受到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国人取名与历史背景和环境的联系。
关键词:取名;时代
名字的期望反映在名字的寓意和寄托中。每个时代的人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国人取名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特点与时代主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极具特色的名字曾令人感到自豪,名字已不单纯地是一种代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一、建国初期(1949-1966)
建国初期,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取名多围绕共和国成立,借以表达人们迎接新生活的喜悦心情和美好期盼,有着鲜明的年代标志。如: 建国、建华、建民、爱国、爱民、中华、国庆、庆国、光华、新民、新国、兴国、新华、国华、兴华、国胜、国富、国强等等。这些名字多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特别是男性中取这类名字的不计其数,无论城乡,无论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都有取这类名字的。
另外,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全国人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捐款捐物支援前线。这时叫卫国、援朝、抗美的颇多,如宋卫国、方卫平、邓援朝、姚抗美等。
五十代中期(1954一1957),这段时期正值共和国集中精力建设祖国时期,因而人名中的建设、建强之类的名字不少,如高建设、李互助、张建强等。
大跃进年代(1958一1959),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取名如卫星、跃进、跃华、超英等逐渐增多,像孟跃进、潘胜天、戴红花、王超英、方卫星等。
三年困难时期(1960一1962),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这一时期,取名寓意着家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期望,有任自力、杜更生、沈抗洪、宋图强等名,抒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六十年代中期(1963一1965),毛泽东同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这在人名中亦有反映,这时高学雷、艾敬锋,是为学雷锋的显现;钱志农、董加耕,则为返农潮的再现。20世纪60年代男孩儿的名字军占主流,也反映了当时尚武的风气,寄托了父母对男孩子有责任感的希望。
二、文革时期(1966一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种特殊年代的印记,一种历史运动的镜像。一方面“文革”时期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是伟,用以形容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结果上行下效,出现了大批带伟字的人名;另一方面,伟大、宏伟、伟人、伟岸,凡是与伟字沾边的词汇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因此父母为孩子起名伟,也是希望其长大后表现优秀。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切事物都要向“革命”看齐,与“立场”统一。因此出现了大量的诸如“红卫”、“跃进”、“东方”等名字,有人甚至干脆就叫“文革”,借以声张自己坚定的政治信仰。如“红”这个字,在当时表革命、政治觉悟高,如:根正苗红,红五类,红哨兵,红太阳,红宝书等,总之文革时期“红”这个字几乎成了一个任意可加的政治标签,带“红”字的就表明是正确的、光荣的。因此,这一时期很多人名中带有“红”字,如“红卫”、“红军”、“红雨”,有的父母直接给女孩取名“红”。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7一1987)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时期经过了动乱的“文革”十年,当时的社会从大萧条的局面中开始艰难扭转,逐渐走出了动乱,人们也重新投身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去。人们名字相对多元化,两个字的名字多了起来。如 “庆”, “栋”, “辉”等单名。出现了大量的 “李刚”、“王勇”、“张伟”等名字,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众经历浩劫之后,一心追求“简单”“宁静”“朴实无华”“健康向上”的生活心态。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思想解放,人的名字于是也呈形形色色、五彩缤纷之态。倩、晶、媛、颖、蕾、婷等之类的美名、雅名群起而来,各种单名应接不暇,男女间的中性名字也大有市场,带洋味的名字如安娜、安妮、丽莎之类的又重新抬起了头。与意义相比,父母更喜欢好发音、听起来顺耳的名字。如名字中有“伟”、“娜”、“丽”等字的话,很可能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
四、当代(1987年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起名之道也大讲艺术化、寓意化,俗气的如花、福、财之类的名字已被普遍扬弃,政治化和具有时代特点的名字也呈递减趋向。取名也赋予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人们不再像以前以“富、贵、宝”这些字眼去体现。涵、子、博、雨、欣、轩、佳、思、琪、浩、昊、嘉等听起来很风雅的名字越来越多,占据较大比例。
许多80后独生子女为孩子起名更是追求文化元素和时代特征。很多家长都给孩子起独具特色意义深远的名字,起4个字的名字也逐渐多了起来。从自创的复姓“尹林”“杨虞”到无厘头的“奥迪”,这些渗透着网络时代特点的名字出现在了我们的户口簿和身份证上,而起名的方式也正在从单调的翻字典、依辈分和排行的按部就班中解放出来,网上的起名公司和起名软件代替了爷爷、奶奶甚至爸爸、妈妈的位置,再加上那些灵光乍现的个性化选择,名字,由众口一词的亦步亦趋,到如今的多元开放、生趣盎然。
各种生僻字眼又抬起头来。鲁木可、程子夫、林从墅、黄钺勋……一些名字很生僻,孩子的名字越取越奇特,恰恰反映了现代人追求个性的时代特点。
创意名字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语言的两大特点:一是弹性,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保守性,名字呈现的自由应该基于一定的保守原则的自由。有中国文化的传统仍然在如今的新名字上体现着,比如加入父母姓名的四字名,代表父母理想和情操的选择的字眼。
网络时代,名字就是个性的延展,它是你独一无二,让人过目不忘的闪光的个性名片。
E时代起名的价值观,10多年间从1995年开始,“五格剖象”论逐渐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父母的起名观念。名字也逐雅致起来,截至2006年,在过去近10多年的时间里,将近85%以上的人取名字都会参考 “五格剖象”的测算结果。为求“家宅平安”和“大吉大利”,出现了以“张馨月”、“张馨文”为代表的严重重名现象,此种“跟风”趋势着实令业界人士空前担忧。这个,或者就是网络时代新名字的特点,糅合了现代和传统,表达着美好的愿望。即使是无厘头,也是可爱的、娱乐的、快乐的。
每每看到、写到或唤起、忆起许多人的名字时,心中总有些对时代变迁的感慨。特别是近五十年来,不少人的名字无不烙上了时代的印迹,从他们的名字中,你往往可以辨出一段历史,听出时代变化进步的足音。姓名群体的社会烙印以扇面的形式载下了社会变迁的流行曲,而个体姓名的社会烙印则是以其生动引人的故事记述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行为和思想轨迹的。
参考文献:
[1]文革时期颜色词的意义变异及原因.周毅.2010年第6期.浙江社会科学. 120-123.
关键词:取名;时代
名字的期望反映在名字的寓意和寄托中。每个时代的人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国人取名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特点与时代主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极具特色的名字曾令人感到自豪,名字已不单纯地是一种代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一、建国初期(1949-1966)
建国初期,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取名多围绕共和国成立,借以表达人们迎接新生活的喜悦心情和美好期盼,有着鲜明的年代标志。如: 建国、建华、建民、爱国、爱民、中华、国庆、庆国、光华、新民、新国、兴国、新华、国华、兴华、国胜、国富、国强等等。这些名字多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特别是男性中取这类名字的不计其数,无论城乡,无论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都有取这类名字的。
另外,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全国人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捐款捐物支援前线。这时叫卫国、援朝、抗美的颇多,如宋卫国、方卫平、邓援朝、姚抗美等。
五十代中期(1954一1957),这段时期正值共和国集中精力建设祖国时期,因而人名中的建设、建强之类的名字不少,如高建设、李互助、张建强等。
大跃进年代(1958一1959),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取名如卫星、跃进、跃华、超英等逐渐增多,像孟跃进、潘胜天、戴红花、王超英、方卫星等。
三年困难时期(1960一1962),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这一时期,取名寓意着家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期望,有任自力、杜更生、沈抗洪、宋图强等名,抒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六十年代中期(1963一1965),毛泽东同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这在人名中亦有反映,这时高学雷、艾敬锋,是为学雷锋的显现;钱志农、董加耕,则为返农潮的再现。20世纪60年代男孩儿的名字军占主流,也反映了当时尚武的风气,寄托了父母对男孩子有责任感的希望。
二、文革时期(1966一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种特殊年代的印记,一种历史运动的镜像。一方面“文革”时期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是伟,用以形容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结果上行下效,出现了大批带伟字的人名;另一方面,伟大、宏伟、伟人、伟岸,凡是与伟字沾边的词汇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因此父母为孩子起名伟,也是希望其长大后表现优秀。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切事物都要向“革命”看齐,与“立场”统一。因此出现了大量的诸如“红卫”、“跃进”、“东方”等名字,有人甚至干脆就叫“文革”,借以声张自己坚定的政治信仰。如“红”这个字,在当时表革命、政治觉悟高,如:根正苗红,红五类,红哨兵,红太阳,红宝书等,总之文革时期“红”这个字几乎成了一个任意可加的政治标签,带“红”字的就表明是正确的、光荣的。因此,这一时期很多人名中带有“红”字,如“红卫”、“红军”、“红雨”,有的父母直接给女孩取名“红”。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7一1987)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时期经过了动乱的“文革”十年,当时的社会从大萧条的局面中开始艰难扭转,逐渐走出了动乱,人们也重新投身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去。人们名字相对多元化,两个字的名字多了起来。如 “庆”, “栋”, “辉”等单名。出现了大量的 “李刚”、“王勇”、“张伟”等名字,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众经历浩劫之后,一心追求“简单”“宁静”“朴实无华”“健康向上”的生活心态。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思想解放,人的名字于是也呈形形色色、五彩缤纷之态。倩、晶、媛、颖、蕾、婷等之类的美名、雅名群起而来,各种单名应接不暇,男女间的中性名字也大有市场,带洋味的名字如安娜、安妮、丽莎之类的又重新抬起了头。与意义相比,父母更喜欢好发音、听起来顺耳的名字。如名字中有“伟”、“娜”、“丽”等字的话,很可能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
四、当代(1987年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起名之道也大讲艺术化、寓意化,俗气的如花、福、财之类的名字已被普遍扬弃,政治化和具有时代特点的名字也呈递减趋向。取名也赋予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人们不再像以前以“富、贵、宝”这些字眼去体现。涵、子、博、雨、欣、轩、佳、思、琪、浩、昊、嘉等听起来很风雅的名字越来越多,占据较大比例。
许多80后独生子女为孩子起名更是追求文化元素和时代特征。很多家长都给孩子起独具特色意义深远的名字,起4个字的名字也逐渐多了起来。从自创的复姓“尹林”“杨虞”到无厘头的“奥迪”,这些渗透着网络时代特点的名字出现在了我们的户口簿和身份证上,而起名的方式也正在从单调的翻字典、依辈分和排行的按部就班中解放出来,网上的起名公司和起名软件代替了爷爷、奶奶甚至爸爸、妈妈的位置,再加上那些灵光乍现的个性化选择,名字,由众口一词的亦步亦趋,到如今的多元开放、生趣盎然。
各种生僻字眼又抬起头来。鲁木可、程子夫、林从墅、黄钺勋……一些名字很生僻,孩子的名字越取越奇特,恰恰反映了现代人追求个性的时代特点。
创意名字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语言的两大特点:一是弹性,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保守性,名字呈现的自由应该基于一定的保守原则的自由。有中国文化的传统仍然在如今的新名字上体现着,比如加入父母姓名的四字名,代表父母理想和情操的选择的字眼。
网络时代,名字就是个性的延展,它是你独一无二,让人过目不忘的闪光的个性名片。
E时代起名的价值观,10多年间从1995年开始,“五格剖象”论逐渐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父母的起名观念。名字也逐雅致起来,截至2006年,在过去近10多年的时间里,将近85%以上的人取名字都会参考 “五格剖象”的测算结果。为求“家宅平安”和“大吉大利”,出现了以“张馨月”、“张馨文”为代表的严重重名现象,此种“跟风”趋势着实令业界人士空前担忧。这个,或者就是网络时代新名字的特点,糅合了现代和传统,表达着美好的愿望。即使是无厘头,也是可爱的、娱乐的、快乐的。
每每看到、写到或唤起、忆起许多人的名字时,心中总有些对时代变迁的感慨。特别是近五十年来,不少人的名字无不烙上了时代的印迹,从他们的名字中,你往往可以辨出一段历史,听出时代变化进步的足音。姓名群体的社会烙印以扇面的形式载下了社会变迁的流行曲,而个体姓名的社会烙印则是以其生动引人的故事记述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行为和思想轨迹的。
参考文献:
[1]文革时期颜色词的意义变异及原因.周毅.2010年第6期.浙江社会科学. 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