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处理方式,应具有整体性,这种整体性是通过结构与系统内部的诸要素相联系的.只有选择合理的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层次教学的教育功能,这就需要以高中教学的教育目标为指导,在分析学校各专业结构及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学生间的差异,要求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加以区别对待,使得各层次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
一、开展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分层次教学要与分快慢班区别开来.分层次教学中的教师眼中没有差生,在师资配置上也没有歧视,甚至会为学习程度较弱的层次配备更好的教师,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但对较低层次的学生,应避免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产生被视为差生的心理压力,对较高层次的学生,不要使他们产生优越感.
2.不能简单地由学校或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确定学生分在哪个层次,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已有数学基础自主确定.由于这种选择是学生的自觉行为,所以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学生自主选择层次后,不能要求其从一而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情况和需求的变化,进行重新选择学习层次.
3.不能简单地通过分层次降低对部分学生的要求.分层次教学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教学的措施或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进一步的发展需要,选择较高教学层次或技能等级要求,实现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意愿的最佳发展目标.
4.分层教学应按照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优化.按照“照顾差异,分层提高”的原则,使得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定,评价体系等都有所区别,使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谋求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二、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通过吸取各种教育形式的优点,根据唯物辩证法系统论的观点,利用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原理,创设并优化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建立起来的面向全体的差异教学.理论依据充分可靠,实践检验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和实验.限于本人研究的一些局限,有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1.防止盲目性问题.分层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教学中要有较高的智力参与,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通过创设条件并经耐心引导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学生的智力参与程度高低受制于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状况,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结构尚处在较初级的阶段,分层教学对他们是否切实可行,还需进一步地实证研究.
2.改善教师的教学素质问题.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分层细化,教学方案的分层设计,教学过程的分层实施,还是分层次的作业留批与达标梯度测验都要求老师匠心独运,全面合理地考虑和安排,这必然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压力.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改善教师的素质,使之真正适合分层教学的要求,进而把分层教学搞得扎实、深入、有效,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问题.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和普及,它必然会在差异教学领域中大显身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分层教学必然会和计算机实现完美地结合.如何借助计算机显示分层目标、分层内容,进行分层练习、梯度测验,实现及时达标反馈等等,有着广阔的前景,都是下一步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三、“分层教学”的误区
心理学认为,学生之间的“智力不平等性”几乎是绝对的,因此,有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不同智力程度出发,使不同层次上的学生均有进步,所以“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正确有效的选择.但是,笔者看到一些搞“分层教学”实验的学校,竟直接对实验班的每位学生“明码标价”,依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差分层划级,按固定的人数比例分组排序,同一班级同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自学提纲、作业布置等都因层制定.笔者认为,这样所谓的教学改革实验,与客观存在的教育规律是相悖的,不适应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准确把握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脉搏,才能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精心引导课堂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分层教学”取得实效.
“分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心底“分层”,它的核心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及时有益的帮助,寻求各自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开展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分层次教学要与分快慢班区别开来.分层次教学中的教师眼中没有差生,在师资配置上也没有歧视,甚至会为学习程度较弱的层次配备更好的教师,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但对较低层次的学生,应避免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产生被视为差生的心理压力,对较高层次的学生,不要使他们产生优越感.
2.不能简单地由学校或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确定学生分在哪个层次,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已有数学基础自主确定.由于这种选择是学生的自觉行为,所以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学生自主选择层次后,不能要求其从一而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情况和需求的变化,进行重新选择学习层次.
3.不能简单地通过分层次降低对部分学生的要求.分层次教学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教学的措施或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进一步的发展需要,选择较高教学层次或技能等级要求,实现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意愿的最佳发展目标.
4.分层教学应按照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优化.按照“照顾差异,分层提高”的原则,使得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定,评价体系等都有所区别,使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谋求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二、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通过吸取各种教育形式的优点,根据唯物辩证法系统论的观点,利用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原理,创设并优化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建立起来的面向全体的差异教学.理论依据充分可靠,实践检验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和实验.限于本人研究的一些局限,有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1.防止盲目性问题.分层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教学中要有较高的智力参与,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通过创设条件并经耐心引导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学生的智力参与程度高低受制于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状况,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结构尚处在较初级的阶段,分层教学对他们是否切实可行,还需进一步地实证研究.
2.改善教师的教学素质问题.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分层细化,教学方案的分层设计,教学过程的分层实施,还是分层次的作业留批与达标梯度测验都要求老师匠心独运,全面合理地考虑和安排,这必然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压力.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改善教师的素质,使之真正适合分层教学的要求,进而把分层教学搞得扎实、深入、有效,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问题.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和普及,它必然会在差异教学领域中大显身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分层教学必然会和计算机实现完美地结合.如何借助计算机显示分层目标、分层内容,进行分层练习、梯度测验,实现及时达标反馈等等,有着广阔的前景,都是下一步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三、“分层教学”的误区
心理学认为,学生之间的“智力不平等性”几乎是绝对的,因此,有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不同智力程度出发,使不同层次上的学生均有进步,所以“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正确有效的选择.但是,笔者看到一些搞“分层教学”实验的学校,竟直接对实验班的每位学生“明码标价”,依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差分层划级,按固定的人数比例分组排序,同一班级同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自学提纲、作业布置等都因层制定.笔者认为,这样所谓的教学改革实验,与客观存在的教育规律是相悖的,不适应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准确把握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脉搏,才能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精心引导课堂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分层教学”取得实效.
“分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心底“分层”,它的核心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及时有益的帮助,寻求各自的切入点和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