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课堂“生命”的意义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uu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再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要优化教学目标的设置,文章认为在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做到系统思考,优先考虑学生,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及分层要求这四点。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意义,教学的实效性才有了保障。
  【关键词】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堂 优化设置 生命
  人有目标,就赋予了人生活的意义;课堂有目标,则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育界目前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较为一致,如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三位教授编著的《教学系统设计》一书中,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吴志贵、陈方梁教授主编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创新》一书中,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界定为:“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发展的规格性要求。”也即学生通过知识的构建,加强自我教育,完善道德规范,提高道德判断力,体验、感悟、践行道德,形成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借鉴学者们对课堂教学目标概念的界定,结合思想品德学科实际,笔者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做如下界定:思想品德学科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指学习者通过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后,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的表述。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指引教育者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准确且注重实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目标仿佛是教师教学路途上的指路灯,有它的指引,教师的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为此,教学目标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呢?笔者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系统思考
  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我们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某一个课时,而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思考每节课的教学要求,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课堂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思考才是系统的思考呢?我们可以很抽象地,从哲学高度上来阐述“系统思考”这个概念。比如可以“堂而皇之”地说:“所谓系统思考就是用整体的观点来思考教学问题。”显然,这样的回答对处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的教师来说作用不大,我们需要更为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思考。
  系统思考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旨是要使子目标与总目标相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课堂教学目标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服务于课程总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分和总的关系,在这三者关系中,课程目标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应该要能够体现出课程的目标。换句话来说,课程目标在具体的一堂课中的体现如何,可以说是衡量该堂课实效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用逐层分解法让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和课程目标(总体)统一起来,具体如下图所示。
  明确课程目标,在它的基础上给出单元的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目标。两者是原则性的而不是具体的,还需继续进行分解,得出每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求出课堂子教学目标,直至找到不能再划分的最低一级的子目标为止。从子目标出发,找出实现子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步骤。这种方法既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同时也容易使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知识体系。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总目标是:“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这样的终极教学目标的重点,或者说它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在于受众的情感内化,课堂上学生有没有自觉的情感内化才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终极标准。据此,根据逐层分解法,可以将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总目标真正地统一起来,同时也可从课程目标层面判断课堂教学目标的正确性。
  例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男生·女生》所要求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为“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
  从课程目标层面要求,我们试着推出这堂课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标准:学生是否真实地列举了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男女同学交往中的点点滴滴;学生是否真实地感受到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对自身健康成长的益处;学生是否悦纳内心的朦胧情感变化并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坦然、恰当地处理。
  系统思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了解总目标,又要熟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系统思考是一种“见林又见树”的思考。
  二、优先考虑学生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带着自己5岁的小女儿逛商场,她自己每次都逛得津津有味,而她的小女儿却总撅起小嘴巴,很不高兴。她不理解。后来有一次她蹲下身子帮助女儿系鞋带时,猛然发现了原因所在。原来女儿逛商场时所见到的“世界”与她所见到的“世界”完全不同: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诱人的商品,而5岁的女儿所看到的是“毫无表情”的大人的屁股!她不禁感叹,原来商场仅仅是为大人设计的啊!
  其实,我们教师每天都面临类似这位母亲的“处境”:教材是由高度智慧的专家编写的,学习目标是由拥有丰富知识的教师制定出来的,我们总免不了站在自己的高度来理解、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师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却可能困难重重。
  所以,制订教学目标要优先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要以及个性心理特征,设计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定得高,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无法实现,等于零;教学目标设计得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会影响继续学习内驱力的保持。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要把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2:在制定人教版九年级第四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时,我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分析:初三学生经过两年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上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较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知识,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能从资料中分析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分析:缺乏具体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难以分析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做法,社会责任感普遍不够强。
  3.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一个社会人,学生应该学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体验生活的学习,学会关注社会,关注身边,更深刻地理解国家、社会、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关心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优先考虑学生还要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比如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学习兴趣上的差异等,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见,备课时要备学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三、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
  当下,在教师的教案中、口中经常会出现“三维目标”这个词,提出三维目标是我们理解课堂教学的一大步。但这三种目标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值得认真思考。
  笔者认为,三维教学目标是彼此渗透和相互融合的,三者有机地统一于学生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之中。一方面,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在不断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因此,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行为综合、有机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课堂教学目标必然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思想。
  例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所要求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为“理解情绪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其中“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指向的是学生知识水平的要求,“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指向的是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保持乐观心态”指向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是“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的前提和基础,“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是学生初步体验乐观心态的前提,只有体会到乐观心态带来的愉悦感,才能促进学生主动“保持乐观心态”。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在知识学习与探究中,在能力培养与训练中逐步渗透、形成的。反过来看,一旦学生具备了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并且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时候,学生对情绪的多样性、丰富性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学生对情绪、对人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学生的认识水平就会有更深层次的提高。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中三维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是一个整合与交融的过程。
  四、分层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的对象是所有的学生,但是他们的知识储备、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等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笔者认为统一而无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多数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情,在充分掌握差异性的基础上,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教学目标通常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一)目标实施对象上分层
  医生给病人开处方前首先要诊断。同样,教师给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也要先“诊断”: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思维特点有哪些类型,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哪些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有哪些方面。只有做了全面的“诊断”,才能有效地开展分层教学。但面对数量较大、个性复杂、可塑性强的学生,每节课都这样设计未免过于“乌托邦”。所以,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群体分布情况,将学生分成高、中、低三种类型,这是一种粗略的、简化的分层,却比较有效,大大节省了教师“开处方”前的“诊断”时间。
  (二)目标要求上分层
  课本和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知识内容我们不能筛选,但在目标要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比如说,某个知识点,我们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理解,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和运用。目标要求上分层,有利于各个层面的学生达到目标。
  (三)目标内容上分层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或者运用的内容,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或几节课就完全达到目标,所以,筛选、开发习题让学生巩固是必要的。这些用来加深理解、强化巩固的习题应当按照学生的层次来选择和安排,让基础差的学生做较为简单的习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做较为复杂的习题。
  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会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更贴近他们的认知规律,也更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涵非常丰富。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研究、探索,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跃.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闫凤云.行为动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中的使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4):73-76.
其他文献
鄒建军
期刊
【摘 要】学校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学 ,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班主任,这是对班主任工作的崇高定位。成为名师再加上名班主任应该是老师这种职业的至高境界,是我们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同样适合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也要常常反思寻找适合自己的,适合事情发生发展的方法,方法得体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方法 师生关系 管理  学校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学 ,班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推进,虚拟实验教学对当下的高中教学课堂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文章针对农村高中生源状况,从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培养学生虚拟意识,优化虚拟实验设计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在农村高中生源条件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虚拟实验,提高虚拟实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实验教学;前期准备;策略  一、引言  随着高中教育的稳步推进,农村高中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鉴于农村高中生源的
【摘 要】我国传统数学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分数、应对考试为根本目的,忽视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提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期给目前的数学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意义 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划,要求突出教学过程的多
【摘要】文章阐述了在英语读写教学中关于利用概念图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思维的研究,试图为小学高年级语篇读写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摸索出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建构英语语篇读写思维课堂,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为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在读写课堂教学的落实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读写教学;核心素养;概念图;英语思维  一、分析小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的国内外现状  小
【摘 要】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统计:平均数》这一课为例,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着力考虑小学生的生理特征、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层次,以“创新”为中心,提出了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数学课堂 乐学氛围 多思情景 数学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
[摘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这也是班主任德育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特点 引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生长发育加快,导致青春期年龄提前,学生
【摘 要】当前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各学校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而言,其开展德育教育占据着一定的优势。本文基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来浅谈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渗透 必要性 策略  一、引言  德育教育一直是整个教育领域中的永恒话题。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德育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效地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
【摘 要】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道德修养也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长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班级管理 与时俱进  班主任是学校的主力军,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
[摘要]师生关系是否亲密友好、和谐融洽,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关系教育工作的效果。一个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决定着他的教育行为。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而是让学生感动。  [关键词]和谐 师生关系 关爱 信任  笔者作为学校具体负责班主任工作的部门责任人,在与一些班主任老师谈心时,经常会听到他们说:现在的学生不像过去那样好教了,你说你的,他做他的,师生是两条平行线,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