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的是“以知识为本”,重心是评价教师的“教”,即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和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忽略了对学生这一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在形式和方法上偏离“以人为本”的理念。显然,改革原有“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颇具有研究意义。下面,我就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
面向全体学生,适人适当评价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所以在平时的每一节课,我都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这个人的评价方法。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数学课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学习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成为学生在自学、操作、讨论、合作中的“顾问”和“参谋”,要时时关注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个细节,适时地给予点拨、指点、评价,引导学生欣赏他人,倾听他人的不同见解,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由此,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
注重学用结合中的评价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结合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月的月末,开展一次课外实践活动。
在评价中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教师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使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感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一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每个学生都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开展、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實践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阶段。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我认为,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一堂好课,不应追求教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节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让有益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3、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何京美老师的《数学学习评价研究》。Q`
面向全体学生,适人适当评价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所以在平时的每一节课,我都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这个人的评价方法。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数学课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学习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成为学生在自学、操作、讨论、合作中的“顾问”和“参谋”,要时时关注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个细节,适时地给予点拨、指点、评价,引导学生欣赏他人,倾听他人的不同见解,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由此,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
注重学用结合中的评价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结合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月的月末,开展一次课外实践活动。
在评价中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教师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使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感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一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每个学生都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开展、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實践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阶段。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我认为,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一堂好课,不应追求教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节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让有益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3、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何京美老师的《数学学习评价研究》。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