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不小的难题,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习作成了望而生畏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或者觉得作文时“没有东西好写”的情况。在文字方面如错字连篇、词不达意、句子不连贯、意思表达不清楚,则更是比比皆是。如何让学生会写作文,乐于作文呢?本人认为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语言积累,夯实写作文的基础
根据语言学习长效积累的性质,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语文是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具有“随身携带”、随用随取的优势,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但是,问题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短效积累较易,而形成长效积累则相当困难。这是因为语文知识数量繁多、联系疏松、组合多变,并且与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结合着进行。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的做法是个好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范文的“熟读成诵”,可以达到长效积累的目的。这样,当学生在进行作文时,就往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进而可以“随用随取”了。课文课本就是积累的好材料,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秦兵马俑》这课后,我就让学生学习写熟悉的风景名胜,学习课文如何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修辞手法,把文章写生动、具体等。另外,坚持写日记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式,还是练笔的最好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
语文学习具有多渠道的性质,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不能把作文训练局限于课堂教学一个渠道,而应把学生引导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比如听广播、看电视,到工厂、农村、图书馆等去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自办墙报或黑板报等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丰富自己语言的能力。
语文工具是全社会通用的,学生掌握的词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词汇,并具备一定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
研究表明,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作文材料。儿童通过观察在脑中储存的材料越多,其思维就越活跃,这样当他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东西可写”了。反之,那些平时不会观察、不善于观察的儿童,当他们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他们作文中的一个通病就是“言之无物”。
儿童的观察力是需要进行培养的。怎样培养呢?有些教师采取了“素描作文”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有效的。此外,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对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主要的还是要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要指导学生把观察所得以日记的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做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214251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亳渎小学)
一、注重语言积累,夯实写作文的基础
根据语言学习长效积累的性质,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语文是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具有“随身携带”、随用随取的优势,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但是,问题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短效积累较易,而形成长效积累则相当困难。这是因为语文知识数量繁多、联系疏松、组合多变,并且与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结合着进行。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的做法是个好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范文的“熟读成诵”,可以达到长效积累的目的。这样,当学生在进行作文时,就往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进而可以“随用随取”了。课文课本就是积累的好材料,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秦兵马俑》这课后,我就让学生学习写熟悉的风景名胜,学习课文如何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修辞手法,把文章写生动、具体等。另外,坚持写日记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式,还是练笔的最好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
语文学习具有多渠道的性质,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不能把作文训练局限于课堂教学一个渠道,而应把学生引导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比如听广播、看电视,到工厂、农村、图书馆等去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自办墙报或黑板报等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丰富自己语言的能力。
语文工具是全社会通用的,学生掌握的词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词汇,并具备一定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
研究表明,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作文材料。儿童通过观察在脑中储存的材料越多,其思维就越活跃,这样当他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东西可写”了。反之,那些平时不会观察、不善于观察的儿童,当他们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他们作文中的一个通病就是“言之无物”。
儿童的观察力是需要进行培养的。怎样培养呢?有些教师采取了“素描作文”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有效的。此外,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对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主要的还是要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要指导学生把观察所得以日记的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做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214251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亳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