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法,没有成功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创新精神,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提供了创新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总结出新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我就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教师应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首先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欲望。其次要从“学”这一环节入手,从学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如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内容,只是记住了命令格式及相关内容,面对计算机,还是不会操作。
二、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 创设条件,调动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铺平道路。
2. 设置情境,激发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根据课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学用结合,加强记忆力
电脑学习有其知识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不能把电脑作为单纯的知识来学习,而忽略电脑的操作。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电脑也一样。学生的电脑知识掌握得并不少,但由于不注重运用或运用在其他方面,所以忘得特别快,或者说学得特别累。但如果能把课堂上学的东西在上机时间通过电脑操作来加以巩固,这时候的心情是愉快的,记忆是轻松的,教学目标自然能顺利完成。
三、设计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技能
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提出了要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去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更应当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造的声、色、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的情境,能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接受这一具有时空感的情境信息,并对这一信息进行加工和接受。具有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技能的转化。
四、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创新情感
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于上等生,应指导他们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全班学生各自获得情感在不同层次上的平衡,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在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廓.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东台市东台镇四灶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总结出新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我就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教师应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首先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欲望。其次要从“学”这一环节入手,从学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如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内容,只是记住了命令格式及相关内容,面对计算机,还是不会操作。
二、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 创设条件,调动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铺平道路。
2. 设置情境,激发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根据课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学用结合,加强记忆力
电脑学习有其知识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不能把电脑作为单纯的知识来学习,而忽略电脑的操作。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电脑也一样。学生的电脑知识掌握得并不少,但由于不注重运用或运用在其他方面,所以忘得特别快,或者说学得特别累。但如果能把课堂上学的东西在上机时间通过电脑操作来加以巩固,这时候的心情是愉快的,记忆是轻松的,教学目标自然能顺利完成。
三、设计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技能
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提出了要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去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更应当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造的声、色、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的情境,能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接受这一具有时空感的情境信息,并对这一信息进行加工和接受。具有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技能的转化。
四、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创新情感
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于上等生,应指导他们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全班学生各自获得情感在不同层次上的平衡,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在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廓.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东台市东台镇四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