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这座皇家宫殿首次向普通民众打开宫门,公开展览内府收藏,令人可以一窥神秘的皇帝生活。此举被时人赞誉为“辛亥革命未竟之事业”。史料记载,虽然故宫是下午2时才开幕,但那一天早晨8时,神武门前就已人头攒动。市民自发来参观者达5万余人。可谓万人空巷。当日,故宫博物院开院典礼在乾清宫前隆重举行。
毛泽东对故宫有着一份非同寻常的感情。解放战争时期,炮火连天,毛泽东为确保故宫等古迹完好无损曾三令五申连发电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面对海内外各方人士赠送的众多礼品,率先垂范将礼品转赠故宫博物院收藏。1954年5月间,毛泽东曾经3次欣然登临紫禁城,为故宫历史留下了一则则难忘的往事。
力保故宫等古迹
毛泽东与故宫有过一段渊源。他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时的老师易培基,1929年曾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1919年12月毛泽东率代表团赴京请愿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即住在故宫脚下的福佑寺。
1919年12月,毛泽东离开北平,此后的30年中他再未进京,直到1949年3月25日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
1948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正围攻北平,当时在国民政府任职的民主人士张奚若带着解放军干部请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绘制出北平文物地图,以期被迫攻城时保护文物之用。
此前一天,毛泽东就曾亲笔起草中央军委给平津战役总前委的电报,要求充分注意保护北平工业区及文化古迹,他在电报里郑重指示道:“沙河、清河、海甸、西山等重要文化古迹区,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是原封不动,我军只派兵保护,派人联系。尤其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
在解放军进军北平之前,1949年1月16日,毛泽东再次起草中央军委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迹的电报,其中提到了故宫。他亲自给解放军将领发出指示:“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又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使各纵队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
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这样一道“手谕”,才更进一步保证了价值连城的紫禁城免受战火之灾。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定都北平。将北平改名为北京。随即,首都规划逐步展开,而故宫等重要文物古迹建筑自然划入着重考虑之列。
将珍爱文物赠藏故宫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收到过来自海内外许多书画家、收藏家等馈赠的诗书画印之类文物,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些珍玩国宝据为己有。他定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
1950年,毛泽东亲笔致信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将友人姚虞琴赠送的王夫之手迹《双鹤瑞舞赋》转交给国家。
毛泽东在信中强调:“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请为保存为盼。”当获悉墨迹拨交于故宫博物院以后,毛泽东甚为欣慰。他还细心地专门批复道:“此物似乎只可收藏,不必陈列展览。”
之后,毛泽东又多次将中外友人所赠的私人礼品一一上缴给国家。
据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回忆,1952年12月,毛泽东还将友人赠送的钱东璧临写的《兰亭十三跋》转送给故宫。1956年,大收藏家张伯驹将自己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赠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对李白诗词颇为推崇,面对这件异常珍贵的李白传世墨迹,自然爱不释手,但他仍然按规定将其转赠故宫博物院收藏,归为公有。
四日内三登故宫城墙
根据老“故宫人”、时任故宫博物院保卫科科长的韩炳文先生回忆,毛泽东一共进过三次故宫。他从东华门城楼上信步走过,经东南部分城墙走到午门展厅观看展览。
1954年5月间,毛泽东曾经3次都选择在下午,兴致勃勃地登上紫禁城进行巡游观光。为了不打扰游客,他只让公安部长罗瑞卿和故宫保卫科长韩炳文两人陪同在身边。
1954年5月17日下午,毛泽东一行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东坡道登上神武门城楼,沿着城墙向东行至东北角楼后又转向南,一直走到东华门。在东华门城台,毛泽东坐在小马扎上休息,与大家高兴随意地分食着香甜可口的橘子。随后,经东华门、东南角楼,到达午门。在此,他兴致盎然地参观了设在午门城楼上的“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前后共计3个多小时。直至天近黄昏才悄悄离去。
1954年5月19日,毛泽东第二次来到故宫。毛泽东登上午门城楼,继续参观设在那里的历史博物馆出土文物展览。看到精彩之处还深有感触地对陪同人员说:“这就是历史。”这一次毛泽东观看了两个小时后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1954年5月20日下午4点多,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故宫。这次由罗瑞卿陪同,经午门东掖门进入故宫,径直登上午门城楼,继续观看在楼内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展览”。毛泽东仔细观看每件展品,不停地驻足欣赏。下午6时许,参观后从午门城楼上下来乘车离开。
毛泽东4天内3次登游故宫城墙的不寻常经历,3次路线相加,总行程正好在故宫城墙上绕行一周。这是毛泽东到故宫仅有的3次记载,而这3次他偏偏只登城墙却没有进入宫内。直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他也未曾进入故宫参观过,这给后人留下了不解之谜。
(摘自《湘潮》《北京青年报》)
毛泽东对故宫有着一份非同寻常的感情。解放战争时期,炮火连天,毛泽东为确保故宫等古迹完好无损曾三令五申连发电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面对海内外各方人士赠送的众多礼品,率先垂范将礼品转赠故宫博物院收藏。1954年5月间,毛泽东曾经3次欣然登临紫禁城,为故宫历史留下了一则则难忘的往事。
力保故宫等古迹
毛泽东与故宫有过一段渊源。他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时的老师易培基,1929年曾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1919年12月毛泽东率代表团赴京请愿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即住在故宫脚下的福佑寺。
1919年12月,毛泽东离开北平,此后的30年中他再未进京,直到1949年3月25日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
1948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正围攻北平,当时在国民政府任职的民主人士张奚若带着解放军干部请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绘制出北平文物地图,以期被迫攻城时保护文物之用。
此前一天,毛泽东就曾亲笔起草中央军委给平津战役总前委的电报,要求充分注意保护北平工业区及文化古迹,他在电报里郑重指示道:“沙河、清河、海甸、西山等重要文化古迹区,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是原封不动,我军只派兵保护,派人联系。尤其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
在解放军进军北平之前,1949年1月16日,毛泽东再次起草中央军委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迹的电报,其中提到了故宫。他亲自给解放军将领发出指示:“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又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使各纵队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
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这样一道“手谕”,才更进一步保证了价值连城的紫禁城免受战火之灾。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定都北平。将北平改名为北京。随即,首都规划逐步展开,而故宫等重要文物古迹建筑自然划入着重考虑之列。
将珍爱文物赠藏故宫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收到过来自海内外许多书画家、收藏家等馈赠的诗书画印之类文物,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些珍玩国宝据为己有。他定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
1950年,毛泽东亲笔致信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将友人姚虞琴赠送的王夫之手迹《双鹤瑞舞赋》转交给国家。
毛泽东在信中强调:“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请为保存为盼。”当获悉墨迹拨交于故宫博物院以后,毛泽东甚为欣慰。他还细心地专门批复道:“此物似乎只可收藏,不必陈列展览。”
之后,毛泽东又多次将中外友人所赠的私人礼品一一上缴给国家。
据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回忆,1952年12月,毛泽东还将友人赠送的钱东璧临写的《兰亭十三跋》转送给故宫。1956年,大收藏家张伯驹将自己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赠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对李白诗词颇为推崇,面对这件异常珍贵的李白传世墨迹,自然爱不释手,但他仍然按规定将其转赠故宫博物院收藏,归为公有。
四日内三登故宫城墙
根据老“故宫人”、时任故宫博物院保卫科科长的韩炳文先生回忆,毛泽东一共进过三次故宫。他从东华门城楼上信步走过,经东南部分城墙走到午门展厅观看展览。
1954年5月间,毛泽东曾经3次都选择在下午,兴致勃勃地登上紫禁城进行巡游观光。为了不打扰游客,他只让公安部长罗瑞卿和故宫保卫科长韩炳文两人陪同在身边。
1954年5月17日下午,毛泽东一行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东坡道登上神武门城楼,沿着城墙向东行至东北角楼后又转向南,一直走到东华门。在东华门城台,毛泽东坐在小马扎上休息,与大家高兴随意地分食着香甜可口的橘子。随后,经东华门、东南角楼,到达午门。在此,他兴致盎然地参观了设在午门城楼上的“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前后共计3个多小时。直至天近黄昏才悄悄离去。
1954年5月19日,毛泽东第二次来到故宫。毛泽东登上午门城楼,继续参观设在那里的历史博物馆出土文物展览。看到精彩之处还深有感触地对陪同人员说:“这就是历史。”这一次毛泽东观看了两个小时后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1954年5月20日下午4点多,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故宫。这次由罗瑞卿陪同,经午门东掖门进入故宫,径直登上午门城楼,继续观看在楼内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展览”。毛泽东仔细观看每件展品,不停地驻足欣赏。下午6时许,参观后从午门城楼上下来乘车离开。
毛泽东4天内3次登游故宫城墙的不寻常经历,3次路线相加,总行程正好在故宫城墙上绕行一周。这是毛泽东到故宫仅有的3次记载,而这3次他偏偏只登城墙却没有进入宫内。直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他也未曾进入故宫参观过,这给后人留下了不解之谜。
(摘自《湘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