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学教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从旅游业发展的今天来看,人们对导游职业道德问题的争议,以及旅游业速猛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加强旅游美学教育教育的必要。这是因为旅游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因改革开放之势,它得以飞速发展,如今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我们要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使国内旅游业将再上一个台阶,就要让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前进。对今日中国来说,旅游美学教育在专业大学生中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何谓旅游美学教育?旅游美学教育即通过旅游活动进行的审美教育,也就是在旅游进程中产生、完成的美感教育。旅游美学教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旅游美学教育,其目的、任务是培养、提高旅游主体——旅游者对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的美的感知、鉴赏、创造,陶冶人格修养,丰富生活趣味,促进身心健康,升华道德情操。广义的旅游美学教育,则不仅对旅游主体而言,其对象推广为一切与旅游相关的人,如:旅游媒体从业人员、旅游客体中的人们。本文谈的是狭义旅游美学教育。
当前我国社会需要大量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而大力开展美学教育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有效手段。针对学生毕业后在导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美学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中独挡一面的人才。
一、 “重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此,旅游美学教育有着独特功能。这可从三个方面体现。
(1)旅游美学教育激发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审美直觉和想象。
审美的核心是要创造审美“意象”,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到最后往往不是凭理性而是靠直觉,这样的事例很多。这种想象力的培养是靠美学教育。美学教育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如:在导游活动中对一些自然景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从而让我们讲解更加生动,促进游客在精神境界上的升华。
(2) 美和“真”的关系。
自然界形式美的特征--简洁、对称、和谐--启发人的联想和发明,很多科学家的发明往往由追求美的形式走向真理,“发明就是选择,这要由科学美感来支配。”美感对科研发明重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美感要由美学教育来培养。
(3) 成就大事业,需要建立广阔平和的胸襟,这有赖于美学教育。
人若心烦气乱、眼光短浅,必不可有所成就,做不成大事业。比如城市山水园林,能够拓宽心胸。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往往游历祖国的山河,为的是拓宽心胸,古代的“乐教”、诗教就是为了拓宽人的胸怀,认为豪杰、圣人的教育要通过诗教来“兴心”“荡浊”。
二、美学教育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文化品格
美学教育的实施,从两个方面谈:
1. 空间方面,即整个社会生活。
营造优良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现在电视的影响面非常大,但其文化内涵、价值、格调都存在很多问题,它对下一代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从事传媒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理论责任感”。
2. 时间方面,美学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
一生的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而大学毕业后的教育更重要,直至退休后的精神生活。
美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1) 培养审美能力。
如果常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会使世界千篇一律、暗淡;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则无限丰富。美学教育培养学生体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能力。美学教育是体验人生的价值,审美能力即体验人生的能力。
(2) 培养创造的欲望。
审美即发现,发现即创造。审美创造审美意象。郑板桥画竹有“眼中-胸中-手中”之竹的区别,这就是创造。艺术欣赏也是这样,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审美创造的过程。
(3) 培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
美学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美好事物的不可重复性、独特性,并了解美好事物对生活的意义。艺术作品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这是艺术不同于理论作品的区别。产生美感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因审美者的差异、更因作品本身的无限性与不确定性而起。
(4) 培养宽广平和的心境。
美学教育可以拓宽胸襟,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艺术有净化功能,可把过分极端的情感释放出来而达到平和。
(5) 培养超越的精神。
学生的感性存在(空间、时间)是有限的,但有追求无限、永恒和自由的要求,这就是超越的要求。审美可以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功能,可以超越生存的有限。美学教育是人(精神)的最高层面,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
三、美学教育与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
人生是有限的,但每个人的人生意义价值不同,构成不同的人生境界。表现在内在心理称为“胸襟”或“格局”。表现为言谈举止则为“气象”。北大老一辈学者称蔡元培先生有“光风霁月”的气象。除知识外,更要注重人文内涵,追求完美的人生。现在提倡学生自由发展,但也要引导,价值有高低之分,要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价值。
四、旅游美学教育在自然美和人文美方面带给学生的审美认识。
自然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内美。
形象美包罗万象,在旅游审美中占第一把交椅。不论地貌景观、水景、天文气象景观、动植物景观,无不以形象美为第一要素。依中国自然景观审美传统,形象美大体有雄美、秀美、险美、奇美、幽美、旷美等类型。雄美一般是就形体与气势而言。凡形体高大雄伟、气势豪壮磅礴者,皆谓雄美。雄伟的高山,喷薄的日出,参天的古树,凌云的雄鹰,无不给人雄壮的美感。
色彩美是大自然的杰作。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碧海、金沙、月华……大自然是绘就色彩美的最伟大的画师。
形态美可分动态美与静态美两大类。动态美表现在流水、瀑布、海涛、潮汐、浮云、游鱼等等。静态美是相对于动态美而言的,主要表现于山、石、树、花草、止水等。
声音美无处不在。拍岸的惊涛,叮咚的山泉,淙淙的溪涧,哗哗的瀑布,苍莽的松涛……,无不表现出天籁之美。
嗅觉美最典型、最普遍者,是花香之美。唐皮日休咏牡丹之香是“独占人间第一香”,的千古名句。
内美。我国传统审美观的“比德”说,即属本文所指的内美。“比德”,就是把自然物象比附人之道德,使自然物象“人化”为赋有伦理价值的意象。观赏松柏而思人之气节,二千多年前孔子便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至于陶渊明祝菊为高标的隐士,周敦颐喻莲为花中君子,更是人尽皆知。
产生旅游美学教育作用的人文美,亦可大致分为六大类:文物古迹之美、建筑景观之美、园林艺术之美、民俗风情之美、饮食之美、文学艺术与工艺美术之美。而这些美更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热爱人生的美好境界
旅游美学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旅游进程中所见所历的自然美、人文美来培养、提高旅游主体的审美力。
旅游美学教育就是凭借上述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对自然美、人文美的认识来完成的。
今日中国,旅游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全民性的行为。所以,旅游美学教育的意义绝不可等闲视之。近而言之,旅游美学教育对纯正、净化今日社会风气有积极意义;对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如导游员),提高中国旅游业服务水平,从而增强国际旅游竞争力有积极意义。远而言之,旅游美学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巨大功能。
何谓旅游美学教育?旅游美学教育即通过旅游活动进行的审美教育,也就是在旅游进程中产生、完成的美感教育。旅游美学教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旅游美学教育,其目的、任务是培养、提高旅游主体——旅游者对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的美的感知、鉴赏、创造,陶冶人格修养,丰富生活趣味,促进身心健康,升华道德情操。广义的旅游美学教育,则不仅对旅游主体而言,其对象推广为一切与旅游相关的人,如:旅游媒体从业人员、旅游客体中的人们。本文谈的是狭义旅游美学教育。
当前我国社会需要大量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而大力开展美学教育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有效手段。针对学生毕业后在导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美学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中独挡一面的人才。
一、 “重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此,旅游美学教育有着独特功能。这可从三个方面体现。
(1)旅游美学教育激发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审美直觉和想象。
审美的核心是要创造审美“意象”,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到最后往往不是凭理性而是靠直觉,这样的事例很多。这种想象力的培养是靠美学教育。美学教育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如:在导游活动中对一些自然景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从而让我们讲解更加生动,促进游客在精神境界上的升华。
(2) 美和“真”的关系。
自然界形式美的特征--简洁、对称、和谐--启发人的联想和发明,很多科学家的发明往往由追求美的形式走向真理,“发明就是选择,这要由科学美感来支配。”美感对科研发明重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美感要由美学教育来培养。
(3) 成就大事业,需要建立广阔平和的胸襟,这有赖于美学教育。
人若心烦气乱、眼光短浅,必不可有所成就,做不成大事业。比如城市山水园林,能够拓宽心胸。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往往游历祖国的山河,为的是拓宽心胸,古代的“乐教”、诗教就是为了拓宽人的胸怀,认为豪杰、圣人的教育要通过诗教来“兴心”“荡浊”。
二、美学教育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文化品格
美学教育的实施,从两个方面谈:
1. 空间方面,即整个社会生活。
营造优良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现在电视的影响面非常大,但其文化内涵、价值、格调都存在很多问题,它对下一代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从事传媒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理论责任感”。
2. 时间方面,美学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
一生的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而大学毕业后的教育更重要,直至退休后的精神生活。
美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1) 培养审美能力。
如果常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会使世界千篇一律、暗淡;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则无限丰富。美学教育培养学生体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能力。美学教育是体验人生的价值,审美能力即体验人生的能力。
(2) 培养创造的欲望。
审美即发现,发现即创造。审美创造审美意象。郑板桥画竹有“眼中-胸中-手中”之竹的区别,这就是创造。艺术欣赏也是这样,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审美创造的过程。
(3) 培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
美学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美好事物的不可重复性、独特性,并了解美好事物对生活的意义。艺术作品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这是艺术不同于理论作品的区别。产生美感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因审美者的差异、更因作品本身的无限性与不确定性而起。
(4) 培养宽广平和的心境。
美学教育可以拓宽胸襟,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艺术有净化功能,可把过分极端的情感释放出来而达到平和。
(5) 培养超越的精神。
学生的感性存在(空间、时间)是有限的,但有追求无限、永恒和自由的要求,这就是超越的要求。审美可以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功能,可以超越生存的有限。美学教育是人(精神)的最高层面,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
三、美学教育与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
人生是有限的,但每个人的人生意义价值不同,构成不同的人生境界。表现在内在心理称为“胸襟”或“格局”。表现为言谈举止则为“气象”。北大老一辈学者称蔡元培先生有“光风霁月”的气象。除知识外,更要注重人文内涵,追求完美的人生。现在提倡学生自由发展,但也要引导,价值有高低之分,要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价值。
四、旅游美学教育在自然美和人文美方面带给学生的审美认识。
自然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内美。
形象美包罗万象,在旅游审美中占第一把交椅。不论地貌景观、水景、天文气象景观、动植物景观,无不以形象美为第一要素。依中国自然景观审美传统,形象美大体有雄美、秀美、险美、奇美、幽美、旷美等类型。雄美一般是就形体与气势而言。凡形体高大雄伟、气势豪壮磅礴者,皆谓雄美。雄伟的高山,喷薄的日出,参天的古树,凌云的雄鹰,无不给人雄壮的美感。
色彩美是大自然的杰作。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碧海、金沙、月华……大自然是绘就色彩美的最伟大的画师。
形态美可分动态美与静态美两大类。动态美表现在流水、瀑布、海涛、潮汐、浮云、游鱼等等。静态美是相对于动态美而言的,主要表现于山、石、树、花草、止水等。
声音美无处不在。拍岸的惊涛,叮咚的山泉,淙淙的溪涧,哗哗的瀑布,苍莽的松涛……,无不表现出天籁之美。
嗅觉美最典型、最普遍者,是花香之美。唐皮日休咏牡丹之香是“独占人间第一香”,的千古名句。
内美。我国传统审美观的“比德”说,即属本文所指的内美。“比德”,就是把自然物象比附人之道德,使自然物象“人化”为赋有伦理价值的意象。观赏松柏而思人之气节,二千多年前孔子便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至于陶渊明祝菊为高标的隐士,周敦颐喻莲为花中君子,更是人尽皆知。
产生旅游美学教育作用的人文美,亦可大致分为六大类:文物古迹之美、建筑景观之美、园林艺术之美、民俗风情之美、饮食之美、文学艺术与工艺美术之美。而这些美更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热爱人生的美好境界
旅游美学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旅游进程中所见所历的自然美、人文美来培养、提高旅游主体的审美力。
旅游美学教育就是凭借上述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对自然美、人文美的认识来完成的。
今日中国,旅游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全民性的行为。所以,旅游美学教育的意义绝不可等闲视之。近而言之,旅游美学教育对纯正、净化今日社会风气有积极意义;对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如导游员),提高中国旅游业服务水平,从而增强国际旅游竞争力有积极意义。远而言之,旅游美学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巨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