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真是个有福的人,这十年来,他生命的火炬一直如愿地熊熊燃烧着,那明亮的火焰映照出他老而弥坚、努力“向着标杆迅跑”的身影。这生命的奇迹真是很值得人们关注、解读。
首先令人羡慕的是他很健康很硬朗,他的生活起居从容自理,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出门穿戴得体,手拄一根藤制“斯的克”,教授派头十足。他在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做一套他自己发明的适合他自己操练的动作,效果还真好。你看他如今百岁的人,爬走二层楼梯也不气喘。逢上好天气,他常常到公园去散步,晒晒太阳,然后去“避风塘”吃吃广东点心,或在衡山路“凯文”喝一盅奶油蘑菇汤,特别爱吃的是“东北人”的水饺。
他的健康与他的自控自律也有关系。近年来,他胃口小了,可吃起东西来依旧很快,吃得很香但很节制,即便是特别喜欢吃的食物也绝不贪吃多吃的。他虽患有遗传的糖尿病,但因能管得住自己的嘴,血糖控制得好,百岁还照样活得好好的。今年他出门坐出租车,每每会问司机:“师傅,你载过百岁的乘客吗?”司机们都很惊讶,说从他坐进车里的自如动作看,他最多八十岁。
十年前的2003年12月26日晚上,那场庆贺马革顺九十寿辰的音乐会,可以说是他生命历程一个高潮的辉煌体现,当时他与学生同台演出,其精湛的指挥技巧和老艺术家的矍铄风采,令现场的观众钦佩感动不已;而那天上午在庆贺他生日的座谈会上,老寿星幽默精彩的发言更是让人们折服倾倒。当年九十岁的老马,把九十岁作为他人生的新起点,又开始马不停蹄一如既往地追求、探索、传播他热爱的合唱艺术。
九十岁以后的这十年间,他还真做了不少工作。
2004年暑期,他应邀到厦门举办合唱训练班,秋天开始与上海歌剧院合作,排练他作曲的《受膏者》,在年底连演了四场。
2006年,他又前往山东威海排练指挥联合唱诗班献唱《受膏者》。
2007年他与华东神学院的学生一起前往厦门鼓浪屿,与当地的教会唱诗班交流献唱。
2008年,他应浙江神学院之邀前去讲学;同年,他还不顾年迈,在上海音乐厅登台义演,为四川汶川大地震赈灾募捐,感动得全场观众纷纷解囊捐款;同年12月,他在九十四岁的生日音乐会上,亲自登台指挥《受膏者》,演出长达四十五分钟。
2009年,他与华东神学院的学生一起前往山东济南,指挥学生在当地教会唱诗;暑期,他又应邀去北京,为北京的基督教会及神学院辅导唱诗班;接着又赶赴天津大学辅导“北洋”合唱团,并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培训班举办合唱音响讲座;12月,“上音”为他举办九十五岁庆生音乐会,他也亲自登台指挥了一档节目。
2010年,他又应邀去北京,在国家大剧院开办了两场合唱讲座。
2011年4月,“第五届西方合唱指挥大师研修班”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九十七岁的他作为特邀授课教授,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现场教学。同年明,他又为指挥系的学生开授大师课,讲述分析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作品的特点,并把他在上海歌剧院指挥该院合唱队排练合唱的现场,作为让指挥系学生观摩学习的教学课堂。暑期,他应邀去南昌和九江的两座大学开办暑期合唱训练班,顺道上了庐山。10月,他作为特邀校友嘉宾,出席了华师大六十周年校庆典礼,并登台指挥演唱华师大校歌。
在这十年间,他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创立华东神学院圣乐班并连续几年参与招生考试及教学活动,为教会圣乐人才的培养殚精竭虑;不辞辛劳多次为上海天主教的“光启”学校讲授圣乐课程,培养唱诗班指挥;连续几年指挥《怀恩堂》唱诗班,参加圣诞节的音乐崇拜活动。
这十年间,他还与中央电视台的《大家》频道及《音乐人生》频道合作,拍摄了“和谐之美”及“音乐人生”两部纪录片。与上海电视台的外语频道、艺术人文频道及纪实频道合作,拍摄了《乡关何处》《我的先生马革顺》及《马革顺先生的人生影像》等三部纪录片,播出后引起观众极大兴趣。
当然,老马也不是铁打的,2011年由于工作累着了,血糖升高造成头晕摔跤,跌得头破血流,缝了五针。祸不单行,糖尿病还造成他的右眼眼底出血以致失明。医生嘱他必须好好静养,他不得已才暂停了教学和其他工作。幸亏他体质好,经服药治疗后,失明的眼睛居然复明了。他高兴地在祷告中深深地感谢天父,保佑他恢复了健康,又可以继续工作了。今年他九十九岁,重新接手三个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着手指导他们的毕业论文写作,偶而还去春天少儿合唱团、市北中学合唱团、华东师大学生合唱团、女企业家合唱团辅导排练。
2012年,“上音”音教系女声合唱团参加了在美国辛辛那提举办的国际合唱节。临行前经由他指导排练的参赛宗教曲目,在合唱节比赛演唱时赢得了金奖第一名,因此获得升国旗、唱国歌的荣誉,喜讯传来,他喜上眉梢。“春天”在国际、国内参加合唱比赛前,都请他辅导把关,结果也是连连得奖。
2012年冬天,瑞士电视台前来采访,家里十平方的小客厅里挤坐了五位大个子老外,屏息静气地看他对着镜头侃侃而谈中国合唱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他思路清晰,表达顺畅,采访结束后客人表示由衷的钦佩。不过,两个小时的访谈,他的确有些累了,第二天血糖又很高了。他怕再跌跤,说以后不再接受这样长时间的采访了。现在他很注意时时提醒自己:动作慢一些,防止跌跤。
这十年间,继王燕毕业后,他又培养了六名研究生。其中王瑾毕业后到上海师大艺术系任教,同时任“百格”合唱团的指挥。王海灵留在“上音”音教系任教,并指挥音教系的女声合唱团。丁縯也应聘去了上海师大艺术系。还有邓文博、张沁、刘薇三位也即将毕业,目前正由他指导毕业论文写作。他说要把自己近年来关于合唱音响及合唱指挥的一些新的思考通过学生的论文表达出来。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追求完美的合唱艺术,到百岁了还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的脚步。在为“春天”培养了指挥徐亮亮后,他又培养了年轻的指挥沈婉君,为这个优秀的合唱团队增添了实力。
近年来,他培养的这些学生都很争气,在合唱指挥舞台上都开始崭露头角,甚至在国内外合唱比赛中频频获奖,有了不凡表现。老马的合唱衣钵后继有人,多年来他不懈地探索传播的合唱音响观念和演唱方法也为越来越多的同行认同,中国合唱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得很快,让他对中国合唱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马革顺教授百岁的人生经历如同一座富矿,值得人们去挖掘探究其合唱指挥的艺术价值、合唱理论的学术价值,还有他的人生所蕴含的人文社会历史价值及其长寿之道、养生价值等等。据我看,恰恰是他的宗教信仰背景才是解读他全部人生价值的钥匙。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无论他身处何种境地,每天早晚两次他都要跪着祷告并读圣经,在与天父的交流中,他汲取了力量和勇气,心灵得到了滋养,因而面对炎凉世态才能宠辱不惊,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宁静自在的心境,心无旁骛、兢兢业业地以自己精湛的指挥技巧和精深的合唱学理论,为中国的合唱艺术事业以及教会的圣乐事工奋斗追求奉献了一生。
2013年马革顺百岁,“上音”将为他举办祝寿音乐会,他准备亲自上台指挥一档曲目,眼下已经在家排练起来了。祝愿他平安喜乐地走上12月26日生日音乐会的指挥台,与众人一起分享他奇迹般的百岁人生喜庆。
马革顺以他的百岁人生见证了中国合唱的发展历史,而我则见证了他近二十年来的合唱指挥艺术及教学生涯,并将协助他继续书写未来的艺术人生篇章。这篇后记也未能尽述他工作、生活、社交中的生动、丰富细节,看来我将来还得续写一本记述他九十岁以后人生的书,以飨读者。
首先令人羡慕的是他很健康很硬朗,他的生活起居从容自理,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出门穿戴得体,手拄一根藤制“斯的克”,教授派头十足。他在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做一套他自己发明的适合他自己操练的动作,效果还真好。你看他如今百岁的人,爬走二层楼梯也不气喘。逢上好天气,他常常到公园去散步,晒晒太阳,然后去“避风塘”吃吃广东点心,或在衡山路“凯文”喝一盅奶油蘑菇汤,特别爱吃的是“东北人”的水饺。
他的健康与他的自控自律也有关系。近年来,他胃口小了,可吃起东西来依旧很快,吃得很香但很节制,即便是特别喜欢吃的食物也绝不贪吃多吃的。他虽患有遗传的糖尿病,但因能管得住自己的嘴,血糖控制得好,百岁还照样活得好好的。今年他出门坐出租车,每每会问司机:“师傅,你载过百岁的乘客吗?”司机们都很惊讶,说从他坐进车里的自如动作看,他最多八十岁。
十年前的2003年12月26日晚上,那场庆贺马革顺九十寿辰的音乐会,可以说是他生命历程一个高潮的辉煌体现,当时他与学生同台演出,其精湛的指挥技巧和老艺术家的矍铄风采,令现场的观众钦佩感动不已;而那天上午在庆贺他生日的座谈会上,老寿星幽默精彩的发言更是让人们折服倾倒。当年九十岁的老马,把九十岁作为他人生的新起点,又开始马不停蹄一如既往地追求、探索、传播他热爱的合唱艺术。
九十岁以后的这十年间,他还真做了不少工作。
2004年暑期,他应邀到厦门举办合唱训练班,秋天开始与上海歌剧院合作,排练他作曲的《受膏者》,在年底连演了四场。
2006年,他又前往山东威海排练指挥联合唱诗班献唱《受膏者》。
2007年他与华东神学院的学生一起前往厦门鼓浪屿,与当地的教会唱诗班交流献唱。
2008年,他应浙江神学院之邀前去讲学;同年,他还不顾年迈,在上海音乐厅登台义演,为四川汶川大地震赈灾募捐,感动得全场观众纷纷解囊捐款;同年12月,他在九十四岁的生日音乐会上,亲自登台指挥《受膏者》,演出长达四十五分钟。
2009年,他与华东神学院的学生一起前往山东济南,指挥学生在当地教会唱诗;暑期,他又应邀去北京,为北京的基督教会及神学院辅导唱诗班;接着又赶赴天津大学辅导“北洋”合唱团,并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培训班举办合唱音响讲座;12月,“上音”为他举办九十五岁庆生音乐会,他也亲自登台指挥了一档节目。
2010年,他又应邀去北京,在国家大剧院开办了两场合唱讲座。
2011年4月,“第五届西方合唱指挥大师研修班”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九十七岁的他作为特邀授课教授,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现场教学。同年明,他又为指挥系的学生开授大师课,讲述分析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作品的特点,并把他在上海歌剧院指挥该院合唱队排练合唱的现场,作为让指挥系学生观摩学习的教学课堂。暑期,他应邀去南昌和九江的两座大学开办暑期合唱训练班,顺道上了庐山。10月,他作为特邀校友嘉宾,出席了华师大六十周年校庆典礼,并登台指挥演唱华师大校歌。
在这十年间,他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创立华东神学院圣乐班并连续几年参与招生考试及教学活动,为教会圣乐人才的培养殚精竭虑;不辞辛劳多次为上海天主教的“光启”学校讲授圣乐课程,培养唱诗班指挥;连续几年指挥《怀恩堂》唱诗班,参加圣诞节的音乐崇拜活动。
这十年间,他还与中央电视台的《大家》频道及《音乐人生》频道合作,拍摄了“和谐之美”及“音乐人生”两部纪录片。与上海电视台的外语频道、艺术人文频道及纪实频道合作,拍摄了《乡关何处》《我的先生马革顺》及《马革顺先生的人生影像》等三部纪录片,播出后引起观众极大兴趣。
当然,老马也不是铁打的,2011年由于工作累着了,血糖升高造成头晕摔跤,跌得头破血流,缝了五针。祸不单行,糖尿病还造成他的右眼眼底出血以致失明。医生嘱他必须好好静养,他不得已才暂停了教学和其他工作。幸亏他体质好,经服药治疗后,失明的眼睛居然复明了。他高兴地在祷告中深深地感谢天父,保佑他恢复了健康,又可以继续工作了。今年他九十九岁,重新接手三个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着手指导他们的毕业论文写作,偶而还去春天少儿合唱团、市北中学合唱团、华东师大学生合唱团、女企业家合唱团辅导排练。
2012年,“上音”音教系女声合唱团参加了在美国辛辛那提举办的国际合唱节。临行前经由他指导排练的参赛宗教曲目,在合唱节比赛演唱时赢得了金奖第一名,因此获得升国旗、唱国歌的荣誉,喜讯传来,他喜上眉梢。“春天”在国际、国内参加合唱比赛前,都请他辅导把关,结果也是连连得奖。
2012年冬天,瑞士电视台前来采访,家里十平方的小客厅里挤坐了五位大个子老外,屏息静气地看他对着镜头侃侃而谈中国合唱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他思路清晰,表达顺畅,采访结束后客人表示由衷的钦佩。不过,两个小时的访谈,他的确有些累了,第二天血糖又很高了。他怕再跌跤,说以后不再接受这样长时间的采访了。现在他很注意时时提醒自己:动作慢一些,防止跌跤。
这十年间,继王燕毕业后,他又培养了六名研究生。其中王瑾毕业后到上海师大艺术系任教,同时任“百格”合唱团的指挥。王海灵留在“上音”音教系任教,并指挥音教系的女声合唱团。丁縯也应聘去了上海师大艺术系。还有邓文博、张沁、刘薇三位也即将毕业,目前正由他指导毕业论文写作。他说要把自己近年来关于合唱音响及合唱指挥的一些新的思考通过学生的论文表达出来。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追求完美的合唱艺术,到百岁了还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的脚步。在为“春天”培养了指挥徐亮亮后,他又培养了年轻的指挥沈婉君,为这个优秀的合唱团队增添了实力。
近年来,他培养的这些学生都很争气,在合唱指挥舞台上都开始崭露头角,甚至在国内外合唱比赛中频频获奖,有了不凡表现。老马的合唱衣钵后继有人,多年来他不懈地探索传播的合唱音响观念和演唱方法也为越来越多的同行认同,中国合唱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得很快,让他对中国合唱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马革顺教授百岁的人生经历如同一座富矿,值得人们去挖掘探究其合唱指挥的艺术价值、合唱理论的学术价值,还有他的人生所蕴含的人文社会历史价值及其长寿之道、养生价值等等。据我看,恰恰是他的宗教信仰背景才是解读他全部人生价值的钥匙。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无论他身处何种境地,每天早晚两次他都要跪着祷告并读圣经,在与天父的交流中,他汲取了力量和勇气,心灵得到了滋养,因而面对炎凉世态才能宠辱不惊,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宁静自在的心境,心无旁骛、兢兢业业地以自己精湛的指挥技巧和精深的合唱学理论,为中国的合唱艺术事业以及教会的圣乐事工奋斗追求奉献了一生。
2013年马革顺百岁,“上音”将为他举办祝寿音乐会,他准备亲自上台指挥一档曲目,眼下已经在家排练起来了。祝愿他平安喜乐地走上12月26日生日音乐会的指挥台,与众人一起分享他奇迹般的百岁人生喜庆。
马革顺以他的百岁人生见证了中国合唱的发展历史,而我则见证了他近二十年来的合唱指挥艺术及教学生涯,并将协助他继续书写未来的艺术人生篇章。这篇后记也未能尽述他工作、生活、社交中的生动、丰富细节,看来我将来还得续写一本记述他九十岁以后人生的书,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