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在推动我国社会各行业的创新变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从“互联网+”视域切入,以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为着眼点,梳理现今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现状,分析群众在公共文化生活中对文化广场建设的需求,查找问题和不足,就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群众文化广场建设进行研究。
以“互联网+”为技术路径,通过发挥“互联网+”特有的移动性、实时性、便捷性优势,实现对群众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对创新群众文化广场的营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方面来看,可以均衡不同区域的群众文化建设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从中观方面来看,“互联网+”将夯实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扎实群众文化基础工作,提升群众文化管理水平;从微观方面来看,“互联网+”可以实现对群众文化广场的创新升级,塑造新型公共文化广场,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凝聚性、品质感,推进群众文化传播和蓬勃发展。
一、当前群众文化广场营建现状
(一)基本现状
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之下,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我国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在最近几年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实体文化广场建设方面,实现较为全面的营建。城市广场、文化街区、公园广场、乡村文化广场、社区广场、社区图书馆等各类型群众文化广场得到广泛的营建,并形成一批较为有特色的名气的案例。以笔者所在的辽宁地区为例,沈阳重型广场、大连星海广场、营口山海广场、朝阳双塔广场等文化广场,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在虚拟文化广场营建方面,初步进行了互联网+尝试。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广场已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和互动,典型渠道平台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等,其中具有良好旅游、景观资源的群众文化广场在虚拟文化广场建设上较为成功。
(二)成功案例
典型的例子,辽宁地区的丹东安东老街凭借自身良好的旅游资源,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尤其是抖音短时频平台的建设传播推广,近些年声名鹊起,每年均吸引相当数量的省内外群众观光娱乐,成绩显著。
丹东安东老街群众文化广场的成功得益于一下几个方面。一是主体定位极具特色,老街选取清末民初的丹东老街景、老人物、老商铺等进行塑造,特色鲜明;
二是广场功能多元,富有丹东清末民初旧人文文化、丹东本地特色的美食小吃、全国著名网红歌手刘宇宁、娱乐演出、休闲旅游购物等等,多元功能设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三是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线下推广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短视频、直播平台等与老街广场的线下推广有机结合,其中超人气网红刘宇宁对老街在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有专业团队负责运营,辽宁锦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团队专门负责老街广场的运营是老街广场成功运营的重要人力保障。
二、互联网+视域下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群众文化广场建设存在不均衡性
受限于所在地域、经济基础、旅游资源、风俗习惯、政策扶持力度、人文条件等主客观因素制约,我国城乡在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城镇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乡村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滞后或缺失,这些问题不利于群众文化推广传播的深入开展。
(二)群众文化广场功能单一化
首先,基础设施单一化。大部分文化广场在设施配备上,多配备有篮球架筐、简单的健身器材、座位等等,设施比较简单单一,加之场地狭小,导致不少文化广场沦为休憩散步之地,利用率较低,群众认可度较低。第二,使用功能单一化。群众文化广场通用性功能不足,不能兼顾各个年龄段群众的文化需求。例如,不少群众文化广场功能使用上多偏重于文化表演,不能满足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的文化娱乐需求。第三,文化性功能不足。在读书、美术、艺术等方面,大多数群众文化广场营造不够,文化层次、艺术水准有待提升。
(三)群众文化广场缺乏特色
互联网时代,因为互联网的联接作用,文化传播不再受限于时空条件,多元性、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得到全面释放,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汇呈现明显趋势,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广场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更加利于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推广。从当下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现状来看,照抄照搬式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较多,盲目模仿居多,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缺乏特点特色,究其原因缺乏对自身文化资源的開发和塑造,需引起重视。
(四)“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处于初始阶段
从目前的群众文化广场营建中,微信、QQ、微博等工具使用较多,文化广场建设中宽带接入、网络视频等数字化技术应用率低、互联网思维普遍淡薄等情况来看。可以研判,当前我国的“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尚处于初始的摸索阶段,实践不足,缺乏系统的营建模式和方式方法,典型案例不足。
(五)群众文化广场营造专业人才不足
多数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为非专业人士营造和维护运营。专业的群众文化广场策划、设计、营造、维护、运营、推广等人才存在缺乏的问题,“互联网+”人才更是十分匮乏。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存在缺乏编制、待遇低、缺乏培训、人才流失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路径
(一)强化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
政府在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中居于决定性地位。对于城乡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不均衡的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在政策方面进行引导,尤其在“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上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出台制定相关政策,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对乡村等群众文化广场建设滞后的区域进行政策扶持,实现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重点推进“互联网+”群众文化营造工作。重点通过升级文化服务政策和体系,鼓励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群众文化广场营造,推进一批“互联网+”群众文化重点项目,树立标准和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均衡城乡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二)搭建“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平台 一是全面搭建“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虚拟平台。提升现有群众文化广场的宽带接入率,因地制宜地配置电脑、专用手机、网络电视等互联网接入设备端,全面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微博、抖音等群众文化广场专属账号,从软硬件角度营造虚拟群众文化广场平台,破解群众文化广场关注度和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二是完善群众文化广场虚拟平台功能。从文化广场所在地域、地区的文化特点出发,利用互联网思维营造虚拟群众文化空间,输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例如目前备受群众欢迎的短视频,调动群众参与虚拟文化广场营造的热情,破解当前群众文化广场功能单一化的问题。
(三)互联网+塑造特色群众文化广场
利用“互联网+”特有的移动性、实时性、便捷性优势,对各地区的民俗文化、特有的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地域表演文化等等,进行挖掘,在虚拟群众文化广场中体现出来。以笔者所在的东北地区为例,二人转艺术作为风行东北地区的著名民间艺术,倍受群众欢迎,在虚拟文化广场建设中,便可以将此作为重要的特色点进行挖掘,在虚拟网络平台设置二人转名家专栏、发布本地群众二人转表演视频、二人转学习文章等等,在扩大乡土文化的影响力的同时,增强虚拟群众文化广场的人文特色,切实提升文化广场的利用率,营建文化分享、娱乐互动氛围,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广场。
(四)推进整合式文化广场管理
互联网+在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中的应用,对现行的群众文化广场管理产生质变影响,出现线下管理、线上管理并行的新型工作局面。这就要求公共文化管理工作中,加快管理职能转变,整合线上线下管理,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广场的互联网管理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的协作,加强群众文化广场的建设,健全群众广场文化服务体系。
(五)打造互联网+公共文化人才队伍
从政府扶持角度,建议从政策上对互联网+公共文化人才队伍进行扶持。通过解决各地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编制问题,适度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制度留人、待遇留人,促使群众文化工作者扎根于基层工作,培养文化建设的人才。从群众文化管理部门自身建设角度,建议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人才建设工作。一是通过互联网招聘、选拔、培养群众文化广场管理人才,扩大人才供给的渠道,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QQ群等进行专兼职人员的招聘。二是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类资源,加强自身文化管理职能转变,锻炼队伍,促进文化管理工作的健康持续提升,例如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群众文化广场建设的专项调研和学习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发性,弥补自身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不足。
(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作用
在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中,群众既是文化需求方,也是文化建设方,是居于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作用,决定着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营建工作的最终成败。一是培育群众的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工具使用推广(典型如智能手机)、虚拟群众文化广场宣传推广、互联网技术基础常识培训讲座等方式,引导群众了解、认识互联网,进而形成互联网思维。二是在数字化群众文化广场的营造过程中,在策划、设计、营造、维护、运营、推广等各个环节应广泛听取、吸收群众的意见、建议,一切从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开展工作,确保符合群众真实的文化需求。 三是引导群众参与虚拟文化广场建设,从群众中筛选人才参与文化广场建设,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文化改革與繁荣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的大时代背景下,通过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是优化升级群众文化广场工作的必然选择途径。“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的营建工作,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输出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促进群众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中心)
以“互联网+”为技术路径,通过发挥“互联网+”特有的移动性、实时性、便捷性优势,实现对群众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对创新群众文化广场的营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方面来看,可以均衡不同区域的群众文化建设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从中观方面来看,“互联网+”将夯实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扎实群众文化基础工作,提升群众文化管理水平;从微观方面来看,“互联网+”可以实现对群众文化广场的创新升级,塑造新型公共文化广场,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凝聚性、品质感,推进群众文化传播和蓬勃发展。
一、当前群众文化广场营建现状
(一)基本现状
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之下,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我国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在最近几年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实体文化广场建设方面,实现较为全面的营建。城市广场、文化街区、公园广场、乡村文化广场、社区广场、社区图书馆等各类型群众文化广场得到广泛的营建,并形成一批较为有特色的名气的案例。以笔者所在的辽宁地区为例,沈阳重型广场、大连星海广场、营口山海广场、朝阳双塔广场等文化广场,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在虚拟文化广场营建方面,初步进行了互联网+尝试。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广场已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和互动,典型渠道平台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等,其中具有良好旅游、景观资源的群众文化广场在虚拟文化广场建设上较为成功。
(二)成功案例
典型的例子,辽宁地区的丹东安东老街凭借自身良好的旅游资源,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尤其是抖音短时频平台的建设传播推广,近些年声名鹊起,每年均吸引相当数量的省内外群众观光娱乐,成绩显著。
丹东安东老街群众文化广场的成功得益于一下几个方面。一是主体定位极具特色,老街选取清末民初的丹东老街景、老人物、老商铺等进行塑造,特色鲜明;
二是广场功能多元,富有丹东清末民初旧人文文化、丹东本地特色的美食小吃、全国著名网红歌手刘宇宁、娱乐演出、休闲旅游购物等等,多元功能设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三是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线下推广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短视频、直播平台等与老街广场的线下推广有机结合,其中超人气网红刘宇宁对老街在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有专业团队负责运营,辽宁锦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团队专门负责老街广场的运营是老街广场成功运营的重要人力保障。
二、互联网+视域下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群众文化广场建设存在不均衡性
受限于所在地域、经济基础、旅游资源、风俗习惯、政策扶持力度、人文条件等主客观因素制约,我国城乡在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城镇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乡村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滞后或缺失,这些问题不利于群众文化推广传播的深入开展。
(二)群众文化广场功能单一化
首先,基础设施单一化。大部分文化广场在设施配备上,多配备有篮球架筐、简单的健身器材、座位等等,设施比较简单单一,加之场地狭小,导致不少文化广场沦为休憩散步之地,利用率较低,群众认可度较低。第二,使用功能单一化。群众文化广场通用性功能不足,不能兼顾各个年龄段群众的文化需求。例如,不少群众文化广场功能使用上多偏重于文化表演,不能满足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的文化娱乐需求。第三,文化性功能不足。在读书、美术、艺术等方面,大多数群众文化广场营造不够,文化层次、艺术水准有待提升。
(三)群众文化广场缺乏特色
互联网时代,因为互联网的联接作用,文化传播不再受限于时空条件,多元性、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得到全面释放,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汇呈现明显趋势,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广场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更加利于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推广。从当下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现状来看,照抄照搬式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较多,盲目模仿居多,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缺乏特点特色,究其原因缺乏对自身文化资源的開发和塑造,需引起重视。
(四)“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处于初始阶段
从目前的群众文化广场营建中,微信、QQ、微博等工具使用较多,文化广场建设中宽带接入、网络视频等数字化技术应用率低、互联网思维普遍淡薄等情况来看。可以研判,当前我国的“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尚处于初始的摸索阶段,实践不足,缺乏系统的营建模式和方式方法,典型案例不足。
(五)群众文化广场营造专业人才不足
多数的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为非专业人士营造和维护运营。专业的群众文化广场策划、设计、营造、维护、运营、推广等人才存在缺乏的问题,“互联网+”人才更是十分匮乏。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存在缺乏编制、待遇低、缺乏培训、人才流失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路径
(一)强化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
政府在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中居于决定性地位。对于城乡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不均衡的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在政策方面进行引导,尤其在“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上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出台制定相关政策,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对乡村等群众文化广场建设滞后的区域进行政策扶持,实现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重点推进“互联网+”群众文化营造工作。重点通过升级文化服务政策和体系,鼓励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群众文化广场营造,推进一批“互联网+”群众文化重点项目,树立标准和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均衡城乡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二)搭建“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平台 一是全面搭建“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虚拟平台。提升现有群众文化广场的宽带接入率,因地制宜地配置电脑、专用手机、网络电视等互联网接入设备端,全面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微博、抖音等群众文化广场专属账号,从软硬件角度营造虚拟群众文化广场平台,破解群众文化广场关注度和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二是完善群众文化广场虚拟平台功能。从文化广场所在地域、地区的文化特点出发,利用互联网思维营造虚拟群众文化空间,输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例如目前备受群众欢迎的短视频,调动群众参与虚拟文化广场营造的热情,破解当前群众文化广场功能单一化的问题。
(三)互联网+塑造特色群众文化广场
利用“互联网+”特有的移动性、实时性、便捷性优势,对各地区的民俗文化、特有的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地域表演文化等等,进行挖掘,在虚拟群众文化广场中体现出来。以笔者所在的东北地区为例,二人转艺术作为风行东北地区的著名民间艺术,倍受群众欢迎,在虚拟文化广场建设中,便可以将此作为重要的特色点进行挖掘,在虚拟网络平台设置二人转名家专栏、发布本地群众二人转表演视频、二人转学习文章等等,在扩大乡土文化的影响力的同时,增强虚拟群众文化广场的人文特色,切实提升文化广场的利用率,营建文化分享、娱乐互动氛围,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广场。
(四)推进整合式文化广场管理
互联网+在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中的应用,对现行的群众文化广场管理产生质变影响,出现线下管理、线上管理并行的新型工作局面。这就要求公共文化管理工作中,加快管理职能转变,整合线上线下管理,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广场的互联网管理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的协作,加强群众文化广场的建设,健全群众广场文化服务体系。
(五)打造互联网+公共文化人才队伍
从政府扶持角度,建议从政策上对互联网+公共文化人才队伍进行扶持。通过解决各地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编制问题,适度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制度留人、待遇留人,促使群众文化工作者扎根于基层工作,培养文化建设的人才。从群众文化管理部门自身建设角度,建议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人才建设工作。一是通过互联网招聘、选拔、培养群众文化广场管理人才,扩大人才供给的渠道,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QQ群等进行专兼职人员的招聘。二是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类资源,加强自身文化管理职能转变,锻炼队伍,促进文化管理工作的健康持续提升,例如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群众文化广场建设的专项调研和学习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发性,弥补自身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不足。
(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作用
在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中,群众既是文化需求方,也是文化建设方,是居于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作用,决定着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营建工作的最终成败。一是培育群众的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工具使用推广(典型如智能手机)、虚拟群众文化广场宣传推广、互联网技术基础常识培训讲座等方式,引导群众了解、认识互联网,进而形成互联网思维。二是在数字化群众文化广场的营造过程中,在策划、设计、营造、维护、运营、推广等各个环节应广泛听取、吸收群众的意见、建议,一切从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开展工作,确保符合群众真实的文化需求。 三是引导群众参与虚拟文化广场建设,从群众中筛选人才参与文化广场建设,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文化改革與繁荣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的大时代背景下,通过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是优化升级群众文化广场工作的必然选择途径。“互联网+”群众文化广场的营建工作,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输出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促进群众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