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中,实验室是各种科学研究、实验操作的场地,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校也十分注重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也日渐快速,依托信息技术完善实验室管理系统建设,使很多实验室管理问题得到处理,对于信息化实验室的构建也十分有利,能够充分发挥出实验室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优势作用。此外,实验室建设管理也满足素质教育需要,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研究。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各行业中都开始进行信息化工程建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信息开发、交流、共享和使用的集散地,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科研以及实践的重要场所,对于促进学生、学校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此怎样科学的发挥信息技术,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就成为高校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并明确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就是利用硬、软件以及特殊实验设备改造原有的单机实验设备。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网络、虚拟仿真等技术,使实验室数字化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对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效果与教学工作、科研等密切相关。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等日常实践活动,使实验室运行更加高效,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验条件。实验室管理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如管理人员、仪器设备、研究成果和统计报表等,这些信息之间是有交集的,也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信息化系统中。目前,高校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使数据从开发到共享,再到分析,实现了一体化的信息鼓励,使数据信息实现了“输入唯一,输出多样”保证数据信息是唯一的、准确的,共享实验室信息资源,防止出现信息孤岛情况的出现。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建设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高校的网络建设逐步稳定,信息化水平也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但在管理建设上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实验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存在着封闭性,信息资源没有真正达到共享的效果,不利于学科的创新、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高校实验室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验器材的使用等都是人为操作的,对于高校主管部门而言,其无法快速及时的明确实验室的现状以及利用情况,不利于相关政策的推行。而且,实验室数据信息共享性不足,实验室之间不能共享数据信息,导致各个实验室产生的实验数据信息等无法被及时的更新。
  其次,资源部配置不尽合理。当前一些高校在专业和学科建设上缺少统一的部署和规划,实验室建设多数是从自身情况出发,忽视整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使得高校各院系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资源配置不科学,甚至有重复采购实验仪器的情况,而一些老旧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严重影响实验室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到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
  最后,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存在不足。传统教育理念经过漫长的发展深入人心,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实践操作的关注度不高,觉得实验教学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理论内容,起到的是辅助的效果,所以在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上关注不足。这就导致实验室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很多高素质人才被忽视,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三、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学习借鉴企业管理理念
  高校要认真學习和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认识到实验室在高校中承担的重要作用,对实验室的建设、人才培养等深层次含义进行认识和把握。为此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建设中,要注重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逐步完善、更新硬件、软件,认识到只有做到信息化管理才能够促使高校实验室管理效果的实现,并带动高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为此工作人员要依据信息化检核,积极创新和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学习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与方法,使其与最前沿的技术相结合,将实验室的优势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二)优化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依据信息技术,对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升级,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使实验室管理更加安全、高效、准确,更好地推动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
  首先,优化整合实验室资源。在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中,实验室资源的整合是十分重要的,要积极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及时更换维修老化设备,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专业化的管理系统,由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并细化管理责任。选择专人管理实验室的药品、设备以及设施,定式维护与养护,应用后马上回归原位,防止出现意外损坏。高校要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工作,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来源,优化管理方案,注重专业化的人才引进。将实验室管理与社会多领域发展相结合,实现学科间的交叉,同时依据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市场人才需要等企管科优化调整管理的模式与流程。建立多层次管理结构,整合不同学科资源,整体布局实验室管理,避免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
  其次,强化实验室服务管理水平。高校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注重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还需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高校建设实验室就是为了给教师、学生提供教学科研以及实践学习的场所,不仅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获得相应的科研成果,实现高校的持续稳定进步。除此之外,高校要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得到真正的落实。对实验室管理体系制定时,要注重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规划等放在重要位置上。推出开放性实验室,不仅能够使学生有实践训练的机会,也能够使其在实验中获得启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高校要强化开放力度,依托信息化管理方法,计算机系统中录入实验课程、实验设备以及相关数据等。健全智能化监控设备,整合实验管理制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实验室研究学习。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者要做好辅助工作,在学生获取实验器械设备方面提供帮助,让学生在自由、轻松地环境中发挥自身的潜力、想象力进行创新性实验。   (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要稳步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作为基础的,依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需要,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对管理内容、形式等进行安排。可以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划分为实验教学管理、常规数据管理和实验设备设施管理三个模块。作为高校要准确定位每一个参与信息化管理的主体地位,如学生、教师、实验室的管理者以及维护人员、领导等,要准确划分这些人员的义务责任,保证其能够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并相互帮助与合作。
  对于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块,作为管理者要整体把握实验室的应用情况,并对实验的资源、设备、场所和时间等进行优化配置。师生进入到实验室后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制度规范以及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需要线上预订实验室课程,获得相关资格后依据实验室管理流程确定最终的实验时间以及座位序号。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要按时将实验药品、设备等完整的归还。作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实验课进行科学安排,并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使其能够真正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作为系统的维护人员,要定期开发和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其运行更加安全稳定,更好地为师生的实验操作服务。作为领导要从整体上对实验室的应用、管理情况进行把控。
  对于常规的数据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利用基本信息管理和电子公告的功能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信息。在验室基本信息管理上是数据信息有效处理的基础,对于规章制度、课程安排、学生实验以及绩效管理等数据,要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实现管理的高效、统一,对工作流程进行简化,使教师、学生对其更好的把握。电子公告的功能优势更加明显,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实时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科研项目、成果、课程的变化以及培训计划等,保证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对于实验室设备设施的管理,高校要将实验室设备设施的应用标准、流程以及管理规范等制定成为电子信息,并将其发布到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中。特别是设备管理,要将其作为系统工程,依据完善的程序管理实验设备资源,具体流程为:计划制定、计划实施、采购设备、验收入账、常规管理、报废出账等。由于高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管理内容也逐渐增多,实验室管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依据实际情况采购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在系统中录入设备具体的应用方法,保证教师、学生能够对设备使用方法进行把握。同时,管理人員要落实具体的管理制度,密切不同流程间的联系,使服务工作效果更加理想。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化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对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能够为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今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要树立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发挥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为教师、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机会,促使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等得到稳步提升,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进步。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其他文献
在中国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中,1+X证书制度是其重大创新,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需具备以下条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需真实显示出综合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评价需有效度、信度保障,同时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X”与“1”可以高效融合,同时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可以融通互认。然而,在实践中,1+X证书制度面临着诸多瓶颈埋,比如说学校及师生对1+X证书制度认识不够,校企合作不频繁等。为保障1+X
期刊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关注程度有增无减。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教育兴起,就业市场逐渐呈现饱和状态。要想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就需要高校辅导员的配合,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给予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帮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而学校除了需要提供课堂和学习相关活动的基础设施外,还要在开设专业课程上花费精力,主要从学
期刊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议话题和关注焦点,本文将全面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服务提供参考,不断的推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对人才的竞争,这不仅体现在高级专业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更体现在处于生产、管理第一线人员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处于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一般大多数为高职院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知识点没有老师的详细讲解和引导,而是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深入思考而得出的结论或看法。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财会作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对于学生今后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老师在中职财会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高效的财会
期刊
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转型,由此催生出大量的新型产业,本文便是结合当前的互联网物流产业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课程的基础内涵,其次分析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校企共建模式规划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再次,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进行应用分析;意在通过全文阐述,能够为高校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体系和模式。  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进我国多个领域中,打造出信息全面化、
期刊
人事管理对高职院校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要融入信息化建设,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为人事管理工作提供较大的便利,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本文则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现阶段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在近年来,高职院校入学人数持续增加,教师负担加重,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已不能满足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和教学需要。于是,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教学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尽管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已经采用了一些新的信息管理教学的方法,但是这些教学手段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些高职院校仅仅是在学校引入了简单的信息化的教学课程、网络课程等,而没有将信息化教学深入地融入到教学管理中去,忽视了信息发展
期刊
对于国内英语的学习者来说,中式英文的现象较普遍存在于写作或口语表达中,这是不可取的。本文主要以广东培正学院大二学生为参考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网上搜集、阅读相关资料及向学校外教请教等方式,从词汇、句子、思维与文化这几个角度研究并分析民办高校大二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存在的中式英语现象的特点,从而了解英文写作中中式英语的使用现状,并在对照原句表达的基础上提出写作中规避使用中式英语的方法策略。  一、中式英语
期刊
本文从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入手,基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作用方法,结合大数据技术,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教学工作质量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绪论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完善院校内部的教学机制,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基本组成,资源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对教学工作的一种约束方
期刊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符合人力资本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之一。这与普通高等院校 “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专业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可见,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坚实基础,創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因此,通过打造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开发专创融合课程教材,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