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评价是手段,监控是保障。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把“热炉法则”应用到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中,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热炉法则;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应用
鉴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特性,在监控与评价工作中应用“热炉法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热炉法则”(Hot Stove Rule),说的是屋子中间生着炙热旺盛的“热炉”,围坐的人如果只顾烤火而不小心翼翼,就很有可能手脚触碰并被烫伤。它源自西方管理学界,其实际指导意义在于有人在工作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就像去碰触一个烧红的火炉,一定要让他受到“烫”的处罚。它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一是预警性——炉子火热,一般情况下每个人不用手摸也都知道是热烫的;二是验证性——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三是即时性——只要碰到炉子,灼痛就马上发生;四是公平性——不管谁碰到炉子,肯定会被烫伤。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规章制度就如同“烧红的火炉”,预先警示,个个平等,一触即烫,不论时间,不讲情面,定量施罚,监控与评价中做到行为有规范,工作有程序,考核有标准,执行有力度,赏罚有原则,只有这样,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才能落到实处,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确保和提高。
一、预警性—不碰不烫
假若火炉的温度足够高,烧红得让人望而生畏,不敢去碰,那么很多事情就可避免发生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预警机制,只有立足于正反两面的引导,使人自觉地去规范行为,管理制度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高职院校要遵循工学结合、校企“交集”的原则,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出发点和基准点,遵循校内与校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校企共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职业教育及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特别要规范、创新“生产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与评价。要规范各种教学行为,以最终形成提升内涵的教学质量文化,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教学管理人员应对学院制订的规章制度广为宣传,经常对教职员工、外聘教师进行教育,使制度深入人心,尽可能避免因违反制度而受到处罚。假若我们把规章制度藏在抽屉里,造成信息的“闭塞”状态,直到有人违规后才摆出来以作为处罚的依据,这样显然不能服众。因而我们要以预防为主,使广大教职员工在心目中形成一种强烈的观念:学院的规章制度是一个“热炉”,“热炉”不可触摸。
二、验证性—敢碰就烫
热炉烫人决不是虚张声势,谁要是敢去碰,就会被烫个皮焦肉烂,既不会不了了之,也不会下不为例。制订制度容易,落实制度艰难,有效落实制度更难。惩处虽然会使人痛苦一时,但绝对必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只有通过对各种违规行为进行惩处,教育才有说服力,监控才有约束力。谁若明知学院有相关规章制度,还要以身试“法”,就一定要对其进行惩处,以明纪律、以儆效尤。但进行惩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严厉和人本管理相结合,要刚柔并济。严厉体现刚性,人本显示柔性,毕竟惩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严厉要客观公平,只对事不对人,照章办事,通过严厉消除违规行为。人本管理则要体现以人为本,即使是教职员工、外聘教师违规受罚了也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要让他们明白,惩处最终是要大家提高认识(“热炉”不可触摸),纠正错误行为。高职院校制订和实施惩处制度,关键是要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入手,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公心的原则,要使广大教职员工心悦诚服接受惩处,勇于认错并改正。唯有如此,“热炉”给大家的就不仅仅是烫,而且会有温暖的感觉了。“热炉”的存在本来就是使人聚集取暖,感受温暖,获得热量,而不是为了烫伤人。
三、即时性—一碰就烫
热炉烫人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决不会讲情面,更不会等一会儿再烫,或者这次不烫,下不为例。当你碰到火炉时,立即就会被灼伤。任何惩处必须在个人错误行为发生后对其立即执行,绝不能拖泥带水、贻误时间,以便达到及时纠正警醒的目的,将工作中的人为失误减至最少状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无论是对来自院、系两级教学督查的反馈信息,还是对来自教师、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的反馈信息中的教职工、外聘教师违纪违规行为,都要及时进行惩处,这在效果上比延时惩处要好的多,如果违规与受罚之间的时间间隔延长,受罚活动的效果则会逐渐减弱。假如有人碰到“火炉”居然没有被烫,或者没有马上被烫,其他的人会觉得领导姑息包庇,处理不公,从而产生不平心理,或者有的人自觉或不自觉也跟着上来触摸一下“热炉”。教职员工就会产生错觉:“热炉”可触摸,摸了没事。如果这样,学院制订的监控和评价制度就如同虚设,更谈不上任何的严肃性、权威性了。
四、公平性—谁碰烫谁
热炉不分贵贱亲疏,不分职务高低,对敢于触摸热炉者,一定会照烫不误,热炉面前人人平等。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在制订和实施质量监控规章制度时,我们的管理者对学院的任何一员都应客观公正。无论是谁触犯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而且处罚的标准和尺度都应该是一样的。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管理人员要客观公正,不循私情,就必须做到根据规章制度而不是根据个人好恶感情用事,对事不对人,正确行使手中的奖罚大权。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无论是校内专职教师还是校外兼职教师,也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要一视同仁。不要因为惩处的对象是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碍于情面,就难以下手;也不要因为是偶尔初犯、功劳卓著,对其严格执行纪律,就显得不尽人情。要严格照章执行,不搞网开一面,不搞下不为例,才能体现客观公平。
“热炉法则”是被中外管理史广泛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法则,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要自觉借鉴和应用“热炉法则”,使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为确保和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热炉法则;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应用
鉴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特性,在监控与评价工作中应用“热炉法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热炉法则”(Hot Stove Rule),说的是屋子中间生着炙热旺盛的“热炉”,围坐的人如果只顾烤火而不小心翼翼,就很有可能手脚触碰并被烫伤。它源自西方管理学界,其实际指导意义在于有人在工作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就像去碰触一个烧红的火炉,一定要让他受到“烫”的处罚。它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一是预警性——炉子火热,一般情况下每个人不用手摸也都知道是热烫的;二是验证性——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三是即时性——只要碰到炉子,灼痛就马上发生;四是公平性——不管谁碰到炉子,肯定会被烫伤。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规章制度就如同“烧红的火炉”,预先警示,个个平等,一触即烫,不论时间,不讲情面,定量施罚,监控与评价中做到行为有规范,工作有程序,考核有标准,执行有力度,赏罚有原则,只有这样,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才能落到实处,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确保和提高。
一、预警性—不碰不烫
假若火炉的温度足够高,烧红得让人望而生畏,不敢去碰,那么很多事情就可避免发生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预警机制,只有立足于正反两面的引导,使人自觉地去规范行为,管理制度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高职院校要遵循工学结合、校企“交集”的原则,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出发点和基准点,遵循校内与校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校企共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职业教育及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特别要规范、创新“生产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与评价。要规范各种教学行为,以最终形成提升内涵的教学质量文化,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教学管理人员应对学院制订的规章制度广为宣传,经常对教职员工、外聘教师进行教育,使制度深入人心,尽可能避免因违反制度而受到处罚。假若我们把规章制度藏在抽屉里,造成信息的“闭塞”状态,直到有人违规后才摆出来以作为处罚的依据,这样显然不能服众。因而我们要以预防为主,使广大教职员工在心目中形成一种强烈的观念:学院的规章制度是一个“热炉”,“热炉”不可触摸。
二、验证性—敢碰就烫
热炉烫人决不是虚张声势,谁要是敢去碰,就会被烫个皮焦肉烂,既不会不了了之,也不会下不为例。制订制度容易,落实制度艰难,有效落实制度更难。惩处虽然会使人痛苦一时,但绝对必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只有通过对各种违规行为进行惩处,教育才有说服力,监控才有约束力。谁若明知学院有相关规章制度,还要以身试“法”,就一定要对其进行惩处,以明纪律、以儆效尤。但进行惩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严厉和人本管理相结合,要刚柔并济。严厉体现刚性,人本显示柔性,毕竟惩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严厉要客观公平,只对事不对人,照章办事,通过严厉消除违规行为。人本管理则要体现以人为本,即使是教职员工、外聘教师违规受罚了也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要让他们明白,惩处最终是要大家提高认识(“热炉”不可触摸),纠正错误行为。高职院校制订和实施惩处制度,关键是要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入手,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公心的原则,要使广大教职员工心悦诚服接受惩处,勇于认错并改正。唯有如此,“热炉”给大家的就不仅仅是烫,而且会有温暖的感觉了。“热炉”的存在本来就是使人聚集取暖,感受温暖,获得热量,而不是为了烫伤人。
三、即时性—一碰就烫
热炉烫人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决不会讲情面,更不会等一会儿再烫,或者这次不烫,下不为例。当你碰到火炉时,立即就会被灼伤。任何惩处必须在个人错误行为发生后对其立即执行,绝不能拖泥带水、贻误时间,以便达到及时纠正警醒的目的,将工作中的人为失误减至最少状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无论是对来自院、系两级教学督查的反馈信息,还是对来自教师、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的反馈信息中的教职工、外聘教师违纪违规行为,都要及时进行惩处,这在效果上比延时惩处要好的多,如果违规与受罚之间的时间间隔延长,受罚活动的效果则会逐渐减弱。假如有人碰到“火炉”居然没有被烫,或者没有马上被烫,其他的人会觉得领导姑息包庇,处理不公,从而产生不平心理,或者有的人自觉或不自觉也跟着上来触摸一下“热炉”。教职员工就会产生错觉:“热炉”可触摸,摸了没事。如果这样,学院制订的监控和评价制度就如同虚设,更谈不上任何的严肃性、权威性了。
四、公平性—谁碰烫谁
热炉不分贵贱亲疏,不分职务高低,对敢于触摸热炉者,一定会照烫不误,热炉面前人人平等。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在制订和实施质量监控规章制度时,我们的管理者对学院的任何一员都应客观公正。无论是谁触犯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而且处罚的标准和尺度都应该是一样的。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管理人员要客观公正,不循私情,就必须做到根据规章制度而不是根据个人好恶感情用事,对事不对人,正确行使手中的奖罚大权。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无论是校内专职教师还是校外兼职教师,也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要一视同仁。不要因为惩处的对象是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碍于情面,就难以下手;也不要因为是偶尔初犯、功劳卓著,对其严格执行纪律,就显得不尽人情。要严格照章执行,不搞网开一面,不搞下不为例,才能体现客观公平。
“热炉法则”是被中外管理史广泛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法则,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要自觉借鉴和应用“热炉法则”,使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为确保和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