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50例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通过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在经过相关的护理干预之后,只有2例死亡,病死率仅为4%,治愈率为96%。结论: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需要做好有创机械通气指征,从而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
在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时候,机械通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在呼吸重症监护室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重症监护室患者就会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是非常高的。本研究就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护理,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对本研究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59-83岁,平均年龄为(73.25±7.34)岁,平均的机械通气时间为(23.68±4.32)天。其中,基础疾病为哮喘持续状态的2例,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32例。从通气接管的方式来看,采用口鼻面罩的5例,采用气管切开的23例,还有22例是经口气管插管。
1.2 方法
1.2.1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可以将患者的头部抬高到30°左右,在对患者进行鼻饲的时候,则应该抬高到30-45°,并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之内保持这样的状态。如果患者的腹部没有出现肠鸣音,或者是患者的胃里有大量的容物潴留,就应该马上停止鼻饲,以免因胃内容物返流进入到气管中,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使患者窒息。这种情况对使用口鼻面罩通气的患者来说,要格外注意。
1.2.2正确吸痰 要执行正确的吸痰工作,首先需要了解湿化程度、间隙时间、吸痰管的管径大小和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等情况[1]。一般情况下,间隙时间需要根据患者分泌物的多少和性质来进行判断,大多为60-120分钟。每次吸痰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秒钟,连续吸痰不要超过3次,而且要保证合适的压力。大多数情况下,吸痰管管径的大小是插管的二分之一,它插入的深度要比插管长4-5厘米,需要有两个人来完成吸痰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吸痰之前,一定要对呼吸机进行消毒处理,而且在吸痰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不能一插到底,这样可以避免将外痰带进气管。在拔气管的时候,一定要先清除患者咽部和口腔中的分泌物。
1.2.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进行吸痰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的无菌吸痰管,而且要先吸管,然后再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分泌物。在进行此项工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彻底的清洗双手,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重症监护室内一定要定时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而且,呼吸重症监护室严禁家属陪护,每天的探视时间也要控制在30-60分钟之间[2]。
1.2.4对患者的气道进行充分湿化 进行气管切开或者是气管插管之后,患者呼吸道中的加湿和加温能力就会基本丧失,所以需要在患者的气道内注射12-20毫升的湿化液,每隔60分钟一次,或者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每日湿化液总量为200-250ml,避免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干结。对经口鼻面罩通气的患者要加强拍背翻身,同时呼吸重症监护室内的每名护理人员都要学会使用听诊器来区别患者的肺内情况。
2结果
本组患者在经过相关的护理干预之后,只有2例死亡,病死率仅为4%,治愈率为96%。其中有18例患者有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细菌感染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本次的研究中,大部分患者的年龄都超过了60岁,超过半数的患者都患有慢性的阻塞性肺疾病,所以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非常容易产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在本次研究的对象中,采用气管切开的有23例,还有22例经口气管插管,这就相当于消除了患者上呼吸道的防御能力,这样,细菌就很容易进入到下呼吸道中,引发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3]。所以,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需要做好有创机械通气指征,从而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闫娟娟.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542.
[2]陈素琴.重症监护室病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2,02:146-147.
[3]张艾宁.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5+37.
关键词: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
在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时候,机械通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在呼吸重症监护室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重症监护室患者就会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是非常高的。本研究就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护理,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对本研究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59-83岁,平均年龄为(73.25±7.34)岁,平均的机械通气时间为(23.68±4.32)天。其中,基础疾病为哮喘持续状态的2例,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32例。从通气接管的方式来看,采用口鼻面罩的5例,采用气管切开的23例,还有22例是经口气管插管。
1.2 方法
1.2.1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可以将患者的头部抬高到30°左右,在对患者进行鼻饲的时候,则应该抬高到30-45°,并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之内保持这样的状态。如果患者的腹部没有出现肠鸣音,或者是患者的胃里有大量的容物潴留,就应该马上停止鼻饲,以免因胃内容物返流进入到气管中,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使患者窒息。这种情况对使用口鼻面罩通气的患者来说,要格外注意。
1.2.2正确吸痰 要执行正确的吸痰工作,首先需要了解湿化程度、间隙时间、吸痰管的管径大小和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等情况[1]。一般情况下,间隙时间需要根据患者分泌物的多少和性质来进行判断,大多为60-120分钟。每次吸痰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秒钟,连续吸痰不要超过3次,而且要保证合适的压力。大多数情况下,吸痰管管径的大小是插管的二分之一,它插入的深度要比插管长4-5厘米,需要有两个人来完成吸痰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吸痰之前,一定要对呼吸机进行消毒处理,而且在吸痰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不能一插到底,这样可以避免将外痰带进气管。在拔气管的时候,一定要先清除患者咽部和口腔中的分泌物。
1.2.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进行吸痰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的无菌吸痰管,而且要先吸管,然后再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分泌物。在进行此项工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彻底的清洗双手,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重症监护室内一定要定时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而且,呼吸重症监护室严禁家属陪护,每天的探视时间也要控制在30-60分钟之间[2]。
1.2.4对患者的气道进行充分湿化 进行气管切开或者是气管插管之后,患者呼吸道中的加湿和加温能力就会基本丧失,所以需要在患者的气道内注射12-20毫升的湿化液,每隔60分钟一次,或者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每日湿化液总量为200-250ml,避免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干结。对经口鼻面罩通气的患者要加强拍背翻身,同时呼吸重症监护室内的每名护理人员都要学会使用听诊器来区别患者的肺内情况。
2结果
本组患者在经过相关的护理干预之后,只有2例死亡,病死率仅为4%,治愈率为96%。其中有18例患者有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细菌感染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本次的研究中,大部分患者的年龄都超过了60岁,超过半数的患者都患有慢性的阻塞性肺疾病,所以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非常容易产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在本次研究的对象中,采用气管切开的有23例,还有22例经口气管插管,这就相当于消除了患者上呼吸道的防御能力,这样,细菌就很容易进入到下呼吸道中,引发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3]。所以,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需要做好有创机械通气指征,从而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闫娟娟.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542.
[2]陈素琴.重症监护室病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2,02:146-147.
[3]张艾宁.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