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做学问,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劳作,并不容易;要下苦功,坚持不舍,摒除一切纷思杂念,一点一滴地、穷搜苦索地积累资料,研究分析资料;然后做出初步的结论。读书越多,积累越深厚,见解精确独到,才能有成就、有真实的贡献,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治学原则。有“京城第一读书人”之称的汪世清先生,在我所认知的师友中,就是这一类典范的学者。
  
  汪先生早年就读北师大物理系,一辈子从事物理学的研究与教学。明清美术史的研究,只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就,是在青年时代,受到他的同乡老师——著名画家汪采白先生的赏识培育,以及其后以采白先生之介,又与同乡前辈黄宾虹先生过从,受到熏陶的。汪先生在这两类“风马牛不相及”的学术部门(物理学与美术史)中,各有其非凡的成就。
  “京城第一读书人”
  我认识汪先生,记得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在启功先生家中。八十年代初,美国耶鲁大学、东西大学的王方宇教授回京,邀请了启功、王世襄、徐邦达先生和我等一起餐叙,座中就有汪世清先生。这次初见,平生乐事,印象弥深。
汪世清先生手迹

  其后大约与汪先生晤面不多,是因为当时知识界有自律的风习,也由于汪先生平日木讷寡言,甚少交游的性格,只是有事则邮简电话通问。记得曾为了给宾虹先生和汪采白先生在家乡(他们三位都是今安徽黄山市歙县人)建筑纪念亭的事,汪先生曾先后来过舍下几次。其后,1984年江西南昌邀开八大山人纪念会,又和汪先生及方宇先生等相聚一堂。
  1991年,我承耶鲁大学之邀,从澳大利亚赴美参加八大山人的研讨会,并与汪先生、方宇先生等相见,那次王已千先生约我们去观赏他的书画珍藏,品评宋元剧迹,尤为生平快事。
汪世清先生手迹

  在方宇的鼓励下,我决定回澳洲后便开始重写《八大山人年表》,苦于远托异国,手头资料不多,方宇先生就慷慨地把他搜集来的一大批有关资料复印相赠;我在澳洲又给北京汪先生去信,不久,就收到汪先生寄来的、书写工整的楷书复印资料多帙,其中包括八大先代的世系和家学,裘琏、胡亦堂翁婿与八大的关系,石涛、方鹿村、程京萼、李、梁份、朱观、朱堪注、喻成龙等遗民、官吏、亲友辈与八大山来往的事迹等等,其中还有未经发表的。这些珍贵资料,都是汪先生数十年来像蜜蜂一样辛苦酿出的芳蜜。朋友间这种无私相助,不能不使我奋激感动!
  我于1999年回北京定居,那时我很想就近把我数年前写的这篇旧稿求汪先生审阅,又怕干扰他老人家的日常工作秩序,于心不安(那时还不知道他有恙在身),大约在2002年冬,我终于鼓起勇气向他提出请求,想不到汪先生一口答应,而且不到两三星期,一帙40多页、130多条抄写工整的意见,就托人送回来!
汪世清先生鉴藏
清代巴慰祖《隶书曹文炳传略》

  汪先生对人的无私热情,不只我一个人感受到,所有接近过汪先生的亲友、同事、同乡、学者、学术界青年,只要在学问上向汪先生请教的,他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王方宇先生生前曾告诉我不少他热心助人的往事;方宇于1997年逝世,美国弗利尔博物馆接受王先生捐赠他生平珍藏的八大山人绘画精品,并收购了他的八大书法珍藏,汪世清先生为此应弗利尔博物馆之邀,以八十余高龄,于1999年远道赴美,专程给这些珍贵文物资料,逐一细心整理,弗利尔博物馆的八大山人珍品,成为举世爱好和研究八大山人生平和艺术的中心之一。
  汪世清先生一生淡泊寡欲,只有一心扑在学术方面的辛勤探索,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冠盖满京华”,真伪学者沸沸扬扬于传媒炒作的热闹场头,他却沉默寡言地沉潜于无涯学海中,似乎与尘世无涉。古人有“大隐于市”的说法,又有人开玩笑地说:徽州人吃苦耐劳沉默寡言就像骆驼,故有“徽骆驼”的雅号,两者要举个例证,汪先生应是冠盖京华的“大隐”,又是默默长征的“骆驼”。
  汪先生待人接物冲和平易,从不疾言厉色,任何人向他求教,总是“谆谆然善诱人”。生活方面他自奉甚俭,在美国的白谦慎教授曾记汪先生在北京图书馆阅书,午餐就在附近快餐店,“一般是喝粥吃饼,每份十元”就餐后又回到馆里继续工作。汪先生的生活,也可从我见到汪府上质朴的起居陈设中看得出来,想到鲁迅说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句话,我心里就感到不是滋味。所幸的是,在国内外(美国、瑞典、日本等,也常应邀赴香港、台湾等地讲学)研究中国美术史的专家学者,从汪先生的著作言论中,认知和景仰汪先生的,不乏其人。
汪世清夫妇在屯溪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中国读书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华夏文明的人格标准。   “高山景行,私所仰慕”
  汪先生是安徽人,安徽从明清到现代,学风鼎盛、人才辈出。宋代新安的程(颐、灏)朱(熹)以来,理学与反理学的争鸣源远流长。思想家由清初的戴震、方以智到现代的陈独秀、胡适;美术方面,从清初的渐江、程邃、龚贤,到现代的黄宾虹……这些都是华夏文化史中卓有贡献的宗匠。汪先生对乡邦文化感受至深,乾、嘉时代,徽州朴学派(戴震、程瑶田等)主张“学问重史实依据,经解由文字入手”,一时成为乾嘉学术的新风气。五四时代,胡适之主张“小心求证”,也是这个传统的发展。黄宾虹先生治画史,也是朴学派传统的滥觞,汪先生自然受到“徽学”的影响,并且对徽州文献的关心、搜罗、传播不遗余力。在画史方面,他着重于新安画派,和对石涛、八大山人等的研究。他较早的《渐江资料集》(与汪聪合编,1964年)直至晚年的《艺苑疑年丛谈》等著作,都是根据深厚的、点滴积累的文献基础完成的。
  汪先生受到“徽学”土壤的培植,又回馈于徽州乡土;安徽出版的《黄宾虹文集》,他提供了资料和意见;记得他还出版过《汪采白年谱》。安徽省《徽州文化丛书》汪先生被聘为顾问,他不遗余力地对《丛书》提供各种赞助和指导。最后,汪夫人完成汪先生的遗愿,把汪先生生平搜集的古今书籍、徽州文化资料、著作论文手稿、信札等,尤为重要的是汪先生数十年来亲手抄集的董其昌、渐江、八大、石涛、石溪、程邃、龚贤、黄宾虹等美术文献资料的手写本(共130余册)全部捐献给家乡;黄山学院徽州文化中心,为此专设“汪世清先生捐赠特藏”书室,隆重保存。汪先生生于1916年,是歙县潜口孤贫出身的孩子,幸得名师培育,尤其是自己毕生的努力,在学术界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事迹是令人景仰的。然而上文涉及的,仅仅是汪先生在美术史学方面的成就。在物理学和物理教育方面,我深愧所知极少,只知道他发表过不少有关物理学方面的文章;当年周培源、钱三强先生领导下的中国物理学会,汪先生曾是常务理事兼物理教学委员会副主任。
赠刘石头山水图册之三
纸本墨笔
其他文献
-1-  对天发誓,这次我没做白日梦,是真的做了一场美梦。而在这场梦之前,被挫败感席卷,终日失眠。  我喝牛奶会胃痛,看书会越来越精神,试了一百种治疗失眠的方式后,毛不易出了新专辑。我插上耳机,没等悠悠的曲调过去,便一觉睡到了天亮。  我养成了听他新歌入眠的习惯。  或许是总听着他的声音入眠,我跌进了一个梦里。  -2-  一个炙热的夏天,午后忽而天光黯淡,像是大雨将至却被挡在半空,我和一群人去郊
着手于一个企业辅导项目貌似是个艰巨的工程,单凭这一点,很多组织就不愿意开展了。他们把自己从这些项目中撇开,并且还振振有词,说组织已经有组织地进行过“非正式”的培训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里有十个招数,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开展对员工的辅导项目。  1.将企业辅导项目与企业的人力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这样能够将那些正在成长中的“潜力股”员工囊括在内,并缩短招聘部门的招聘周期,及时为企业添注新鲜的血液,而且
《青木瓜之味》是带有很强的个人印记的电影,至少之前我没见过运用同类手法拍摄的作品。繁复的门窗结构,艺术得仿佛失真的物品(包括食物),少得可怜甚至可以忽略的对白,以及贯穿整部电影的虫鸣鸟叫,都显得特立独行,整部电影简单而不失哲理,清新又不失厚重。如果非要找一部相似的电影,我觉得王家卫的作品像它,尤其是电影里男主角油亮倒梳的头发,令人想起《花样年华》里的梁朝伟。  越南导演陈英雄的镜头就像一双善于发现
一次,世界综合格斗冠军张伟丽接受记者采访,在谈到目标时,张伟丽表示,一个运动员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做就做最好的。面对张伟丽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记者笑着问:“你为什么这么自信?”  张伟丽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喜欢冷饮、甜食、火锅之类的美食吗?”记者点头说:“当然喜欢。女孩子好像都喜欢这些。”  “我也喜欢。”张伟丽接着说,“但是我当运动员后就再没吃过。因为会影响训练。”记者吃
前不久香港大学生组织(SACoM)公布的《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业内地血汗工厂报告》显示,内地女富豪张茵的玖龙纸业存在“借工伤事故罚款敛财”、“经常无理巨额罚工人款”和“涉嫌长期违反劳动法规”等问题。尽管随后广东省总工会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玖龙纸业还不算是“血汗工厂”,但其存在的严重的“以罚代管”等现象,仍然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热议。    玖龙纸业原《员工手册》中大约有 15页 87条的“罚款”
【1】我知道这些和冬天有什么关系  今晚不在状态。  看语文,眼皮打架;做数学,逻辑混乱;学物理,灵魂出窍。自暴自弃地抛下一切发了五分钟的呆,罪恶感不由分说地漫上来,仿佛亲手掐死了一只小猫。  一定是这两天没休息好。  晚自习下课铃一响我就抓起书包往外跑,我多么想做一个风一样的女子轻飘飘地穿过人山和人海,但身在江湖,人在高三,沉重的书包完全扼杀了这一可能性。口袋里的手机震了一下,是t的短信:累觉不
你说,我爱你,爱到自己也心痛。你说,因着在Ta的身上看见你的梦想,所以你一路追随,奔跑或是安静的守望。  你说与其说Ta是你的偶像,不如说Ta是你的兄弟,姐妹,师长,或者Ta就是你梦想的影子……这个9月,让我们和亲爱的偶像在一起!    元博姐姐写在前面:2007年,李宇春来长春做活动的时候,我挤在“玉米丛”中做采访,问他们因何这般的喜爱。他们说,因为春春的身上有我们的梦!2009年的“快乐女生”
下面的回执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怀念当初”是2010年1A的倾诉者,“荷水鸭”是2A的倾诉者,她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给我发来了回执,瞬间我体会到了——    帽子男孩儿:  首先,跟你说一句:新年快乐!  嗯,喜欢戴帽子的、并且记忆力超好的男孩儿在新的一年里,应该不会那么轻易忘记某些事吧?那么,你还记得去年的7月24日吗?这是我向你表白的那一天。  时间流逝得真快,一眨眼,距离那一天都快要半年了,也
曾与女同学打架,和爸爸讨论泡妞,搬出姐姐当救兵,抡起胳膊吓跑小偷,演毕业大戏一出场就摔跤……这些看起来好像是《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钱小样的“光荣事迹”,却发生在她的扮演者——王珞丹的真实生活里,不禁让人感叹:    家有严母 爸爸姐姐是哥们    1984年,王珞丹出生于内蒙古赤峰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对小珞丹和姐姐王玥懿的期望,就是她们将来都能考上名牌大学。为了实现这份期望,父母对姐妹俩的管教十分严
摘要: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以及生物条形码的信号放大作用,构建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以检测人免疫球蛋白(hIgG)。将抗体Ab1修饰到金电极上,加入抗原(hIgG),经过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再将已制备好的纳米金标记抗体Ab2和生物条形码(Ab2-AuNPs-B)修饰到该免疫传感器上,通过观察电化学阻抗的变化来监控免疫传感器的构建过程。利用生物条形码的信号放大作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