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语学习者的韩语对其母语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c198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DCT测试卷,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韩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韩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表现中,确实存在明显的韩语向汉语的“语用反向迁移”,其影响程度与韩语水平呈线性关系。同时,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方面,如拒绝策略的选择和起始行为语的使用,总体上受到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  韩语学习者  语用反向迁移
  一、引言
  中韩建交2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合作成果。随着“韩流”在中国持续升温,在华韩企的日益增多,韩国咖啡店、炸鸡店、餐厅等越来越火爆。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去韩国旅游、留学、工作,近年来的数量更是迅速增长。据韩国旅游网(TOUR.GO)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去韩国旅游、留学、工作的中国公民是283.6万,2013年达到432.6万,增加了52.5%;而在2014年1~8月期间,这个数字已达到411.9万。这一切,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韩语及韩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出现了一股“韩语热”。
  据TOPIK(韩语能力考试)②官方数据统计,中国大陆地区2010年的报考人数为3552人,而到2012年,已增至36494人,是前者的10倍多,并成为TOPIK全球报考人数最多的地区。
  与“韩语热”相应的是韩语培训机构大量涌现,学习韩语的人数迅速增长。例如,韩通韩国语学院目前在上海有4个校区、在北京有2个校区。该学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学生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近50%,学习韩语的目的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有的是为了去韩国旅游、留学,有的是因为喜欢韩剧和K-POP,也有的是为了在华韩企就职。
  在不断升温的“韩语热”中,一些学者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开始关注中国韩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汉语对其第二语言韩语的语言迁移问题。不过,目前还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韩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韩语对其第一语言汉语的影响,即韩语向汉语的反向迁移问题。
  二、语用反向迁移及拒绝言语行为
  反向迁移研究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新兴的领域,国内外也已经展开了一些研究。在语用层面发生的反向迁移,就是“语用的反向迁移”。
  目前国内的“语用反向迁移”研究主要集中在请求和恭维语回应等言语行为方面。范燕妮、李柏令(2011)通过对中国大学生汉英双语者的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调查,证实了确实存在明显的英语向汉语的“语用反向迁移”;康灿辉(2008)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汉语恭维语回应的调查,也证明了存在明显的“语用反向迁移”。小剑(2010)则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证实了确实存在明显的汉语向英语的“语用反向迁移”。
  拒绝言语行为是人类交际中最常用的言语行为之一。拒绝言语行为具有三大特点:1.拒绝语是“相邻对”中“不期待的第二部分”;2.拒绝语是属于竞争类言语行为,是不礼貌的;3.拒绝语是一种威胁面子行为,本质上威胁了请求者正面面子(马月兰,1999)。Chen et al(1995,转引张新红:2000)对汉语的拒绝策略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具体拒绝(substantive refusals)和仪式拒绝(ritual refusals)两种。
  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拒绝言语行为规范和模式。Brown & Levinson(1987)对拒绝言语行为作了跨文化比较和分析,认为在采用何种拒绝言语行为方式时会受到不同文化及观念的影响。
  中韩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国家,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韩国影响深远,并传承至今,两国人民在生活习惯、礼貌用语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体现在语言语用上的含蓄表达方面。但是,由于汉、韩民族不同的历史发展和民族心理,也形成了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规范和模式。在汉韩拒绝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方面,目前的文献尚不多见。Wu Xiao(2011)曾从地位、亲密度、性别、年龄等变量入手,调查了韩国人和中国人在拒绝言语行为策略使用方面的差异,从而揭示了中韩两国同中有异的语言文化。
  为此,我们以拒绝言语行为为切入点,以中国韩语学习者的汉语为对象,针对韩语对其母语汉语的影响实施了一项初步的调查,以验证被试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中是否存在“语用反向迁移”。
  三、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验证中国韩语学习者在学习韩语的过程中韩语对其母语拒绝言语方式是否存在“语用反向迁移”,如果存在反向迁移,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共计80名,由汉语为母语的韩语学习者组成,并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组。其年龄为20~49岁之间,学习韩语的时间为几个月~2年以上不等。其中60名为韩语培训机构学生,另外20名为高校中的韩语专业学生。本调查的“初级组”指的是在韩语培训机构学习6个月以内者;“中级组”指的是在韩语培训机构学习半年~2年者;“高级组”指的是在韩语专业全日制学习韩语时间2年以上,TOPIK成绩为5级或6级者。
  2.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DCT(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测试卷为主要的调查工具,进行汉语书面调查。
  本测试卷参考了Wu Xiao(2011)的设计,并作了相应调整。测试卷涉及家庭、学校、公司、社交等4大类场所,亲密度高低,社会地位高低的长辈、同辈、后辈及同性异性朋友等关系,共有24个拒绝场景,要求被试填写拒绝回应方式。
  测试卷共发放80份,其中初级组30份,中级组30份,高级组20份,共收回有效测试试卷76份,其中初级组30份,中级组28份,高级组18份。   3.研究问题
  我们通过对韩语水平初级、中级、高级等3类人群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表现的调查,试图找出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韩语时,其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是否受到韩语的影响,即“语用反向迁移”是否存在?
  2)学习韩语时间及水平的不同是否会对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产生不同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在韩语对汉语的影响中,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方面受到影响的程度是否有所不同?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拒绝言语行为涉及诸多方面,包括“起始行为语”“拒绝策略”“内部修饰语”“外部修饰语”等,限于篇幅,本文将主要分析“拒绝策略”和“起始行为语”两个方面。
  1.拒绝策略
  “拒绝策略”(Refusal Strategy)是指用来表达拒绝所采用的策略。由于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威胁对方正面面子的行为,因此每种语言中都提供了丰富的策略,使言语行为者能够得体地表达拒绝。Wu Xiao(2011)将拒绝策略分为12类,包括:说明理由的拒绝、道歉拒绝、直接拒绝、感谢及祝贺拒绝等。
  我们认为,不同的拒绝策略反映了拒绝直接性的高低和委婉的程度,因此可将拒绝策略归为直接拒绝、间接拒绝、婉转拒绝等3大类。例如(例句全部来自本调查所收集的语料,下同):
  1)直接拒绝
  (1)不用了,谢谢。
  (2)现在有点忙,空闲下来教你。
  (3)没有时间,所以不行的。
  (4)不好意思哦,目前可能时间上比较不方便。
  2)间接拒绝
  (5)别学日语了,你学日语没什么用,工作又用不到,你还是学英语吧。
  (6)这个发型不太适合我,会显得我脸特别胖吧,还是不要了哈,挑挑别的吧。
  (7)我学的也不标准,你想好好学习的话就干脆去报个学习班吧。
  3)委婉拒绝
  (8)哦哦是这样哦,我觉得我学的也不是很标准,所以很怕教错你的,我觉得如果你想学的话要不去报个学习班吧怎么样?
  (9)我学日语也刚刚2年,所以我觉得自己的水平好像不是很好,这样教你的话怕自己实在是教不好呀。
  (10)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哦,相信你可以给我们做好榜样的,谢谢你需要帮忙的时候想到我,我相信你可以完成的。
  经过数据整理,得到初级、中级、高级3组采用的汉语拒绝策略倾向如表1和图1。
  表1:初级、中级、高级3组采用拒绝策略倾向表
  直接拒绝(%) 间接拒绝(%) 委婉拒绝(%)
  初级组(n=30) 26.67 56.67 16.66
  中级组(n=28) 17.85 42.85 39.30
  高级组(n=18) 11.10 22.20 66.60
  韩语规范(Wu Xiao,2011) 7.11 8.11 84.78
  图1:初级、中级、高级3组采用的拒绝策略倾向图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首先,被试在直接拒绝策略的使用比例上,从初级到高级,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即初级组为26.67%,中级组下降到17.85%,到高级组进一步下降到11.10%。由此可知,随着韩语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学习者采用直接拒绝的比例也在逐渐降低。
  其次,被试在采用间接拒绝策略的比例上,同样呈现了从初级到高级逐步下降的趋势,即初级组为56.67%,中级组为42.85%,到高级组则急剧下降为22.20%。由此可见,在间接拒绝的使用上,高级组明显低于初级组和中级组。
  再次,被试在采用婉转拒绝策略的比例上,从初级到高级,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即初级组仅为16.66%,中级组达到39.30%,而高级组则进一步跃升为66.60%。可以发现,随着韩语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学习者采用婉转拒绝的比例呈快速增长趋势。另一方面,从初级组(16.66%)到中级组(39.30%)上升了约23个百分点,从中级组(39.30%)到高级组(66.60%)则上升了约27个百分点,显示了更快的上升势头。
  根据Wu Xiao(2011)的调查,韩国人采用不同拒绝策略的比例,可归纳为3大类。研究发现:直接拒绝为7.11%,间接拒绝为8.11%,委婉拒绝为84.78%。这一组数据显示韩国人在表达拒绝时一般采用委婉拒绝策略,而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策略则很少使用。
  以此为参照可以发现,中国韩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策略出现了明显的向韩语靠拢的趋势,因而“语用反向迁移”不仅存在,而且极为明显。
  2.起始行为语
  “起始行为语”指的是实施言语行为时附加在中心行为语之前的部分。拒绝言语行为的起始行为语包括感叹词(如“哦”“嗯”“啊”等)、道歉提醒语(如“真的不好意思”“对不起”等)、称呼(如“社长”“老师”“阿姨”“小王”)等。例如:
  (11)教授,我今天有点累,不好意思不能帮您了。
  (12)不好意思啊,最近实在太忙了,以后再说吧。
  (13)哦……真的不好意思!最近我要出国出差一段时间,大概要1个月左右回来,所以你看看这段时间是不是需要找专门的学校先学习呢?
  (14)哦哦是这样哦,我觉得我学的也不是很标准,所以很怕教错你的,我觉得如果你想学的话要不去报个学习班吧怎么样?
  (15)啊……很不好意思呀!我最近刚定了家庭团购游的行程,我老妈嚷着要我带她去韩国玩一圈,这不下周正好出发,要不我给你带生日礼物回来吧?
  经过数据整理,得到初级、中级、高级3组采用的汉语拒绝起始行为语使用倾向如表2和图2。
  表2:初级、中级、高级3组使用汉语拒绝起始行为语倾向表   使用起始行为语 不使用起始行为语
  初级组(n=30) 66.7 33.3
  中级组(n=28) 75.0 25.0
  高级组(n=18) 83.3 16.7
  图2:初级、中级、高级3组采用的拒绝策略倾向图
  根据表2和图2,被试在使用起始行为语的比例上,从初级到高级,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初级组是66.7%,中级组上升到75%,高级组则进一步上升到83.3%。不过,三者的差距比较均衡,上升的幅度也比较小。
  汉语和韩语都比较重视起始行为语的使用,而且使用的种类也比较接近,都较多使用感叹词、道歉提醒语,以及感叹词与道歉提醒语相结合的形式(如“啊……很不好意思呀”“哦……真的不好意思”)等。而在韩语中,起始行为语更是在一般情况下必须使用的。
  因此,中国韩语学习者使用汉语拒绝起始行为语频率的上升趋势,反映出越来越接近韩国人的情况,显示了被试的汉语受到了韩语一定程度的影响。至于被试起始行为语使用比例上升的幅度较小,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汉语本身的使用频率已经相当高,导致上升空间较小。
  五、结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到下列结论:
  1.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韩语时,其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明显受到了韩语的影响,即“语用反向迁移”确实存在。这一结果与现有的针对汉英双语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2.学习韩语的时间及水平与学习者语用反向迁移的程度具有线性关系,即韩语水平越高,其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方式受到韩语影响的程度就越高。
  3.在韩语对汉语的影响中,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方面受到影响的程度确实不同。在拒绝策略方面,受到影响的程度较高。以婉转拒绝策略为例,初级组仅为16.66%,高级组则达到66.60%,已比较接近韩语规范的84.78%。相对而言,在起始行为语方面,所受到的影响较小,这可能是由于汉语本身的起始行为语使用频率已经相当高,与韩语规范较为接近。另一方面,在韩语学习的不同阶段,汉语受到影响的程度也与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方面有关。在婉转拒绝策略方面,从中级到高级受到影响较大。而在起始行为语方面,不同阶段受到的影响则较为均衡。
  总体来看,由于韩语拒绝言语行为方式比汉语更为委婉含蓄,当中国人开始学习韩语后,其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方式也会随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委婉含蓄。
  作为一项初步的调查,本研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参与被试人数相对较少,其测试结果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今后能够扩大调查范围,得到更全面的数据,并对调查发现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注释:
  ①(韩国)TOUR.GO网,http://www.tour.go.kr/.
  ②沪江汉语. TOPIK考生畅谈:TOPIK教会我的那些事[N/OL].沪江韩语网,http://kr.hujiang.com/new/p445730/.
  参考文献:
  [1]马月兰.从语篇表层谈中、美拒绝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2]Brown,P&S.C.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康灿辉.对比分析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汉语赞美语的回应——语用迁移的实证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8,(1).
  [4]小剑.从恭维语的回应看第二语言向第一语言的迁移[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范燕妮,李柏令.汉英双语者请求言语行为的“中介文化风格”实证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33).
  [6]Wu Xiao.???? ???? ?? ?? ?? ?? ??[D].首尔:梨花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孙姬州(SON HEEJU)李柏令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00240)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从人际意义角度对《红高粱》译本中人物之对话、行为和心理描写,进行语气、情态和评价分析。文章旨在探究译文再现人际意义的途径及译文与原文在人际意义上的对等程度。  关键词:《红高粱》 功能语言学 人际意义再现  一、引言  很多人认为,对文学译作的评论只能从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角度展开(黄国文,2004)。然而,翻译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其发展与诸多学科密不可分。功能语言学认
期刊
摘 要:近代工商业的出现与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传统士农工商职业结构和观念的变化,并在语言上留下了痕迹。分析这一领域中出现的新词语,可以反映出近代职业观念的变革,探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职业观念 新词语 社会转型 语言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体现着一个社会中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生产中需要表达和传递的绝大部分信息。”[1](P130)新词语是语言系统中最
期刊
摘 要:本文着重从句法学中论元结构的角度对动词“吃”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后置名词结构的非常规性做出新的解释。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假设,认为类似“吃+NP”结构是轻动词移位、合并和词汇合并两者并存的,并与此同时提出“轻名词”假说,对宾语非常规性进行图式证明,用以给出简明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吃 论元结构 轻名词 非常规性  一、引言  论元结构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对动词论元结构
期刊
摘 要:前景化与陌生化理论对文学作品,尤其对诗歌分析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启发我们如何用修辞聚焦原理对诗歌主旨进行解码,理解作者意图,复原作者意图。本文以丁尼生的Break,break,break为例,主要探讨前景化的语言策略在诗歌中的表现以及应用。  关键词:诗歌 前景化 陌生化 Break,break,break  一、前景化概述  (一)定义与内涵  “前景化”在修辞聚焦原理的运用中是一个非常重
期刊
摘 要: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既有共性,也有各自迥异的特色,而新闻标题就是一个时代语言的汇集之地。民国时期的新闻标题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三种风格:一是庄严稳重,二是紧跟时代,三是简洁朴实。  关键词:民国时期 新闻标题 语言风格  一、引言  题为文眼,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内容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也就是新闻报道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理解新闻的基本内容。”[1]
期刊
摘 要:以“屌丝”为例,分析流行称谓语的理据。流行称谓语的理据可以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根据来源的不同词内理据,可以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词外理据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本文主要侧重社会心理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流行称谓语 词内理据 词外理据 屌丝  网络的产生和普及,催生了很多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网络流行语就是一个典型。网络流行称谓语无论是在
期刊
摘 要: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反映着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的思想观念和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1912~1919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在爱国主义情绪极其高涨和国货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货广告应运而生,其产生和发展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本文以《申报》广告语为例,探究近代这场影响深远的国货运动。  关键词:国货运动 申报 国货 广告语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演
期刊
摘 要:城市国际语言环境是指一个城市使用世界各种语言(种)进行信息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能够增强城市的亲和力,有助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为人们提供种种便捷,在世界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北京市重视国际语言建设,整合政府力量、企业力量、社会资源以及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营造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氛围,着重培养外语应用能力,增强外语服务能力,并注重培养跨文化交
期刊
摘 要:翻译课程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培养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之一。修辞翻译在现有的翻译专著和教材中很少涉及,但在社会生活中类似的材料使用非常广泛。本文从《德国特别报道》汉译实例入手,旨在更好地为高职翻译教学服务。  关键词:修辞 德国特别报道 汉译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职教师传授英语翻译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翻译基本技能训练,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与作者自身马来西亚华裔的优势,以搜集语料、观察语用、面访驻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等方式,针对HSK词表中“美”“敏感”“实际”和“素质”四组马来西亚华语和汉语同形却异义的词语作出客观分析,望研究成果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 汉语 同形异义词 调查研究法  一、基本情况  “马、中同形异义词”是指在马来西亚华语(简称“马国华语”)中,汉语发音与汉字字形完全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