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快速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主要因为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岗位工作相互联系,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还能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良好发展,具有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还存在与企业之间合作形式单一、不能深入合作等问题,难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应重视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促使教育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128-02
高职院校在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校企师资的重新组合,改革完善之前的合作模式,大胆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中深入企业的岗位工作,系统化学习和掌握岗位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价值
高职院校属于培养技能型、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培育职业人才的重要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首先,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的育人工作中,按照学生专业学习特点、企业本身的岗位工作内容等,为学校提出改革课程模式、健全教学体系的意见,学校也可以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情况、行业人才需求等,深入开展理论、实践教育活动,增强职业教育效果。其次,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能够在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参与到岗位实践活动中,将自身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岗位工作,接触更多的行业一线人员,不仅可以学习到岗位工作、生产工作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操作技术,还能在一线工作者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最后,合理进行校企合作还能在企业的帮助下及时发现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应对问题,企业结合岗位工作的情况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便于改革完善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体系。同时企业还能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和特点,提供更多岗位实习机会、实践操作机会、科研创新参与机会等,促使学生技能发展、创新能力的进步。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分析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合作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校企之间深入合作培养职业化、技能化人才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要的问题有:
(一)缺乏完善的合作形式
部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期间所选择的模式都很简单,利用校企双方签约的形式开展合作工作,学校的责任是为企业培养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企业的责任就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这样在合作形式过于单一的情况下,很难更好地完善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二)缺乏健全的合作體系
虽然近年来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已经通过校企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岗位,但是企业只能在短时间之内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在学科安排与学业安排等方面,双方没有统一标准,缺少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能在企业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人才培养需求更新学科内容和专业教育内容,难以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构建较为健全的合作体系,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和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缺乏合作的深度
当前我国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领域中已经开始重视产教融合,就是将企业的生产工作和学校的教育工作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接触岗位工作,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和岗位知识。但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深度,不能将产业和教学工作深入融合在一起,没有积极地构建产教融合教育模式,阻碍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的解决措施
研究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的问题,为提升校企合作育人工作效果,下面提出几点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意见,旨在为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效果、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帮助。主要的问题解决措施为:
(一)创建完善的合作形式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期间应该着重创建完善的合作形式,使用多元化的形式,不能局限在某种单一性的合作模式,以免发生校企合作育人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育人力度,共同创建教学系统、科研系统等,将学校的理论知识教育和企业的岗位工作相互联系,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之后到企业中进行岗位实习,参与到产品研究开发活动中,或者是参与员工培训活动,利用多种合作形式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实践操作氛围。首先,在创新合作形式的阶段,应该明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利益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企业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创建完善的实践操作、实习教育模式,通过校企之间的良好合作促使学生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的发展与进步[1]。其次,为了更好地进行合作形式创新改革,高职院校在和企业合作期间,应在企业中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岗位实习机会、产品研发参与机会、科技创新参与机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在企业的岗位中进行实践操作,还可以投入创新项目、科研项目、市场调研等活动,在不同合作形式的支持下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创造素养。最后,应创新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形式,高职院校先为学生讲解岗位工作知识、企业文化、岗位责任观念等,将理论知识全面渗透到实践教育工作中,使学生对企业的特色、岗位工作等形成准确认知。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形成正确的服务观念,为学生设置更多的新型课题内容、新的产品生产项目等,借助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确保育人工作的高效化、有效性执行。 (二)构建完善的合作体系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工作中应重视合作体系的完善,通过健全的合作体系争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优化相关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首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联合本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中的专业人员组建校企合作小组,教师和企业人员相互沟通交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和岗位工作相关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明确最终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企业人员的帮助下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和方案内容,这样在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技能学习氛围。其次,校企双方共同努力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不再使用之前的教师宣讲形式,而是在不同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不同的实践操作项目,与企业的岗位工作之间相互联系,按照专业的实践操作教育要求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实践操作学习框架。例如: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岗位工作场景,要求学生模拟性地学习岗位技能,在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的指导下除了能够增强学生对岗位技能、设备操作形成准确理解,还能增强校企合作的教育效果[2]。
(三)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入性
为了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应着重增强校企之间合作的深入性,在深度合作的情况下,引入不同的合作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产教融合的目的。首先,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应积极应用订单式的合作模式,也就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签订有关的职业人才培养订单,企业结合本身的人才需求、岗位工作要求等,为学校提出关于人才层次方面的标准,在双方沟通交流之后生成订单,然后高职院校按照订单情况编制职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选择良好的育人工作手段。与此同时,在使用订单式合作模式期间,还应该在企业的帮助下健全职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内容、课程体系,精准性地传递人才,保证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为企业输送的人才能够和企业的岗位需求之间相互契合,然后企业按照订单式合作模式的要求在岗位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专业性的发展[3]。其次,可以应用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育过程中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模拟岗位生产场景,在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之后进入到企业的生产工作中,将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岗位技能知识。高职院校采用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应重视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真正意义上将企业生产、学校教学之间相互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成为能够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优秀人才。最后,利用双主体的合作模式。此类校企合作模式属于近年来新型的模式,主要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在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双方地位处于平等的状态,利用利益共享的形式促使合作模式的推进和应用,将人才培养的双主体育人作用发挥出来,其中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开展理论教育工作和基本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企业则负责按照学生专业特点、自身岗位工作特征等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的岗位实习育人模式、岗位实践操作育人模式等,这样在双主体共同努力的情况下,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发挥二者的育人优势资源,促使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化开展[4]。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育人工作中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增强人才培养的效果,还可以提升育人水平,但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存有不足和缺陷,不利于校企之间的良好合作。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完善校企合作形式、体系,增强二者之间合作的深入性,提升人才培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谭艳梅.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科学与财富,2020,13(5):332-344.
[2]楼懋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与实施策略[J].黑龍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0):61-63.
[3]陈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职业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7):65-67.
[4]辛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20,22(14):48-56.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128-02
高职院校在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校企师资的重新组合,改革完善之前的合作模式,大胆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中深入企业的岗位工作,系统化学习和掌握岗位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价值
高职院校属于培养技能型、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培育职业人才的重要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首先,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的育人工作中,按照学生专业学习特点、企业本身的岗位工作内容等,为学校提出改革课程模式、健全教学体系的意见,学校也可以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情况、行业人才需求等,深入开展理论、实践教育活动,增强职业教育效果。其次,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能够在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参与到岗位实践活动中,将自身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岗位工作,接触更多的行业一线人员,不仅可以学习到岗位工作、生产工作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操作技术,还能在一线工作者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最后,合理进行校企合作还能在企业的帮助下及时发现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应对问题,企业结合岗位工作的情况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便于改革完善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体系。同时企业还能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和特点,提供更多岗位实习机会、实践操作机会、科研创新参与机会等,促使学生技能发展、创新能力的进步。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分析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合作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校企之间深入合作培养职业化、技能化人才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要的问题有:
(一)缺乏完善的合作形式
部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期间所选择的模式都很简单,利用校企双方签约的形式开展合作工作,学校的责任是为企业培养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企业的责任就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这样在合作形式过于单一的情况下,很难更好地完善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二)缺乏健全的合作體系
虽然近年来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已经通过校企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岗位,但是企业只能在短时间之内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在学科安排与学业安排等方面,双方没有统一标准,缺少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能在企业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人才培养需求更新学科内容和专业教育内容,难以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构建较为健全的合作体系,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和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缺乏合作的深度
当前我国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领域中已经开始重视产教融合,就是将企业的生产工作和学校的教育工作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接触岗位工作,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和岗位知识。但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深度,不能将产业和教学工作深入融合在一起,没有积极地构建产教融合教育模式,阻碍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的解决措施
研究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的问题,为提升校企合作育人工作效果,下面提出几点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意见,旨在为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效果、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帮助。主要的问题解决措施为:
(一)创建完善的合作形式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期间应该着重创建完善的合作形式,使用多元化的形式,不能局限在某种单一性的合作模式,以免发生校企合作育人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育人力度,共同创建教学系统、科研系统等,将学校的理论知识教育和企业的岗位工作相互联系,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之后到企业中进行岗位实习,参与到产品研究开发活动中,或者是参与员工培训活动,利用多种合作形式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实践操作氛围。首先,在创新合作形式的阶段,应该明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利益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企业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创建完善的实践操作、实习教育模式,通过校企之间的良好合作促使学生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的发展与进步[1]。其次,为了更好地进行合作形式创新改革,高职院校在和企业合作期间,应在企业中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岗位实习机会、产品研发参与机会、科技创新参与机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在企业的岗位中进行实践操作,还可以投入创新项目、科研项目、市场调研等活动,在不同合作形式的支持下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创造素养。最后,应创新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形式,高职院校先为学生讲解岗位工作知识、企业文化、岗位责任观念等,将理论知识全面渗透到实践教育工作中,使学生对企业的特色、岗位工作等形成准确认知。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形成正确的服务观念,为学生设置更多的新型课题内容、新的产品生产项目等,借助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确保育人工作的高效化、有效性执行。 (二)构建完善的合作体系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工作中应重视合作体系的完善,通过健全的合作体系争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优化相关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首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联合本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中的专业人员组建校企合作小组,教师和企业人员相互沟通交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和岗位工作相关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明确最终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企业人员的帮助下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和方案内容,这样在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技能学习氛围。其次,校企双方共同努力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不再使用之前的教师宣讲形式,而是在不同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不同的实践操作项目,与企业的岗位工作之间相互联系,按照专业的实践操作教育要求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实践操作学习框架。例如: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岗位工作场景,要求学生模拟性地学习岗位技能,在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的指导下除了能够增强学生对岗位技能、设备操作形成准确理解,还能增强校企合作的教育效果[2]。
(三)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入性
为了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应着重增强校企之间合作的深入性,在深度合作的情况下,引入不同的合作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产教融合的目的。首先,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应积极应用订单式的合作模式,也就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签订有关的职业人才培养订单,企业结合本身的人才需求、岗位工作要求等,为学校提出关于人才层次方面的标准,在双方沟通交流之后生成订单,然后高职院校按照订单情况编制职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选择良好的育人工作手段。与此同时,在使用订单式合作模式期间,还应该在企业的帮助下健全职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内容、课程体系,精准性地传递人才,保证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为企业输送的人才能够和企业的岗位需求之间相互契合,然后企业按照订单式合作模式的要求在岗位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专业性的发展[3]。其次,可以应用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育过程中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模拟岗位生产场景,在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之后进入到企业的生产工作中,将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岗位技能知识。高职院校采用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应重视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真正意义上将企业生产、学校教学之间相互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成为能够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优秀人才。最后,利用双主体的合作模式。此类校企合作模式属于近年来新型的模式,主要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在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双方地位处于平等的状态,利用利益共享的形式促使合作模式的推进和应用,将人才培养的双主体育人作用发挥出来,其中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开展理论教育工作和基本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企业则负责按照学生专业特点、自身岗位工作特征等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的岗位实习育人模式、岗位实践操作育人模式等,这样在双主体共同努力的情况下,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发挥二者的育人优势资源,促使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化开展[4]。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育人工作中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增强人才培养的效果,还可以提升育人水平,但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存有不足和缺陷,不利于校企之间的良好合作。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完善校企合作形式、体系,增强二者之间合作的深入性,提升人才培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谭艳梅.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科学与财富,2020,13(5):332-344.
[2]楼懋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与实施策略[J].黑龍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0):61-63.
[3]陈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职业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7):65-67.
[4]辛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20,22(14):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