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体系的很多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新时代呼唤全新的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和谐生命音乐课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优化音乐教学模式,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就音乐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作些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共鸣。
关键词:生命成长;高效音乐课堂;新课程
一、 在生活中展示情境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或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的现实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时,我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参与听、看、想、说、唱、动的感官体验,模仿劳动动作、节奏,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总结经验,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
二、 师生在和谐互动中焕发活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过程。《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和谐互动,“和谐”是师生之间互尊互爱,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用美妙的童心和赤诚的爱心,搭建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以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互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才会焕发活力。如我参加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的《春雨音乐会》一课,在课堂上我以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与学生一起围绕创设“春雨音乐会”的艺术情景开展音乐活动,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达,善于交流,领略合作的愉快。
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活动显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教师要把活动设计得“多而不杂、繁而不乱”,有头有足,有重点、有中心。例如: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中,我除了引导学生听辨声音的强弱之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动作、绘面的联想。例如,在一节课上,我让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倾听,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这时,一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站起来就说:“老师,听着听着我的想象就出来了。”他的语言使在座的听课教师发出笑声,但他却一本正经地说:“同一种声音有的也不一样,就像鸭妈妈和鸭孩子的叫声就不是一样的,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刚才听这段音乐我就仿佛看到了一大早,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鸭妈妈就领着鸭孩子们去河边游泳去了”。然后他又到黑板上简单画了一幅小鸭子们游水的图画,接下去,我便引导学生试着把他们的想象编成情景剧表演出来,看着他们带着头饰认真地表演和模仿,我更深地感受到了音乐在激发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的魅力所在。
四、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尽情表现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如播放《兔妈妈幸福的一家》的动画片片断,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幸福的一家,他们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就在森林的小溪旁邊,四周开满了美丽的鲜花。听到兔妈妈吹着悠扬的笛声,小兔子们高高兴兴地围着兔妈妈在玩耍。让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都有哪些声音,哪些素材可以创造出声音,来表现这美妙的一幕。教师不应对学生的想象力加以限制,而是鼓励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不要求一致,而要求学生求异求新。实践证明: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积极踊跃地用口哨声、笛声、歌声、笑声表现着兔妈妈幸福的一家。
五、 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无拘无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挖掘,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如在《小白兔盖新房》中,暴风雨来了,大风刮倒了兔妈妈一家的房子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亲自动手去实践,创造声音,并要求学生用和别人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惊人的。就模仿雨声这一项,学生就用了许多种方法,有摇动沙锤模仿雨声的,有将沙子或冰块装入矿泉水瓶上下振动模仿雨声的,甚至用很脆的塑料袋模仿雨声的……这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造热情。
六、 改进教学形式,培养实践与合作精神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独木难支,林多叶茂。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充满合作精神和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在玩中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会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比如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建立课堂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有男有女,有好有差,这样的构建具有互补性作用。
现代课堂教学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勇于创作是创新教育的真谛。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悟、去想象、去表现,创设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中,具备“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在“音乐王国”中做“自由天使”,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创作的探索者,在广阔的艺术道路上漫游!
关键词:生命成长;高效音乐课堂;新课程
一、 在生活中展示情境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或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的现实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时,我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参与听、看、想、说、唱、动的感官体验,模仿劳动动作、节奏,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总结经验,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
二、 师生在和谐互动中焕发活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过程。《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和谐互动,“和谐”是师生之间互尊互爱,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用美妙的童心和赤诚的爱心,搭建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以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互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才会焕发活力。如我参加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的《春雨音乐会》一课,在课堂上我以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与学生一起围绕创设“春雨音乐会”的艺术情景开展音乐活动,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达,善于交流,领略合作的愉快。
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活动显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教师要把活动设计得“多而不杂、繁而不乱”,有头有足,有重点、有中心。例如: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中,我除了引导学生听辨声音的强弱之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动作、绘面的联想。例如,在一节课上,我让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倾听,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这时,一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站起来就说:“老师,听着听着我的想象就出来了。”他的语言使在座的听课教师发出笑声,但他却一本正经地说:“同一种声音有的也不一样,就像鸭妈妈和鸭孩子的叫声就不是一样的,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刚才听这段音乐我就仿佛看到了一大早,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鸭妈妈就领着鸭孩子们去河边游泳去了”。然后他又到黑板上简单画了一幅小鸭子们游水的图画,接下去,我便引导学生试着把他们的想象编成情景剧表演出来,看着他们带着头饰认真地表演和模仿,我更深地感受到了音乐在激发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的魅力所在。
四、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尽情表现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如播放《兔妈妈幸福的一家》的动画片片断,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幸福的一家,他们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就在森林的小溪旁邊,四周开满了美丽的鲜花。听到兔妈妈吹着悠扬的笛声,小兔子们高高兴兴地围着兔妈妈在玩耍。让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都有哪些声音,哪些素材可以创造出声音,来表现这美妙的一幕。教师不应对学生的想象力加以限制,而是鼓励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不要求一致,而要求学生求异求新。实践证明: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积极踊跃地用口哨声、笛声、歌声、笑声表现着兔妈妈幸福的一家。
五、 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无拘无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挖掘,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如在《小白兔盖新房》中,暴风雨来了,大风刮倒了兔妈妈一家的房子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亲自动手去实践,创造声音,并要求学生用和别人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惊人的。就模仿雨声这一项,学生就用了许多种方法,有摇动沙锤模仿雨声的,有将沙子或冰块装入矿泉水瓶上下振动模仿雨声的,甚至用很脆的塑料袋模仿雨声的……这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造热情。
六、 改进教学形式,培养实践与合作精神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独木难支,林多叶茂。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充满合作精神和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在玩中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会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比如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建立课堂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有男有女,有好有差,这样的构建具有互补性作用。
现代课堂教学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勇于创作是创新教育的真谛。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悟、去想象、去表现,创设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中,具备“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在“音乐王国”中做“自由天使”,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创作的探索者,在广阔的艺术道路上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