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陪伴我们多年的情感专家,主持《女友》(校园版)的《也许有灵犀》栏目至今整十年。她以麻辣犀利的情医点评,点醒了曾经的80后和现在的90后,也许还会有未来的00后。最近,她出了新书《危险》—一部由巧妙结构、大量心理描写和悬疑情节构成的爱情小说,这本好读到“停不下来”的书,让她在“《女友》编辑”与“巧思深谋的小说家”两个形象间惊艳跳转。这位“最早搅动文坛的80后美女作家”身上,不仅有天赋自信,还有难得的自省,正如她所说:“最大的危险,是永远将自己置于安逸的地方。”
不冒险,难得精彩
现在看20岁前的作品,陈幻觉得自己是“仗着年轻什么都敢写”的女孩儿。八岁就拿稿费的她,一路在大人的呵护下长大。对她来说,写作是“天赋”般自然而然,既是表达,也是使命。千禧年前后网络文学火热,她以“水晶珠链”为笔名写诗、写专栏、交朋友,16岁出版第一部长篇,18岁出版小说散文合集《偏要是美女》,获得“榕树下首届原创文学大奖”;后来,她写诗,诗作获得“《诗选刊》年度先锋诗歌奖”。
本该沿着写作道路一直走下去,18岁的陈幻却偶然被发掘到杂志圈。第一份工作就是整本杂志三分之一的撰稿。“第一份工作薪水和稿费特高,每月将近一万元的收入,觉得赚钱太容易了。”后来,陈幻来到《女友》杂志,成为北京记者站的首席编辑,做了四年。对她来说,“那是非常珍贵的一段时期”。
如果我们可以贴标签,叫作“水晶珠链”的陈幻,是一个文艺桀骜的美少女作家;主持情感信箱的陈幻,是一个精准犀利的爱情医生;而真实的“陈幻”,一直以她标签之外的写作身份安享浮生。
这么多年没出东西,陈幻笑称自己“懒”,不愿把自己放在追逐问题和痛苦的创作状态中,可莫名其妙的压力也并不会消失,“如果一直不去做,压力就把人压垮了,一旦开始行动,早期也有压力,但真做起来也没那么可怕”。
事实是,创作的艰难远非一般人想象,“每天八九个小时坐在电脑前,即使写不出来也坐在那儿。有时候会哇哇大哭,被人物纠结,每一段情节停在最激烈的地方,自己都崩溃了。这还属于状态好的时候,状态不好时就一天到晚坐着,出去玩儿也心神不定。所以大部分人会选择上班,选择集体,会选择做大家一起控制局面的事儿。一个人工作,很难有这个定力。”新书从开始创作到出版,陈幻在两年内大改了两次才有了最终的样子,现在的故事和一稿时的大纲完全不同,被删二十多万字,足可再拼一本书。
如今我们阅读的《危险》,是一次痛快的体验。两组人物情感关系各有未知,而故事总在每一事件的高潮戛然而止。穿插其中的警察日记,及时把读者拎出来,引他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危险》的写作技巧几乎做到了极致,完全掌控读者的注意力,节奏由缓至快,收尾唏嘘。语言简练,干净得没有一丝多余,大量心理描写替代人物外形,却让他们更加立体。而道德方面,《危险》也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情感关系进行了细致探究。
《危险》很难被归类。它源自陈幻的一个情感故事短篇。扩展后的小说一稿给出版社看过后,他们喜欢这个故事,同时也寄给陈幻一些类型化小说作参考,他们希望书更通俗、更商业一点儿。而陈幻改着改着,决定遵从自己的方式,“好的类型小说多得是,我再跟着写也没什么意思。我知道什么样的可以,但是我不想那个样子,自己会写得不高兴。装出来的也肯定不会太好。”
畅销书,总是难逃讨好读者的嫌疑。陈幻对于读者和作者的自我投射都特别警惕,“像有的主角,一出来所有男的都得爱她,为她服务,这是一种非常浅层次的自恋;还有一种比较深的自恋,就是角色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重要的人。我不敢说我不自恋,只是我写的时候比较警惕这个东西。”
“我不太确定书的销量如何,但内在的自信还是有的,全身心投入做这个东西,它肯定是特别的,我相信肯定有新读者喜欢。不管写作还是生活,如果一点儿险都不想冒,惰性早晚毁了你。”
这次冒险很快得到了市场回应。《危险》上市不到一个月,已有多家国内一线影视公司来竞争影视版权,目前已签约其中一家,陈幻会继续担当《危险》的电影编剧。正如陈幻所说,“只有冒险,才可能有化险为夷的时刻。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塑造好自己,才会更爱这个世界
为什么会写《危险》?可能是多年前一次“改编事件”埋下的种子。曾有一家影视公司找到陈幻,请她将一部小说改编为电视剧,而陈幻看完小说,即刻产生了抵制心理,为什么要费功夫把自己看不上的小说改成剧本呢?明明自己可以写好故事,陈幻推掉了这个邀约,决定以后要自己写故事。
而整个故事的素材灵感,也源自陈幻不断变化的生活及更加成熟的洞察力。有人就说,《危险》里的许璟楠和张铭,是一个女孩儿的天真世界和成熟男人的经验世界的关系,对于许璟楠这个人物,理解起来比较费力。读者也许不知道,生活中的陈幻,既在婚后安稳生活中沉溺,也在婚姻关系中有敏感的体察。生活里的一些零碎片段转瞬即逝,写小说的时候,这些东西就会跑出来,细微的分歧成为她的灵感,然后被放大成故事中的人物矛盾。
如果你在网上搜“陈幻和杨葵”,可能搜不出什么内容,但如果你搜“水晶和老颓”,会跳出来很多有趣的爱情故事,多数出自文化名人之手,专为2007年他们的婚礼而作。一个是美女作家,一个是“大她很多岁”的资深出版人,这两人的组合,简直就是流行爱情剧的最戏剧化版本,却浪漫许多。
杨葵相对理性,而陈幻在他面前,一直被当作小朋友来照顾呵护。对于18岁就踏入社会的陈幻来说,伪装成熟是她习惯的自我保护方式。而一旦面對自己的丈夫、最亲近的人,就会彻底败露。“自己有很多直觉感性的东西,中年人就会靠经验来判断,你跟他掰扯不清楚,他就说他是过来人。” 在这之外,这个“过来人”带给陈幻很多温暖。陈幻自觉不是特别会主动社交、特别愿意表达对别人好感的人,而杨葵就很会替她着想,对陈幻家人的关爱也多她几分,“刚开始我挺抵触他引导我的,后来我觉得那是我不具备的。”而早就被杨葵称为“导师”的陈幻,自认为也“给了他很多教诲”。结婚时朋友们一块儿写的婚礼册子,序是杨葵自己写的,他说,“在认识陈幻前,我是一个心理比较阴郁的人,而陈幻融化了我心里的冰山。”
从“美少女”成长为“美女”的作家陈幻,给我们讲了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的婚姻观——夫妻关系就像打了一口深井,特别花心的那种,根本没耐心打下去,打两下就换一换。对现代人来说,可着一个人打井是很难的事儿,换人是很容易的。但是你坚持在一个人身上,把一个人琢磨透了,是很难的。就算你换一个人,本质还是不变的。陈幻认同这样的观点:“你老是把感触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渴望另一个人给你惊喜,给你依赖,就像我写的姜燕一样,她当然是另外一种形式,这个东西早晚会很无助的。张铭通过另外一个女孩儿寻找新的欲望,这个东西永无止境,永远不会得到真正想要的内容。所以还是要把自己塑造好,才会更加喜爱周围的世界。”
在《女友》度过最好的时光
陈幻的23岁到26岁,青春年华最好的几年,都给了《女友》杂志,后来虽不是全职编辑,但也一直以特约编辑身份参与其中。对陈幻影响最大的,是《也许有灵犀》这个情感信箱专栏,她主持了整整十年。一个东西能坚持做十年,是一个挺神奇的事儿。
专栏创建初期,编辑部的前辈们给了她很多鼓励和影响,有时交完专栏,前辈们就会讨论当期话题,都觉得很有意思,“有一次我写了单身团伙,就是单身的就爱跟单身的在一起,谁也别找,找了也想办法给拆了这种。当时一位前辈就说,读了专栏,发现自己闺女也是这样的情况。”
在主持这个栏目的十年里,陈幻每期都能收到来自全国的情感咨询信件,各自纠结的故事在陈幻看来,就是最真实生动的故事,“通过做这个栏目,情感类型对应的心理状态看得很多,情感的搭配方式和处理办法,是再熟悉不过。我觉得对自己后来写爱情关系很有帮助。”
陈幻自认为“不是一个很好的编辑,因为不是很细心的人”,但编辑生涯,对她的写作,有很多基础上的影响,“天天看别人的稿子能看出一些毛病来,自己写时就能绕开它。”
而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呢?“如果真想当作家,你就去写,试着完成它。”陈幻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有人觉得我这个小说完美无缺,但是暗含的意思就是太技术流,其实并不是一上来就会这样,是一遍一遍地修改,不断琢磨人物和故事,充分熟悉这个故事才能把它讲好,没有什么巧劲儿。”
回看当年与现在,陈幻十分坦诚。“当年完全靠才华,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小时候,狂妄都是出于无知。现在真的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写书,写剧本,都是有技巧的。首先是一門技艺,才能说得上你去创造。”她欣赏的做人最佳状态,就是像流水一样,“不管外界怎样我就迎着,无法被攻击;流水又是非常坚韧的,有自己的恒久力和内在力,不会被任何东西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