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物的颜色之谜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的外表为什么那么朴素?
  在古希腊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精美的雕塑无疑是最吸引人的艺术作品。
  《穿仙袍的女青年》就是其中一件,这件制作于公元前530年左右的祭祀女神雕塑,是古希腊雕塑艺术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1886年被挖掘出土时,雕塑高大约1.18米,由大理石制成,颜色为白色。古希腊人相信神与人具有相同的形状与人格,所以这件雕像身体比例、肌肉质感接近真实人体,面部表情生动传神。然而,在重视色彩,并以衣着颜色来代表地位的古希腊,为什么雕刻出的女神衣着颜色如此单调呢?
  类似的疑问也存在于许多肖像雕塑中。《奥古斯都雕像》完成于公元1世纪,是古罗马雕塑家为当时的英雄人物屋大维创作的。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他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内战,使罗马帝国进入了相当长一段和平、繁荣的辉煌时期,史称“罗马和平”。在公元前27年,元老院还授予其“奥古斯都”的称号,这个称号意味着称号获得者拥有超越人的权威,足见屋大维在其执政时代的权力和威望,在屋大维死后,他也马上被列入神的行列并被神格化。
  在这座大理石雕像中,屋大维披着盔甲,左手握着权杖,表情威严,右手朝前高举,似在训话,而其右脚边依偎着一个有双翼的小天使。整座雕像细节雕刻得非常精美,完美地传达了屋大维似神一样的完美形象。
  然而,如果你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屋大维,还是小天使,都没有眼珠,由于整座雕像都是白色的,他们的头发也没有任何颜色,这使得现在的我们很难描绘出他们的真实面貌。当时热衷于精确描绘人物特征的艺术家们,为什么会为崇拜屋大维的民众呈现这样一个形象呢?
  有人说这是雕塑家在讽刺屋大维“有眼无珠”,象征他对爱情的盲目性,或者讽刺他生性鲁莽,行动随时需要有识之士的带领。另外一种说法是雕塑家为了要显示奥古斯都的高大形象,故意采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
  古代艺术不是黑白色
  其实真正的原因很简单。欧洲古典时期的雕塑起初并不是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通体“雪白”,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神是有色彩的,并且在创作时,也为他们搭配了亮丽的颜色,就连他们的神庙,也是色彩缤纷的。但由于时间久远,这些文物褪色了,才给我们古希腊大理石雕塑是白色的错觉。事实上,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等文艺复兴巨匠误以为古典时期的雕塑均是白色,因此据此创立了新古典主义,才将白色视作大理石雕塑的整体风格,并一直延续至今。
  2014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新嘉士伯美术馆展出了一些特别的文物。120多件古希腊雕塑连同它们的复原品一同展出,与洁白的大理石雕塑原件不同的是,复制品呈现了绚丽的色彩。
  《穿仙袍的女青年》其头发为漂亮的棕色,穿的是一件黄色的长袍,袍子的腰部和下摆点缀着红蓝黄相间的装饰性图案。而奥古斯都丢失的“眼珠”也找回了,其眼球是棕色的,其头发是亮丽的棕色,搭在身上的红袍呈现出深红色。
  雅典娜的雕塑也不再是雪白的大理石,而是金光闪闪。创作于公元前490年的《弓箭手》复制品一改原雕塑的苍白色,他穿着一件印有红色、蓝色和绿色野兽图案的背心,手执金色的弓箭,箭身为蓝色。其他复原品也都是色彩灿烂、颜色缤纷的。
  如何辨别古代文物的色彩?
  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是如何知道古代文物的色彩的呢?
  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侧光照射,将光源从侧面照射物体。这种光线能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可以辨别出原来看不出的细微区别。如将这种方法用于观察绘画时,会使得笔触、颜料色块变得明显。运用在雕像上,效果更微妙。由于不同的颜料有不同的脱落速度,这使得雕塑表面会凹凸不平,当用侧光照射时,其上的图案细节会显露出来。
  弄清楚绘画和雕塑表面图案的细节并不是难事,而如果要弄清楚图案的颜色,那么,考古学家们则需要分步骤进行。
  第一步涉及到对无机化学物质的检测。考古证据显示,人工合成颜料的历史很悠久。比如当兵马俑出土时,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两种合成颜料——中国蓝和中国紫。研究显示这两种颜料是由石英、马石酸和钡矿(碳酸盐)和铅盐催化剂合成,分别诞生于战国时期。埃及蓝是另一种古老的合成颜料,主要成分为硅酸钙铜,大概诞生于公元前3000年。埃及蓝是一种纯蓝色颜料,经常用于调制其他颜色的颜料。这些人造蓝紫色广泛地运用在古代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中。
  那么,如何识别它们呢?
  研究表明,当将可见光打到这三种人工合成颜料上时,只有红外线会被反射回来,其他波长的光会被吸收掉。所以,研究者们只需要捕捉到红外线光,就能确定颜料是不是由这些无机化合物构成。
  类似地,要想检测出一些有机色素,研究者只需要让光谱仪照射到雕塑上,随后,注意哪些波长的光没有反射回来,就可以确定颜料是由哪种有机物质制成的。比如一些有机颜料会吸收紫外线,呈现出粉橙色光芒,研究者们只需根据紫外光的反射情况,并根据这一颜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呈现的独特的光谱特征,就能确定这种颜料的构成物质。
  今天,多亏了科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古代艺术品开始重现五彩缤纷的色彩。而如果你有幸见到这些复原后的艺术品,也许会驚叹古人那色彩灿烂的艺术世界!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恐龙有两大家族,一大家族是鸟臀目恐龙。这类恐龙长有喙,为草食性恐龙。家族成员包括长有冠饰的有角类恐龙,如三角恐龙和长有鳞甲的装甲类恐龙。  而另外一大家族是蜥臀目恐龙,包括兽脚亚目食肉恐龙(通常是两条腿),如霸王龙和迅掠龙,以及长有长脖子、长尾巴的蜥脚形亚目恐龙(通常为四条腿)。  这种分类方法由著名英国古生物学家哈利·丝莱在1887年提出,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出现在各大教科书上。那么,哈
期刊
说起寄生虫,除了一阵恶心和战栗外,你会想到什么?是引起皮肤瘙痒的螨虫,和你争抢食物营养的蛔虫,还是能够在人体内长久寄宿的绦虫?不管是什么,这些寄生虫都不可避免地和人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平时我们看不见这些共生的“小东西”,但它们对人体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除了立竿见影的发热、腹泻外,還有一些伤害,甚至会成为改变我们一生的罪魁祸首。  臭名昭著的绦虫  比如接下来将有可能给你带来不适的绦虫。  
期刊
时间的流逝,也许是人类经验中最为基本的体验之一。然而,我们不能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更糟糕的是,物理定律也说不清楚。  关于时间,有一个很老的笑话,是说时间是大自然用来避免事情同时发生的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时间体现在四季的更替,体现在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起皱。时间似乎永远向前不可逆,未来会不可避免地成为过去。不同于空间,时间有着天然的秩序。如果A影响了B,那么B所受影响的发生时间总会晚于A的行为。
期刊
光速是速度的极限?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我们会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些我们深信不疑的科学事实却是错的!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5个错误的科学“事实”。  光速无法超越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越光速。但这只是发生在真空或者接近真空的空间里的情况。在特殊的情况下,乌龟都可能爬赢光。这一切取决于媒介。  当光通过玻璃或者水时,它的速度会减慢约三分之一,但这个速度还是很快的。不
期刊
这个奇怪装置名叫“Synlight”,坐落于德国利希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太阳。  Synlight由149个氙弧灯组成,當这些灯同时照向同一个方向时,能够提供11兆瓦/平方米的辐射量,所产生的辐射强度约1万倍于地球表面所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足以让目标区域的温度达到3千摄氏度。  当然,科学家们并不是用Synlight来代替太阳,为地球生物提供光照,而是利用Synlight模拟太阳辐射,利用其
期刊
“羊上树”在过去被人们用来形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然而,世界上真有一个地方,一到丰收的季节树上就“结满”了羊,这地方就是摩洛哥。  由于干旱,这里的羊没有青草可吃,所以为了生存,它们演化出了上树的本领。这些羊上树就跟玩杂技一样,所以动物学家们给这群神奇的羊取名叫“杂技羊”。自从这群羊的异类表现被媒体报道了以后,当地便多了一个旅游景观——一群杂技羊在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上,轻身跃上摩洛哥坚果树,悠闲
期刊
在外力的作用下,地表出现凹陷,经年累月,凹陷处蓄水,湖泊形成,这是湖泊的一般形成过程。然而,在非洲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湖泊竟然能突然间涌现。  沙漠涌现“清泉”  2014年8月,北非国家突尼斯的一群牧羊人正赶着羊群,穿过加夫萨省的沙漠地带。加夫萨位于突尼斯的中部,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一年中,温度最高能达到40℃,即便是最寒冷的时候,温度也会在20℃以上,年均降水量不到150毫米。  夏季火辣辣的
期刊
一个全球性的竞赛正在进行中,以挖掘来自太空中的太阳能。  美国太平洋煤电公司(PG&E),是世界上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之一,现在这家公司史册上将增添一项非同寻常的交易。它打算购买一种微小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但这些太阳能板并不是有序地放置在炙热的沙漠中,而是放在距地面约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在那里,它们将收集太阳的无限能量,并把能量传送到电网。这不仅仅是梦想,而是正在进行中令人吃惊的太空太阳能
期刊
在世界上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游走着一些神秘的生物,它们总是避开人类,却又时不时留下一些让人浮想联翩的蛛丝马迹,它们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大脚怪、中国的野人、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的雪怪,还有印度尼西亚的小脚怪。长久以来,这些生物存不存在,它们到底是什么都处于争论之中。不过似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类既熟悉又陌生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外形看起来像人类!而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拉夫兰小镇,据说也有一种外形同样看
期刊
我们都是由星尘构成的:从DNA中的氮到血液中的氧气,都是由恒星内部产生的。在恒星内部,氢原子聚变成氦原子,然后再形成更重的元素。然而,即使是最大、最活跃的恒星,也无法制造出比铁重的元素。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的重元素,如金、铂和铀,从何而来呢?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些物质是在巨大恒星生命终结时引发的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不过最近,美国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些重的元素很可能形成于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