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迅猛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网络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诸多影响,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困惑和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 网络伦理 大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并在全世界迅速普及,网络游戏、网络商城、网络学校、网络社区等已经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新的信息网络革命,它已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和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政治、法律、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技术的步伐往往比伦理的步伐要急促,这一点给我们带来了挑战。而年轻人是网络社会的主体,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弄潮儿,正因为如此,随之出现的大学生网络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网络伦理的困惑
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低规范性的特点,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生将面临非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和潜在影响的威胁,患“网络心理障碍”和高科技犯罪的危险程度增大。如网络黑客、网络婚恋、网络诱骗等网络伦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网络伦理意识淡薄的现状呼吁社会,更呼吁学校,要時刻关注大学生网络伦理现状和加强网络伦理的教育。
1.身体健康方面的伦理问题。某高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10小时以下的占60%,10-20小时的占20%,20小时以上的占20%。他们上网占用的主要是体育锻炼时间、睡眠时间和阅读时间。由于牺牲了大量睡眠时间和运动时间去上网,有些学生常常因为睡眠不足和缺乏锻炼而导致浑身乏力、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学生被游戏和网络控制,难以摆脱,更谈不上拥有强健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状态。
2.心理健康方面的伦理问题。由于文化传统、价值道德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色情宣传在某些国家是合法的,那他们合法的色情信息就可能被被送上网络。虽然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警惕性,也基本能约束自身行为,但色情网站的频繁出现,难免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会有部分学生难抑好奇的进入色情网站,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毒害。此外,网络虚拟社会也造成了某些大学生逃避现实,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而难以自拔。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社会差异很大,很可能扭曲大学生的人格,并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
3.学习方面的伦理问题。由于有些大学生不能很好的控制上网时间,而且上网的主要内容并非学习,而是交友聊天、玩游戏、看剧集等,从而对学习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3.1长时间上网影响学习。能自控上网时间的学生并不多,长时间上网势必影响学习。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不只是课余时间上网,有时不惜逃课翘自习去上网,将学习的根本任务抛到脑后,长此以往,学业就难免荒废。
3.2上网的主要内容并非学习。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技术,内容丰富生动,传播迅速便捷,本应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然而调查发现,上网以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的只占7.5%,以阅读新闻为主要内容的占17.5%,以交友聊天为主要内容的占20%,以听音乐看电影为主要内容的占12.5%,以玩游戏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最多,占32.5%,还有10%的大学生以其他网络行为为主要内容。
3.3沉迷于网络游戏毁掉学业。有些休闲网络游戏本是具备一定的陶冶情操和缓解压力功能的,但问题是,很多大学生上网玩游戏成瘾,更有甚者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断的逃课、熬夜、挂科……导致学习成绩骤降,甚至堕落到被学校劝退、开除的地步。
3.4法律观念方面的伦理问题。在某杂志的调查中显示:面对网络黑客入侵,觉得好奇也想试试的大学生占5%,觉得不服一定要反击的大学生占12.5%,而表示宽容的大学生占32.5%,还有50%的学生说不清楚。由于目前网络环境尚未形成有效的法律规范,网上行为主要是取决于网民的道德意识。当大学生上网时,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机器,加之网络行为的虚拟性,他们极易将自己的行为视作纯粹的网络行为,而非社会的行为,不会意识到某些行为是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网络伦理教育刻不容缓。
二、网络伦理的建设
目前在国际上,有关网络伦理问题的研究历史还不长,许多具体的伦理规范还很匮乏,但取得的成果和进展仍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网络伦理问题研究可借鉴的资料, 其中较著名的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所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
1 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
2 你不应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
3 你不应到他人的计算机文件里去窥探
4 你不应用计算机去偷盗
5 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作伪证
6 你不应拷贝或使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
7 你不应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准许或作出了补偿
8 你不应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
9 你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
10 你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你对你的人类同胞的理解和尊敬。
(注:引自《计算机伦理十诫》,《信息经济与技术》1997年第5期,第26页。)
面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问题,一味采取消极的堵截方式是不明智的。我们应积极汲取国外网络伦理经验,创造有利于我国大学生的网络伦理体系。在利用网络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使网络在其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更应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使他们认识到维护“网络社会”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1.社会要首当其冲。网络文化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网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因此要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首先,要大力的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培养网民的网络伦理意识。其次,建立健全网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再次,加强对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建设。最后,要加强社会的舆论引导。 2.学校要承担起责任。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和引导。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其次,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建设,宣传有关网络疾病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抵御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再次,学校应把网络伦理作为必修课程,使学生将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以提高网络伦理素质,使学生都能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最后,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上网成瘾的学生吸引过来,使他们有意愿“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真正成为网络的主人。
3.家长的作用不能忽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很多年轻人不愿倾诉和分享自己的心理问题,却愿将匿藏在内心深处的不良思想和言行表现在无人监督的网络里,所以家长平时应多注意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多与他们进行平等、客观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孩子得到正确的心理引导,避免心理健康问题。
4.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网络伦理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往往人生经验不足,为了避免在网络上遭受损失,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网络文化信息的判断力是面对复杂信息能够作出全面审视和迅速选择的能力。在互联网上,若不具备敏捷的判断力,就有可能被大堆的不良垃圾信息所淹没。另外,大学生还要加强网络法律意识。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法律意识,网络行为触犯了法律而不自知,这也是非常危险的。
总之,网络时代从来不曾承诺过会给人类一个新的伊甸园。相反,它一再告诫人们,很多新的伦理问题会應运而生,就像古希腊神话的潘多拉魔盒。网络既可以极大地造福人类,又有能力损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网络不仅带给了大学生知识、力量和机遇,同时也带给他们道德伦理的挑战。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固化的阶段,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面对网络文化这种开放性的、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多元的文化,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会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的冲击,导致大学生伦理观念冲突的加剧。当代大学生既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又将是未来网络文明的缔造者,处理和解决好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是利用网络时代造福于人类的关键,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问题,就是关注全人类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云,大学生与网络道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5).
[2]宋元林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科院2002年第1版.
[3]孙延衡,校园网络文化:利弊与对策,2002年.
[4]彭凤仪,论高校网络传播[J].浙江大学学报,2001(6).
关键词:网络 网络伦理 大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并在全世界迅速普及,网络游戏、网络商城、网络学校、网络社区等已经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新的信息网络革命,它已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和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政治、法律、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技术的步伐往往比伦理的步伐要急促,这一点给我们带来了挑战。而年轻人是网络社会的主体,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弄潮儿,正因为如此,随之出现的大学生网络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网络伦理的困惑
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低规范性的特点,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生将面临非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和潜在影响的威胁,患“网络心理障碍”和高科技犯罪的危险程度增大。如网络黑客、网络婚恋、网络诱骗等网络伦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网络伦理意识淡薄的现状呼吁社会,更呼吁学校,要時刻关注大学生网络伦理现状和加强网络伦理的教育。
1.身体健康方面的伦理问题。某高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10小时以下的占60%,10-20小时的占20%,20小时以上的占20%。他们上网占用的主要是体育锻炼时间、睡眠时间和阅读时间。由于牺牲了大量睡眠时间和运动时间去上网,有些学生常常因为睡眠不足和缺乏锻炼而导致浑身乏力、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学生被游戏和网络控制,难以摆脱,更谈不上拥有强健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状态。
2.心理健康方面的伦理问题。由于文化传统、价值道德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色情宣传在某些国家是合法的,那他们合法的色情信息就可能被被送上网络。虽然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警惕性,也基本能约束自身行为,但色情网站的频繁出现,难免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会有部分学生难抑好奇的进入色情网站,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毒害。此外,网络虚拟社会也造成了某些大学生逃避现实,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而难以自拔。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社会差异很大,很可能扭曲大学生的人格,并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
3.学习方面的伦理问题。由于有些大学生不能很好的控制上网时间,而且上网的主要内容并非学习,而是交友聊天、玩游戏、看剧集等,从而对学习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3.1长时间上网影响学习。能自控上网时间的学生并不多,长时间上网势必影响学习。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不只是课余时间上网,有时不惜逃课翘自习去上网,将学习的根本任务抛到脑后,长此以往,学业就难免荒废。
3.2上网的主要内容并非学习。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技术,内容丰富生动,传播迅速便捷,本应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然而调查发现,上网以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的只占7.5%,以阅读新闻为主要内容的占17.5%,以交友聊天为主要内容的占20%,以听音乐看电影为主要内容的占12.5%,以玩游戏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最多,占32.5%,还有10%的大学生以其他网络行为为主要内容。
3.3沉迷于网络游戏毁掉学业。有些休闲网络游戏本是具备一定的陶冶情操和缓解压力功能的,但问题是,很多大学生上网玩游戏成瘾,更有甚者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断的逃课、熬夜、挂科……导致学习成绩骤降,甚至堕落到被学校劝退、开除的地步。
3.4法律观念方面的伦理问题。在某杂志的调查中显示:面对网络黑客入侵,觉得好奇也想试试的大学生占5%,觉得不服一定要反击的大学生占12.5%,而表示宽容的大学生占32.5%,还有50%的学生说不清楚。由于目前网络环境尚未形成有效的法律规范,网上行为主要是取决于网民的道德意识。当大学生上网时,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机器,加之网络行为的虚拟性,他们极易将自己的行为视作纯粹的网络行为,而非社会的行为,不会意识到某些行为是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网络伦理教育刻不容缓。
二、网络伦理的建设
目前在国际上,有关网络伦理问题的研究历史还不长,许多具体的伦理规范还很匮乏,但取得的成果和进展仍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网络伦理问题研究可借鉴的资料, 其中较著名的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所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
1 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
2 你不应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
3 你不应到他人的计算机文件里去窥探
4 你不应用计算机去偷盗
5 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作伪证
6 你不应拷贝或使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
7 你不应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准许或作出了补偿
8 你不应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
9 你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
10 你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你对你的人类同胞的理解和尊敬。
(注:引自《计算机伦理十诫》,《信息经济与技术》1997年第5期,第26页。)
面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问题,一味采取消极的堵截方式是不明智的。我们应积极汲取国外网络伦理经验,创造有利于我国大学生的网络伦理体系。在利用网络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使网络在其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更应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使他们认识到维护“网络社会”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1.社会要首当其冲。网络文化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网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因此要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首先,要大力的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培养网民的网络伦理意识。其次,建立健全网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再次,加强对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建设。最后,要加强社会的舆论引导。 2.学校要承担起责任。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和引导。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其次,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建设,宣传有关网络疾病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抵御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再次,学校应把网络伦理作为必修课程,使学生将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以提高网络伦理素质,使学生都能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最后,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上网成瘾的学生吸引过来,使他们有意愿“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真正成为网络的主人。
3.家长的作用不能忽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很多年轻人不愿倾诉和分享自己的心理问题,却愿将匿藏在内心深处的不良思想和言行表现在无人监督的网络里,所以家长平时应多注意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多与他们进行平等、客观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孩子得到正确的心理引导,避免心理健康问题。
4.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网络伦理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往往人生经验不足,为了避免在网络上遭受损失,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网络文化信息的判断力是面对复杂信息能够作出全面审视和迅速选择的能力。在互联网上,若不具备敏捷的判断力,就有可能被大堆的不良垃圾信息所淹没。另外,大学生还要加强网络法律意识。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法律意识,网络行为触犯了法律而不自知,这也是非常危险的。
总之,网络时代从来不曾承诺过会给人类一个新的伊甸园。相反,它一再告诫人们,很多新的伦理问题会應运而生,就像古希腊神话的潘多拉魔盒。网络既可以极大地造福人类,又有能力损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网络不仅带给了大学生知识、力量和机遇,同时也带给他们道德伦理的挑战。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固化的阶段,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面对网络文化这种开放性的、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多元的文化,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会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的冲击,导致大学生伦理观念冲突的加剧。当代大学生既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又将是未来网络文明的缔造者,处理和解决好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是利用网络时代造福于人类的关键,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问题,就是关注全人类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云,大学生与网络道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5).
[2]宋元林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科院2002年第1版.
[3]孙延衡,校园网络文化:利弊与对策,2002年.
[4]彭凤仪,论高校网络传播[J].浙江大学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