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追星”的神操作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ha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粉丝经济中,明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粉丝中引发轰动。比如,偶像拍过影视剧的地方成景点,偶像穿过的大衣要同款,还要替偶像庆生、打广告、做慈善、甚至买下一颗小行星!有人感叹现代的追星族太疯狂,但追星其实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追星在我国可谓有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了,而且古人追星的疯狂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人。
  名字代表粉丝心
   你问我爱你有几分,我的名字代表我的心。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家喻户晓的典故——完璧归赵中的主人公。司马相如本名为司马长卿,因为过于崇拜蔺相如,而将名字改成了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作为西汉汉武帝时期重要的谋士,当然不只有追星的才能,他的诗词歌赋也写得非常好,司马相如本来在官场中并不得意,是汉武帝看到了他的《子虚赋》大加赞赏,才将司马相如召唤进京。他在职期间说服了当时西汉王朝西南边境的许多小国臣服大汉,对稳定大汉西南边境有着很大贡献。当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雪夜私奔”那轰轰烈烈不畏强权的爱情故事,也是我们津津乐道的。
   左宗棠十分崇拜诸葛亮,他称诸葛亮为“古亮”,称自己为“今亮”“小亮”。 左宗棠作为晚清重臣,以一己之力说服朝廷出兵收复新疆,并在晚清国力孱弱、后勤保障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深入西北,收复新疆,颇有诸葛亮当年六出祁山的气概。左宗棠不仅不满足于崇拜诸葛亮的才能,甚至认为诸葛亮未必有今日自己这个“诸葛亮”有才能,常说“今亮未必不如古亮”。
   据《唐才子传》中记载:“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意思就是说:白居易特别喜欢李商隐的文章,曾经对李商隐说过,如果我死了,希望下辈子能成为你的儿子,我就很满足了。在白居易去世几年后,李商隐有了儿子,就给他取了“白老”这个名字。遗憾的是白老长大后,没有半点诗情,于是温庭筠就经常拿白老开玩笑说:“让你当白居易的后身,岂不是辱没了你白爷爷吗?”
  文艺粉们的疯狂举动
   古代最大的明星群体就是文人墨客。尤其是唐宋时期,文化娱乐到达古代巅峰,比之西方的文艺复兴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代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想见偶像比登天还难,不过再难,也拦不住热情的粉丝。唐朝有一个年轻人叫魏万,非常崇拜李白,为了圆自己想亲眼目睹李白风采的愿望,他不远千里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一直追寻着李白的足迹。他锲而不舍地追踪,最终得到了回报,半年之后,他在扬州追上了李白,这时他已跋涉了三千多里地,见到李白时已是疲惫不堪,尽管这样他还是喜形于色,极其满足。诗人张籍崇拜杜甫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经把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之后又在这些灰烬中加入蜂蜜,然后像喝珍贵的补品似的,一点点品味,且每顿必喝。张籍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坚信吃什么补什么,自己将来会变得像杜甫一样有才情,一时间成为笑谈。清代藏书家石韫玉崇拜朱熹,见不得有人诋毁自己的偶像,宋人叶绍翁写《四朝闻见录》时,只吐槽了朱熹几句,石韫玉就买下全城的《四朝闻见录》,一把火全烧光了。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长恨歌》甚至流传到了日本,上至天皇下至百姓都口口相传,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当时湖北荆州有一个叫葛清的人,此人是白居易的疯狂崇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白居易诗歌的喜爱,他竟然“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白居易做过“中书舍人”的官),脖子以下在全身纹满三十首白居易的诗歌,而且还配上了图,自己全身几乎体无完肤。此人在街上走动,就如同行走的诗板,被称为“白舍人行诗图”。如此歇斯底里近乎变态的疯狂崇拜,用自残的方式将偶像的作品纹满全身,对比现代那些脑残粉的追星事迹,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甫除了是李白的好友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李白的头号大迷弟,仅仅有记载的,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就有二十首以上,诸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等等,从诗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杜甫的一生,就是吃饭睡觉写李白。
  全民偶像的无敌魅力
   宋朝的大词人苏轼备受人们推崇。作为北宋的全民偶像,苏东坡当年的粉丝比影视剧里可多多了。他红到什么程度呢?有个叫章元弼的书生为了专心读他的诗集,居然休了妻!他在杭州时,就有女子仰慕他,不顾公婆丈夫的劝阻,来到他和朋友喝酒的彩船上,为他弹筝一曲。有次苏轼离开海南时,有成千上万个崇拜者前来送行,场面甚是壮观。人们不但喜爱他的词,他的思想为人,甚至他的生活习惯和情趣也加以模仿,这也是现在人们都喜欢吃的美食“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等流传至今的原因。苏轼在有着悠久制壶传统江苏宜兴小住的时候,当时就出现了风靡全国的“东坡壶”。人们崇拜苏轼到了连士大夫们也争相模仿的地步,连苏轼的帽子也被称为“子瞻帽”。
   宋朝受到人们疯狂追捧的另外一位“天王巨星”是柳永,以至于当时有一句话: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更是全汴梁歌妓心目中的大众情人。当时青楼中有言:“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魏晋南北朝的美男子闻名后世,潘安、慕容冲、高长恭等人都被赞为盛世美颜。而卫玠在众多美男子中,恐怕引起的轰动最大,粉丝最多。卫玠年少之时乘羊车到洛阳街市上去,远远看去,就像一尊正在移动的白玉塑像,时人都称他为“璧人”,估计已经是帅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了。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也算英姿飒爽,颇有风度,可每次见到卫玠,就觉得自己丑得不像话。
   只是容貌俊美还不足以成为大众偶像,魏晋流行老庄玄学,卫玠就是玄理方面的高手。瑯邪人王澄自负精通玄理,很少称赞他人,但听到卫玠的言论之时,却忍不住赞叹。时人有言:“卫玠谈道,王澄倾倒。”当时王澄、王玄、王济三兄弟皆负盛名,却都名列卫玠之下,世人皆言:“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后来,中原战乱渐起,为了躲避灾祸,卫玠举家迁到了南方,卫玠也去了建邺(今南京)谋职。他不知道自己旷世美颜的传说早已流传于当地大街小巷。于是建邺的粉丝集体出动,把卫玠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观者如堵”,大家都争相一睹这绝世璧人的风采,卫玠被累得半死,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又体弱多病,盛名带来的压力竟使卫玠回去后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年仅27岁。
其他文献
我和文字打交道的时间已久,大多数时候都游刃有余,但不得不承认,也会有感觉干涸的时刻存在。   那种时刻,枯坐半天之后,就会对自己感到愤怒,不知是因为写不出字而让人惶恐,还是浪费了时间更让人难受。   作为月刊编辑,通常每个月都会有一次把自己逼上绝境的感觉,这样的经历并不好受。但同时的悖论是,不到临近死线的时候,自己是不会提笔的。   于我而言,太有壓力和太没有压力,都让人写不出东西。只不过后
期刊
当下,网友追剧已开启“倍速”模式。很多视频网站都添加了自动快进功能,可以调节至1.5倍速、2倍速。有人认为这样看剧更有效率,也有人认为这样走马观花没意思,还有人指出这是因为电视剧注水太多。  高效又时髦的“倍速”追剧   追剧是年轻人休闲放松的主要方式,现在视频播放平台有了“倍速”播放的功能,很多观众表示很快就适应了这个新功能。比如在热播剧《如懿传》《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橙红年代》等剧的
期刊
关于电竞,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有说法称“中国太多的孩子没有接受过体育运动的熏陶,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都还没尝过体育锻炼和成就的快感,就立马被电竞给俘虏了。”这也是许多家长的共忧。然而,连北大都开设了《电子游戏通论》课程。学生与电竞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关系?这的确成了一个网红问题。  有问题的好东西   电子游戏对学生来说到底是好是坏?北大网红课《电子游戏通论》的任课老师陈江亮明立场:电子游戏是一个有问题的
期刊
“肥宅快乐水”、“肥宅快乐花”、“肥宅快乐茶”……当下,“肥宅快乐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各大社交媒体。有人以为“肥宅”代表着“肥而油腻”、“宅而颓废”,但其实“肥宅”更偏向于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是在充满焦虑和压力的当下,通过“肥宅”来暂时解放自身。  从“致郁”到“治愈”   “肥宅”本来是二次元文化圈的词汇,代指体型肥胖的宅男宅女。如今“肥宅”大热,不少年轻人明明只喝了瓶可乐,身材匀称,
期刊
梦想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我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用它穿越一切迷雾的光芒,在远处指引我们,告诉我们最明媚和最美好的去处。当我们拼尽全力向着梦想冲击的时候,从心底源源不断生出来的,是欣喜,是感动,是强有力的勇气。在实现梦想这件事上,从来不缺乏榜样,而这榜样的数量也因为彼此感染,而愈来愈多。  请相信,梦想是点亮黑暗的唯一火种,即便此刻只有缓慢晦涩的联系,只要心中希望不灭,只要坚持勇敢前行,就一定会拥有最
期刊
“我是李煜筠,来自中南大学。我想先给自己贴一个标签——‘垃圾女孩’。”在一场大学生公益演讲活动中,李煜筠以这个听起来“不雅”的称号作为自我介绍,但这个并不美丽的称号让很多人记住了她美丽的心。  和“垃圾”為伴   尽管我给自己的标签听起来有点“不雅”,但我觉得很贴切。大一时,我加入了中南大学绿色科技协会,从此便掉入了环保的坑里再也没有爬出来过。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我在协会里干过的工作无一不和“垃
期刊
去年寒假的时候,希望远足的我无意间听说了一个国际志愿者项目,由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HQ(IVHQ,国际志愿人员总部)组织,浏览了IVHQ的官网之后,我发现其项目遍及非洲、亚洲、南美洲等全球各地,而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眼泪”的斯里兰卡深深吸引了我。   看过电影《千与干寻》的人都应该对在水天一色异世界中的茫茫大海上行驶的列车记忆犹新,而现实中的海上火车就在斯里兰卡,在首
期刊
越是同样杰出的名校,互相之间就越有“瑜亮情结”,也因此结下不少恩怨情仇,生出不少江湖是非。这样互掐的对头,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过神奇的是,不管再怎么掐架,名校之间的感情不但没有疏远,反而越“掐”越深。  “黑骑士”之争   同为美国最负盛名的军事学校,美国西点军校与美国海军学院之间的火药味可不是一般的浓。和平年代,自然不可能靠打一仗来分出胜负,所以两校间的橄榄球赛就成了战场。   军事学校的体
期刊
我,一个朝九晚五正常上班的90后,一年能攒30天假期,一个人去远方做文化旅行。一个人旅行的好处?我脑子里蹦出的,不是“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的文艺癌,也不是“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的艳遇党,而是,它首先能让我迅速变成一个职场的靠谱人。  90后“萌新”,职场靠谱人   先来讲讲我是怎么因为“一个人旅行带来的好处”,扭转了总监对“现在的年轻人都不靠谱”的固有偏见。   我刚入职三个月,还在做
期刊
我们生活在群体中,不可能事事都尽如人意,表现好的时候得高分、被赞扬,表现不好的时候,有时连同情分都得不到。所以,就要有被批评的心理准备。但是批评所带来的巨大威力,真的就像寒冬夹杂着雪花的冷风打在脸上,冰冷刺痛。  为什么批评会让人们感觉不好受呢?又为什么会给人们带来那么剧烈的情绪反应?不就是几句简简单单的批评之语,凭什么会让人们的行为或言语失控呢?我们又该怎么应对外界对我们的批评呢?  理解“批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