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粉丝经济中,明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粉丝中引发轰动。比如,偶像拍过影视剧的地方成景点,偶像穿过的大衣要同款,还要替偶像庆生、打广告、做慈善、甚至买下一颗小行星!有人感叹现代的追星族太疯狂,但追星其实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追星在我国可谓有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了,而且古人追星的疯狂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人。
名字代表粉丝心
你问我爱你有几分,我的名字代表我的心。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家喻户晓的典故——完璧归赵中的主人公。司马相如本名为司马长卿,因为过于崇拜蔺相如,而将名字改成了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作为西汉汉武帝时期重要的谋士,当然不只有追星的才能,他的诗词歌赋也写得非常好,司马相如本来在官场中并不得意,是汉武帝看到了他的《子虚赋》大加赞赏,才将司马相如召唤进京。他在职期间说服了当时西汉王朝西南边境的许多小国臣服大汉,对稳定大汉西南边境有着很大贡献。当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雪夜私奔”那轰轰烈烈不畏强权的爱情故事,也是我们津津乐道的。
左宗棠十分崇拜诸葛亮,他称诸葛亮为“古亮”,称自己为“今亮”“小亮”。 左宗棠作为晚清重臣,以一己之力说服朝廷出兵收复新疆,并在晚清国力孱弱、后勤保障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深入西北,收复新疆,颇有诸葛亮当年六出祁山的气概。左宗棠不仅不满足于崇拜诸葛亮的才能,甚至认为诸葛亮未必有今日自己这个“诸葛亮”有才能,常说“今亮未必不如古亮”。
据《唐才子传》中记载:“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意思就是说:白居易特别喜欢李商隐的文章,曾经对李商隐说过,如果我死了,希望下辈子能成为你的儿子,我就很满足了。在白居易去世几年后,李商隐有了儿子,就给他取了“白老”这个名字。遗憾的是白老长大后,没有半点诗情,于是温庭筠就经常拿白老开玩笑说:“让你当白居易的后身,岂不是辱没了你白爷爷吗?”
文艺粉们的疯狂举动
古代最大的明星群体就是文人墨客。尤其是唐宋时期,文化娱乐到达古代巅峰,比之西方的文艺复兴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代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想见偶像比登天还难,不过再难,也拦不住热情的粉丝。唐朝有一个年轻人叫魏万,非常崇拜李白,为了圆自己想亲眼目睹李白风采的愿望,他不远千里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一直追寻着李白的足迹。他锲而不舍地追踪,最终得到了回报,半年之后,他在扬州追上了李白,这时他已跋涉了三千多里地,见到李白时已是疲惫不堪,尽管这样他还是喜形于色,极其满足。诗人张籍崇拜杜甫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经把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之后又在这些灰烬中加入蜂蜜,然后像喝珍贵的补品似的,一点点品味,且每顿必喝。张籍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坚信吃什么补什么,自己将来会变得像杜甫一样有才情,一时间成为笑谈。清代藏书家石韫玉崇拜朱熹,见不得有人诋毁自己的偶像,宋人叶绍翁写《四朝闻见录》时,只吐槽了朱熹几句,石韫玉就买下全城的《四朝闻见录》,一把火全烧光了。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长恨歌》甚至流传到了日本,上至天皇下至百姓都口口相传,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当时湖北荆州有一个叫葛清的人,此人是白居易的疯狂崇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白居易诗歌的喜爱,他竟然“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白居易做过“中书舍人”的官),脖子以下在全身纹满三十首白居易的诗歌,而且还配上了图,自己全身几乎体无完肤。此人在街上走动,就如同行走的诗板,被称为“白舍人行诗图”。如此歇斯底里近乎变态的疯狂崇拜,用自残的方式将偶像的作品纹满全身,对比现代那些脑残粉的追星事迹,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甫除了是李白的好友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李白的头号大迷弟,仅仅有记载的,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就有二十首以上,诸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等等,从诗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杜甫的一生,就是吃饭睡觉写李白。
全民偶像的无敌魅力
宋朝的大词人苏轼备受人们推崇。作为北宋的全民偶像,苏东坡当年的粉丝比影视剧里可多多了。他红到什么程度呢?有个叫章元弼的书生为了专心读他的诗集,居然休了妻!他在杭州时,就有女子仰慕他,不顾公婆丈夫的劝阻,来到他和朋友喝酒的彩船上,为他弹筝一曲。有次苏轼离开海南时,有成千上万个崇拜者前来送行,场面甚是壮观。人们不但喜爱他的词,他的思想为人,甚至他的生活习惯和情趣也加以模仿,这也是现在人们都喜欢吃的美食“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等流传至今的原因。苏轼在有着悠久制壶传统江苏宜兴小住的时候,当时就出现了风靡全国的“东坡壶”。人们崇拜苏轼到了连士大夫们也争相模仿的地步,连苏轼的帽子也被称为“子瞻帽”。
宋朝受到人们疯狂追捧的另外一位“天王巨星”是柳永,以至于当时有一句话: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更是全汴梁歌妓心目中的大众情人。当时青楼中有言:“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魏晋南北朝的美男子闻名后世,潘安、慕容冲、高长恭等人都被赞为盛世美颜。而卫玠在众多美男子中,恐怕引起的轰动最大,粉丝最多。卫玠年少之时乘羊车到洛阳街市上去,远远看去,就像一尊正在移动的白玉塑像,时人都称他为“璧人”,估计已经是帅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了。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也算英姿飒爽,颇有风度,可每次见到卫玠,就觉得自己丑得不像话。
只是容貌俊美还不足以成为大众偶像,魏晋流行老庄玄学,卫玠就是玄理方面的高手。瑯邪人王澄自负精通玄理,很少称赞他人,但听到卫玠的言论之时,却忍不住赞叹。时人有言:“卫玠谈道,王澄倾倒。”当时王澄、王玄、王济三兄弟皆负盛名,却都名列卫玠之下,世人皆言:“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后来,中原战乱渐起,为了躲避灾祸,卫玠举家迁到了南方,卫玠也去了建邺(今南京)谋职。他不知道自己旷世美颜的传说早已流传于当地大街小巷。于是建邺的粉丝集体出动,把卫玠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观者如堵”,大家都争相一睹这绝世璧人的风采,卫玠被累得半死,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又体弱多病,盛名带来的压力竟使卫玠回去后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年仅27岁。
名字代表粉丝心
你问我爱你有几分,我的名字代表我的心。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家喻户晓的典故——完璧归赵中的主人公。司马相如本名为司马长卿,因为过于崇拜蔺相如,而将名字改成了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作为西汉汉武帝时期重要的谋士,当然不只有追星的才能,他的诗词歌赋也写得非常好,司马相如本来在官场中并不得意,是汉武帝看到了他的《子虚赋》大加赞赏,才将司马相如召唤进京。他在职期间说服了当时西汉王朝西南边境的许多小国臣服大汉,对稳定大汉西南边境有着很大贡献。当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雪夜私奔”那轰轰烈烈不畏强权的爱情故事,也是我们津津乐道的。
左宗棠十分崇拜诸葛亮,他称诸葛亮为“古亮”,称自己为“今亮”“小亮”。 左宗棠作为晚清重臣,以一己之力说服朝廷出兵收复新疆,并在晚清国力孱弱、后勤保障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深入西北,收复新疆,颇有诸葛亮当年六出祁山的气概。左宗棠不仅不满足于崇拜诸葛亮的才能,甚至认为诸葛亮未必有今日自己这个“诸葛亮”有才能,常说“今亮未必不如古亮”。
据《唐才子传》中记载:“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意思就是说:白居易特别喜欢李商隐的文章,曾经对李商隐说过,如果我死了,希望下辈子能成为你的儿子,我就很满足了。在白居易去世几年后,李商隐有了儿子,就给他取了“白老”这个名字。遗憾的是白老长大后,没有半点诗情,于是温庭筠就经常拿白老开玩笑说:“让你当白居易的后身,岂不是辱没了你白爷爷吗?”
文艺粉们的疯狂举动
古代最大的明星群体就是文人墨客。尤其是唐宋时期,文化娱乐到达古代巅峰,比之西方的文艺复兴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代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想见偶像比登天还难,不过再难,也拦不住热情的粉丝。唐朝有一个年轻人叫魏万,非常崇拜李白,为了圆自己想亲眼目睹李白风采的愿望,他不远千里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一直追寻着李白的足迹。他锲而不舍地追踪,最终得到了回报,半年之后,他在扬州追上了李白,这时他已跋涉了三千多里地,见到李白时已是疲惫不堪,尽管这样他还是喜形于色,极其满足。诗人张籍崇拜杜甫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经把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之后又在这些灰烬中加入蜂蜜,然后像喝珍贵的补品似的,一点点品味,且每顿必喝。张籍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坚信吃什么补什么,自己将来会变得像杜甫一样有才情,一时间成为笑谈。清代藏书家石韫玉崇拜朱熹,见不得有人诋毁自己的偶像,宋人叶绍翁写《四朝闻见录》时,只吐槽了朱熹几句,石韫玉就买下全城的《四朝闻见录》,一把火全烧光了。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长恨歌》甚至流传到了日本,上至天皇下至百姓都口口相传,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当时湖北荆州有一个叫葛清的人,此人是白居易的疯狂崇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白居易诗歌的喜爱,他竟然“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白居易做过“中书舍人”的官),脖子以下在全身纹满三十首白居易的诗歌,而且还配上了图,自己全身几乎体无完肤。此人在街上走动,就如同行走的诗板,被称为“白舍人行诗图”。如此歇斯底里近乎变态的疯狂崇拜,用自残的方式将偶像的作品纹满全身,对比现代那些脑残粉的追星事迹,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甫除了是李白的好友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李白的头号大迷弟,仅仅有记载的,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就有二十首以上,诸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等等,从诗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杜甫的一生,就是吃饭睡觉写李白。
全民偶像的无敌魅力
宋朝的大词人苏轼备受人们推崇。作为北宋的全民偶像,苏东坡当年的粉丝比影视剧里可多多了。他红到什么程度呢?有个叫章元弼的书生为了专心读他的诗集,居然休了妻!他在杭州时,就有女子仰慕他,不顾公婆丈夫的劝阻,来到他和朋友喝酒的彩船上,为他弹筝一曲。有次苏轼离开海南时,有成千上万个崇拜者前来送行,场面甚是壮观。人们不但喜爱他的词,他的思想为人,甚至他的生活习惯和情趣也加以模仿,这也是现在人们都喜欢吃的美食“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等流传至今的原因。苏轼在有着悠久制壶传统江苏宜兴小住的时候,当时就出现了风靡全国的“东坡壶”。人们崇拜苏轼到了连士大夫们也争相模仿的地步,连苏轼的帽子也被称为“子瞻帽”。
宋朝受到人们疯狂追捧的另外一位“天王巨星”是柳永,以至于当时有一句话: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更是全汴梁歌妓心目中的大众情人。当时青楼中有言:“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魏晋南北朝的美男子闻名后世,潘安、慕容冲、高长恭等人都被赞为盛世美颜。而卫玠在众多美男子中,恐怕引起的轰动最大,粉丝最多。卫玠年少之时乘羊车到洛阳街市上去,远远看去,就像一尊正在移动的白玉塑像,时人都称他为“璧人”,估计已经是帅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了。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也算英姿飒爽,颇有风度,可每次见到卫玠,就觉得自己丑得不像话。
只是容貌俊美还不足以成为大众偶像,魏晋流行老庄玄学,卫玠就是玄理方面的高手。瑯邪人王澄自负精通玄理,很少称赞他人,但听到卫玠的言论之时,却忍不住赞叹。时人有言:“卫玠谈道,王澄倾倒。”当时王澄、王玄、王济三兄弟皆负盛名,却都名列卫玠之下,世人皆言:“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后来,中原战乱渐起,为了躲避灾祸,卫玠举家迁到了南方,卫玠也去了建邺(今南京)谋职。他不知道自己旷世美颜的传说早已流传于当地大街小巷。于是建邺的粉丝集体出动,把卫玠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观者如堵”,大家都争相一睹这绝世璧人的风采,卫玠被累得半死,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又体弱多病,盛名带来的压力竟使卫玠回去后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年仅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