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干什么?

来源 :凤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业不是病没工作要人命时不我与就算饱读四书五经我的未来都是梦”
  三年前的夏天,台湾大学校园内开始流行这首中文饶舌歌《毕业于什么?》,歌词表露踏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渴望找到工作,却对未来茫然,产生“毕业即失业”的忧惧。
  脱去稚嫩的学子外衣,成为社会新鲜人,是喜悦的成长,但在台湾凤凰花开的夏天,骊歌初唱的毕业季节,碰到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要和各路英雄好汉竞争,分食一口就业市场大饼,却是无情的考验。
  “毕业”与“失业”之间,会不会画上等号?面临高失业率的不景气,对社会新鲜人来说,“毕业干什么?”,必然感到焦虑不安,不知所措。但是不要太悲观,不要将“毕业”与“失业”两者混为一谈!
  回顾当年在台湾做社会新鲜人,感激幸运之神很眷顾我,没有碰到在家待业多时的窘境。一心想从报社文字记者开始磨炼采访撰稿能力,培养传媒经验的我寄出个人简历,收集相关资料,参加两家大型传媒集团的笔试和面试,结果从八百多人的竞争中,我在台湾最大的报业集团顺利找到生平第一份工作。
  要踏出社会的第一步,我认为,就要把“毕业就是失业”的灰色想法抛开,在面对就业挑战之前,先知己知彼,才能充满自信去迎击,百战百胜。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只有先彻底了解自己的专长,现在流行“自我行销”,把个人最大的特点加以包装宣传,就像精美的商品上架,主动等待买家的慧眼挑选,在职位难求的今天,懒惰消极的人,是找不到好工作的,唯有积极、主动的人才是最后赢家。
  十年寒窗苦读,找到好工作,发挥所长,赚到第一桶金,是大多数莘莘学子的梦想,也是父母栽培子女的众望。在离开校门,跃跃欲试、蓄势待发的同时,社会新鲜人可曾想过, 自己向职场前进的装备是否齐全?对自己探索的职场世界,是否已有初步的认识?是否已懂得掌握想走的方向?
  在台湾念新闻系时,很多教授建议我毕业后直接进电视台做新闻主播,但是我清楚自己对新闻线索掌握和采访撰稿的能力仍不足,应该先从报社记者开始磨炼,所以在寄履历表应征工作前,我先对台湾报业发展的大环境作资料收集,了解各家报社的报道风格和不同版面的编辑方式,同时也检视自己应征文字记者的特长所在。在通过笔试之后,这些事前思考内容,都成为我从容回复主考官提出面试问题的答案。从他们满意的笑容中,我也更有信心等待结果的公布。
  过去常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在今天男女平等求职的社会中,谁都怕自己选错行业。想知道自己适合哪一种类型的工作?与其胡乱瞎闯,不如先从本身下手,了解自我,从个性特质、兴趣、能力、需求去判断分析,这样就可以减低选错行的风险。
  选择职业前,应先对自己的个性特质有所了解,在取舍时才有所依据。而兴趣是让人乐在工作的原动力,可透过探索与了解,来理清个人职业兴趣的来源。
  我从小一直很喜欢观察周遭的人事物,也乐于沟通,在学校念书时,我透过学校辅导中心的测验,更具体了解自己这项特质,所以选择“跟时间赛跑”的传媒公关工作,就算出差四处跑,也不觉疲惫和厌倦,因为从工作中,我找到天天新鲜面对工作的动力。
  了解自己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量力而为,避免眼高手低或大材小用,除了本身已知的能力外,还可多方探索自己拥有何种“潜能”,希望藉工作激发出新的表现成果。每个人对工作都有不同的需求,若能分析出自己对职业有何需求,在找工作时就更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现在学子毕业时见面,一句“毕业干什么?”,已成为最常用的问候语,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彼此见面当然也会互相关心是否已经有着落。不要让“毕业干什么”,变成一句感叹,在跌跌撞撞许久,还不知道毕业之后自己能做什么,不想怨天尤人,一无是处,就从了解自己的兴趣、专长、能力开始,清楚就业环境的期待与需求,再找合适自己发挥的工作,不要急功近利,为做事而盲从,但有机会就踏实走稳每一步。毕业不会是失业,而是人生新学习的开始。
其他文献
我喜欢这条船,因为它承载着太多的梦想与坚持;  我喜欢这座城市,因为它与广州冥冥中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我喜欢在这座城市中生活的人,因为他们心中有一股永不磨灭的激情与胆量……    邂逅哥德堡    2001年初,因为领导的安排,我接受了一个拍摄哥德堡号重返广州纪录片的任务。那时的我,对于哥德堡唯一的了解就是它是一条船,同时也是一座瑞典城市。所以,我只是把这件事当作一项普通的工作去完成,完全没有
期刊
讲述人:李钰  圣约翰大学作为老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学,其学生大多是上海滩名流世家的公子,以及江浙、安徽等周边地域的望族子弟。因此圣约翰的大学生活始终洋溢着优雅的贵族气息,深受其他大学艳羡。  我出身于上海滩纺织业“资本家”家庭,20世纪30年代考入圣约翰大学,大学期间深受该校浓厚“运动风气”的影响,热爱运动,十分喜欢网球、体操等运动项目。毕业前的一段时间,课程已基本结束,网球等运动便成为毕业生
期刊
这是一个地位很高的城市,在国内,上海的综合实力之高,是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相比的。上海就是一个品牌,一个高档的品牌。吃大白兔奶糖很有面子,戴老三件之一的上海手表很有面子,穿中山装很有面子,带女朋友去上海吃哈根达斯很有面子,到上海求职、工作和生活也很有面子。  上海滩,夜上海,情与仇,就因为上海,都能成为一种高度;  旧唱片,老照片,怀旧,就因为上海,都能成为一种高度;  咖啡,酒吧,外滩,小资,就因
期刊
讲述人:朱 凤 男  毕业的关键词,我认为就两个字:疯狂!2004年美国电影《The Girl Next Door》(《邻家女孩》)说的是个太贵族的毕业故事,相比之下,我们当年经历的,就算是个草根式毕业了。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寝室一帮8个爷们,用行动对这句古语进行含意拓展。老子我都要毕业了,还管什么形象!  从字面上理解,第一,我们从初夏起便不再穿除拖鞋以外的任何鞋——球场上除外。能
期刊
提起那次疯狂的毕业旅行,晓祯说,那是个不错的回忆。  说到毕业旅行的疯狂,晓祯说,青春不要留白。    骑机车自助环岛游    大学毕业旅行要去哪里,同学们讨论了很久。  在台湾,毕业旅行的风气由来已久,每个人从小学开始,甚至从幼稚园“毕业”时,都会有一个毕业旅行在等待着他。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旅行失去了新鲜感。坐着游览年,从一个地点出发,在某个景点“到此一游”,然后打道回府,想到这样的旅行不免令人
期刊
我在拉萨的一个旅馆的留言本上看见过这样一句话:“要看得穿光阴,挥霍得起生命,忘记‘时间宝贵’这个词句,才有资格做一个拉萨旅馆里的常客。”这句话大概已道出了藏式旅馆的不凡之处。这样的旅馆里的人生,与慢生活合二为一,倒成为了时下的潮流。    藏式旅馆,回家般的温暖      关于藏式小旅馆,西藏旅游局的一份文件中有这样的表述:“这部分宾馆历史悠久,大多位于老城区,交通极其便利,有固定的客源和民族特色
期刊
2005年10月2日,哥德堡号正式扬帆启航了。经西班牙加的斯港、巴西北部的累西腓,绕过非洲好望角、印度洋,再到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和印尼雅加达,预计2006年7月抵达中国广州。整个航线与260年前一样,往返共计35000多海里,耗时达两年左右。我很幸运,从始至终亲眼目睹了这条古船是如何绕了大半个地球,从瑞典走来,从远古走来,从人们魂牵梦萦的期盼中走来。海上的日子,大部分都是单调而乏味的,而最让人兴
期刊
10多年前,我从北卡莱罗纳大学毕业,当时北卡的中国留学生并不多,相互之间也比较熟悉,连同从台湾、香港,甚至新加坡等地区的留学生一起,大中华区的留学生常聚在一起,既抒发思乡之情,也抒发对美国生活的向往。  毕业前的一段时间,这种聚会就更多了。我们几乎每周都会抽时间去一家名叫“唐堂”的中餐厅吃中餐。餐厅的老板是东北人,藏有正宗的高梁酒,大陆去的留学生比较能喝,边喝还边唱《饮酒歌》,而台湾、香港等地的学
期刊
一对大学时代的恋人,因男生毕业之夜的出轨而最后分手。毕业是怎样的一个焦躁期,毕业的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当年的男生和女生分别撰文,回忆毕业那晚的“一夜情”。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人才工程”预备队,要被分配去边远地区支教。虽说只需要去一年便可以回校读研,但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光鲜地签到外企,或者出国,心里总不是滋味。但幸好,当时我女朋友杰美很理解我,她总安慰我说:“一年就一年吧,不回来也无所
期刊
讲述人:钟明阳,男,1964年毕业于成都某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现已退休。  1964年的夏天阳光明媚,虽然离“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已经不远,但校园里的生活还基本正常。当时的大学教育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毕业前的一年中我们基本是呆在工厂里实习,和工人师傅们一样上班下班,业余时间,同学们则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在讨论着自己今后的分配去向。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身上那种可以燃烧一切的激情,那种情感,与当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