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在基础教育体系中是对学科类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它的独特课程功能和课程价值,在于以学生生活内容和生活经验为核心,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探究实践的过程。它的设置与实施,是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补充和发展,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生成对整个自然界、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农村小学不能因校制宜,利用农村的天时、地利,充分整合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目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综合实践课程地位落实不到位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是一门新生的课程,因此,人们对它的地位与作用、性质与特点、理念与目标、内容与实施、评价与管理等都缺乏全面、准确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目前中、高考中的空缺和薄弱,更加淡化了人们对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在人们的意识中,它不能和学科类课程同日而语,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很难保证其正常教学和实践的进行。
2.教学内容整合不到位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四大指定领域应该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绝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成学科类课程。但目前在一些农村中小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并没有成为“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而是把这四大领域人为地割裂成了四个学科,结果出现了讲授多于探究、接受多于实践的不正常局面。不仅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没能整合,而且也没有实现与学科类课程、各种主题探究活动、学生个人、社会生活、自然世界和科学、艺术、道德等诸方面的内在整合,从而在整体上弱化了课程功能的发挥。
3.教师队伍配备不到位
目前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是:“一老(年龄老化)、二低(素质偏低)、三顶(临时顶坑)、四空(无人任课)”,有些学校把一些年龄偏大、业务能力偏低,胜任不了学科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安排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有的学校干脆把综合实践活动开成了“课表课程”和“教案课程”。这样的后果是开不齐课程、开不足课时、开不优每一个主题探究和实践活动,使校园生活缺少了生机与活力,失去了吸引力与凝聚力,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由厌学、弃学到最终辍学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4.仪器设备场地不到位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新三室”装备率还很低,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村小,能拥有“新三室”,实现宽带上网、开展网络学习的更是凤毛麟角,无法满足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学习和资源整合的需要。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匮乏,特别是社区(乡村)内适合学生活动的文化、娱乐、科技、图书等场馆、设施的短缺和空白,也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更多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无法满足师生探究实践的需求。
5.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
一边是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仪器、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大量短缺,一边又是丰富充足的、具有强烈地域性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被闲置荒废、无人问津。一些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忽视本乡、本村、本校、本班所蕴涵的丰富探究资源和实践因素,不能确立具有鲜明地域性、校本性、班级化的探究主题,对它们进行充分地挖掘、整合和利用,引领学生去开展研讨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从而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6.实践生成不到位
一些农村中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片面强调它的理论性与计划性,而忽略它的实践性与生成性;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实践生成。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必须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获得能力和发展,使情感升华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7.考核评价不到位
在这方面突出的表现:一是部分学校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有的实践性、过程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特点,仍在用学科类课程的考核方法来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业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探究意识、实践过程、探究能力、创新个性和个体差异的全面考核;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没有被更多的学校纳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并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考核依据,没有被教育行政部门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8.特色成果孕育不到位
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部分任课教师没有及时的捕捉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火花,并加以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索动机、实践热情,并孕育生成更加丰硕的创新成果;二是部分中小学没有把具有浓郁校本特色的既定成果,加以不断地扶植、培育和优化,从而形成更加丰硕的整合效应、特色效应和品牌效应;三是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没有为中小学搭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展示平台,缺少必要的引领、表彰、奖励和推进机制。
二、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
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呢? 1.改变观念,与时俱进
尽管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不考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影响学科课程这种应试心态的制约。尽管综合实践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成效的外显性远不及学科课程,显现的速度也远不及学科课程快,因而造成对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而失去实质的内涵。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常被畸变为“校本课程”,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倘若只把学生禁锢在狭小的课堂,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针对这种情况,要动员全体教师重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使全体教师认识到: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以中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认为的那样: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充分体现实践中体验,体验中发展。
2.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贴近于实际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在农村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根据课程宏观指导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纲要,规划本地小学综合实践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自我关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灵活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本本主义。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农村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选用他们身边的人和物,他们会身同亲受,身临其境。如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起苗前为什么要浇足水,定苗后又为什么要浇透水?这就是他们身边的生活,就在他们的面前,可以说一问就懂,一讲就透。
3.利用好农村环境优势,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质量
多种多样的活动基地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质量不可缺少的基础工程,也是必备条件。选好、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是任课教师的职责。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仅农业方面就可以利用好校园基地、家庭基地、社会基地,还有养殖场、种田、果树园、科教示范水试验田等。种类繁多的教学材料随处可见,随手可取,水中游的鱼、地上跑的家禽、空中飞的鸟、野生的花草都是可利用的教学材料。
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生产劳动。学生的这些劳动经验也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的要求,为更好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有利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并通过自己动手来陶冶审美、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无疑是简单而有效的。
通过建立学校、家庭小实验园,可以达到以乐启创,以美诱创。如可以通过开展嫁接、家畜饲养等实践活动,形成“课内学知识,课外做实践,家庭搞应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享受劳动成果中,诱导他们乐于创新发明的心理需求。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间,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校本,注重实践,注重课内外结合,从而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全面发展、多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为之探索,为之思考。
参考文献:
巩小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究[J].学周刊,2011(14).
作者简介:王晶,男,汉族,专科,小学高级教师,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鸡冠山小学校长。吉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市优秀教师、磐石市优秀教师、磐石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誗编辑 李 姣
一、目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综合实践课程地位落实不到位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是一门新生的课程,因此,人们对它的地位与作用、性质与特点、理念与目标、内容与实施、评价与管理等都缺乏全面、准确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目前中、高考中的空缺和薄弱,更加淡化了人们对其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在人们的意识中,它不能和学科类课程同日而语,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很难保证其正常教学和实践的进行。
2.教学内容整合不到位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四大指定领域应该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绝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成学科类课程。但目前在一些农村中小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并没有成为“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而是把这四大领域人为地割裂成了四个学科,结果出现了讲授多于探究、接受多于实践的不正常局面。不仅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没能整合,而且也没有实现与学科类课程、各种主题探究活动、学生个人、社会生活、自然世界和科学、艺术、道德等诸方面的内在整合,从而在整体上弱化了课程功能的发挥。
3.教师队伍配备不到位
目前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是:“一老(年龄老化)、二低(素质偏低)、三顶(临时顶坑)、四空(无人任课)”,有些学校把一些年龄偏大、业务能力偏低,胜任不了学科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安排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有的学校干脆把综合实践活动开成了“课表课程”和“教案课程”。这样的后果是开不齐课程、开不足课时、开不优每一个主题探究和实践活动,使校园生活缺少了生机与活力,失去了吸引力与凝聚力,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由厌学、弃学到最终辍学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4.仪器设备场地不到位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新三室”装备率还很低,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村小,能拥有“新三室”,实现宽带上网、开展网络学习的更是凤毛麟角,无法满足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学习和资源整合的需要。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匮乏,特别是社区(乡村)内适合学生活动的文化、娱乐、科技、图书等场馆、设施的短缺和空白,也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更多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无法满足师生探究实践的需求。
5.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
一边是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仪器、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大量短缺,一边又是丰富充足的、具有强烈地域性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被闲置荒废、无人问津。一些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忽视本乡、本村、本校、本班所蕴涵的丰富探究资源和实践因素,不能确立具有鲜明地域性、校本性、班级化的探究主题,对它们进行充分地挖掘、整合和利用,引领学生去开展研讨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从而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6.实践生成不到位
一些农村中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片面强调它的理论性与计划性,而忽略它的实践性与生成性;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实践生成。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必须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获得能力和发展,使情感升华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7.考核评价不到位
在这方面突出的表现:一是部分学校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有的实践性、过程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特点,仍在用学科类课程的考核方法来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业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探究意识、实践过程、探究能力、创新个性和个体差异的全面考核;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没有被更多的学校纳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并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考核依据,没有被教育行政部门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8.特色成果孕育不到位
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部分任课教师没有及时的捕捉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火花,并加以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索动机、实践热情,并孕育生成更加丰硕的创新成果;二是部分中小学没有把具有浓郁校本特色的既定成果,加以不断地扶植、培育和优化,从而形成更加丰硕的整合效应、特色效应和品牌效应;三是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没有为中小学搭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展示平台,缺少必要的引领、表彰、奖励和推进机制。
二、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
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呢? 1.改变观念,与时俱进
尽管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不考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影响学科课程这种应试心态的制约。尽管综合实践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成效的外显性远不及学科课程,显现的速度也远不及学科课程快,因而造成对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而失去实质的内涵。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常被畸变为“校本课程”,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倘若只把学生禁锢在狭小的课堂,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针对这种情况,要动员全体教师重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使全体教师认识到: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以中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认为的那样: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充分体现实践中体验,体验中发展。
2.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贴近于实际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在农村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根据课程宏观指导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纲要,规划本地小学综合实践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自我关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灵活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本本主义。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农村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选用他们身边的人和物,他们会身同亲受,身临其境。如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起苗前为什么要浇足水,定苗后又为什么要浇透水?这就是他们身边的生活,就在他们的面前,可以说一问就懂,一讲就透。
3.利用好农村环境优势,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质量
多种多样的活动基地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质量不可缺少的基础工程,也是必备条件。选好、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是任课教师的职责。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仅农业方面就可以利用好校园基地、家庭基地、社会基地,还有养殖场、种田、果树园、科教示范水试验田等。种类繁多的教学材料随处可见,随手可取,水中游的鱼、地上跑的家禽、空中飞的鸟、野生的花草都是可利用的教学材料。
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生产劳动。学生的这些劳动经验也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的要求,为更好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有利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并通过自己动手来陶冶审美、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无疑是简单而有效的。
通过建立学校、家庭小实验园,可以达到以乐启创,以美诱创。如可以通过开展嫁接、家畜饲养等实践活动,形成“课内学知识,课外做实践,家庭搞应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享受劳动成果中,诱导他们乐于创新发明的心理需求。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间,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校本,注重实践,注重课内外结合,从而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全面发展、多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为之探索,为之思考。
参考文献:
巩小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究[J].学周刊,2011(14).
作者简介:王晶,男,汉族,专科,小学高级教师,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鸡冠山小学校长。吉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市优秀教师、磐石市优秀教师、磐石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誗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