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以载道”,语文教学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并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文以载道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45-01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文以载道”,语文教学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是怎样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德育标准。2000年开始推广的语文新教材和新课标,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努力探索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师、生、教材,和谐共振
  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这里面存在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是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达到艺术境界就是要合理地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之渐趋和谐,同处共振状态。我们追求的是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达成德育目标;在一种共振状态下,大幅度地提高德育实效。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过程。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哲理。学生对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意图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接受语文德育的过程。而教师进行教学是从教材开始的,所以正确而深刻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价值经验是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作者写得动情,老师又教得动情,学生才会学得动情,才能使学生透过字词句语的领悟,深入触摸作品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例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绘了西湖的胜奇旷阔画面,诗中的山光、水色、无不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溅发出一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蓬勃向上的豁达的激情。为此,只要稍加点拔,让学生反复吟诵,就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带进一个美好的境界,不但使他们大饱眼福,获得内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合时适度,因势利导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知识,也不是情感的随意渲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首先,要捕捉最佳德育渗透时机。其次,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特别注意这个“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变成政治教学,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的性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德育渗透内容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德育渗透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切合“度”。既要防止“过”,又要克服“不及”,德育渗透“到位”而不“越位”,这样,恰到好处,有利于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
  三、移情感悟,寓教于练
  移情与感悟是美感心理的要素之一。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而学生则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移情感悟,对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对人生美好前景的移情感悟。
  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美谈、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做到“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充分感悟,体会作者所抒发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感受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进而体验美,进入审美意境。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逐渐完善,成熟,深沉起来,为提高学生素质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地方社科院门户网站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时针对几个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了门户网站建设原则,还详细介绍了网站的功能定位、网站信息的规范等介绍。全方面阐述了地方社科院门户网站建设时应考虑的建设原则、功能定位、信息规范等观点,给出了网站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式、新方法,科学性、时效性,提高地方社科院的知名度、对外服务性,促进科研工作的现代化。  【关键词】原则;功能;信息  【Ab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35-01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授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不少学生由于对自然界的生物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接受课本所讲解的生物知识,进而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使本应该丰富多彩的生物学习变得枯燥和生涩,因此,学生
期刊
在参与《影响学生高效率学习历史的因素》课题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我发觉影响学生高效率学习历史学科的诸多因素中,课堂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关键因素。而怎样来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与我们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教什么?怎样教?……现把本人的一点思考和平时的一些做法就教于同仁,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兴趣引路——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过去性是其特征之一。学生要认识、理解那些远距现实生活
期刊
【摘要】现阶段,“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应将大量滞留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并缩小不断扩大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乃至农村内部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基于趋利行为,这些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较少,到经济发达地区居多。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相应措施;三农问题  【Abstract】The present stage, "three agri
期刊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有别于普通教育,应提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对于数控专业教学来说,注重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控技术专业;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26.8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02-02       “授之以鱼,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40-02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41-01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参与的只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这一教学环节。“灌输式”、“满堂讲”和机械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42-02       笔者从事化学教学这些年来,明显发现现在农村中学不仅英语学科比较薄弱,化学教学也急需加强。化学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它涉及生活中很多化学变化与化学现象,并且化学实验也很有趣,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感兴趣,按这样来说,学生应该能够学好化学。但从近年来的中考成绩来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43-01       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
期刊
【摘要】技工学校的生源特点使得技工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难度很大,但是只要找准了方法,肯动脑,肯用心,班级工作仍然可以紧紧有条,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简单谈谈如何做好技工学校的班主任,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技工学校;班主任;“三多”政策;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