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自说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i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学画经历可谓幸运,原本是拿锄头的手,不经意问却拿起了毛笔,开始了素宣染墨的日子。
  我出生在浙东天台山里。小时候体质赢弱,不能做重活,家人没法,只好让我放牛。于是每天与牛为伴,纵迹于山野溪涧之间,后来喜欢上山水画,多少和这段经历有些关系。而在当时,我却恨不得早日逃离大山,脱离农家。幼年的苦难在很多成功者在很多成功者的讲述中成为美谈,而我想起小时候的生活却有如梦魇。
  后来,因为考学的缘由,得以认识乡贤陈野林、郭修琳诸师。陈老师是我的启蒙师,他喜欢黄宾虹、吴昌硕等人的画风,我的山水画也就从临摹黄宾虹开始。他的鼓励和赞许,是我能坚持快乐地画下去的最初动力。认识郭老师更是无意,裱画店装裱师江阿公很喜欢我虎头虎脑傻乎乎的样子,时时留我吃饭,又常给我宣纸。郭师来裱画,他更是极力推荐。于是跟郭老师一来一去,成为忘年交。郭老师是渔民后代,一辈子的创作跟大海息息相关,生活气息浓郁。郭师后来厄病缠身,画画成了他对抗疾厄的利器。他的画有一种直指人心、摄人魂魄的力量,也是我心中一辈子的偶像。可惜今年郭师已归道山,思之令人不禁嘘唏。
  因为郭老师的极力鼓励,我鼓起勇气考中国美院,山水专业也是他帮我定的。于是我这样一个穿着像农民工的乡下人站在了美丽的西子湖畔。
  从本科到研究生,美院教给我太多的东西。美院的山水专业更是名师济济,兼之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各种观念、技法让我这个乡下人眼花缭乱。我总觉得自己是个下等的学生,在新鲜的事物面前就显得无所适从,于是一直拼命地跟着学,似乎只有用尽自己的力气,才能使自己感到心安。(在这里特别要感谢本科阶段的张谷曼、郑力、何加林、林海钟、张伟平、陈磊等诸位业师,研究生阶段的张谷曼导师。感谢你们的无私教诲。)
  本科毕业前夕,我准备回台州靠带学生为生,诸位师友鼓励我留在杭城,王伟平老师更是在暗中相助。王老师有朋友特别喜欢四王山水,于是每月临几张四王的画解决生计问题。此事不经意间让我心静下来,学了一些传统的皮毛。现在想来,对王老师真是感激不尽。
  因智安兄的介绍,我得以在美院的成教院上课。智安兄看我一脸傻样,不免担心,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成人是很难教的,没几把刷子是要被学生赶下讲台的。”于是边教边学,恶补基础课,靠着一本陆俨少的《山水画刍议》,在成教院坚持到了今日。
  以上是我简单的学画经历。今日翻箱倒柜,发现自己学画这么多年,竟然拿不出像样的几件习作来,不禁悲从心生,看来是糟蹋光阴了。
  山水画在古代是高人隐士们寻仙问道的载体,只有游历天下名山大川才能胸有丘壑。这也说明为何石涛的画比四王感人,因为石涛不得已一辈子住在山林,得江山之助。而我,却从山里跑到城里,对着画册东挪一石、西搬一水,有如弄七巧板,怎么能画好呢?然而,现在画山水画这个行当不混迹大都市仿佛很难有所作为,我有山林之思,却难求山林之迹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毛笔退出实用舞台,山水画还有何用处?一切终将尘归尘土归土,遑论艺术。但内心深处却又那么强烈地渴望这个纷扰的世界能安下一张平静的画桌,容许我对着一丘一壑、一草一木慢慢描绘。
其他文献
庞鸥 1974年生,南京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畫专业。现供职于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出境鉴定站书畫责任鉴定员,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出版《中国畫溯源与流变》《翎羽飞花——陈之佛工笔花鸟畫创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清代是一个古典文化高度成熟的时代。居于文化成熟的制高点,清代的学者多有一种从总体上把握古典文化的意向。在中国畫领域,清代的畫坛,承续了明
期刊
提到天津市中青年书法家,邵佩英先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以金文为主体,时而高古厚实时而又很具有现代气息的书法作品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也喜欢写点关于书画的文字,邵佩英先生就成为我接触较多的天津书协驻会负责人之一。  多年来,邵佩英先生以金文大篆为主要研究方向,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奠定了自己在天津市乃至全国书坛的地位。读邵佩英先生金文作品,感觉到有两个特点非常鲜明:一是书写的高古、庙堂钟鼎
期刊
序言 黄浩然  40多年前,以傅抱石为代表的省国画院的一批画家,曾开展了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由此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新金陵画派。追溯前人的壮举,更是对创作规律的敬重,和对无锡美术事业长远发展的期望,2013年,无锡美术馆(无锡市书画院)启动“无锡画家‘山河颂’万里采风活动”3年规划。画家们心怀对艺术的敬畏和梦想,行万里路、过万座山,笔耕不止,潜心创作,创作了一批极具生活气息的佳作。这
期刊
沉静的力量——读王亦农书法随想  亦农的书法,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在当代书坛炫人眼目的形式表演中,亦农的书法却传达出特有的沉静和智慧,彰显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品格追求。我曾经和亦农戏言,如果将他的作品隐去年代,放置民国时代的文人书法中,定会令人侧目的。在动手写这篇短文时,我也在设想,假如将亦农的书法,和当代那些以形式炫世的书家的作品悬挂在同一个展厅里,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呢?我想借用诗人敬文东的一句话——像
期刊
清则静 静则古  路平这么多年一直潜心书法、篆刻、学术研究。特别是他对传统的理解与把握极为深刻,他智慧地理解运用了具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要素,我认为他有3点艺术主张值得总结:第一,气格为上。他的追求是气格为上,他的书法篆刻风格是清逸、静穆、端严。古人讲,清则静,静则古、古则清。应该说“清”是构成他风格的最主要的艺术元素。第二,他是多边结构,文字的造型能力使他的书法篆刻本体精神形成了多彩的艺术魅力。他
期刊
形式可以与内容分裂吗?——读王赫赫的绘画有感  现代艺术教育,多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尽管形式与内容这对概念的含义不甚明了,但这动摇不了它们作为中国艺术批评的核心概念的地位。缺乏内容的艺术往往被作为形式主义加以批判,缺乏形式的艺术甚至连艺术的身份都难以获得,而内容与形式不统一的艺术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好的艺术。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自己的艺术传统,也许没有内容的艺术才是最高境界的艺术。  王国维通过中西
期刊
墨酣笔畅景妍境清——刘维阳山水画品读  刘维阳,一个多才多艺、充满爱心而内心深沉的人。他雷厉风行的作风、桀骜不驯的硬派男儿形象与他内在的亲和、睿智毫不抵触;对父母的孝顺、对妻儿的关切、对朋友的真诚和对艺术的执着亦在他的身上并行不悖。具有山水画学童子功的刘维阳,平素以当地资深摄影师的身份在圈内小有名气;而在山水画方面的探索,却是他自幼既定、不曾更变的艺术方向。  刘维阳是已故山水画大家刘知白幼子,深
期刊
本刊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浙江美术馆、山东画院、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由浙江微雨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淄博书画院承办的齐辛民花鸟画全国巡展·杭州展于2014年5月27日下午3时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参加开幕式的省内领导和嘉宾有:原浙江省委副书记、著名书画家梁平波,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军区政委马以芝,原浙江美术学院院长肖峰、浙江省文化厅巡视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
期刊
本刊讯 5月22目,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徐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徐州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同绘中国梦——“汉风墨韵”徐州中青年美术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是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江苏省13个城市“同绘中国梦”系列展览之一,以出精品培养新人为根本目的,参加此次徐州中青年美术作品展的60多名徐州中青年画家,都是当下活跃在美术界的徐州本土作者,他是当前徐州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
期刊
著名山水画家薛亮的画风是极为特殊的研究个案:不能以地域画派涵盖,不能以学院背景划分,不能以师承关系归属,甚至不能简单的以时代特征判断。薛亮山水画风的传承性、经典性、创造性无疑属于这个时代,但它又超越这个时代。这不仅在于画家艺术语言上的独特个性,还在于其艺术观念上的深刻与睿智。我认为,目前薛亮山水画风的学术价值尚未得到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更谈不上系统的开掘。媒体发表的零星访谈大都为感性随笔,几篇有学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