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123jun123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主旋律。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因此,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一种“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尤其重要。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角度,鼓励学生去创新求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指导“做”,培养操作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做中学”。在课堂教学中,操作不仅能把某些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操作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从而完成操作过程,形成数学能力。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除了像课本上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利用这些图形拼成已学过的其他图形,再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图形能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学生统一了认识。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可以拼成近似的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根据这些图形与圆的关系,也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诱导“说”,培养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展现了思维过程。新课程强调发展数学交流的能力。教育教学表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法,百分之八十是靠“听”与“说”摄取的,听说是最基本的语言活动。诱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既可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培养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当前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主要是由于学生不敢说、怕说错的心理造成的,这也有教师的人为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留足“说”的时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设想,并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在教学应用题:王师傅计划加工一批零件,4 小时加工28个。照这样计算,7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除了让学生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序地口述:要求7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必须先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这道题的关键问题是求什么?列出算式后,还要回过头来说说每一步运算所表示的意义,如28÷4表示什么?根据是什么?7×7 表示什么?
  
  三、引导“联”,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数学知识总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利用学生先前获得的认知结构,对后继学习施以积极影响,可以使新知通过迁移而同化或顺应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并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地扩展和壮大。
  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后,练习12.48÷24。老师提问:“现在我们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你们还想学什么样的小数除法?”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老师将练习题12.48÷24改为12.48÷0.24,再问:“怎样计算这道题?”学生通过此题的演变过程,稍加启发便能想出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转化为除数是小数的整数除法计算。这类教学的成功,不仅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更在于引导学生由眼前的知识,联想与之有关的新知识,通过联想,把学生求知欲与思考引向新的领域。
  
  四、启发“思”,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有一定的创造性。”因此,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最主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以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
  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教材仅列举用“旋转平移法”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实验后点拨,变单一的方法为多法并用。课堂上鼓励学生“请同学们大胆思考,看谁想出来的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多?”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有的独立思考,有的相互争论,教师不失时机地在思维障碍处加以点拨、指导,使学生创造性地得出利用平移合拼法、分割法、中线割补法、添减法等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这些年来,我们通过教改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给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但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自信心是未来竞社会争中每个公民必备的心理素质,绘画作为一种手、眼、脑并用,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对健全完善人格、培养幼儿自信心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可尝试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帮助幼儿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兴趣;二、因人而宜,促使幼儿主动活动;三、评价作品,面向全体幼儿。  关键词:绘画活动自信心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需要自强、
期刊
如何尽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是每一个同学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正确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    1、努力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要学会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迁就你。就英语来说,学生最大的不适应就是听课。初中英语课老师大部分用汉语讲解,学生能听得明明白白;但到了高中,老师几乎全用英语授课,大家普遍吃不消。但这很正常,需要一个过渡期,大家只要努力地去听并坚持不懈,逐步地适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江泽民总书记也曾指出:“面对世界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心中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则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培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小学数学CAI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教学与研究观念的转变,推动了教研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它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CAI是新生事物,某些教师在认识上发生了—些偏差,以致运用不当,主要是因为在头脑中存在着以下一些思想误区。    一、常见的几种思想误区    误区之一:计算机中心论  持这种观点的教师本想利用计算机
期刊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教学研究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专业成长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在课堂上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因素,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论,并积极有效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期刊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事业的精神状态;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既与智力有关,又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它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实践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
期刊
数学课上,我让一位不专心听讲,且平时又从不发言的学生回答一个简单问题。“杨佳伟,你来说,好吗?”一听我叫这名字,很多学生都把目光投向他,期待能听到他的发言。上学期每次叫到他,他都不敢站起来,还缩着脖子低着头,象受惊的小鹿,连眼皮都不敢抬一下。这学期,他算大胆了许多,但还是一言不发。刚才他又眼望窗外,心不在焉地在想什么。听到我在向他提问,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失态,尴尬极了,以为我要训斥他,连抬头看黑板
期刊
默默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政”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身为教师的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才深刻地领悟到: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师德是一个核心的话题,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真谛。    一、用尊重换来尊重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信息技术必将是现今教育与教学中的必要元素。信息技术与学习领域整合应该是未来主流的学习方式。将“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的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育上来。如果教师还死守陈旧的教学方法,不积极探索适应新要求的方法和策略,不但会使学生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不愿意学数学的情绪。使学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就使初中数学老师面临一个严峻的研究课题:如何在课堂有限的
期刊
学校教辅管理人员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既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同时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员,上要服务于学校领导,下要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教辅人员的桥梁和协调作用是学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充分调动教辅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应该是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者所思考的问题。  在学校管理中,相对于人数众多的教学人员来讲,教辅管理人员算得上是“弱势群体”,在对他们的管理中或多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