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艺术院校学生由于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压力增大,以及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患者呈上升趋势。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行为问题,以致自暴自弃,休学、退学的现象有所增多,甚至自杀等恶性伤害性事件也时有发生,给大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帮助这些患抑郁症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顺利完成学业,成才走向社会,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的目标。本文试从艺术院校患抑郁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通过分析其常见心理问题的特点及成因,并结合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探索抑郁症学生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对策。
【关键词】艺术院校;抑郁症学生;心理疏导;危机干预
一、艺术院校抑郁症学生的特点和成因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抑郁症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艺术院校学生抑郁症患者与艺术类专业特性和学生特殊心理素质不无关系。从专业特性上看,虽然培养目标与其它综合院校专业有共性。但在教育模式、教育环境、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上却有着“个性化”的特征。艺术类教学讲究独特性、创新性,而其它专业大都追求统一性、同一性;艺术类专业投入的成本高,实用性和市场化特点比较明显。由于艺术类专业固有的个性化特征,因而从客观上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学生的个性特点上看,艺术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热情相对较低,集体观念较弱,不太注重团队合作,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往往在遭遇挫折时容易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藝术院校学生患抑郁症等心理健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特点外,还有大学生自身人格不健全和价值观偏差、家庭环境和社会压力等因素影响、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身心介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种种矛盾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出现,甚至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造成学生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①父母过度溺爱,使孩子失去了自我,逐渐形成丧失了自己拿主意的机会和能力。这些学生到了大学以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在长时间的失望、焦虑中会突然产生超常的想法。长时间的严重个性压抑使个性膨胀,容易产生行为过激而导致悲剧的发生。②由于一些学生家长离异,学生从小缺乏父爱母爱,认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产生而自卑心理,父母失败的婚姻也给学生留下阴影,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③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拼命读书,不断给孩子加压、学多点本领,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过早的拔苗助长,不能适应环境,很难和周边的孩子相处,甚至受排斥,欺负,长期如此,心理障碍越来越大。④由于城乡经济存在差异,学生之间相互攀比,使得穷困学生的思想压力加大,艺术类学生尤为明显。⑤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需要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知识。而艺术院校学生偏科比较严重,专业学习负担加重,心理压力明显增大。⑥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有的较早谈情说爱。但一旦受到社会或家庭因素的影响,恋爱关系被迫终止,使感情受挫,郁闷于心,日久形成抑郁症。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学生投入艺术学习创作的费用多,对就业期望值高,希望能够找份好的工作。但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某些专业的就业市场达到饱和,不能找到满意的单位,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悲观失望,终致一蹶不振,郁闷成疾。
艺术院校抑郁症学生主要特点表现在:①缺乏信心,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对学习、对生活毫无兴趣。经常逃课,独自一人在宿舍发呆或者睡觉。②出现睡眠障碍,睡眠颠倒、失眠,有夜间亢奋,白天嗜睡的情况。③情绪波动较大,大部分时间心情低落,突然又异常激动。发病时突发冲动,行为极端。④行为被动,自我封闭,凡事缺乏主动性,不愿主动与人交流思想,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机制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目前很多高校纷纷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引进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预警和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使得在校生猛增,高校现有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讲座,不能有效解决某些心理障碍较为严重学生的问题。而针对某一种心理问题组织的团体辅导,虽然能帮助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但依然受团体规模和辅导周期的限制。仅仅依靠为数不多的专职心理教师已经无法满足学校管理的需求。[2]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全方位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1. 重视做好早期心理疏导
由于艺术院校学生独立性强,在患抑郁症初期不容易被发现,往往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病情较重了。因此,必须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首先,要做好前期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相当一部分人对心理障碍和抑郁症的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一些患者和家属害怕被人认为得了“精神病”而竭力否认和掩饰病情,也不积极配合进行有效的治疗,耽误治疗的时机,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抑郁症发病的原因及主要特征,消除恐惧心理或放任不管的现象,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与此同时,要经常组织各类讲座、开展文体活动,实施有效的心理、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才观以及为人处事的理念,形成自约束,全面发展的良好行为规范。
其次,要细心观察,及早进行心理疏导。首先,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经历,包括成长过程、以往健康情况、父母家庭和其它人际关系,以及入学后的环境状况等。第二,平时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情况。同时注意观察学生日常生活的言行,及时分析和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现象。第三,有必要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心理测验,通过对测验数据的分析,找有抑郁趋向的学生谈心,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和压抑,制止心理阻碍程度的加重和极端行为的发生。第四,设置专业心理治疗室或发泄室,让学生有倾诉、阔论、倾泄的机会,鼓励、帮助他们说出内心感受,发泄被压抑的苦闷和情感,透露其心理矛盾症结,以取得心理上的舒缓,改善和减轻心理压力。同时也有机会发现心理抑郁倾向,以便对症下药。第五,学校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多方联系实习单位,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和思想压力。
2、建立独立的专门心理治疗机构
对于心理障碍的学生,主要通过心理辅导,改善患者不良的价值观,重建患者的心理认知结构,使他们能正确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认识自我,从而改善病情。但是,患抑郁症的学生必须在心理治疗的同时辅以药物治疗。因此,要建立独立的专业心理治疗机构,配备专业心理医生和专门病房,为患者提供心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服务。
在西方国家,有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心理机构对患有心理障碍或是抑郁症的病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专门的心理医生心理开导并辅助药物治疗这种结合的形式。一个病患有固定的医生定期谈话,了解病人的情况,提供专业的服务。在学校配备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设置宣泄室供病患发泄情绪,释放不满,减轻压力。
在国内,到目前还没有专门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往往附属于医院的神经科或者精神科。诊疗室设在医院中,人流比较多,人员比较杂,坏境比较不适应心理诊疗。住院也没有专门的病房,病者和其他精神病患混住,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所谓的精神病院也不适宜给心理障碍的病患居住。
如果在校外能有一个专业独立的心理治疗机构, 在校内能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对于患抑郁症学生的康复十分有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由心理专家、专业教师或辅导员等组成。学生一般的心理问题引起的心理障碍或抑郁症初期,都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辅导,疏导心理疑难,解除心理障碍。它针对性和专业性强,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如果上升到神经官能症,出现严重抑郁症时就必须去专业心理治疗机构了。这样可以让学生接受专业系统的治疗,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3、形成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可以说涉及面广,系统性较强,需要利用社会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是必须学校、班级、家庭、社会互动,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协力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任务。[3]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起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义务与责任,积极应对,加强引导,全面协调。班级同学学习、生活经常在一起,彼此熟悉,距离感比较小。发挥学生干部和同学之间的朋辈心理辅导,效果比较好。家庭应该有责任继续配合学校了解、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尤其在孩子出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时,应动员家庭全程陪护,全力协助处理。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积极拓宽学生心理治疗的工作渠道。
二是必须建立一支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首先要拥有专门从事学生心理研究的专家,全面、系统地对抑郁症学生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干部、专业教师的作用。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处在学校教学管理第一线,日常与学生接触多,易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易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易于在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道防线。各学科专业教师也可发挥自身优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帮助一些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通过建立学生互助机制,利用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平台,开展互帮互助、自我教育活动。当学生出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时, 学生干部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苗头,及时协助学校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这是做好抑郁症学生心理疏导的前沿阵地。
4. 扎实深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艺术院校学生患抑郁症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望悲观,特别在挫折面前消极应对,失去信心。这种情况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他们越是自责越产生消极想法,最终不能自拔。因此,帮助抑郁症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心理疏导工作的重点,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我们要把心理干预疏导作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更好地结合其它工作一道去做。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生活的言谈举止,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情况,客观地分析成因,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启发和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要多与患者谈心交流,多给以语言支持、安慰,多请患者参加文体和社交活动,帮助患者自我能力的恢复,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引起艺术院校学生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因素很多,心理问题及病理特征也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的半年、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有时因环境角色变化、遇到学习困难等新的矛盾,病情又会出现反复。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制订周详的治疗计划,持之以恒,长期防治。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完善心理咨询體系,扎实深入地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丁敏,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的研究和探索[j]思想教育探索,2009(4)
[2]田智、韩素贞,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http://www.qiqi8.cn/article/81/sort0296/2008/2008111866504.html
[3]丁妙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心理健康的改革与创新——兼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j]思想教育探索,2009(2)
【关键词】艺术院校;抑郁症学生;心理疏导;危机干预
一、艺术院校抑郁症学生的特点和成因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抑郁症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艺术院校学生抑郁症患者与艺术类专业特性和学生特殊心理素质不无关系。从专业特性上看,虽然培养目标与其它综合院校专业有共性。但在教育模式、教育环境、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上却有着“个性化”的特征。艺术类教学讲究独特性、创新性,而其它专业大都追求统一性、同一性;艺术类专业投入的成本高,实用性和市场化特点比较明显。由于艺术类专业固有的个性化特征,因而从客观上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学生的个性特点上看,艺术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热情相对较低,集体观念较弱,不太注重团队合作,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往往在遭遇挫折时容易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藝术院校学生患抑郁症等心理健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特点外,还有大学生自身人格不健全和价值观偏差、家庭环境和社会压力等因素影响、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身心介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种种矛盾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出现,甚至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造成学生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①父母过度溺爱,使孩子失去了自我,逐渐形成丧失了自己拿主意的机会和能力。这些学生到了大学以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在长时间的失望、焦虑中会突然产生超常的想法。长时间的严重个性压抑使个性膨胀,容易产生行为过激而导致悲剧的发生。②由于一些学生家长离异,学生从小缺乏父爱母爱,认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产生而自卑心理,父母失败的婚姻也给学生留下阴影,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③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拼命读书,不断给孩子加压、学多点本领,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过早的拔苗助长,不能适应环境,很难和周边的孩子相处,甚至受排斥,欺负,长期如此,心理障碍越来越大。④由于城乡经济存在差异,学生之间相互攀比,使得穷困学生的思想压力加大,艺术类学生尤为明显。⑤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需要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知识。而艺术院校学生偏科比较严重,专业学习负担加重,心理压力明显增大。⑥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有的较早谈情说爱。但一旦受到社会或家庭因素的影响,恋爱关系被迫终止,使感情受挫,郁闷于心,日久形成抑郁症。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学生投入艺术学习创作的费用多,对就业期望值高,希望能够找份好的工作。但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某些专业的就业市场达到饱和,不能找到满意的单位,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悲观失望,终致一蹶不振,郁闷成疾。
艺术院校抑郁症学生主要特点表现在:①缺乏信心,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对学习、对生活毫无兴趣。经常逃课,独自一人在宿舍发呆或者睡觉。②出现睡眠障碍,睡眠颠倒、失眠,有夜间亢奋,白天嗜睡的情况。③情绪波动较大,大部分时间心情低落,突然又异常激动。发病时突发冲动,行为极端。④行为被动,自我封闭,凡事缺乏主动性,不愿主动与人交流思想,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机制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目前很多高校纷纷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引进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预警和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使得在校生猛增,高校现有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讲座,不能有效解决某些心理障碍较为严重学生的问题。而针对某一种心理问题组织的团体辅导,虽然能帮助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但依然受团体规模和辅导周期的限制。仅仅依靠为数不多的专职心理教师已经无法满足学校管理的需求。[2]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全方位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1. 重视做好早期心理疏导
由于艺术院校学生独立性强,在患抑郁症初期不容易被发现,往往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病情较重了。因此,必须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首先,要做好前期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相当一部分人对心理障碍和抑郁症的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一些患者和家属害怕被人认为得了“精神病”而竭力否认和掩饰病情,也不积极配合进行有效的治疗,耽误治疗的时机,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抑郁症发病的原因及主要特征,消除恐惧心理或放任不管的现象,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与此同时,要经常组织各类讲座、开展文体活动,实施有效的心理、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才观以及为人处事的理念,形成自约束,全面发展的良好行为规范。
其次,要细心观察,及早进行心理疏导。首先,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经历,包括成长过程、以往健康情况、父母家庭和其它人际关系,以及入学后的环境状况等。第二,平时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情况。同时注意观察学生日常生活的言行,及时分析和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现象。第三,有必要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心理测验,通过对测验数据的分析,找有抑郁趋向的学生谈心,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和压抑,制止心理阻碍程度的加重和极端行为的发生。第四,设置专业心理治疗室或发泄室,让学生有倾诉、阔论、倾泄的机会,鼓励、帮助他们说出内心感受,发泄被压抑的苦闷和情感,透露其心理矛盾症结,以取得心理上的舒缓,改善和减轻心理压力。同时也有机会发现心理抑郁倾向,以便对症下药。第五,学校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多方联系实习单位,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和思想压力。
2、建立独立的专门心理治疗机构
对于心理障碍的学生,主要通过心理辅导,改善患者不良的价值观,重建患者的心理认知结构,使他们能正确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认识自我,从而改善病情。但是,患抑郁症的学生必须在心理治疗的同时辅以药物治疗。因此,要建立独立的专业心理治疗机构,配备专业心理医生和专门病房,为患者提供心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服务。
在西方国家,有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心理机构对患有心理障碍或是抑郁症的病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专门的心理医生心理开导并辅助药物治疗这种结合的形式。一个病患有固定的医生定期谈话,了解病人的情况,提供专业的服务。在学校配备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设置宣泄室供病患发泄情绪,释放不满,减轻压力。
在国内,到目前还没有专门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往往附属于医院的神经科或者精神科。诊疗室设在医院中,人流比较多,人员比较杂,坏境比较不适应心理诊疗。住院也没有专门的病房,病者和其他精神病患混住,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所谓的精神病院也不适宜给心理障碍的病患居住。
如果在校外能有一个专业独立的心理治疗机构, 在校内能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对于患抑郁症学生的康复十分有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由心理专家、专业教师或辅导员等组成。学生一般的心理问题引起的心理障碍或抑郁症初期,都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辅导,疏导心理疑难,解除心理障碍。它针对性和专业性强,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如果上升到神经官能症,出现严重抑郁症时就必须去专业心理治疗机构了。这样可以让学生接受专业系统的治疗,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3、形成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可以说涉及面广,系统性较强,需要利用社会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是必须学校、班级、家庭、社会互动,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协力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任务。[3]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起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义务与责任,积极应对,加强引导,全面协调。班级同学学习、生活经常在一起,彼此熟悉,距离感比较小。发挥学生干部和同学之间的朋辈心理辅导,效果比较好。家庭应该有责任继续配合学校了解、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尤其在孩子出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时,应动员家庭全程陪护,全力协助处理。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积极拓宽学生心理治疗的工作渠道。
二是必须建立一支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首先要拥有专门从事学生心理研究的专家,全面、系统地对抑郁症学生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干部、专业教师的作用。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处在学校教学管理第一线,日常与学生接触多,易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易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易于在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道防线。各学科专业教师也可发挥自身优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帮助一些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通过建立学生互助机制,利用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平台,开展互帮互助、自我教育活动。当学生出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时, 学生干部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苗头,及时协助学校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这是做好抑郁症学生心理疏导的前沿阵地。
4. 扎实深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艺术院校学生患抑郁症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望悲观,特别在挫折面前消极应对,失去信心。这种情况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他们越是自责越产生消极想法,最终不能自拔。因此,帮助抑郁症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心理疏导工作的重点,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我们要把心理干预疏导作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更好地结合其它工作一道去做。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生活的言谈举止,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情况,客观地分析成因,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启发和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要多与患者谈心交流,多给以语言支持、安慰,多请患者参加文体和社交活动,帮助患者自我能力的恢复,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引起艺术院校学生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因素很多,心理问题及病理特征也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的半年、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有时因环境角色变化、遇到学习困难等新的矛盾,病情又会出现反复。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制订周详的治疗计划,持之以恒,长期防治。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完善心理咨询體系,扎实深入地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丁敏,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的研究和探索[j]思想教育探索,2009(4)
[2]田智、韩素贞,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http://www.qiqi8.cn/article/81/sort0296/2008/2008111866504.html
[3]丁妙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心理健康的改革与创新——兼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j]思想教育探索,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