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内容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小组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选择具有一定深度,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地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37
引言
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实现现代教育目标,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充分了解学生,科学进行分组
合作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决定采用合作教学进行地理教学时需要全面思考教学细节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教师进行合作教学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若想要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分组的合理性。为了保证分组的合理性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教学阶段,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十分矛盾的状态,学生一方面依赖教师和家长,另一方面又渴望自由。同时学生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也是模糊的,种种矛盾心理使学生很容易变得情绪化,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冲突。而要想保证合作的质量就需要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之间能够彼此信任,互相鼓励,若是将存在矛盾的学生放在一起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的,不仅无法提升合作质量,还有可能导致合作学习质量下降。教师了解学生人际关系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调查问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不想和谁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推测出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想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进度一致,教师需要保证每个小组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基本持平。为此教师分组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将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三个层次。然后按照班级学生的整体数量确定组数,根据组数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三个层次的学生且每个小组的综合能力是基本相等的,这样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时才不会出现小组完成进度极不一致的情况。教师需要综合考虑上述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之后还需要选出每个小组的组长。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长远性,小组组长的选择可以实行教师选择和学生推选两种方式,在初次分组时由教师选择,后期则由学生自行选择。最后明确小组组长的责任,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
二、明确分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得小组合作学習顺利地开展,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内容的选择,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动下,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来说,基本上都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但是在知识内容掌握和接受程度上,每个学生之间其存在一定差异性。基于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学活动时,在学习形式上,也需要适当进行变化。
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黄土高原“风成说”这部分内容时,针对假说可先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之后对书中的图和文字来阅读,并进行分析,分析每条证据说明的问题?进而小组之间展开相应的讨论,讨论针对黄土高原的黄土,能不能说明一定是风吹来的?也可让每组学生展开辩论,由此以来,使得学生对部分知识内容更好地理解,加深其理解的印象。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在选择教学内容上,不要过于简单化,要有深度。与此同时,此内容可进行创新和探究,在实际教学中,靠集体的讨论才能解决的,进而使得教学的效果获得提高。
三、设置探索问题———组织学生围绕课堂问题展开分析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设置探索问题来促使学生围绕课堂问题展开分析。在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知道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熟悉东北地区的特征及河流分布情况,在教学中设置了启发学生合作思考的问题:你知道东北地区指的是哪里吗?你能从地图上标出来吗?你对东北有着怎样的印象?你能结合地图说一说东北的特征吗?你了解东北地区河流分布的概况吗?学生围绕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对课本知识进行了分析,通过读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知道了哪些省市是处于东北地区的。接着,学生在组内进行了分工,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印象,认为东北是一个常年寒冷的地方,推测东北的纬度较高。并在观察地图后,发现东北地区多被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覆盖,有着肥沃的黑土地和充足的降水,认为东北地区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学生还在小组合作中比较了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讨论后认为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继续分析东北地区河流分布的概况,了解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看到了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一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判断,推举组内代表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在合作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够用地理思维来分析地理知识,得出自己的见解,并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形成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和判断。
结束语
以初中地理课程为切入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教师要注意采取合理的分组方式,深入小组内部进行指导,通过合适的学习任务来促进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小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曹瑞芬.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38.
[2]蓝孙福.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J].教育艺术,2019(07):76.
[3]朱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8(12):171.
四川省阆中市河溪中学校
关键词:初中地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37
引言
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实现现代教育目标,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充分了解学生,科学进行分组
合作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决定采用合作教学进行地理教学时需要全面思考教学细节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教师进行合作教学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若想要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分组的合理性。为了保证分组的合理性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教学阶段,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十分矛盾的状态,学生一方面依赖教师和家长,另一方面又渴望自由。同时学生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也是模糊的,种种矛盾心理使学生很容易变得情绪化,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冲突。而要想保证合作的质量就需要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之间能够彼此信任,互相鼓励,若是将存在矛盾的学生放在一起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的,不仅无法提升合作质量,还有可能导致合作学习质量下降。教师了解学生人际关系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调查问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不想和谁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推测出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想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进度一致,教师需要保证每个小组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基本持平。为此教师分组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将学生分成学优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三个层次。然后按照班级学生的整体数量确定组数,根据组数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三个层次的学生且每个小组的综合能力是基本相等的,这样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时才不会出现小组完成进度极不一致的情况。教师需要综合考虑上述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之后还需要选出每个小组的组长。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长远性,小组组长的选择可以实行教师选择和学生推选两种方式,在初次分组时由教师选择,后期则由学生自行选择。最后明确小组组长的责任,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
二、明确分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得小组合作学習顺利地开展,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内容的选择,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动下,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来说,基本上都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但是在知识内容掌握和接受程度上,每个学生之间其存在一定差异性。基于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学活动时,在学习形式上,也需要适当进行变化。
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黄土高原“风成说”这部分内容时,针对假说可先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之后对书中的图和文字来阅读,并进行分析,分析每条证据说明的问题?进而小组之间展开相应的讨论,讨论针对黄土高原的黄土,能不能说明一定是风吹来的?也可让每组学生展开辩论,由此以来,使得学生对部分知识内容更好地理解,加深其理解的印象。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在选择教学内容上,不要过于简单化,要有深度。与此同时,此内容可进行创新和探究,在实际教学中,靠集体的讨论才能解决的,进而使得教学的效果获得提高。
三、设置探索问题———组织学生围绕课堂问题展开分析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设置探索问题来促使学生围绕课堂问题展开分析。在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知道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熟悉东北地区的特征及河流分布情况,在教学中设置了启发学生合作思考的问题:你知道东北地区指的是哪里吗?你能从地图上标出来吗?你对东北有着怎样的印象?你能结合地图说一说东北的特征吗?你了解东北地区河流分布的概况吗?学生围绕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对课本知识进行了分析,通过读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知道了哪些省市是处于东北地区的。接着,学生在组内进行了分工,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印象,认为东北是一个常年寒冷的地方,推测东北的纬度较高。并在观察地图后,发现东北地区多被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覆盖,有着肥沃的黑土地和充足的降水,认为东北地区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学生还在小组合作中比较了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讨论后认为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继续分析东北地区河流分布的概况,了解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看到了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一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判断,推举组内代表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在合作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够用地理思维来分析地理知识,得出自己的见解,并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形成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和判断。
结束语
以初中地理课程为切入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教师要注意采取合理的分组方式,深入小组内部进行指导,通过合适的学习任务来促进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小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曹瑞芬.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38.
[2]蓝孙福.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J].教育艺术,2019(07):76.
[3]朱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8(12):171.
四川省阆中市河溪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