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沉迷网络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所关注的重大难题。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不仅影响学生学业,还会使未成年人的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进而影响右脑发育,导致亚健康状态或心理障碍,更为严重的是,暴力互动游戏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的冲动。怎样防治未成年人的“网络成瘾症”?
一、 网络成瘾症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网络成瘾症”是指患者往往没有特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以致损害身心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其典型表现主要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餐饮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低、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诊断“网痴”有10条标准:(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的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用网;(4)一旦减少用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5)一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频频掩盖上网行为;(10)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杨格认为,上述10种情况,一年间只要有过4种以上,便可判断为网痴。
二、 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分析
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 为寻找自信心、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类孩子通常学习成绩属中等或比较差,在学习上他们得不到老师及家长的赞赏和肯定,而网络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空间,在网络上,没有人因为你学习不好,不善交往等而冷落你。网络是最容易让人体验成功感的地方。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找到一系列宝物,与其他人战斗,获得金钱、地位,体验成功和虚拟的名誉。在网络中,他们自信、满足,情感得到了寄托。现实与网络给孩子们一片很有差距的空间,因而使很大部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成功感在网络中得到补偿,便把这种心理需求变相转移到游戏的升级、奖赏中,从而对学习、生活中的成功体验不屑一顾。因为在网络游戏中能够找到更多的刺激、更大的成功感而放弃学习,把学习上的精力全部转移到网络游戏里,从此生活没有了目标。
2. 父母要求过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但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特别是有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父母一般对其要求过高,而忙碌的学习生活、激烈的学习竞争让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迫切需要交流,需要倾诉,需要被理解,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发泄、释放学习压力所产生的巨大的心理负担,网络便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
3. 被家长忽略。被忽略可因多方面原因造成,如父母工作很忙,长期在外经商,对孩子放任自由,或是由于夫妻不合、离异,让孩子过着单亲生活等。特别是后者,此类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和无助,缺少家庭的关爱,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心,这时他们上网是追求一种归属感,一种情感的寄托。
三、 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控制
根据笔者的长期观察和思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和控制孩子上网成瘾:
1. 学校要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加强中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学习,增强网络是非辨别能力,使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为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服务。首先,要求学校更新设备,具备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条件;其次,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掌握教学常用的信息技术知识,改进教学方法。第三,学校的机房要定时向学生开放,给学生一定上网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网络、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上网规则》来约束、规范学生上网,对上网时间进行有效控制,严禁学生进入黑网吧上网;对所上网站进行必要筛选;对上网过程进行适当检查;或者专门给学生设立一个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可以和其他健康网站链接。同时,还要对学校网络系统进行有效监控,比如:运用防黄、防游戏软件,硬盘锁定或专人管理等方法有效控制青少年学生访问黄色网站、游戏网站。第四,要让学生建立自我保护意识,要在学生刚接触网络或在对网络尚未成瘾时就进行网络防范教育,要用生活的事实告诉学生:沉迷于网络对自我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于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个性、价值观、情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应当给学生“网民”提供“影响”, 选择“服务”和“引导”,而不是一味“说服”、“说教”或“灌输”。学校可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甚至可利用QQ聊天平台进行心理辅导。这是一种对话框(也可以进行语音聊天)进行非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彼此都是隐身人,交谈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隐私被曝光的顾虑,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容易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
2. 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过严格。家长、老师对孩子要求太过严格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通常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好胜、内向的孩子,容易引发其强迫倾向。家长、老师应积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在网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的今天,父母应该与时俱进,掌握一些与网络有关的知识,这样才能与孩子有更多的话题,即使遇到网络心理障碍,父母也不至于紧张到束手无策。另外,家长不能只顾提供孩子上网所必需的硬件和费用,有时间要多和孩子一起上网,与孩子分享网络带来的快乐,了解他们浏览的主要网站,多关心他们在网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要教育孩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帮助自己的学业,要谨慎上网,拒绝色情、少玩网络游戏。同时,家长要做好孩子网络的引路人,引导孩子有目的地汲取网上的知识。对一些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可早作判断,采用积极的措施制止。
3.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加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分散孩子对网络的单一兴趣。
4. 安排好孩子假期生活日程。多鼓励孩子进行有益的课外活动。孩子参加有益课外活动时,可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与人友好相处,提高情商。①假期里带孩子外出旅游是最好的选择。若无条件,可让孩子换个环境或换种方式生活。家长的策略要在孩子愿意下实施,可让孩子在假期从事一件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或参加有意义的夏令营活动,或到一个兴趣班学习。②假期里,孩子有充足的时间、便利的条件上网,对家长却是严峻的考验。若孩子已出现网瘾的苗头,此时最重要的是帮孩子将上网时间打断,停止孩子的上网惯性。具体做法是把孩子上网时间隔开,比如上午上一会,下午上一会,不让他连续上网,不然就容易由网迷变成网瘾。
5. 对一些特别迷恋或已沉迷于网络的孩子,经孩子同意,在家里安装一套网络设备,让孩子自由上网,可以暂时休学。作为交换条件,规定孩子必须遵守的底线是:按时吃饭、睡觉;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一个网络技术培训班,参加诸如网络游戏设计等专业的培训,积极引导孩子将兴趣爱好转变成职业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两个效果:第一,当被家长阻止而逆反所产生的强烈兴趣逐渐转变为职业方向的时候,兴趣也将随着家长的包容、鼓励、期望而逐渐淡化,可能因此而最终解决网瘾的问题;第二,即使兴趣不能明显减淡,将强烈的兴趣转化为职业能力,也能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将来有一天,孩子在社会的磨炼中逐渐懂得全面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在有兴趣的时候补回这一课,社会也将会创造出更完善的终身学习机制来满足他们的愿望。
6. 齐抓共管。我们不仅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方面进行教育和管理,更要求社会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孩子们的自制力差,不善于辨别是非,他们对网络的接受是全开放的。因此,国家不仅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同时也应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网站信息“脏、乱”的治理,打击网上“黄与黑”的传播。只有抓道德和法律两方面,才能保证一个比较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这对于网迷的孩子们是十分有利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总之,预防和控制孩子上网成瘾,是一件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单纯的禁止、批评、限制是无济于事的,关键是如何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构建真正的网络文明。这就要靠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充当防火墙的重担,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网络资源。
一、 网络成瘾症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网络成瘾症”是指患者往往没有特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以致损害身心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等。其典型表现主要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餐饮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低、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诊断“网痴”有10条标准:(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的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用网;(4)一旦减少用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5)一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频频掩盖上网行为;(10)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杨格认为,上述10种情况,一年间只要有过4种以上,便可判断为网痴。
二、 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分析
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 为寻找自信心、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类孩子通常学习成绩属中等或比较差,在学习上他们得不到老师及家长的赞赏和肯定,而网络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空间,在网络上,没有人因为你学习不好,不善交往等而冷落你。网络是最容易让人体验成功感的地方。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找到一系列宝物,与其他人战斗,获得金钱、地位,体验成功和虚拟的名誉。在网络中,他们自信、满足,情感得到了寄托。现实与网络给孩子们一片很有差距的空间,因而使很大部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成功感在网络中得到补偿,便把这种心理需求变相转移到游戏的升级、奖赏中,从而对学习、生活中的成功体验不屑一顾。因为在网络游戏中能够找到更多的刺激、更大的成功感而放弃学习,把学习上的精力全部转移到网络游戏里,从此生活没有了目标。
2. 父母要求过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但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特别是有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父母一般对其要求过高,而忙碌的学习生活、激烈的学习竞争让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迫切需要交流,需要倾诉,需要被理解,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发泄、释放学习压力所产生的巨大的心理负担,网络便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
3. 被家长忽略。被忽略可因多方面原因造成,如父母工作很忙,长期在外经商,对孩子放任自由,或是由于夫妻不合、离异,让孩子过着单亲生活等。特别是后者,此类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和无助,缺少家庭的关爱,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心,这时他们上网是追求一种归属感,一种情感的寄托。
三、 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控制
根据笔者的长期观察和思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和控制孩子上网成瘾:
1. 学校要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加强中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学习,增强网络是非辨别能力,使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为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服务。首先,要求学校更新设备,具备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条件;其次,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掌握教学常用的信息技术知识,改进教学方法。第三,学校的机房要定时向学生开放,给学生一定上网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网络、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上网规则》来约束、规范学生上网,对上网时间进行有效控制,严禁学生进入黑网吧上网;对所上网站进行必要筛选;对上网过程进行适当检查;或者专门给学生设立一个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可以和其他健康网站链接。同时,还要对学校网络系统进行有效监控,比如:运用防黄、防游戏软件,硬盘锁定或专人管理等方法有效控制青少年学生访问黄色网站、游戏网站。第四,要让学生建立自我保护意识,要在学生刚接触网络或在对网络尚未成瘾时就进行网络防范教育,要用生活的事实告诉学生:沉迷于网络对自我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于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个性、价值观、情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应当给学生“网民”提供“影响”, 选择“服务”和“引导”,而不是一味“说服”、“说教”或“灌输”。学校可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甚至可利用QQ聊天平台进行心理辅导。这是一种对话框(也可以进行语音聊天)进行非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彼此都是隐身人,交谈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隐私被曝光的顾虑,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容易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
2. 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过严格。家长、老师对孩子要求太过严格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通常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好胜、内向的孩子,容易引发其强迫倾向。家长、老师应积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在网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的今天,父母应该与时俱进,掌握一些与网络有关的知识,这样才能与孩子有更多的话题,即使遇到网络心理障碍,父母也不至于紧张到束手无策。另外,家长不能只顾提供孩子上网所必需的硬件和费用,有时间要多和孩子一起上网,与孩子分享网络带来的快乐,了解他们浏览的主要网站,多关心他们在网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要教育孩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帮助自己的学业,要谨慎上网,拒绝色情、少玩网络游戏。同时,家长要做好孩子网络的引路人,引导孩子有目的地汲取网上的知识。对一些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可早作判断,采用积极的措施制止。
3.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加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分散孩子对网络的单一兴趣。
4. 安排好孩子假期生活日程。多鼓励孩子进行有益的课外活动。孩子参加有益课外活动时,可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与人友好相处,提高情商。①假期里带孩子外出旅游是最好的选择。若无条件,可让孩子换个环境或换种方式生活。家长的策略要在孩子愿意下实施,可让孩子在假期从事一件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或参加有意义的夏令营活动,或到一个兴趣班学习。②假期里,孩子有充足的时间、便利的条件上网,对家长却是严峻的考验。若孩子已出现网瘾的苗头,此时最重要的是帮孩子将上网时间打断,停止孩子的上网惯性。具体做法是把孩子上网时间隔开,比如上午上一会,下午上一会,不让他连续上网,不然就容易由网迷变成网瘾。
5. 对一些特别迷恋或已沉迷于网络的孩子,经孩子同意,在家里安装一套网络设备,让孩子自由上网,可以暂时休学。作为交换条件,规定孩子必须遵守的底线是:按时吃饭、睡觉;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一个网络技术培训班,参加诸如网络游戏设计等专业的培训,积极引导孩子将兴趣爱好转变成职业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两个效果:第一,当被家长阻止而逆反所产生的强烈兴趣逐渐转变为职业方向的时候,兴趣也将随着家长的包容、鼓励、期望而逐渐淡化,可能因此而最终解决网瘾的问题;第二,即使兴趣不能明显减淡,将强烈的兴趣转化为职业能力,也能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将来有一天,孩子在社会的磨炼中逐渐懂得全面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在有兴趣的时候补回这一课,社会也将会创造出更完善的终身学习机制来满足他们的愿望。
6. 齐抓共管。我们不仅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方面进行教育和管理,更要求社会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孩子们的自制力差,不善于辨别是非,他们对网络的接受是全开放的。因此,国家不仅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同时也应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网站信息“脏、乱”的治理,打击网上“黄与黑”的传播。只有抓道德和法律两方面,才能保证一个比较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这对于网迷的孩子们是十分有利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总之,预防和控制孩子上网成瘾,是一件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单纯的禁止、批评、限制是无济于事的,关键是如何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构建真正的网络文明。这就要靠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充当防火墙的重担,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