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是使用最简单的工艺,生产出复杂的复合材料,在施工建设中无处不在,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混凝土质量控制机制,严格控制各项施工环节。
关键词: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材料;生产设备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方式
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由胶凝材料、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而成,经过均匀的搅拌,在密封环境下成型,经过后期养护而成的高质量人工石材。
(一)水泥的控制方式
在使用水泥之前,需要检查水泥的合格证,确保厂家信息清晰。在施工现场,还需要先进行检验,主要包括水泥的强度、凝结时间、稳定性等,只有各项指标检验合格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施工现场水泥储存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复检,以此确保施工质量。在储存时,应该按照水泥的品种、生产厂家分类存放,严禁混合使用。若是混凝土施工面积较大,应该尽量选择低(中)热类型的水泥,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为了避免钢筋锈蚀,不能使用含有氯化物、硫化物的水泥。
(二)拌和用水控制方式
拌和的水必须是自来水、饮用水等一些不含杂质的天然水,严禁使用污水拌和混合土。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厂家,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沉淀过滤的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杂质)。
(三)骨料控制方式
在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是河砂或其他天然砂料,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河砂价格的逐渐上涨,为了节省建筑成本,也逐渐使用山砂、人工砂,砂在混凝土中主要是控制泥块、有机质的含量。在砂石进入施工现场后,需要实验砂石的筛分、含泥量、有机质,储存时需要不同规格、产地、品种进行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的混凝土工况,合理选择砂石材料,例如:普通混凝土应该选用中砂,其细度模数为2.4—2.6范围内。泵送混凝土的砂石筛孔为0.315mm,且通过量需要保持在15%—30%的范围内,筛孔为0.16mm的砂石,通过量应该在5%以上。石子的粒径控制在4.75mm—40mm,泵送混凝土,根据泵送车的高度确定石子的粒径,若是超过50m,碎石粒径控制在25mm之内,卵石粒径在30mm之内。
(四)掺合料控制方式
在混凝土中使用掺和料主要是为了节省水泥的用量,同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和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要出示相应的质量证明书,按照掺和量的品种、等级分别密封储存,必免看受潮,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五)外加剂控制方式
外加剂主要是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升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应该以为实际的施工需求为基础,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品种、掺和量。
(六)砂率的控制方式
砂率是影响混凝土密实性的重要参数,若是现场砂子的细度模数变大,粗骨料的间隙就会随之增加,若是砂子的细度模数较小,表面积增加时,若不减少砂率,将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通常情况下,砂子细度模数±0.2,砂率为±1,测定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图1为含砂测定示意图)
二、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关键点
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需要全面把关,其控制关键点主要如下;
(一)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是借助质检机构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判断依据。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将检测机构的资质、质量保证机制、检测设备、仪器设备、检测人员资质等资料上报,同时在当地的质检部门做好备案。
(二)混凝土生产前,要检查称重系统。拌和站的称重系统(如下图2所示)必须要定期测定,因为称量的精度直接关系着后期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将精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若存在称量问题,必须要立即停止生产,查明造成问题的原因,重新校对秤的精准度,确定无误之后再重新投入生产。
(圖2为拌和站称重系统示意图)
(三)对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控制。(1)在生产前,应该检查仓料内是否含有混合料,检查细集料的相关指标,校对检测结果,确定砂率、用水量是否精准。(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确保其性能和均匀性。(3)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需要检查拌和物是否搅拌均匀、搅拌颜色是否一致。
(四)检查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口质量,拌和物出机口质量只有满足设计要求,才能更好的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每班质控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混您图拌和物出口进行随机抽查,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混凝土的生产,针对出口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投入使用,必须进行废料处理。
(五)混凝土养护主要是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湿度符合要求,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应该及时铺盖上湿润的草帘、薄膜、麻袋等,开展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冷却质量。在寒冷季节还应该做好保暖措施,以此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其质量控制贯穿整个生产流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材料、生产过程,从源头重视质量控制工作,以此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身份证号码:32070619850303004X 江苏南京)
关键词: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材料;生产设备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方式
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由胶凝材料、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而成,经过均匀的搅拌,在密封环境下成型,经过后期养护而成的高质量人工石材。
(一)水泥的控制方式
在使用水泥之前,需要检查水泥的合格证,确保厂家信息清晰。在施工现场,还需要先进行检验,主要包括水泥的强度、凝结时间、稳定性等,只有各项指标检验合格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施工现场水泥储存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复检,以此确保施工质量。在储存时,应该按照水泥的品种、生产厂家分类存放,严禁混合使用。若是混凝土施工面积较大,应该尽量选择低(中)热类型的水泥,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为了避免钢筋锈蚀,不能使用含有氯化物、硫化物的水泥。
(二)拌和用水控制方式
拌和的水必须是自来水、饮用水等一些不含杂质的天然水,严禁使用污水拌和混合土。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厂家,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沉淀过滤的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杂质)。
(三)骨料控制方式
在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是河砂或其他天然砂料,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河砂价格的逐渐上涨,为了节省建筑成本,也逐渐使用山砂、人工砂,砂在混凝土中主要是控制泥块、有机质的含量。在砂石进入施工现场后,需要实验砂石的筛分、含泥量、有机质,储存时需要不同规格、产地、品种进行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的混凝土工况,合理选择砂石材料,例如:普通混凝土应该选用中砂,其细度模数为2.4—2.6范围内。泵送混凝土的砂石筛孔为0.315mm,且通过量需要保持在15%—30%的范围内,筛孔为0.16mm的砂石,通过量应该在5%以上。石子的粒径控制在4.75mm—40mm,泵送混凝土,根据泵送车的高度确定石子的粒径,若是超过50m,碎石粒径控制在25mm之内,卵石粒径在30mm之内。
(四)掺合料控制方式
在混凝土中使用掺和料主要是为了节省水泥的用量,同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和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要出示相应的质量证明书,按照掺和量的品种、等级分别密封储存,必免看受潮,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五)外加剂控制方式
外加剂主要是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升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应该以为实际的施工需求为基础,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品种、掺和量。
(六)砂率的控制方式
砂率是影响混凝土密实性的重要参数,若是现场砂子的细度模数变大,粗骨料的间隙就会随之增加,若是砂子的细度模数较小,表面积增加时,若不减少砂率,将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通常情况下,砂子细度模数±0.2,砂率为±1,测定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图1为含砂测定示意图)
二、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关键点
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需要全面把关,其控制关键点主要如下;
(一)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是借助质检机构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判断依据。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将检测机构的资质、质量保证机制、检测设备、仪器设备、检测人员资质等资料上报,同时在当地的质检部门做好备案。
(二)混凝土生产前,要检查称重系统。拌和站的称重系统(如下图2所示)必须要定期测定,因为称量的精度直接关系着后期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将精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若存在称量问题,必须要立即停止生产,查明造成问题的原因,重新校对秤的精准度,确定无误之后再重新投入生产。
(圖2为拌和站称重系统示意图)
(三)对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控制。(1)在生产前,应该检查仓料内是否含有混合料,检查细集料的相关指标,校对检测结果,确定砂率、用水量是否精准。(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确保其性能和均匀性。(3)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需要检查拌和物是否搅拌均匀、搅拌颜色是否一致。
(四)检查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口质量,拌和物出机口质量只有满足设计要求,才能更好的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每班质控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混您图拌和物出口进行随机抽查,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混凝土的生产,针对出口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投入使用,必须进行废料处理。
(五)混凝土养护主要是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湿度符合要求,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应该及时铺盖上湿润的草帘、薄膜、麻袋等,开展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冷却质量。在寒冷季节还应该做好保暖措施,以此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其质量控制贯穿整个生产流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材料、生产过程,从源头重视质量控制工作,以此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身份证号码:32070619850303004X 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