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台下功夫之重要。一句俗话是“磨刀不费砍柴工”,因此砍柴人是一定要先磨刀的,刀磨得锋利,砍柴技术又好,用时短就完成任务,这就是高效;也有人反说,“磨刀也费砍柴工”,言下之意是不会磨刀,像我一样,磨出的刀是一把飞快的钝刀,那砍柴自然是费力又费时了,自然谈不上“效率”和“艺术”了。这是闲话,但“闲话”也有不“闲”之处,万事相通,砍柴如此,教书亦然:只有备好一堂课,才能上好一堂課。
做一个语文老师不难,何以不难,看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知道了,那个寿竟吾先生真没有我们累;他没有我们现在语文教学的那么些圈圈、套套、道道的约束;但是要真的教好语文,还真不易,我环视教中学的老师,就我们教语文的最累。怎么累法,那简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翻了字典翻词典,看了天文看地理;还总想通古今之变,但就是成不了一家之言(难怪其他学科老师揶揄语文老师说“太有才了”)。这是“闲话”中的不“闲”,就是不能闲。广读、博闻、强识,是一个语文教师需要的素质,是语文备课的一个前提。
不要以为你“太有才”你就能当语文教师,甚至说当好一名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尤其要比其他学科教师下更多的工夫去研读《教材教法》、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要研究得越透越好,你要真正明白我们该教些什么、该怎么教;你更要明白学生要成就些什么,怎样成就这些什么,这就是专业:要弄明白专业的特点和规律,要理清专业的脉络,要把握语文全新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形成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体会和领悟,当别人在沿街吃茶的时候,你还要点灯切嘛,要在专业化方向上的迅速成长,促进语文教学技能上的提高。这是“闲话”不“闲”之二:只有钻研好了《教材教法》和《语文课程标准》才能找准备课的切入点。
一册语文《课本》在手,先掂量掂量轻重,观察观察封面,欣赏欣赏扉页插图,你自会有一种轻松加愉快的感觉,你不会感觉“眼睛疲劳心在累”;然后看看《写在前面》,你还会有别样的亲切、温馨的感觉。通览一遍目录,梳理各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要点,做到“胸中有丘壑”,那么在实施备课的时候方向就一定不会错了。这是“闲话”不“闲”之三。
一篇课文在眼前,明天,或者后天,你一定要上这一课了,要真真正正的备课了。说实在的,案头资料有的是,现成《教案》格外亮眼。这时候一定不能抄抄教案图省事,要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研读文本和学生,思考教什么和怎样教。首先要读懂文本,理清文脉,把持重点,要根据学生已有实际,做涉及语文基本素养训练方面的知识、能力训练点的圈点和勾画,还别忘记了对一些字词查检字典和词典,并对重点词句进行自我品味和鉴赏,在理解的疑难之处作出重要的批注。一句话,要读懂读透文本。总之,师一定要为生之先,为生之范。第二,研究研究学生。教学更要讲求“以人为本”,此说之“人”有二,一是老师,一是学生,学生比老师重要,因为我们说学生是“主体”,老师仅仅是“主导”吗。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准、能力水准、思维水准,寻找实施教学的知识训练、能力培养、思维启迪的起点、梯度、拓展。第三,以“学生、单元教学要求和文本”为实施教学活动的“三维”,生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是目标生成的第一重要因素,目标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和促进学生成长;强调目标“生成”要突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动态效应和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优化。第三,设计教学流程,包括各流程的教学大致用时。第四,精心设计导入语、过渡语、结语,力争做到环节相扣、程序流畅;第五,精心设计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的教法和学法,设计怎样“导”才能有效的诱惑学生有效的“学”。第六,要特别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是要通过语文活动来实现的,要设计出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期望达到的效果;要严格控制老师讲什么、怎么讲和大致讲多少时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主人天经地义,不能喧宾夺主。第七,老师要在每堂课设计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和魅力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一个细节,我认为这是很必要和很有意义的。总之,就一堂具体的课而言,把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方式方法加以规划,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步骤,因此,备好一堂课真不是“闲话”。
做完了对文本的解读和具体的教学规划,备课的工作算是完成一大半了,该歇歇了,伸伸手、弯弯腰,也别忘记了梳理梳理思绪。接下来的工作是编写教案,有了前面的全面深入的准备,我们只要按照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把自己的备课成果展示在教案纸上就可以了。
事以至此,备课完了吗?容我想想,或许还没有!在上课之前,再一次梳理思绪,让整个教学流程在大脑里过两遍,放放电影,发现设计过程中还有没有问题和遗漏;如果没有,再梳理梳理思绪,强化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形式,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思考当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波折和枝节,应该怎样调整和转换,以此来增强教学活动的高效和优化。
有古话说,“欲要做诗,工夫在诗外”;我虽不长,几年实践,真也感受到,“语文教学,工夫更在外”。教语文真不难,认认字,读读文章,让学生感悟感悟,自古及今,无不如此;教语文也确实很难,难不在课堂,难在课堂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反思。我今身与语文或许是缘到头了,说了这些,与同行共勉。
(作者单位:四川省射洪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做一个语文老师不难,何以不难,看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知道了,那个寿竟吾先生真没有我们累;他没有我们现在语文教学的那么些圈圈、套套、道道的约束;但是要真的教好语文,还真不易,我环视教中学的老师,就我们教语文的最累。怎么累法,那简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翻了字典翻词典,看了天文看地理;还总想通古今之变,但就是成不了一家之言(难怪其他学科老师揶揄语文老师说“太有才了”)。这是“闲话”中的不“闲”,就是不能闲。广读、博闻、强识,是一个语文教师需要的素质,是语文备课的一个前提。
不要以为你“太有才”你就能当语文教师,甚至说当好一名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尤其要比其他学科教师下更多的工夫去研读《教材教法》、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要研究得越透越好,你要真正明白我们该教些什么、该怎么教;你更要明白学生要成就些什么,怎样成就这些什么,这就是专业:要弄明白专业的特点和规律,要理清专业的脉络,要把握语文全新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形成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体会和领悟,当别人在沿街吃茶的时候,你还要点灯切嘛,要在专业化方向上的迅速成长,促进语文教学技能上的提高。这是“闲话”不“闲”之二:只有钻研好了《教材教法》和《语文课程标准》才能找准备课的切入点。
一册语文《课本》在手,先掂量掂量轻重,观察观察封面,欣赏欣赏扉页插图,你自会有一种轻松加愉快的感觉,你不会感觉“眼睛疲劳心在累”;然后看看《写在前面》,你还会有别样的亲切、温馨的感觉。通览一遍目录,梳理各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要点,做到“胸中有丘壑”,那么在实施备课的时候方向就一定不会错了。这是“闲话”不“闲”之三。
一篇课文在眼前,明天,或者后天,你一定要上这一课了,要真真正正的备课了。说实在的,案头资料有的是,现成《教案》格外亮眼。这时候一定不能抄抄教案图省事,要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研读文本和学生,思考教什么和怎样教。首先要读懂文本,理清文脉,把持重点,要根据学生已有实际,做涉及语文基本素养训练方面的知识、能力训练点的圈点和勾画,还别忘记了对一些字词查检字典和词典,并对重点词句进行自我品味和鉴赏,在理解的疑难之处作出重要的批注。一句话,要读懂读透文本。总之,师一定要为生之先,为生之范。第二,研究研究学生。教学更要讲求“以人为本”,此说之“人”有二,一是老师,一是学生,学生比老师重要,因为我们说学生是“主体”,老师仅仅是“主导”吗。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准、能力水准、思维水准,寻找实施教学的知识训练、能力培养、思维启迪的起点、梯度、拓展。第三,以“学生、单元教学要求和文本”为实施教学活动的“三维”,生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是目标生成的第一重要因素,目标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和促进学生成长;强调目标“生成”要突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动态效应和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优化。第三,设计教学流程,包括各流程的教学大致用时。第四,精心设计导入语、过渡语、结语,力争做到环节相扣、程序流畅;第五,精心设计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的教法和学法,设计怎样“导”才能有效的诱惑学生有效的“学”。第六,要特别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是要通过语文活动来实现的,要设计出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期望达到的效果;要严格控制老师讲什么、怎么讲和大致讲多少时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主人天经地义,不能喧宾夺主。第七,老师要在每堂课设计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和魅力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一个细节,我认为这是很必要和很有意义的。总之,就一堂具体的课而言,把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方式方法加以规划,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步骤,因此,备好一堂课真不是“闲话”。
做完了对文本的解读和具体的教学规划,备课的工作算是完成一大半了,该歇歇了,伸伸手、弯弯腰,也别忘记了梳理梳理思绪。接下来的工作是编写教案,有了前面的全面深入的准备,我们只要按照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把自己的备课成果展示在教案纸上就可以了。
事以至此,备课完了吗?容我想想,或许还没有!在上课之前,再一次梳理思绪,让整个教学流程在大脑里过两遍,放放电影,发现设计过程中还有没有问题和遗漏;如果没有,再梳理梳理思绪,强化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形式,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思考当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波折和枝节,应该怎样调整和转换,以此来增强教学活动的高效和优化。
有古话说,“欲要做诗,工夫在诗外”;我虽不长,几年实践,真也感受到,“语文教学,工夫更在外”。教语文真不难,认认字,读读文章,让学生感悟感悟,自古及今,无不如此;教语文也确实很难,难不在课堂,难在课堂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反思。我今身与语文或许是缘到头了,说了这些,与同行共勉。
(作者单位:四川省射洪县职业高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