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科目。地理科学中蕴含着很多现象与规律,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才能内化。本文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从现象到规律探究地理知识,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现象 规律 教学 探究
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学生的学习方法很重要,老师应该教会学生擯弃之前的被动式学习而化为主动的探究其中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和实践精神。教师要充分把探究式的学习应用到课堂中,和学生一起合作,激发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把地理学习适当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利用案例探究,揭示一般地理规律
高中地理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能力,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从表面现象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而揭露其中的规律。学生只有善于发现地理中的问题,才能正确分析问题,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表明学生对地理的热爱。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一定可以从表象揭示出一般的地理规律。例如,在学习《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所学的课题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选取某个重点的西北地点,调查其荒漠化的情况以及形成原因,并小组讨论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可以让剩余小组走访沙漠科学园,进行模拟实地考察,向园中专业的科研人员咨询意见,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并整理记录做成实践报告。最后通过提前预习《荒漠化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结合课本上的文本知识,各小组在课堂上分别展示自己的調查成果。那么这堂课就由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探究,老师就是裁判,观察学生探究问题的表现。有的小组详细的解释了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老师在结束之后给予相应的表扬和鼓励。
二、利用激趣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探究的动力。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切入课程的主题,这对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经常和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节课的开头引入十分重要,虽然只有几句话,但是这句话要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天气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操军营的故事;引用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利用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地理优势引出海上运动;为什么中国白天的时候美国是晚上,是因为中间相差了八个小时的时差,从而引出地球的自转意义。这些简短的介绍都可以唤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现在的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也十分争强好胜,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从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三、利用探究验证,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高中地理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提出许多问题,然后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最后才能得出结论。所以验证猜想的步骤十分重要,这关乎着结论的正确与否。学生要根据需要验证的内容而进行设计相应的方案,这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的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更好的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本中涉及到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同学们展示了荒漠化的分布情况和一些实图展现,同学们自然会意识到荒漠化的严重性和带来的灾害之大,从而顺利提出什么是荒漠化的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荒漠化?然后根据这个主题来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和调查报告,问卷调查等等,最后整理总结,并根据具体地区的地理特征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呼吁大家一起改造荒漠化,还地球一个美丽的生存之地。从这次探究性的实验过程来看,学生不仅会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可见,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收获满满,还从知识中收获了创新思维和道德意识,两全其美。
四、利用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开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题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自我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针对目前世界上最明显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积极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会得到如下的结论:全球变暖和每年地球人口剧增有关,人类对地球大气环境的污染、海洋环境的恶化、土地沙漠化、森林资源急剧减少、酸雨持续增多、水污染严重以及地球公转周期的变化有关。除了地球本身公转的客观因素,可以显而易见的发现主要的因素还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人类长时间的破坏环境才会造成如今的危害,一切恶果还是得人类自己承受,因此学生们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不要再伤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家要一起携手共同努力来挽救现在的局面。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现象 规律 教学 探究
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学生的学习方法很重要,老师应该教会学生擯弃之前的被动式学习而化为主动的探究其中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和实践精神。教师要充分把探究式的学习应用到课堂中,和学生一起合作,激发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把地理学习适当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利用案例探究,揭示一般地理规律
高中地理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能力,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从表面现象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而揭露其中的规律。学生只有善于发现地理中的问题,才能正确分析问题,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表明学生对地理的热爱。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一定可以从表象揭示出一般的地理规律。例如,在学习《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所学的课题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选取某个重点的西北地点,调查其荒漠化的情况以及形成原因,并小组讨论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可以让剩余小组走访沙漠科学园,进行模拟实地考察,向园中专业的科研人员咨询意见,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并整理记录做成实践报告。最后通过提前预习《荒漠化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结合课本上的文本知识,各小组在课堂上分别展示自己的調查成果。那么这堂课就由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探究,老师就是裁判,观察学生探究问题的表现。有的小组详细的解释了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老师在结束之后给予相应的表扬和鼓励。
二、利用激趣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探究的动力。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切入课程的主题,这对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经常和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节课的开头引入十分重要,虽然只有几句话,但是这句话要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天气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操军营的故事;引用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利用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地理优势引出海上运动;为什么中国白天的时候美国是晚上,是因为中间相差了八个小时的时差,从而引出地球的自转意义。这些简短的介绍都可以唤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现在的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也十分争强好胜,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从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三、利用探究验证,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高中地理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提出许多问题,然后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最后才能得出结论。所以验证猜想的步骤十分重要,这关乎着结论的正确与否。学生要根据需要验证的内容而进行设计相应的方案,这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的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更好的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本中涉及到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同学们展示了荒漠化的分布情况和一些实图展现,同学们自然会意识到荒漠化的严重性和带来的灾害之大,从而顺利提出什么是荒漠化的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荒漠化?然后根据这个主题来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和调查报告,问卷调查等等,最后整理总结,并根据具体地区的地理特征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呼吁大家一起改造荒漠化,还地球一个美丽的生存之地。从这次探究性的实验过程来看,学生不仅会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可见,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收获满满,还从知识中收获了创新思维和道德意识,两全其美。
四、利用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开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题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自我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针对目前世界上最明显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积极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会得到如下的结论:全球变暖和每年地球人口剧增有关,人类对地球大气环境的污染、海洋环境的恶化、土地沙漠化、森林资源急剧减少、酸雨持续增多、水污染严重以及地球公转周期的变化有关。除了地球本身公转的客观因素,可以显而易见的发现主要的因素还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人类长时间的破坏环境才会造成如今的危害,一切恶果还是得人类自己承受,因此学生们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不要再伤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家要一起携手共同努力来挽救现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