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对社会文明的教育课。在疫情之下,人人都在思考如何减少与他人接触,更健康地生活。近日,提请审议的《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明确,聚餐时,不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公勺的,属于不文明行为。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陈彬就条例草案作说明时表示,义务性文明行为,是个人、单位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违反该义务,即构成不文明行为,应当被依法治理。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提出将“分餐制”形成制度推广,并提出了“分餐位”“分餐公勺”和“分餐自取”三种模式。6月13日,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办和市文明办联合制定的《重庆市民健康公约》发布,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改变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让“小餐桌”带动“大文明”。目前,各类餐饮企业执行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对此是何态度?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餐饮小店使用情况不乐观
“这是本道菜的公筷。”在黔江区新华大道的“阿蓬记”饭店二楼某包间内,服务员指着餐桌正中央摆放的宣传牌,向准备用餐的客人作出提醒。该店负责人邓经理表示,饭店为客人都配备了公勺公筷,疫情期间还对服务流程做了进一步优化,相关内容也写进了餐厅的服务规范。同时,记者在店门口看到,该店在醒目位置张贴着“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的宣传海报。
在万州区“小八仙”酒楼旗舰店,记者看到每张餐桌的每个餐位上,都整齐地摆放着一黑一白两双筷子。服务员说,白色是的公筷,颜色不同是为了更好地区分公筷,“怕客人搞混淆了。”
“我们酒店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公筷,但是没有现在这样严格。”大渡口区科力大饭店张经理介绍,从推行“公筷制”“分餐制”开始,公司层面已对相关服务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为每桌每位消费者都配备了两双筷子,一个公勺。在承办宴席时,根据菜品的不同,也会相应地配上公筷公勺。“汤类的菜配有公勺,面条类的菜配有公筷。” 张经理说。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许多酒店或品牌连锁饭店都会为消费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公筷公勺,有条件的还实行了“分餐制”。但在一些中小型餐馆,无论是公筷公勺的配备,还是相关的分餐服务都没有执行。
大渡口区春晖路的一家火锅店老板姚女士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刚开始允许堂食时,他们按照规定四人一桌,配备公筷。但是来的客人都不愿意使用公筷,时间一久,他们对公筷的配备就“很随意”。在春晖路上,聚集着不少中小型餐饮门店,记者走访后发现,有的店铺不但没有配备公筷、公勺,店内外也没有张贴使用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更没有摆放相关的提示牌。
“外出就餐的时候,如果餐馆主动提供公筷公勺,我会使用,如果没有提供,我也不会特意向服务员要公筷公勺。”在某餐饮店,正在就餐的市民李女士说。
“店内曾经提供过公筷,但很多顾客还是使用自己的筷子在盘中夹菜,公筷则被随手放到了一旁。还有一部分顾客吃着吃着就把自己的筷子和公筷弄混了。”一炒菜馆店主解释说。
“怕老人心里不舒服”
“我是很赞同使用公筷的,但是在家里特别难执行。”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认为家人之间使用自己的筷子相互夹菜以示问候非常普遍,如果用公筷公勺,老人心里會不舒服,觉得家人嫌弃自己。还有市民表示,在朋友家做客时,当被要求使用公筷公勺时,会觉得主人太讲究,甚至有点“酸”。记者随机采访了在餐馆用餐的市民,在家不使用公筷公勺的原因分别是“一家人没必要”“不习惯”“太麻烦”等。
如果在外面和朋友聚会,同样会面临情面等问题。“太见外了,我们平时连酒杯都是混起用!”很多市民表示,最好的感情就是经历过“一个碗吃饭”“穿一条裤子”的老友。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使用公筷公勺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传统。
对此,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茂霞说,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多存在家庭聚集感染的现象,朋友或者亲戚如果有人是病原携带者,那么可能同食者都会随着筷子的来回“穿梭”,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同时,研究表明,大多数胃肠道疾病都是吃出来的。例如大家熟悉的“幽门螺旋杆菌”,也呈家族聚集传染现象。此外,手足口病在儿童中十分常见,大多情况都是由于共用碗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
引领餐桌文明新时尚
《周礼》有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籍”。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赵勇介绍,中国的分餐制历史悠久,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分餐的形式。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也是分餐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因此,可以在宣传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引领其成为餐桌文明新时尚。
重庆市食品安全促进会秘书长朱勇建议,在家用餐,应该为每一道菜加公筷公勺。在外用餐,餐厅应配备与私用餐具有相对识别性的公筷公勺,便于消费者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进行直观性地区分,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可委托定制带有“公”字标示的专用公筷公勺。为了使公筷公勺的使用更加深入人心,餐厅应将公筷公勺配置纳入日常备餐流程、摆台标准、出餐流程、上菜流程、引导流程与洗消流程等管理环节,餐厅全员应设计适当的服务用语,持续引导、提醒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同时,在广告牌等显著位置张贴、悬挂公筷公勺倡议海报;在餐桌摆放公筷公勺的温馨提示台卡;在菜牌或电子化点菜端重复性提醒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
重庆市卫健委爱国卫生处处长李彤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使用公筷公勺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也加速了大家对公筷公勺的认识。市卫健委每周都通过以线上活动为主、线下活动为辅的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还定期邀请专家对倡导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的健康公约进行解读。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提出将“分餐制”形成制度推广,并提出了“分餐位”“分餐公勺”和“分餐自取”三种模式。6月13日,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办和市文明办联合制定的《重庆市民健康公约》发布,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改变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让“小餐桌”带动“大文明”。目前,各类餐饮企业执行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对此是何态度?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餐饮小店使用情况不乐观
“这是本道菜的公筷。”在黔江区新华大道的“阿蓬记”饭店二楼某包间内,服务员指着餐桌正中央摆放的宣传牌,向准备用餐的客人作出提醒。该店负责人邓经理表示,饭店为客人都配备了公勺公筷,疫情期间还对服务流程做了进一步优化,相关内容也写进了餐厅的服务规范。同时,记者在店门口看到,该店在醒目位置张贴着“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的宣传海报。
在万州区“小八仙”酒楼旗舰店,记者看到每张餐桌的每个餐位上,都整齐地摆放着一黑一白两双筷子。服务员说,白色是的公筷,颜色不同是为了更好地区分公筷,“怕客人搞混淆了。”
“我们酒店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公筷,但是没有现在这样严格。”大渡口区科力大饭店张经理介绍,从推行“公筷制”“分餐制”开始,公司层面已对相关服务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为每桌每位消费者都配备了两双筷子,一个公勺。在承办宴席时,根据菜品的不同,也会相应地配上公筷公勺。“汤类的菜配有公勺,面条类的菜配有公筷。” 张经理说。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许多酒店或品牌连锁饭店都会为消费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公筷公勺,有条件的还实行了“分餐制”。但在一些中小型餐馆,无论是公筷公勺的配备,还是相关的分餐服务都没有执行。
大渡口区春晖路的一家火锅店老板姚女士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刚开始允许堂食时,他们按照规定四人一桌,配备公筷。但是来的客人都不愿意使用公筷,时间一久,他们对公筷的配备就“很随意”。在春晖路上,聚集着不少中小型餐饮门店,记者走访后发现,有的店铺不但没有配备公筷、公勺,店内外也没有张贴使用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更没有摆放相关的提示牌。
“外出就餐的时候,如果餐馆主动提供公筷公勺,我会使用,如果没有提供,我也不会特意向服务员要公筷公勺。”在某餐饮店,正在就餐的市民李女士说。
“店内曾经提供过公筷,但很多顾客还是使用自己的筷子在盘中夹菜,公筷则被随手放到了一旁。还有一部分顾客吃着吃着就把自己的筷子和公筷弄混了。”一炒菜馆店主解释说。
“怕老人心里不舒服”
“我是很赞同使用公筷的,但是在家里特别难执行。”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认为家人之间使用自己的筷子相互夹菜以示问候非常普遍,如果用公筷公勺,老人心里會不舒服,觉得家人嫌弃自己。还有市民表示,在朋友家做客时,当被要求使用公筷公勺时,会觉得主人太讲究,甚至有点“酸”。记者随机采访了在餐馆用餐的市民,在家不使用公筷公勺的原因分别是“一家人没必要”“不习惯”“太麻烦”等。
如果在外面和朋友聚会,同样会面临情面等问题。“太见外了,我们平时连酒杯都是混起用!”很多市民表示,最好的感情就是经历过“一个碗吃饭”“穿一条裤子”的老友。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使用公筷公勺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传统。
对此,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茂霞说,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多存在家庭聚集感染的现象,朋友或者亲戚如果有人是病原携带者,那么可能同食者都会随着筷子的来回“穿梭”,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同时,研究表明,大多数胃肠道疾病都是吃出来的。例如大家熟悉的“幽门螺旋杆菌”,也呈家族聚集传染现象。此外,手足口病在儿童中十分常见,大多情况都是由于共用碗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
引领餐桌文明新时尚
《周礼》有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籍”。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赵勇介绍,中国的分餐制历史悠久,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分餐的形式。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也是分餐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因此,可以在宣传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引领其成为餐桌文明新时尚。
重庆市食品安全促进会秘书长朱勇建议,在家用餐,应该为每一道菜加公筷公勺。在外用餐,餐厅应配备与私用餐具有相对识别性的公筷公勺,便于消费者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进行直观性地区分,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可委托定制带有“公”字标示的专用公筷公勺。为了使公筷公勺的使用更加深入人心,餐厅应将公筷公勺配置纳入日常备餐流程、摆台标准、出餐流程、上菜流程、引导流程与洗消流程等管理环节,餐厅全员应设计适当的服务用语,持续引导、提醒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同时,在广告牌等显著位置张贴、悬挂公筷公勺倡议海报;在餐桌摆放公筷公勺的温馨提示台卡;在菜牌或电子化点菜端重复性提醒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
重庆市卫健委爱国卫生处处长李彤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使用公筷公勺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也加速了大家对公筷公勺的认识。市卫健委每周都通过以线上活动为主、线下活动为辅的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还定期邀请专家对倡导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的健康公约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