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让许多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中原有的独生子女升级为长子女。受多方面的影响,导致一些家庭中的长子女出现不同程度心理与行为问题,走入心理困境,如出现烦躁、易怒、焦虑等等心理问题。因此,在“二胎时代”,教师要正确解读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帮助长子女走出失落的低谷找回安全感与自信,为长子女提供心理辅导,并有效引领家长采用民主平等的家庭教养方式,巧妙帮助长子女走出心理困境。
【案例描述】
我们学校举行的是春季运动会,在每年的四月底举行。运动会临近,我在班级选拔好了运动员之后,开始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训练,取得好成绩,为班级争光。由于低段的跳绳比较容易在家操作,所以实行在家打卡的制度。我们班的小陈同学作为跳绳选手,也在积极地备战,每天基本上都是一分钟160个左右的成绩。
在距离运动会还有将近一周的时间,小陈的妈妈在一天晚上忽然联系我,给我发来了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
照片中的小陈的腰背上全是一道道的伤痕,手上也有,我猛然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小陈妈妈告诉我,这是小陈自己在练习跳绳的时候,自己抽到自己身上形成的。小陈妈妈还开玩笑说:不知道的人肯定以为是家长抽的。小陈妈妈说小陈最近跳绳速度快不起来,爸爸妈妈一着急在边上催几句,小陈就急起来,直接都往自己身上抽了。小陈妈妈说是不是小陈的姿势有问题?想让我请体育老师帮忙看看。我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也是忧心忡忡:学生已经二年级了,都是幼儿园就开始跳绳的,都好几年了,怎么又会出现姿势的错误呢?
第二天,我把小陈叫到了办公室,请了体育老师以及一位跳绳比较专业的家长,想对小陈同学的跳绳姿势进行纠正。可是体育老师和家长发现小陈同学的跳绳没有什么大问题,在学校跳的时候也不会甩到自己。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把小陈留了下来,问他在家里是不是会把绳子不小心抽到自己?小陈低下头默不作声。我请他坐在办公室其他老师的椅子上,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很委屈地开口了:“爸爸妈妈老是让我快,让我快,我也想快啊,就是快不起来啊!”
“爸爸妈妈也是想你好好练习,比赛的时候能够取得好成绩啊。”我安慰道。
“才没有呢?他们就是怕我丢脸,怕我哭。”小陈很激动。
小陈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个阳光男孩,知识面很丰富,人也很开朗,怎么这次会变成这样?我有点诧异。
那天下午,我和小陈的母亲进行了沟通,把在学校训练的情况和小陈的对话告诉了她。她听了之后,欲言又止,后来终于说了:“老师,小陈似乎自从弟弟出生之后,经常地会有点小情绪。”是啊,小陈的弟弟刚刚一周多,小陈快二年级的时候出生的。难道问题的症结在这里?
第三天,我把小陈带到办公室,和他谈到了弟弟的问题,发现这次的跳绳事件还真的和弟弟有关。小陈的弟弟看小陈跳绳,也拿起绳子天真地甩了几下,家里的长辈可能觉得很可爱,便一直夸奖弟弟。而小陈一分钟跳了160几个的时候,听到的还是爸爸妈妈不满意的批评声,便心里很不舒服,越跳越急,便变成了一急便往自己身上甩绳子了,希望引起父母的内疚,得到父母的疼爱。
原因终于找到,我和小陈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决定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而且每天至少单独留出半小时的独立陪伴时间给小陈。
十天的时间过去了,运动会上,小陈的爸爸妈妈和弟弟全部到场。小陈一分钟跳绳取得了197个的好成绩,获得了学校一等奖,他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小陈的运动会跳绳事件取得了圆满的结局,可是却让我对二胎子女的问题产生了思考:二孩政策,也是“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實施双独二孩政策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由此进入进入“二胎时代”。
我们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独生子女只有8人,38人都有兄弟姐妹,大部分都是弟弟妹妹,基本上都是不满三岁。
一、作为家中的长子女,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心理问题呢?
1、嫉妒心理
作为家中的长子女,本来是家中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由于弟弟妹妹的降生,让父母长辈部分的注意力转移。而且由于弟弟妹妹年龄的幼小和哭闹,会让父母把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小宝宝的身上。此时,长子女如果感到心情不好,可能就无法述说了,只能产生嫉妒心理。当然,很多长子女都有情绪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家长还是不应忽视这个问题。
2、矛盾心理
中国大部分的家庭教育中都在强调:大孩子要让着弟弟弟妹妹,在和弟弟妹妹发生冲突时,错的总是长子女。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长子女就会产生爸爸妈妈不公平,比较喜欢弟弟妹妹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对弟弟妹妹的矛盾和敌对心理。
3、依恋焦虑
除了个别适应性较强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在父母决定怀二胎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在周围人的影响之下,这种焦虑会更加明显:“爸爸妈妈是否还爱我?”“弟弟妹妹一出生,大家是否会更喜欢她?”
等小宝宝出生之后,这种焦虑会更加明显。这种长子女的依恋焦虑,必须得妥当处理。
二、长子女可能会出现的异常行为
(1)情绪障碍
2012年,重庆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理 门诊曾在2个月内接诊了5名孩子,他们 都因家里新增弟妹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和焦虑的情绪。出现情绪障碍的长子女,易打人、毁物、哭泣、少言、懒动、多疑、感到恐惧等。
(二)异常行为增多
部分长子女在身份转变过程中体验到对弟弟或 妹妹的 “爱”与 “争宠”的矛盾心理,催生了一些 强迫症状,他们通过病态的重复行为以及过分追求 完美等方法来获取暂时的安全感。而一旦这些尚属可控范围内的方式不足以满足其需要时.个别长子女甚至会通过 自虐、自残、自杀来对待自己。 (三)个性突然转变
一名小朋友本来活泼开朗,可自从添了小弟弟后,往日话很多的小朋友回到家里不怎么说话,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画画。这种由开朗活泼向内向孤独的突然转变,往往是“二胎”家庭长子女身上最常见的变化。
(四)出现社交回避
个体早期社会化对同辈群体的需要,比任何其他社会化主体都重要。处在过渡期的长子女在同辈群体活动中将自己与其他依然是独生子女相比,容易产生 自卑感,他们中有人继而出现对社交的恐惧,企图以回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具体表现在对各种社会活 动 的积极性降低、逃学和弃学等方面。部分长子女还会因害怕遭到不公平的对待或被漠视而避免与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出现在同一场合。究其根源,问题不仅出自长子女个人,更多应归咎于教育不当和环境不良。
三、作为教育群体,学校能做些什么?我认为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心理引导
1、进行心理测评,了解长子女学生的心理状况。
二胎时代的到来,给学校工作也带来了挑战,及时发现并调整长子女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观察、谈话、问卷等方式获得长子女学生心理发展资料,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资料。在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应、个性特征等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做出总体评价。较早地发现长子女学生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心理辅导。
2、学校的各科教材中可以适当选入一些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故事,使学生能够接受二孩的普遍设定,同时教材中的典型人物会有榜样效应,吸引学生模仿其优秀品质,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与弟弟妹妹如何相处。
3、可以在学校在班级开展活动
(1)开展晨会:我有弟弟妹妹了
学校层面的可以进行“我有个可爱的弟弟妹妹”、“我是个好哥哥、姐姐”活动,通过正面引导,让孩子不要走进死胡同,能够体会到有兄弟姐妹的美好。
(2)班级可以开展:我给弟弟妹妹讲故事或者我带弟弟妹妹出去玩等活动,拍下照片留念,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有同胞的幸福。
(3)班会展望未来:未来的我有个同胞的你。找一些兄弟或姐妹一起成功、努力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激励:格林兄弟、莱特兄弟之类的。
(二)责任模拟练习
1、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让高年级的孩子帮助低年级的学生。
(1)开学的时候,可以让高段的孩子带着低段的孩子认识校园,增强孩子们对于弟弟妹妹的责任感。
(2)高段的孩子可以在学习测评的时候当小老师,对低段孩子进行帮助。
2、低段进行角色扮演
低段的孩子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我能为弟弟妹妹做什么的小品表演。也可以让孩子们多多参与到照顾花草或者是各样的事务上,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三)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
1、建设二胎家长学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生二胎无论对于家长还是孩子,可能都要面临一次心灵上的考验。有精神学家分析,对孩子来说,感到父母是属于他的,他们就是“他的”父母,这一点很重要。多子女家庭里的孩子,尤其需要确认。法国精神分析大师费朗索瓦兹多尔多就曾经建议过父母,应该让孩子得到这种确认,以促进孩子作为个体的成长,因为知道有“属于自己的”父母,他才有可能感到“他”作为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生份。因此,学校开设家长课堂,教育父母千万不要在“老二”出生后,就忽略了“老大”,这会让曾经是家庭中心的“老大”很容易出现失落、不受重视的心理,即使是老大与老二年龄相差较多,父母应尽量做到事事公平,让他们感受到同样的爱。
学校的教育只能是二胎教育中的一部分,二胎教育中主力军始终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开设二胎家长学校也是形式所趋,可以定期请专家过来指导讲课,解决家长的疑惑。
2、发挥家长群建设
家庭教育中要关注细节,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知识水平,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对长子女心理素质影响很大,家庭教养方式又可分为四种——权威性、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及时热情地对孩子的需要、行为作出反应,尊重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他们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对孩子不同行为表现奖罚分明。”研究表明权威型家庭教养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独立性较强、具有积极的心理发展。当发现长子女存在一定消极心态时,家庭教育要引起重视及时有效地转变家庭的教养方式。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
家長之间建立专门的二胎家长群,便于沟通和交流。有突发问题的可以在群中提出,大家帮忙一起解决。
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好好引导,家校合作,相信会让每个长子女都有一个完美的蜕变。
参考文献
[1] “老大”的华丽转身——帮助二胎家庭中的“老大”走出心理洼地[J]. 胡丹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02)
[2] “全面二胎”政策环境下长子女幼儿心理适应问题研究[J]. 张宇.中国高新区. 2018(06)
[3] 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J]. 钱红.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07)
[4] 从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看二胎对一胎的心理冲击——以一个二孩家庭为例[J]. 罗运龙.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5] 二胎家庭中,老大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J]. 黄玲军.华夏教师. 2018(07)
[6] 杭州市二孩母亲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J]. 沈以利,张同悦,钱佳丽,吴丹麦,陈如程. 预防医学. 2018(08)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让许多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中原有的独生子女升级为长子女。受多方面的影响,导致一些家庭中的长子女出现不同程度心理与行为问题,走入心理困境,如出现烦躁、易怒、焦虑等等心理问题。因此,在“二胎时代”,教师要正确解读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帮助长子女走出失落的低谷找回安全感与自信,为长子女提供心理辅导,并有效引领家长采用民主平等的家庭教养方式,巧妙帮助长子女走出心理困境。
【案例描述】
我们学校举行的是春季运动会,在每年的四月底举行。运动会临近,我在班级选拔好了运动员之后,开始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训练,取得好成绩,为班级争光。由于低段的跳绳比较容易在家操作,所以实行在家打卡的制度。我们班的小陈同学作为跳绳选手,也在积极地备战,每天基本上都是一分钟160个左右的成绩。
在距离运动会还有将近一周的时间,小陈的妈妈在一天晚上忽然联系我,给我发来了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
照片中的小陈的腰背上全是一道道的伤痕,手上也有,我猛然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小陈妈妈告诉我,这是小陈自己在练习跳绳的时候,自己抽到自己身上形成的。小陈妈妈还开玩笑说:不知道的人肯定以为是家长抽的。小陈妈妈说小陈最近跳绳速度快不起来,爸爸妈妈一着急在边上催几句,小陈就急起来,直接都往自己身上抽了。小陈妈妈说是不是小陈的姿势有问题?想让我请体育老师帮忙看看。我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也是忧心忡忡:学生已经二年级了,都是幼儿园就开始跳绳的,都好几年了,怎么又会出现姿势的错误呢?
第二天,我把小陈叫到了办公室,请了体育老师以及一位跳绳比较专业的家长,想对小陈同学的跳绳姿势进行纠正。可是体育老师和家长发现小陈同学的跳绳没有什么大问题,在学校跳的时候也不会甩到自己。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把小陈留了下来,问他在家里是不是会把绳子不小心抽到自己?小陈低下头默不作声。我请他坐在办公室其他老师的椅子上,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很委屈地开口了:“爸爸妈妈老是让我快,让我快,我也想快啊,就是快不起来啊!”
“爸爸妈妈也是想你好好练习,比赛的时候能够取得好成绩啊。”我安慰道。
“才没有呢?他们就是怕我丢脸,怕我哭。”小陈很激动。
小陈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个阳光男孩,知识面很丰富,人也很开朗,怎么这次会变成这样?我有点诧异。
那天下午,我和小陈的母亲进行了沟通,把在学校训练的情况和小陈的对话告诉了她。她听了之后,欲言又止,后来终于说了:“老师,小陈似乎自从弟弟出生之后,经常地会有点小情绪。”是啊,小陈的弟弟刚刚一周多,小陈快二年级的时候出生的。难道问题的症结在这里?
第三天,我把小陈带到办公室,和他谈到了弟弟的问题,发现这次的跳绳事件还真的和弟弟有关。小陈的弟弟看小陈跳绳,也拿起绳子天真地甩了几下,家里的长辈可能觉得很可爱,便一直夸奖弟弟。而小陈一分钟跳了160几个的时候,听到的还是爸爸妈妈不满意的批评声,便心里很不舒服,越跳越急,便变成了一急便往自己身上甩绳子了,希望引起父母的内疚,得到父母的疼爱。
原因终于找到,我和小陈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决定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而且每天至少单独留出半小时的独立陪伴时间给小陈。
十天的时间过去了,运动会上,小陈的爸爸妈妈和弟弟全部到场。小陈一分钟跳绳取得了197个的好成绩,获得了学校一等奖,他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小陈的运动会跳绳事件取得了圆满的结局,可是却让我对二胎子女的问题产生了思考:二孩政策,也是“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實施双独二孩政策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由此进入进入“二胎时代”。
我们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独生子女只有8人,38人都有兄弟姐妹,大部分都是弟弟妹妹,基本上都是不满三岁。
一、作为家中的长子女,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心理问题呢?
1、嫉妒心理
作为家中的长子女,本来是家中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由于弟弟妹妹的降生,让父母长辈部分的注意力转移。而且由于弟弟妹妹年龄的幼小和哭闹,会让父母把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小宝宝的身上。此时,长子女如果感到心情不好,可能就无法述说了,只能产生嫉妒心理。当然,很多长子女都有情绪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家长还是不应忽视这个问题。
2、矛盾心理
中国大部分的家庭教育中都在强调:大孩子要让着弟弟弟妹妹,在和弟弟妹妹发生冲突时,错的总是长子女。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长子女就会产生爸爸妈妈不公平,比较喜欢弟弟妹妹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对弟弟妹妹的矛盾和敌对心理。
3、依恋焦虑
除了个别适应性较强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在父母决定怀二胎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在周围人的影响之下,这种焦虑会更加明显:“爸爸妈妈是否还爱我?”“弟弟妹妹一出生,大家是否会更喜欢她?”
等小宝宝出生之后,这种焦虑会更加明显。这种长子女的依恋焦虑,必须得妥当处理。
二、长子女可能会出现的异常行为
(1)情绪障碍
2012年,重庆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理 门诊曾在2个月内接诊了5名孩子,他们 都因家里新增弟妹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和焦虑的情绪。出现情绪障碍的长子女,易打人、毁物、哭泣、少言、懒动、多疑、感到恐惧等。
(二)异常行为增多
部分长子女在身份转变过程中体验到对弟弟或 妹妹的 “爱”与 “争宠”的矛盾心理,催生了一些 强迫症状,他们通过病态的重复行为以及过分追求 完美等方法来获取暂时的安全感。而一旦这些尚属可控范围内的方式不足以满足其需要时.个别长子女甚至会通过 自虐、自残、自杀来对待自己。 (三)个性突然转变
一名小朋友本来活泼开朗,可自从添了小弟弟后,往日话很多的小朋友回到家里不怎么说话,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画画。这种由开朗活泼向内向孤独的突然转变,往往是“二胎”家庭长子女身上最常见的变化。
(四)出现社交回避
个体早期社会化对同辈群体的需要,比任何其他社会化主体都重要。处在过渡期的长子女在同辈群体活动中将自己与其他依然是独生子女相比,容易产生 自卑感,他们中有人继而出现对社交的恐惧,企图以回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具体表现在对各种社会活 动 的积极性降低、逃学和弃学等方面。部分长子女还会因害怕遭到不公平的对待或被漠视而避免与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出现在同一场合。究其根源,问题不仅出自长子女个人,更多应归咎于教育不当和环境不良。
三、作为教育群体,学校能做些什么?我认为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心理引导
1、进行心理测评,了解长子女学生的心理状况。
二胎时代的到来,给学校工作也带来了挑战,及时发现并调整长子女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观察、谈话、问卷等方式获得长子女学生心理发展资料,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资料。在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应、个性特征等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做出总体评价。较早地发现长子女学生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心理辅导。
2、学校的各科教材中可以适当选入一些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故事,使学生能够接受二孩的普遍设定,同时教材中的典型人物会有榜样效应,吸引学生模仿其优秀品质,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与弟弟妹妹如何相处。
3、可以在学校在班级开展活动
(1)开展晨会:我有弟弟妹妹了
学校层面的可以进行“我有个可爱的弟弟妹妹”、“我是个好哥哥、姐姐”活动,通过正面引导,让孩子不要走进死胡同,能够体会到有兄弟姐妹的美好。
(2)班级可以开展:我给弟弟妹妹讲故事或者我带弟弟妹妹出去玩等活动,拍下照片留念,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有同胞的幸福。
(3)班会展望未来:未来的我有个同胞的你。找一些兄弟或姐妹一起成功、努力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激励:格林兄弟、莱特兄弟之类的。
(二)责任模拟练习
1、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让高年级的孩子帮助低年级的学生。
(1)开学的时候,可以让高段的孩子带着低段的孩子认识校园,增强孩子们对于弟弟妹妹的责任感。
(2)高段的孩子可以在学习测评的时候当小老师,对低段孩子进行帮助。
2、低段进行角色扮演
低段的孩子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我能为弟弟妹妹做什么的小品表演。也可以让孩子们多多参与到照顾花草或者是各样的事务上,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三)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
1、建设二胎家长学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生二胎无论对于家长还是孩子,可能都要面临一次心灵上的考验。有精神学家分析,对孩子来说,感到父母是属于他的,他们就是“他的”父母,这一点很重要。多子女家庭里的孩子,尤其需要确认。法国精神分析大师费朗索瓦兹多尔多就曾经建议过父母,应该让孩子得到这种确认,以促进孩子作为个体的成长,因为知道有“属于自己的”父母,他才有可能感到“他”作为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生份。因此,学校开设家长课堂,教育父母千万不要在“老二”出生后,就忽略了“老大”,这会让曾经是家庭中心的“老大”很容易出现失落、不受重视的心理,即使是老大与老二年龄相差较多,父母应尽量做到事事公平,让他们感受到同样的爱。
学校的教育只能是二胎教育中的一部分,二胎教育中主力军始终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开设二胎家长学校也是形式所趋,可以定期请专家过来指导讲课,解决家长的疑惑。
2、发挥家长群建设
家庭教育中要关注细节,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知识水平,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对长子女心理素质影响很大,家庭教养方式又可分为四种——权威性、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及时热情地对孩子的需要、行为作出反应,尊重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他们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对孩子不同行为表现奖罚分明。”研究表明权威型家庭教养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独立性较强、具有积极的心理发展。当发现长子女存在一定消极心态时,家庭教育要引起重视及时有效地转变家庭的教养方式。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
家長之间建立专门的二胎家长群,便于沟通和交流。有突发问题的可以在群中提出,大家帮忙一起解决。
二胎时代,长子女的心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好好引导,家校合作,相信会让每个长子女都有一个完美的蜕变。
参考文献
[1] “老大”的华丽转身——帮助二胎家庭中的“老大”走出心理洼地[J]. 胡丹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02)
[2] “全面二胎”政策环境下长子女幼儿心理适应问题研究[J]. 张宇.中国高新区. 2018(06)
[3] 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J]. 钱红.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07)
[4] 从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看二胎对一胎的心理冲击——以一个二孩家庭为例[J]. 罗运龙.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5] 二胎家庭中,老大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J]. 黄玲军.华夏教师. 2018(07)
[6] 杭州市二孩母亲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J]. 沈以利,张同悦,钱佳丽,吴丹麦,陈如程. 预防医学.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