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历史教学的角度上说,情感是通过对诸多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首先有其必要性,那就是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感。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感教学 历史事件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本文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绚丽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传递深刻精辟、赋予意境的哲理,刻意引起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在歷史知识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相应的内心感受。在长期的学习、理解的感受与体验过程中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形成并丰富其积极、健康、内在和稳定的情感。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人们更多地重视了教学的认知领域,而关乎学生思想品德、人生观形成的情感领域常被忽视,从而使历史这门情感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知识性的达标课程了。当前,面对新教材,我们教师应该有新观念、新行动。新课程改革强调:“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问题也理应提到应有的高度。”初中学生从生理、心理显示出他们情绪的强烈、感情的丰富。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抓住每一个教学中的契机,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情感教学,以情感为媒介、为动力,创造多种心理功能的情感交流,从而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交融,达到真正培养学生的目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教师充分“神入”历史,调动学生情感
历史知识丰富的情感因素,为实施情感教育提供大量的素材。教师要置身于历史氛围中,以历史“主角”的姿态讲授历史,饱含情感,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使学生为之动容,受到熏陶,产生内心体验。相反以旁观者角色讲授历史,必然游离于历史真实之外,教学变得单调乏味,连学生上课都没兴趣,更别奢谈情感教育了。 譬如,讲“黄海战役”,教师要抓住中国军舰英勇作战、誓死抗敌直至人舰同尽的悲壮特点,语言表现得轻重缓急、跌岩起伏,情绪时而激昂深沉、时而悲愤叹息,教师的艺术形象宛如一个评书家。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程时,教师手挥指挥棒,运作线路图,语言铿锵有力、果决干脆,情绪严肃庄重,渗透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教师的艺术形象仿如一个指挥若定的军事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情感波动随着教学内容变化而变化,教师就得给学生喜怒哀乐不同的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借助历史片段,加深学生情感
典型的历史片段即本身包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同时又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实际的历史真实。它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情寓于史,情随事迁,离开了历史知识,情感很难萌发,教师的情感应随着知识讲授水到渠成的表达出来,不可过后补遗。老师表达时语言要平和适当,既不可冷若冰霜,也不可热情似火。刚柔并济为自然。
三、通过真挚情怀,感染学生情感
历史教学中的教师用动人的史实,凝情的语言然起学生的情感之火,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甚至一生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学习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成就,能激发学生作为华夏子孙、炎黄后代的无比自豪感;学习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能激起他们励精图治、发奋攻关和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学习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斗争史,能够唤起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学习历史上文人学者契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能够催使他们在学习与工作中持之以恒和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通过对班超投笔从戎、立马横刀;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使人产生豪迈之情。万里长城横亘神州;千里运河纵贯华夏,使人产生自豪之感。苏武“吞毡饮雪,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傲骨;陶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使人产生敬慕之情。窦娥对苍天大地的质问与控诉;蔡文姬归途中心酸的哀歌,使人产生悲切怜悯之感。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中国革命的坎坷征程,中国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的悲壮历史,都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好材料。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其可能,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运用多样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情感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学的保证。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为情感教育大打方便之门。适当的方法可使学生发挥的空间开阔,对于开发思维和情感不无禅益。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角色扮演、讨论法和写作学后感等。
五、运用历史课的美育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感
历史知识蕴藏着丰富的美。无论是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的自然美,还是精韵洋溢的敦煌飞天、面带微笑的蒙娜丽莎的艺术美,抑或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爱国壮举的社会美,无不饱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审美是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活动,它“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因此,充分发挥历史课的美育功能,把握美的内涵、价值的思想性、提高审美能力,陶情冶性,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审美心理的刺激。根据审美心理活动发展的有序性、历史教学要充分挖掘历史知识中美的源泉,通过美的形象去感知美;通过美的愉悦性、享受性去体验美、表现美;通过美的艺术性、思想性、社会性去升华美、创造美。
六、运用历史遗迹,陶冶学生情感
可通过观赏名胜古迹,如:繁昌人字洞、王稼祥纪念园、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长城、故宫、秦始皇陵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乃至祖国的历史、文化,在游览观光中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和博大,唤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克服自卑心理、从而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也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增光的信心。
也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学生入微的观察思考、欣赏品味,再配上讲解员深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感受到了血与火的战场,悼念那些光荣而伟大的地下英灵,愤慨那些胆小而自私的卖国者;学生感受祖先的伟大,敬佩先人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奋发学习、不断创新的热情,学生的爱国情感由此得到陶冶。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感教学 历史事件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本文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绚丽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传递深刻精辟、赋予意境的哲理,刻意引起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在歷史知识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相应的内心感受。在长期的学习、理解的感受与体验过程中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形成并丰富其积极、健康、内在和稳定的情感。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人们更多地重视了教学的认知领域,而关乎学生思想品德、人生观形成的情感领域常被忽视,从而使历史这门情感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知识性的达标课程了。当前,面对新教材,我们教师应该有新观念、新行动。新课程改革强调:“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问题也理应提到应有的高度。”初中学生从生理、心理显示出他们情绪的强烈、感情的丰富。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抓住每一个教学中的契机,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情感教学,以情感为媒介、为动力,创造多种心理功能的情感交流,从而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交融,达到真正培养学生的目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教师充分“神入”历史,调动学生情感
历史知识丰富的情感因素,为实施情感教育提供大量的素材。教师要置身于历史氛围中,以历史“主角”的姿态讲授历史,饱含情感,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使学生为之动容,受到熏陶,产生内心体验。相反以旁观者角色讲授历史,必然游离于历史真实之外,教学变得单调乏味,连学生上课都没兴趣,更别奢谈情感教育了。 譬如,讲“黄海战役”,教师要抓住中国军舰英勇作战、誓死抗敌直至人舰同尽的悲壮特点,语言表现得轻重缓急、跌岩起伏,情绪时而激昂深沉、时而悲愤叹息,教师的艺术形象宛如一个评书家。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程时,教师手挥指挥棒,运作线路图,语言铿锵有力、果决干脆,情绪严肃庄重,渗透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教师的艺术形象仿如一个指挥若定的军事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情感波动随着教学内容变化而变化,教师就得给学生喜怒哀乐不同的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借助历史片段,加深学生情感
典型的历史片段即本身包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同时又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实际的历史真实。它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情寓于史,情随事迁,离开了历史知识,情感很难萌发,教师的情感应随着知识讲授水到渠成的表达出来,不可过后补遗。老师表达时语言要平和适当,既不可冷若冰霜,也不可热情似火。刚柔并济为自然。
三、通过真挚情怀,感染学生情感
历史教学中的教师用动人的史实,凝情的语言然起学生的情感之火,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甚至一生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学习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成就,能激发学生作为华夏子孙、炎黄后代的无比自豪感;学习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能激起他们励精图治、发奋攻关和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学习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斗争史,能够唤起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学习历史上文人学者契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能够催使他们在学习与工作中持之以恒和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通过对班超投笔从戎、立马横刀;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使人产生豪迈之情。万里长城横亘神州;千里运河纵贯华夏,使人产生自豪之感。苏武“吞毡饮雪,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傲骨;陶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使人产生敬慕之情。窦娥对苍天大地的质问与控诉;蔡文姬归途中心酸的哀歌,使人产生悲切怜悯之感。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中国革命的坎坷征程,中国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的悲壮历史,都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好材料。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其可能,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运用多样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情感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学的保证。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为情感教育大打方便之门。适当的方法可使学生发挥的空间开阔,对于开发思维和情感不无禅益。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角色扮演、讨论法和写作学后感等。
五、运用历史课的美育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感
历史知识蕴藏着丰富的美。无论是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的自然美,还是精韵洋溢的敦煌飞天、面带微笑的蒙娜丽莎的艺术美,抑或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爱国壮举的社会美,无不饱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审美是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活动,它“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因此,充分发挥历史课的美育功能,把握美的内涵、价值的思想性、提高审美能力,陶情冶性,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审美心理的刺激。根据审美心理活动发展的有序性、历史教学要充分挖掘历史知识中美的源泉,通过美的形象去感知美;通过美的愉悦性、享受性去体验美、表现美;通过美的艺术性、思想性、社会性去升华美、创造美。
六、运用历史遗迹,陶冶学生情感
可通过观赏名胜古迹,如:繁昌人字洞、王稼祥纪念园、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长城、故宫、秦始皇陵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乃至祖国的历史、文化,在游览观光中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和博大,唤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克服自卑心理、从而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也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增光的信心。
也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学生入微的观察思考、欣赏品味,再配上讲解员深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感受到了血与火的战场,悼念那些光荣而伟大的地下英灵,愤慨那些胆小而自私的卖国者;学生感受祖先的伟大,敬佩先人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奋发学习、不断创新的热情,学生的爱国情感由此得到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