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原则;遵循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2—0077—01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就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遵循的原则,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显得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
  2.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楚。一个提问,它必须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否则,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结果只能是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
  3.教师在提问之后缺乏及时的引导。教师在提问之后,忽视对学生及时的引导, 学生要么答非所问, 要么答者寥寥,出现课堂教学冷场的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提问效果。
  4.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问题提出之后,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而教师通常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满怀期望地看着学生,学生默默无言以对教师。
  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提问要讲究目标性原则。 为什么要问,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目标: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总结归纳等等。
  例如,在讲“三角形边的性质”时,针对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任意给出三条线段,它们一定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动手操作,进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2.提问要讲究启发性原则。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使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达到诱导学生思维的目的。
  3.提问要讲究全体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位学生发问。
  4.提问要讲究趣味性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 要能激发情趣, 发人深思,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ASA) ”时,教师先出示问题:我家原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破了,碎成了如右图所示的样子。问:利用哪一块玻璃便可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玻璃?这样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促使学生立刻投入到积极思考、探索答案的活动中。
  5.提问要讲究精和准的原则。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做到清晰、明确、通俗、生动,忌提问笼统含糊,语言啰嗦。如果问题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必然会造成思想混乱、答案分歧,影响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
  ①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你是怎样知道的?是否可以“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来求得呢?
  ②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也可以“转化” 为多个三角形来求得内角和呢?应该如何“转化”呢?
  通过以上几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抓住了求证的关键,找到了解题的方法,同时明确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为学好多边形的内角和奠定了基础。
  6.提问之后还应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时间。教师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上,而不应该只关注寻求问题的答案上。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1 秒增加到3至5秒时, 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意外的惊喜。
  7.提问要区别对象。教师提问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注意针对性。在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班级里,要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后有所收获。
   总之,课堂提问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手段,而数学课堂中有效、恰当的提问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扔下的一块巨石,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之者”。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方法,使数学课堂提问的效果最优化,进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编辑:谢颖丽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班级管理;少数民族;尊重;氛围;思想教  育;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36—01  班级是学校为实施教育影响,实现培养目标而构建的一个教学管理体系,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具有学校教育的组织特点。班级管理就是班级管理者带领学生按照班级管理规律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建设班
〔关键词〕 班级管理;团队精神;道  德品质;学习成绩;特长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9—0035—01  班集体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主任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只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和引领者,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中找到可行的管理之法,因为笔者要的不是一群只会服从的“庸才”,而是一批具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