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理,即汉字的组构规律。我们的祖先运用“六书”创造了汉字。汉字是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的,因而汉字在表意的同时又有了形体之美,这是西方的表音文字所没有的功能。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书法教育则是传统美育的基础。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启蒙孩子热爱祖国的文字,有义务指导孩子写对汉字、写好汉字。
一、认清写字现状,走出汉字书写边缘
回首小学的写字教学,着实令人汗颜。社会误以为电脑打字足以代替手写;学校的写字课成了语文教师的“殖民地”;学生则认为只要成绩好,字写得好坏无所谓。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学生字写不好,写错别字,甚至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写字教学的处境令人担忧。《光明日报》曾展开“从手写汉字看文化传承系列报道①-⑥大讨论”,呼吁全民拯救汉字书写。
二、依据字理熟记字形,感受形体之美
汉字源远流长,它起源于象形,表现于图画。古人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描画出来,创造了“象形字”,它的字形就像它要表意的事物的样子。如“火“字是燃烧着的火焰。点、撇、撇、捺就是火焰的样子。“川” 是向前流淌的河流,这三笔就像流淌着的水。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它的每一个字就像一首诗、一幅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故引导学生依据字理,可以情趣盎然地认清字形,并从中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
案例:学习“阳”字
师:(在黑板上画三座连绵的山简笔画)这是什么?
生:是山。
师:(在山的上面画一个火红的太阳)这是——
生:太阳。
师:太阳从山上升起来了。看到这美丽的景象,古人创造了一个“阳”字。
师:看,左边的“阝”横倒着像山岭,横撇弯钩是山岭的轮廓,一横是地平线;右边的“日”是太阳,它从山上升起来了。
案例二:学习“瓜”字。
师:(出示瓜儿挂满藤蔓图)
生:(惊讶)好多瓜呀!
师:这瓜挂在哪里呀?
生:(上黑板指着藤蔓)在这里。
师:对,这是瓜儿的藤蔓,一个个的瓜儿就挂在藤蔓下。
师:古人是怎样写“瓜”字的呢?(出示 )仔细看,瓜在哪?藤蔓在哪?
生:(指对了)
师:(出示“瓜”的楷体字)今天,“瓜”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书空。
生:书空笔画。
师:大家猜猜,“瓜”字的哪些笔画是藤蔓?
生:第一笔撇,第二笔竖撇和第五笔捺都是藤蔓。
师:(指着字的笔画)第三笔竖提和第四笔点就像挂在藤蔓中间的一个瓜儿。
依据字理,适当运用简笔画,激活了学生记忆的形象思维。学生准确地理解了“阝”是指“山岭”,而不是指“左边的耳朵”;“瓜”是藤蔓上结着的瓜,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汉字不再是枯燥、抽象的笔画符号,汉字的每一笔都有着丰富的意象。
三、渗透字理,规范书写,培养良好习惯
汉字字形优美、端庄,笔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结构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严谨而又富于变化。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掘汉字本身美的因素,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还必须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在课堂上(低年级)只要是提笔写字,我都让孩子念口诀:脚平肩平背挺直,写字做到“三个一”(手握笔,一寸间;胸离桌,一拳头;眼看纸,一尺远)。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书写的正确的姿势,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写好基本笔画
庞中华说:“写字首先练好汉字的8种基本笔画。”运用字理可以加深对笔画表意特征的理解,从而对书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写“木”时,创设语境:这是一棵高大挺直的大树。一横长长平平过,一竖就像直树干,稳稳压着竖中线;枝干茂盛向外伸,一撇一捺写舒展。
3.遵循字的组构规律
写好基本笔画后,要借助田字格确立字的间架结构。独体字由笔画组构而成,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相接、相离与相叠。合体字由几个部件组构而成,写时要关注字形。可教给学生观察字形的方法: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如上下结构的字,大都呈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之形态。写“讠扌亻”等作为偏旁的字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半包围的字注意关键笔画,如“辶”的捺要舒展够长,才能托住整个字。
4.遵循笔顺规则
每个汉字都有各自的书写顺序。按笔顺书写能够顺应手腕的生理机能和汉字的构形原理。案例:学习“燕”字。
师:(多媒体出示飞燕图)
师:古人把燕子展翅向上高飞的情景描绘下来,就创造了古体文字“燕”,后来演变为今天楷体的“燕”字(出示古体字图和楷体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与汉字笔画之间的一一比对关系)“廿(niàn)”是燕子的头,“口”是身子,“北”就像翅膀,“灬”则是尾巴。
师:(指导书写)写这个字就像在画画,先画燕子的头,然后是身子,接着是它左右两只翅膀,最后是燕子剪刀似的尾巴。
运用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遵循了汉字的笔顺规则,让写出的字形平衡、匀称、凝聚。
5.学会造“势”,力求美观
《课标》第三学段对写字的要求已提高到“力求美观”。字如何才能写美观呢?广西书法家杨万全说要“学会造势”,“势”即对比。一主次分明,突出主笔,二要注意宽窄,三要疏密得当,四要空白均匀,五要收放自如,六是纵横连断。写独体字要突出主笔,如“前”字是顶横作主笔,“金”字是撇捺作主笔,写时主笔稍长(舒展),整个字才稳当、美观。写合体字则根据结构及笔画特点来造“势”。如左竖往右靠,“都”字的第二笔竖要往横的右边靠。又如底横往上推,“研”字“开”的第二笔横要往上,写在竖的三分之一处,做到中宫收敛,四方辐射。再如笔画连断,“站”字“立”的点与横相断;撇与上横相断,与下横则相连。在“造势”中感受汉字结构的疏密得当,笔画的变化之美。
6. 练习巩固
实践出真知,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据说怀素为了练好《千字文》,竟足足练了八百本!课标强调:“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学生经过反复描红、临写、仿写,才能熟练把握书写动作。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写字时,学生严谨细致、静心思考的学习习惯也会逐渐形成。
四、开展活动,感受汉字魅力,陶冶情操
写字教学立足于课堂,依托于活动,延伸到课外。围绕“我爱汉字”这一主题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班队会,书法、演讲比赛,字理文字画和手抄报比赛,“啄木鸟”社会实践活动等。孩子们尽情地用画笔描绘着每一个汉字记录着的美丽世界,用稚嫩的笔迹书写着方方正正的汉字,用铿锵激昂的语调抒发着对祖国文字满腔热爱之情。在活动中,他们被汉字的神奇魅力所吸引,被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
一、认清写字现状,走出汉字书写边缘
回首小学的写字教学,着实令人汗颜。社会误以为电脑打字足以代替手写;学校的写字课成了语文教师的“殖民地”;学生则认为只要成绩好,字写得好坏无所谓。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学生字写不好,写错别字,甚至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写字教学的处境令人担忧。《光明日报》曾展开“从手写汉字看文化传承系列报道①-⑥大讨论”,呼吁全民拯救汉字书写。
二、依据字理熟记字形,感受形体之美
汉字源远流长,它起源于象形,表现于图画。古人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描画出来,创造了“象形字”,它的字形就像它要表意的事物的样子。如“火“字是燃烧着的火焰。点、撇、撇、捺就是火焰的样子。“川” 是向前流淌的河流,这三笔就像流淌着的水。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它的每一个字就像一首诗、一幅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故引导学生依据字理,可以情趣盎然地认清字形,并从中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
案例:学习“阳”字
师:(在黑板上画三座连绵的山简笔画)这是什么?
生:是山。
师:(在山的上面画一个火红的太阳)这是——
生:太阳。
师:太阳从山上升起来了。看到这美丽的景象,古人创造了一个“阳”字。
师:看,左边的“阝”横倒着像山岭,横撇弯钩是山岭的轮廓,一横是地平线;右边的“日”是太阳,它从山上升起来了。
案例二:学习“瓜”字。
师:(出示瓜儿挂满藤蔓图)
生:(惊讶)好多瓜呀!
师:这瓜挂在哪里呀?
生:(上黑板指着藤蔓)在这里。
师:对,这是瓜儿的藤蔓,一个个的瓜儿就挂在藤蔓下。
师:古人是怎样写“瓜”字的呢?(出示 )仔细看,瓜在哪?藤蔓在哪?
生:(指对了)
师:(出示“瓜”的楷体字)今天,“瓜”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书空。
生:书空笔画。
师:大家猜猜,“瓜”字的哪些笔画是藤蔓?
生:第一笔撇,第二笔竖撇和第五笔捺都是藤蔓。
师:(指着字的笔画)第三笔竖提和第四笔点就像挂在藤蔓中间的一个瓜儿。
依据字理,适当运用简笔画,激活了学生记忆的形象思维。学生准确地理解了“阝”是指“山岭”,而不是指“左边的耳朵”;“瓜”是藤蔓上结着的瓜,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汉字不再是枯燥、抽象的笔画符号,汉字的每一笔都有着丰富的意象。
三、渗透字理,规范书写,培养良好习惯
汉字字形优美、端庄,笔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结构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严谨而又富于变化。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掘汉字本身美的因素,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还必须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在课堂上(低年级)只要是提笔写字,我都让孩子念口诀:脚平肩平背挺直,写字做到“三个一”(手握笔,一寸间;胸离桌,一拳头;眼看纸,一尺远)。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书写的正确的姿势,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写好基本笔画
庞中华说:“写字首先练好汉字的8种基本笔画。”运用字理可以加深对笔画表意特征的理解,从而对书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写“木”时,创设语境:这是一棵高大挺直的大树。一横长长平平过,一竖就像直树干,稳稳压着竖中线;枝干茂盛向外伸,一撇一捺写舒展。
3.遵循字的组构规律
写好基本笔画后,要借助田字格确立字的间架结构。独体字由笔画组构而成,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相接、相离与相叠。合体字由几个部件组构而成,写时要关注字形。可教给学生观察字形的方法: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如上下结构的字,大都呈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之形态。写“讠扌亻”等作为偏旁的字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半包围的字注意关键笔画,如“辶”的捺要舒展够长,才能托住整个字。
4.遵循笔顺规则
每个汉字都有各自的书写顺序。按笔顺书写能够顺应手腕的生理机能和汉字的构形原理。案例:学习“燕”字。
师:(多媒体出示飞燕图)
师:古人把燕子展翅向上高飞的情景描绘下来,就创造了古体文字“燕”,后来演变为今天楷体的“燕”字(出示古体字图和楷体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与汉字笔画之间的一一比对关系)“廿(niàn)”是燕子的头,“口”是身子,“北”就像翅膀,“灬”则是尾巴。
师:(指导书写)写这个字就像在画画,先画燕子的头,然后是身子,接着是它左右两只翅膀,最后是燕子剪刀似的尾巴。
运用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遵循了汉字的笔顺规则,让写出的字形平衡、匀称、凝聚。
5.学会造“势”,力求美观
《课标》第三学段对写字的要求已提高到“力求美观”。字如何才能写美观呢?广西书法家杨万全说要“学会造势”,“势”即对比。一主次分明,突出主笔,二要注意宽窄,三要疏密得当,四要空白均匀,五要收放自如,六是纵横连断。写独体字要突出主笔,如“前”字是顶横作主笔,“金”字是撇捺作主笔,写时主笔稍长(舒展),整个字才稳当、美观。写合体字则根据结构及笔画特点来造“势”。如左竖往右靠,“都”字的第二笔竖要往横的右边靠。又如底横往上推,“研”字“开”的第二笔横要往上,写在竖的三分之一处,做到中宫收敛,四方辐射。再如笔画连断,“站”字“立”的点与横相断;撇与上横相断,与下横则相连。在“造势”中感受汉字结构的疏密得当,笔画的变化之美。
6. 练习巩固
实践出真知,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据说怀素为了练好《千字文》,竟足足练了八百本!课标强调:“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学生经过反复描红、临写、仿写,才能熟练把握书写动作。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写字时,学生严谨细致、静心思考的学习习惯也会逐渐形成。
四、开展活动,感受汉字魅力,陶冶情操
写字教学立足于课堂,依托于活动,延伸到课外。围绕“我爱汉字”这一主题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班队会,书法、演讲比赛,字理文字画和手抄报比赛,“啄木鸟”社会实践活动等。孩子们尽情地用画笔描绘着每一个汉字记录着的美丽世界,用稚嫩的笔迹书写着方方正正的汉字,用铿锵激昂的语调抒发着对祖国文字满腔热爱之情。在活动中,他们被汉字的神奇魅力所吸引,被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