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那么,如何提高民族阅读水平呢?笔者认为,就是从小学会阅读,养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要从读好书(选择高雅有益的书)、好读书(培养读书的能力和习惯)入手,通过读书扩大知识领域,培养美好情感,让心灵得到良好发育。
关键词:传统;阅读;渗透;发育;心灵;情怀
引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应突出其人文性。”教育的基础在小学,人文文化学习要从孩子抓起。阅读好书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那些优秀的书籍,把我们和整个世界,和书里书外的世界与人物联系起来,能把我们心中的美好唤醒。
一、从书籍源头做起:用心选书,点亮童心
如何让小学低段的孩子学会悦读呢?首先从源头抓起,选好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书籍。在为孩子们选择书的时候,我们遵循这两个标准:第一,这本书是否在传达爱,讲述什么东西是真善美,真正能够打动他们的心灵。第二,这本书是否让孩子喜闻乐见,是否有意思,是否有利于孩子“悦读”。我们主要参考了三个推荐书目。《金堂县小学分级阅读参考书目》《窦桂梅推荐书目》以及《新教育推荐书目》。我们将书目推荐给家长,由家长自己选择购买,也鼓励孩子们把自己读完的书捐到班上的图书角以供大家一起阅读。
二、从课堂教学抓起:悦读诗文,拓展情怀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反对把语文课变成毫无生命活力的识字课,将一篇课文零敲碎打,搞得支离破碎,学生感到枯燥而兴味索然。为此,笔者针对低段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五段阅读法“读”“想”“说”“评”“写”。如图:
五段阅读
以阅读《静夜思》为例说说五段阅读。
“读一读”:让孩子借助工具书和听范读录音,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想一想”:诗中描写了怎样场景?瀑布的形象如何?
“说一说”:自由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
“评一评”:“挂”“三千尺”“疑”
“写一写”:抄写默写诗句或读后的感受。
在读的过程中综合调动学生感官,加深理解与体验,全方位化育心灵。
三、从读经典抓起:对话先哲,化育心灵
一是经典诗文。例如《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中的“斜”字,古代汉语读“xiá”,跟“花”都是押“ɑ”韵,如果读成了“xié”,感觉不伦不类,也失去了是本身的韵味、美感,得不偿失。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展开想象,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是经典著作。低年级学生要加强优良品格教养,最好读《弟子规》,这是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将传统美德、深刻的哲理贯穿于亲切活泼的小故事中,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希望孩子们读好“天下第一规”,走好人生第一步。
四、学行结合,将心灵感动变为实际行动
我们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调整了《弟子规》朗诵顺序。前边提到了我们班有一个自闭症孩子,他最需要的就是朋友,有了朋友,融入这个集体,对他的症状大有裨益,为了让孩子们更关心他,主动和他做朋友,我将“泛爱众”提到了最前面。也实实在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一个家长因为他上课随时尖叫,因为自己的孩子和他同桌而排斥他,孩子们学会了宽容、接纳、关爱。
五、从读活动抓起:文化生活,美化情操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传统节日举行阅读活动。
比如去年端午节来临,我制订了适合一年级孩子的民俗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读讲屈原的故事,和家人买艾叶、挂香蒲、包粽子、吃咸鸭蛋……切身体会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再比如去年春节,让孩子们和家长购年货、看春晚、贴春联、写春联、背过新年的诗……一个传统节日,从收集资料到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感受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情。
其次抓住日常阅读活动契机
比如一年級上学期,让那些胆大的孩子冲锋在前,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在QQ群发出“温馨提示”,告知家长近期活动安排,指导家长在家中如何协助孩子准备,并且提前一周推送学生名单,做好充足准备,让孩子深深体会到只要参与,一切皆有可能,增强荣誉感,一路向上,勇往直前。一年级下学期,便按学号参加“课前五分钟”,内容也由自由式上升为主题式,比如开学伊始,结合清明节,开展“缅怀英烈故事展播”和“清明组诗”,母亲节前后开展“献给妈妈的诗”“这就是母亲”故事联播,六月结合学校的防溺水教育。
结语
对孩子们来说,这只是人生迈出的几步。我投下这枚阅读的石子,在学生的心中荡起圈圈涟漪,希望永不停止,能将他们送到更远的地方。在今后的阅读之中,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光芒。这种光芒将与儿童的内心交相辉映。也要用儿童阅读去塑造儿童美好的人格,更要用中华文化去创造一个民族美丽的未来。
参考资料
[1]乔叶,阳光地带,小学生作文辅导(作文与阅读版),2008年09期.
[2]韩莉,我看第一课时——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的有效性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04期.
关键词:传统;阅读;渗透;发育;心灵;情怀
引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应突出其人文性。”教育的基础在小学,人文文化学习要从孩子抓起。阅读好书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那些优秀的书籍,把我们和整个世界,和书里书外的世界与人物联系起来,能把我们心中的美好唤醒。
一、从书籍源头做起:用心选书,点亮童心
如何让小学低段的孩子学会悦读呢?首先从源头抓起,选好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书籍。在为孩子们选择书的时候,我们遵循这两个标准:第一,这本书是否在传达爱,讲述什么东西是真善美,真正能够打动他们的心灵。第二,这本书是否让孩子喜闻乐见,是否有意思,是否有利于孩子“悦读”。我们主要参考了三个推荐书目。《金堂县小学分级阅读参考书目》《窦桂梅推荐书目》以及《新教育推荐书目》。我们将书目推荐给家长,由家长自己选择购买,也鼓励孩子们把自己读完的书捐到班上的图书角以供大家一起阅读。
二、从课堂教学抓起:悦读诗文,拓展情怀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反对把语文课变成毫无生命活力的识字课,将一篇课文零敲碎打,搞得支离破碎,学生感到枯燥而兴味索然。为此,笔者针对低段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五段阅读法“读”“想”“说”“评”“写”。如图:
五段阅读
以阅读《静夜思》为例说说五段阅读。
“读一读”:让孩子借助工具书和听范读录音,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想一想”:诗中描写了怎样场景?瀑布的形象如何?
“说一说”:自由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
“评一评”:“挂”“三千尺”“疑”
“写一写”:抄写默写诗句或读后的感受。
在读的过程中综合调动学生感官,加深理解与体验,全方位化育心灵。
三、从读经典抓起:对话先哲,化育心灵
一是经典诗文。例如《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中的“斜”字,古代汉语读“xiá”,跟“花”都是押“ɑ”韵,如果读成了“xié”,感觉不伦不类,也失去了是本身的韵味、美感,得不偿失。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展开想象,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是经典著作。低年级学生要加强优良品格教养,最好读《弟子规》,这是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将传统美德、深刻的哲理贯穿于亲切活泼的小故事中,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希望孩子们读好“天下第一规”,走好人生第一步。
四、学行结合,将心灵感动变为实际行动
我们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调整了《弟子规》朗诵顺序。前边提到了我们班有一个自闭症孩子,他最需要的就是朋友,有了朋友,融入这个集体,对他的症状大有裨益,为了让孩子们更关心他,主动和他做朋友,我将“泛爱众”提到了最前面。也实实在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一个家长因为他上课随时尖叫,因为自己的孩子和他同桌而排斥他,孩子们学会了宽容、接纳、关爱。
五、从读活动抓起:文化生活,美化情操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传统节日举行阅读活动。
比如去年端午节来临,我制订了适合一年级孩子的民俗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读讲屈原的故事,和家人买艾叶、挂香蒲、包粽子、吃咸鸭蛋……切身体会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再比如去年春节,让孩子们和家长购年货、看春晚、贴春联、写春联、背过新年的诗……一个传统节日,从收集资料到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感受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情。
其次抓住日常阅读活动契机
比如一年級上学期,让那些胆大的孩子冲锋在前,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在QQ群发出“温馨提示”,告知家长近期活动安排,指导家长在家中如何协助孩子准备,并且提前一周推送学生名单,做好充足准备,让孩子深深体会到只要参与,一切皆有可能,增强荣誉感,一路向上,勇往直前。一年级下学期,便按学号参加“课前五分钟”,内容也由自由式上升为主题式,比如开学伊始,结合清明节,开展“缅怀英烈故事展播”和“清明组诗”,母亲节前后开展“献给妈妈的诗”“这就是母亲”故事联播,六月结合学校的防溺水教育。
结语
对孩子们来说,这只是人生迈出的几步。我投下这枚阅读的石子,在学生的心中荡起圈圈涟漪,希望永不停止,能将他们送到更远的地方。在今后的阅读之中,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光芒。这种光芒将与儿童的内心交相辉映。也要用儿童阅读去塑造儿童美好的人格,更要用中华文化去创造一个民族美丽的未来。
参考资料
[1]乔叶,阳光地带,小学生作文辅导(作文与阅读版),2008年09期.
[2]韩莉,我看第一课时——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的有效性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