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语言,它通过形象传递信息,从而沟通人类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类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是人类认识自身和世界的一种特殊手段。艺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惊人的魅力!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的孩子,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成功,会到达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新课程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抓住学生喜爱艺术的心理,如何把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引入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让学生能在艺术般的语文教学中感悟文化,享受幸福,以此解放我们的语文教学呢?
1.借助音乐渲染情境,铺垫情感。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运用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铺垫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只是选取的音乐,要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要和谐,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与学生引起共鸣的目的。在新课开始时播放音乐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也可以是在教学重点段,通过音乐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
1.1用音乐导入新课:一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开场白,能起到抛砖引玉、创设氛围、调节情绪之效,达到曲在此而意在彼。目的是为了“引出”,它是一折“垫戏”,垫得好,可起烘云托月之效,曲已是“百尺竿头”,意却要“更进一步”。
1.2用音乐创设氛围:能让每一个同学“入戏”,可算是教学上的高境界了。这里创设氛围便尤其显得重要。播放的乐曲能让学生随其喜而喜,随其悲而悲,随其怒而愤,随其虑而忧……从而进入角色,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情境创设能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提供更为直观、更为具体的形象。同时,也可唤起他们记忆中的有关表象,为大脑进行再创造思维奠定基础。因此,我常采用一些创设情境的办法:辑录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音:(雨声、流水声、鸟鸣声、各种车子的鸣叫声……)用音响渲染气氛创设情境;配制挂图和投影;用直观场景创设情境;编排小品表演,创设情境;运用录像,创设情境……如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运用头饰、投影的同时,播放蛙鸣声,创设情境,用听觉效果增强视觉效果,使学生感到新颖、别致,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保持他们乐学的高昂情绪。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应如此。教学不应是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根据年段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保持着乐学的激情。
①操作式。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比赛、画图、唱歌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智能发展。例如:教学《小池塘》、《鲜花和星星》时,让学生根据课文、诗意作画,变文字为画面,从文字进入情境,让学生学得更活、更实。
唱歌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唱歌能活跃气氛,激活思维,发展想象。因此在教《江南》、《家》等课文时,可以变背为唱,“使学生获得比其他形式更直接丰富、更生动的感受”。
②游戏式。游戏能激发兴趣,引起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想象,认识世界。如《秋姑娘的信》这课的教学,可设计游戏活动,让一位小朋友扮演秋姑娘送信;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时,可让学生把自己变成小青蛙,向朋友们打听“做什么事最快乐”,这样融观察、复述于游戏之中,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③表演式。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这种强烈的表现就是用动作来进行表演,由孩子们自己进行以动作为基础的课文表演,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活创造意识,维持乐学情趣。
2.借助绘画再现情境,积淀情感。国画艺术讲究“留白”,在墨分五色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任人遐思,可以是长空万里,也可以是碧水千顷。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要讲点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驰骋思想的骏马,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去创思。教学中借助课堂的留白让学生通过绘画去“补白”,进一步激发心中的情感,因为图画是形象的,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
2.1巧用简笔画:在用绘画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简笔画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艺术的直观手段,它通过运用简洁、洗练的绘画语言,勾勒出事物的大概轮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恰当灵活地使用简笔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讲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时,让学生尽情的展开想象在庐山不同的地方云雾还会像什么,并请学生到黑板上随手通过简笔画勾勒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清楚地感知了庐山景色的秀丽。
2.2看图入境、绘画悟情: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或表现课文的中心,或揭示课文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现故事情节,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则会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我制作了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了《庐山云雾》后,再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此景,爱好音乐的同学可以挑选一段合适的音乐来抒发自己此时的心情,并以音乐作为背景进行配乐朗读。这样,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迁移了,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使语文与音乐、美术相融合,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艺术美。
1.借助音乐渲染情境,铺垫情感。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运用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铺垫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只是选取的音乐,要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要和谐,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与学生引起共鸣的目的。在新课开始时播放音乐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也可以是在教学重点段,通过音乐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
1.1用音乐导入新课:一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开场白,能起到抛砖引玉、创设氛围、调节情绪之效,达到曲在此而意在彼。目的是为了“引出”,它是一折“垫戏”,垫得好,可起烘云托月之效,曲已是“百尺竿头”,意却要“更进一步”。
1.2用音乐创设氛围:能让每一个同学“入戏”,可算是教学上的高境界了。这里创设氛围便尤其显得重要。播放的乐曲能让学生随其喜而喜,随其悲而悲,随其怒而愤,随其虑而忧……从而进入角色,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情境创设能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提供更为直观、更为具体的形象。同时,也可唤起他们记忆中的有关表象,为大脑进行再创造思维奠定基础。因此,我常采用一些创设情境的办法:辑录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音:(雨声、流水声、鸟鸣声、各种车子的鸣叫声……)用音响渲染气氛创设情境;配制挂图和投影;用直观场景创设情境;编排小品表演,创设情境;运用录像,创设情境……如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运用头饰、投影的同时,播放蛙鸣声,创设情境,用听觉效果增强视觉效果,使学生感到新颖、别致,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保持他们乐学的高昂情绪。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应如此。教学不应是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根据年段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保持着乐学的激情。
①操作式。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比赛、画图、唱歌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智能发展。例如:教学《小池塘》、《鲜花和星星》时,让学生根据课文、诗意作画,变文字为画面,从文字进入情境,让学生学得更活、更实。
唱歌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唱歌能活跃气氛,激活思维,发展想象。因此在教《江南》、《家》等课文时,可以变背为唱,“使学生获得比其他形式更直接丰富、更生动的感受”。
②游戏式。游戏能激发兴趣,引起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想象,认识世界。如《秋姑娘的信》这课的教学,可设计游戏活动,让一位小朋友扮演秋姑娘送信;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时,可让学生把自己变成小青蛙,向朋友们打听“做什么事最快乐”,这样融观察、复述于游戏之中,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③表演式。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这种强烈的表现就是用动作来进行表演,由孩子们自己进行以动作为基础的课文表演,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活创造意识,维持乐学情趣。
2.借助绘画再现情境,积淀情感。国画艺术讲究“留白”,在墨分五色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任人遐思,可以是长空万里,也可以是碧水千顷。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要讲点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驰骋思想的骏马,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去创思。教学中借助课堂的留白让学生通过绘画去“补白”,进一步激发心中的情感,因为图画是形象的,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
2.1巧用简笔画:在用绘画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简笔画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艺术的直观手段,它通过运用简洁、洗练的绘画语言,勾勒出事物的大概轮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恰当灵活地使用简笔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讲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时,让学生尽情的展开想象在庐山不同的地方云雾还会像什么,并请学生到黑板上随手通过简笔画勾勒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清楚地感知了庐山景色的秀丽。
2.2看图入境、绘画悟情: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或表现课文的中心,或揭示课文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现故事情节,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则会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我制作了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了《庐山云雾》后,再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此景,爱好音乐的同学可以挑选一段合适的音乐来抒发自己此时的心情,并以音乐作为背景进行配乐朗读。这样,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迁移了,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使语文与音乐、美术相融合,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