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体育教学器材利用現状
体育器材作为体育课的教学辅助教具,在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过,不仅仅是学生,就连有些老师都对体育器材的应用不甚了解,有些片面地将“健身器材”与“体育教学教具”混为一谈,进而造成了很多体育教学器材难以充分地体现其功能。
2 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认知误区
谈及“器材”,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只有设备才能够被称之为器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篮球、足球等可见性比较强的器材上,其实,伴随着高科技技术在体育运动教学中的不断推广与应用,百米测距器、跳绳计数器等充分体现高科技水平的现代化体育器材已经走入了校园环境,而且通过广大师生的实践应用,很多体育器材也在不断地优化和改进。
说到“器材”,人们会普遍认为其功能性是较为单一的,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并不是这样,体育场地器材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一物多用,至于说什么样的器材在哪些体育锻炼项目中可以重复利用,或者说哪些体育器材可以跨项目使用,并没有一定之规,只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才智和想象力去挖掘体育器材的“一物多用”功能,就能够让这些体育器材在多个体育教学中发挥作用。
3 当前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科学优化方向
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体育思想家马约翰说过“体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的、智育的、道德的等诸方面。体育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非仅限于身体教育。”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体育活动的综合性与多变性本身就较强,体育器材的利用也应当遵循严谨、务实、科学的方式开展,从而让体育教学更能够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
其一,改变思维模式,重视体育器材的科学规划。从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中不难看出,现代文明社会的体育比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科技体育器材的比拼,虽然在体育教学中不至于出现那么激烈的竞争,但是也应当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传递体育器材科学规划与利用的这种理念。譬如说在学生们的标枪投掷训练中,老师应当为学生们讲解不同材质的标枪,其在遇到“风阻”之后可能会对成绩造成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同材质的标枪。
其二,摒弃错误观点,优化体育器材的应用潜力。对抗性体育运动锻炼是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在这些体育运动中,体育器材的实际应用也相对较少,因此很多体育老师也乐见于学生开展这些活动。然而这绝非代表着这些体育器材的实际功能仅限于体育运动项目本身,必须要引导学生将体育器材综合起来利用,进而充分地发挥出其潜力。例如,在对抗性较强的足球训练中,老师可以将百米测距器放在边线的位置,通过学生不断地在球场上的奔跑,综合测评其比赛阶段的奔跑距离、平均速度、瞬间爆发力等数据,便于学生在赛后对自身体能状态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提升成绩。
其三,倡导先进方式,助力体育器材的改进。考虑到地缘因素的差异性,很多体育器材在户外实际应用中会明显存在不同,作为体育老师,不应当教条地“套用”体育器材的应用方式,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针对体育器材的基本作用来开展“本土化”改造,从而使其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果客观条件具备的话,完全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这项工作,毕竟这些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的频次和频率都较高,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体育器材的改进而言更具有针对性。
需要着重注意的是,体育器材的优化和改进,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律,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不仅看似幼稚,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体育老师在没有对改良之后的器材经过安全测评的情况下不应当交由学生们使用,避免让学生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危险。尤其是需要考虑到尽管从年龄结构上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处于成年人阶段,可是其自控能力以及身体机能的有效参数并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进行锻炼极易造成肌肉拉伤等意外状况出现。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户外体育器材和室内体育器材混用、乱用的情况出现。
4 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发展方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能够最大化地让体育器材发挥作用,在体育器材的制作上往往注重和强调其“功能性”,这固然是能够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运用好这些器材,但是其实也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在科学技术不断升级的当下,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也应当对于体育器材的安全性优化引起重视。通过软胶材料的接力棒、碳纤维材质的单双杠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起到保护作用的体育器材应用可以看出,体育器材与高科技技术之间的融合与衔接绝非是一句空谈,二者之间是由很多可以充分衔接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给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目标,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器材作为专业的辅助性教学教具,能够发挥的作用显然是无可替代的,不过也需要慎用、巧用才能够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黄冈科技职业学院)
体育器材作为体育课的教学辅助教具,在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过,不仅仅是学生,就连有些老师都对体育器材的应用不甚了解,有些片面地将“健身器材”与“体育教学教具”混为一谈,进而造成了很多体育教学器材难以充分地体现其功能。
2 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认知误区
谈及“器材”,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只有设备才能够被称之为器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篮球、足球等可见性比较强的器材上,其实,伴随着高科技技术在体育运动教学中的不断推广与应用,百米测距器、跳绳计数器等充分体现高科技水平的现代化体育器材已经走入了校园环境,而且通过广大师生的实践应用,很多体育器材也在不断地优化和改进。
说到“器材”,人们会普遍认为其功能性是较为单一的,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并不是这样,体育场地器材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一物多用,至于说什么样的器材在哪些体育锻炼项目中可以重复利用,或者说哪些体育器材可以跨项目使用,并没有一定之规,只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才智和想象力去挖掘体育器材的“一物多用”功能,就能够让这些体育器材在多个体育教学中发挥作用。
3 当前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科学优化方向
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体育思想家马约翰说过“体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的、智育的、道德的等诸方面。体育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非仅限于身体教育。”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体育活动的综合性与多变性本身就较强,体育器材的利用也应当遵循严谨、务实、科学的方式开展,从而让体育教学更能够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
其一,改变思维模式,重视体育器材的科学规划。从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中不难看出,现代文明社会的体育比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科技体育器材的比拼,虽然在体育教学中不至于出现那么激烈的竞争,但是也应当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传递体育器材科学规划与利用的这种理念。譬如说在学生们的标枪投掷训练中,老师应当为学生们讲解不同材质的标枪,其在遇到“风阻”之后可能会对成绩造成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同材质的标枪。
其二,摒弃错误观点,优化体育器材的应用潜力。对抗性体育运动锻炼是高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在这些体育运动中,体育器材的实际应用也相对较少,因此很多体育老师也乐见于学生开展这些活动。然而这绝非代表着这些体育器材的实际功能仅限于体育运动项目本身,必须要引导学生将体育器材综合起来利用,进而充分地发挥出其潜力。例如,在对抗性较强的足球训练中,老师可以将百米测距器放在边线的位置,通过学生不断地在球场上的奔跑,综合测评其比赛阶段的奔跑距离、平均速度、瞬间爆发力等数据,便于学生在赛后对自身体能状态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提升成绩。
其三,倡导先进方式,助力体育器材的改进。考虑到地缘因素的差异性,很多体育器材在户外实际应用中会明显存在不同,作为体育老师,不应当教条地“套用”体育器材的应用方式,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针对体育器材的基本作用来开展“本土化”改造,从而使其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果客观条件具备的话,完全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这项工作,毕竟这些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的频次和频率都较高,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体育器材的改进而言更具有针对性。
需要着重注意的是,体育器材的优化和改进,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律,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不仅看似幼稚,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体育老师在没有对改良之后的器材经过安全测评的情况下不应当交由学生们使用,避免让学生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危险。尤其是需要考虑到尽管从年龄结构上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处于成年人阶段,可是其自控能力以及身体机能的有效参数并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进行锻炼极易造成肌肉拉伤等意外状况出现。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户外体育器材和室内体育器材混用、乱用的情况出现。
4 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发展方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能够最大化地让体育器材发挥作用,在体育器材的制作上往往注重和强调其“功能性”,这固然是能够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运用好这些器材,但是其实也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在科学技术不断升级的当下,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也应当对于体育器材的安全性优化引起重视。通过软胶材料的接力棒、碳纤维材质的单双杠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起到保护作用的体育器材应用可以看出,体育器材与高科技技术之间的融合与衔接绝非是一句空谈,二者之间是由很多可以充分衔接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给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目标,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器材作为专业的辅助性教学教具,能够发挥的作用显然是无可替代的,不过也需要慎用、巧用才能够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黄冈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