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及数控机床电气装调能力领域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对“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进行重构,建立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邓健平(1967-),女,湖南株洲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南 株洲 41200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83-02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数控机床电气装调、控制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2011年该课程被列为学院的课改课程,我们按照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重新构建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建立起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与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方案相比,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方案打破了职业教育中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分析、整理典型职业活动工作过程的前提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进行重构。这种知识构架以职业活动、项目和任务为中心,凡是与工作任务有关的知识都纳入教学中,无关的知识尽量不讲。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是:数控机床电气调试工、数控机床维修工、数控设备售后服务、数控机床电气设计人员等。通过现场调研,并通过分析和整合,可知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技能范围为:机床电气控制、典型CNC系统、数控机床检测装置、伺服控制系统和PLC技术应用等。我们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状况、教学环境与硬件条件等确定该课程包括3个学习情境(以50学时为例):
学习情境1:FANUC 0i数控车床的电气安装与调试(共24学时)。
任务1:刀架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6学时);
任务2:FANUC 0i系统的安装与调试(10学时);
任务3:FANUC PLC控制润滑系统的设计与调试(8学时)。
学习情境2:SINUMERIK 802数控铣床的电气安装与调试(共18学时)。
任务1:SINUMERIK 802系统的安装与调试(8学时);
任务2:S7-200 PLC控制主轴系统的设计与调试(10学时)。
学习情境3:HNC-21加工中心的电气安装与调试(共8学时)。
任务1:HNC-21系统的安装与调试(8学时)。
2.实施方案示例
下面以学习情境1 FANUC 0i 数控车床的电气安装与调试——任务2 FANUC 0i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为例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
二、教法设计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尽快掌握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立即从事岗位工作,缩短就业的不适应期。本课程中许多知识和技能属于应用性的,应在学中做、做中学。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执行。主要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法。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体系。
本课程以典型系统数控机床为载体,设计和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以典型系统数控机床电气安装调试为主线,经过导学及知识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交替进行各种真实工作过程背景下的操作和训练,教、学、做合一,教师配合指导、答疑、评价,将理论知识的运用置于一个真实的项目中展开,项目完成后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和控制系统设计的知识、技能。
此外,推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教学、真实生产环境教学等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难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三、考核设计
为了配合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本课程建立了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标准。我们对传统的笔试闭卷且“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加以大胆的改革,课程的考核采用了“6C”模式(C是指Combine with),即6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教师、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
课程成绩由四项内容组成:项目考核(60%)+笔试(30%)+小组互评(5%)+自评(5%)=总成绩。项目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每个学习项目中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采用现场考核的形式;笔试主要综合测试学生对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和控制系统设计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小组互评由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职业能力考核,包括学习态度、敬业精神、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四、教师要求
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除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具有设计和应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能力。
一个没有企业经验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从根源上促进人才培养。
五、改革前后比较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重构后,与改革前的情况比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不同。
1.课程体系
改革前虽然初步实现了课程设置的综合化,但理论和实践教学仍采用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因缺乏“载体”,造成理论实践脱节,学生不会学以致用。
改革后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科学准确地选择了“载体”,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统一。
2.课程内容
改革前的课程内容结构是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进行的,实践环节以实验、实习、实训的形式单独进行。
改革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是理论实践融合的一体化课程结构。实验、实习、实训是根据工作过程需要设计的一个整体,根据工作过程来系统化。
3.教学方法
改革前课程的理论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以验证性实验和模拟实训为主。
改革后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
4.教学条件
改革前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均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素质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初步实现课内外教学立体化,但对职业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快速顶岗能力较差。
改革后课程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创设学习情境使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合二为一;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校本教材建设;注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六、结论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重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经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
总之,课程体系改革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人才的培养,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同样如此。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反思,为社会培养出更适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邓健平(1967-),女,湖南株洲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南 株洲 41200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83-02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数控机床电气装调、控制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2011年该课程被列为学院的课改课程,我们按照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重新构建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建立起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与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方案相比,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方案打破了职业教育中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分析、整理典型职业活动工作过程的前提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进行重构。这种知识构架以职业活动、项目和任务为中心,凡是与工作任务有关的知识都纳入教学中,无关的知识尽量不讲。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是:数控机床电气调试工、数控机床维修工、数控设备售后服务、数控机床电气设计人员等。通过现场调研,并通过分析和整合,可知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技能范围为:机床电气控制、典型CNC系统、数控机床检测装置、伺服控制系统和PLC技术应用等。我们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状况、教学环境与硬件条件等确定该课程包括3个学习情境(以50学时为例):
学习情境1:FANUC 0i数控车床的电气安装与调试(共24学时)。
任务1:刀架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6学时);
任务2:FANUC 0i系统的安装与调试(10学时);
任务3:FANUC PLC控制润滑系统的设计与调试(8学时)。
学习情境2:SINUMERIK 802数控铣床的电气安装与调试(共18学时)。
任务1:SINUMERIK 802系统的安装与调试(8学时);
任务2:S7-200 PLC控制主轴系统的设计与调试(10学时)。
学习情境3:HNC-21加工中心的电气安装与调试(共8学时)。
任务1:HNC-21系统的安装与调试(8学时)。
2.实施方案示例
下面以学习情境1 FANUC 0i 数控车床的电气安装与调试——任务2 FANUC 0i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为例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
二、教法设计
“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尽快掌握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立即从事岗位工作,缩短就业的不适应期。本课程中许多知识和技能属于应用性的,应在学中做、做中学。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执行。主要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法。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体系。
本课程以典型系统数控机床为载体,设计和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以典型系统数控机床电气安装调试为主线,经过导学及知识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交替进行各种真实工作过程背景下的操作和训练,教、学、做合一,教师配合指导、答疑、评价,将理论知识的运用置于一个真实的项目中展开,项目完成后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和控制系统设计的知识、技能。
此外,推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教学、真实生产环境教学等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难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三、考核设计
为了配合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本课程建立了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标准。我们对传统的笔试闭卷且“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加以大胆的改革,课程的考核采用了“6C”模式(C是指Combine with),即6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教师、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
课程成绩由四项内容组成:项目考核(60%)+笔试(30%)+小组互评(5%)+自评(5%)=总成绩。项目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每个学习项目中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采用现场考核的形式;笔试主要综合测试学生对数控机床电气装调和控制系统设计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小组互评由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职业能力考核,包括学习态度、敬业精神、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四、教师要求
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除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具有设计和应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能力。
一个没有企业经验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从根源上促进人才培养。
五、改革前后比较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重构后,与改革前的情况比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不同。
1.课程体系
改革前虽然初步实现了课程设置的综合化,但理论和实践教学仍采用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因缺乏“载体”,造成理论实践脱节,学生不会学以致用。
改革后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科学准确地选择了“载体”,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统一。
2.课程内容
改革前的课程内容结构是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进行的,实践环节以实验、实习、实训的形式单独进行。
改革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是理论实践融合的一体化课程结构。实验、实习、实训是根据工作过程需要设计的一个整体,根据工作过程来系统化。
3.教学方法
改革前课程的理论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以验证性实验和模拟实训为主。
改革后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
4.教学条件
改革前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均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素质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初步实现课内外教学立体化,但对职业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快速顶岗能力较差。
改革后课程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创设学习情境使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合二为一;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校本教材建设;注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六、结论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控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课程重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经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
总之,课程体系改革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人才的培养,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同样如此。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反思,为社会培养出更适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