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应用双平面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 2014年5月收治的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6~65岁,平均40.9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爆炸伤2例,砸伤2例。清创后皮肤缺损4.5 cm×2.0 cm~20.0 cm×10.0 cm,平均8.7 cm×5.8 cm。胫骨缺损6.0~20.0 cm,平均11.0 cm。所有患者应用Ilizarov技术进行双平面截骨骨搬移。3例骨缺损位于胫骨近端,在远端进行双平面截骨,向近端行同向逆行骨搬移;6例骨缺损位于胫骨中段,分别从胫骨近端和远端进行截骨,由两端向中央行相向骨搬移;3例骨缺损位于胫骨远端,在近端进行双平面截骨,向远端行同向顺行骨搬移。3例先行皮瓣转移术闭合伤口,1例胫骨部分短缩后伤口直接闭合,其余8例搬移过程中,伤口保持开放,直至断端对接。记录骨搬移时间、延长指数、创面愈合时间、延长区固化时间、缺损端对接后愈合时间、外固定时间和外固定指数。采用Ilizarov方法与应用学会(ASAMI)评分标准进行骨愈合和功能评价。
结果外固定架拆除后随访(30.0±5.6)个月(12~36个月)。所有骨缺损和皮肤均顺利愈合,无感染复发或截肢。骨搬移时间(55.4±26.2)d(30~125 d),延长指数(5.0±0.6) d/cm(3.9~6.3 d/cm),创面愈合时间(3.6±1.4)个月(1.5~6个月),延长区固化时间(10.9±3.8)个月(4~18个月),缺损端对接后愈合时间(8.4±3.8)个月(3~16.5个月),外固定时间(12.5±4.1)个月(5~18个月),外固定指数(1.2±0.3)个月/cm(0.8~2个月/cm)。按ASAMI评分标准:骨愈合为优7例(58%),差5例(42%);功能结果为优9例(75%),良3例(25%)。
结论双平面截骨骨搬移能明显缩短骨搬移时间和患者佩戴外固定架的时间,是治疗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