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济宗杨岐派在两宋之际很有影响,代表人物是士珪和宗杲。士珪(1083—1146),字粹中,成都人,俗姓史氏。年十三,于大慈寺落发。年十八出川东游,遍参诸方。登舒州龙门,于佛眼清远言下大悟,嗣其法,为临济宗杨岐派南岳下十五世。继佛眼住褒禅。靖康改元,移庐山东林,以兵乱退居分宁西峰。入闽,住圣泉、鼓山,迁雁荡能仁、温州龙翔。士珪住褒禅山时,东偏植竹而为退居之处,名曰竹庵,有诗曰:“种竹百余个,结茅三两间。才通溪上路,不碍屋头山。黄叶水去住,白云风往还。平生只这是,道者少机关。”(《云卧纪谈》卷下)此后禅林称其为“竹庵珪”或“珪竹庵”。《续古尊宿语要》第六集辰收录《竹庵珪和尚语》,皆为上堂法语。他的诗颂则散见于各禅籍,《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七收有《东林和尚、云门庵主颂古》,为士珪与宗杲所作颂古各一百一十篇。此外,《云卧纪谈》《人天眼目》《禅宗杂毒海》《声画集》还收有他若干诗颂。
士珪少好作诗,携诗卷与士大夫游。晚年禅学精进,诗禅皆为时人推崇。其所交往的士大夫甚多,知名者有陈瓘、李纲、韩驹、吕本中、张元干等。士珪曾与韩驹论诗曰:“鲁直《清江引》‘浑家醉着篷底眠,舟在寒沙夜潮落’,说尽渔父快活。”(《诗人玉屑》卷八引《陵阳先生室中语》)可见他颇为熟悉黄庭坚的诗歌。韩驹评价士珪曰:“直自三湘到七闽,无人不道竹庵名。诗如雪窦加奇峭,禅似云居更妙明。”(《陵阳集》卷四《送东林珪老游闽五绝句》之四)这首诗并非夸张的恭维,而是有相当的写实成分。南宋周孚回忆道:“龚良臣无恙日,手抄珪粹中诗数十篇见遗。”(《蠹斋铅刀编》卷四)王庭珪也曾手抄士珪诗,并评价:“珪粹中尝有诗送余乡人彭青老,兼以见寄,且叙云:‘为异时莲社之依。’其诗盖从三摩钵底来,不假雕镌而放逸自在。”(《卢溪文集》卷四十九《题珪粹中偈后》)足可见士珪的诗在当时很受士大夫欢迎。
士珪送彭青老的诗偈,未见于诸禅籍和诗选,《全宋诗》也未收录,其诗共二首,试录如下:
芒鞋竹杖西出关,行尽千山与万山。黄尘乌帽不埋没,丹霞选佛非选官。
请君抬起幞头脚,向上犹有二四着。再拜更问王老师,老师规模难摸索。
彭青老大约是参禅的居士。第一首“芒鞋竹杖”语本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黄尘乌帽”语本黄庭坚《呈外舅孙莘老》“九陌黄尘乌帽底”,“选佛非选官”用丹霞天然禅师公案。诗中勉励彭青老游方参禅,选官不如选佛。第二首“幞头脚”为乌帽系在脑后的带子,“王老师”指唐南泉普愿禅师,诗意谓彭青老应当向上一路,参究南泉之禅。
士珪的颂古一百一十篇,大都属于“不假雕镌而放逸自在”的风格,保持了禅门的本色,试举两首为例:
少室山前风过耳,九年人事随流水。若还不是弄潮人,切须莫入洪波里。
江西一喝动乾坤,大用全机是灭门。三日耳聋风过树,累他黄蘗丧儿孙。
前一首是颂达磨大师九年面壁公案,“少室山前”指嵩山少林寺所在地。后一首颂马祖喝百丈三日耳聋公案,“江西”代指马祖,《景德传灯录》称马祖为“江西道一禅师”。此“喝”由百丈怀海传给弟子黄檗希运,黄檗再传给临济义玄,丛林称为“临济喝”。由此可见,士珪的颂古主要是正面赞颂古德的遗事,扣合公案主题。当然,他的颂古中也有部分属于“绕路说禅”的形式,使用意象语言来暗示公案,如: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
这首所颂的公案是:南阳忠国师一日唤侍者,侍者应喏,如是三召三应。国师云:“将谓吾辜负汝,却是汝辜负吾。”然而颂中全然未及公案的只言词组,仿佛是一首平常的送行诗,其象征的禅意令人费解。就这一点来说,他可算得上是“诗如雪窦加奇峭”。
南渡前后,江西诗派在诗坛影响甚大,士珪所交往的韩驹、吕本中皆是诗派的中坚。此诗派中人多师法苏轼、黄庭坚,好作题画诗,包括祖可、善权、如璧三诗僧在内皆如此。士珪的爱好大致与之相类,《声画集》今存其题画诗二首,其中《观行上座所作维摩问疾图》颇有特点:
道人眈眈痴虎头,了然电转开双眸。枯木已死寒岩秋,定中霹雳摧四牛。起来下笔不能休,新诗字字蟠银钩。发其余者漫不收,散而纵横为九流。我观此画真其尤,病维摩诘小有瘳。文殊大士从之游,彼上人者难对酬。两公文章虎而彪,万古凡马空骅骝。向来曹韩与韦侯,笔端亦尝知此否?世间画本多山丘,阅人何翅如传邮。对此可以销百忧,先生胡为吟四愁。
此诗所用体裁为“柏梁体”,句句押韵,一韵到底。诗的前两句谓行上座如画家顾恺之(顾虎头)有画痴,目光炯炯,了然明白。“枯木”二句称赞其坐禅不动,兀如枯木,然而禅定中有神力。“霹雳摧四牛”出自法显译《大般涅槃经》卷中:“若复有人,正念坐禅,遇天霹雳,雷电震曜。时有耕者兄弟二人,闻此惊怖,应声而死,又有四牛,亦皆顿绝。而坐禅者,不觉不闻。”接下来四句写行上座从定中起来后,下笔作诗,诗新而字美,而其余力则发散为各种技艺,绘画即是其中之一。“我观此画”四句正面写《维摩问疾图》的内容,维摩示病,文殊问疾,二大士对谈。“兩公文章”四句,喻维摩和文殊二大士如虎彪文采斑斓,又如骏马骅骝,一洗万古凡马空,唐画马名家曹霸、韩干、韦偃都难以画出其神骏。结尾四句说世上图画甚多,然而只有对此《维摩问疾图》可消除忧愁,赞美了此图的宗教力量。诗中用事涉及内外典,有几分以才学为诗的味道。
士珪的好友宗杲是临济宗一代宗师,在当时和后世的禅林地位崇高。宗杲(1089—1163),字昙晦,宣州宁国人,俗姓奚氏。年十三出家,十七落发受具。遍参诸方,从宣州明教绍珵禅师,常请教雪窦拈古颂古及古宿因缘。又从大阳元首座、洞山微和尚、坚侍者三人参究,尽得曹洞宗旨。又先后谒云门宗心印珣禅师、临济宗黄龙派湛堂文准禅师。湛堂殁,谒张商英求塔铭。商英名其庵曰妙喜。谒圆悟克勤于东京天宁,晨夕参请,得契悟,为首座。尚书右丞吕好问(吕本中之父)奏赐号佛日大师。靖康难作,南下,居云居古云门。后避难走湖南,转江西,入福建,筑庵长乐洋屿。丞相张浚请住径山。因与张九成交往,触怒秦桧,追牒谪衡州,数年移衡州。后以朝旨住明州育王,又诏复住径山。孝宗赐号大慧禅师。卒,赐谥普觉。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三十卷传世。宗杲在南宋士大夫中极有声望,据《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称,“士大夫恪诚扣道,亲有契证”者,有李邴、曾开、张九成、蔡枢、江安常、吴伟明、冯楫、吕本中等十八人;“抠衣与列,佩服法言”者,有汪藻、李光、曾几、楼照、汪应辰、汤思退、曹勋、张孝祥等二十一人;“其余空而往,实而归者众矣”。 在禅宗史上,宗杲以提倡“看话禅”知名,开创一代新禅风。所谓“看话禅”,是要禅人就公案中的一句话头死死参究,因此大发疑情,力求穿破语言的铁壁,进入一种前思维、前语言的状态。这可称之为一种语言解构主义的禅。然而,正如同时代提倡“默照禅”的天童正觉禅师一样,这种反对语言文字的禅法并不妨碍宗杲在说法时留下大量文字,包括诗歌文字。《全宋诗》主要据《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录其诗五卷,朱刚、陈珏《宋代禅僧诗辑考》据各禅籍、年谱又收录其诗五十余首,共计有数百首。
宗杲作诗颂,不太讲究文采,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比如他的颂古,大抵保留禅门本色,不求“章绘句”,如下面两首:
金鳌一挈沧溟竭,徒自悠悠泛小舟。今日烟波无可钓,不须新月更为钩。
马驹喝下丧家风,四海从兹信息通。烈火焰中捞得月,巍巍独坐大雄峰。
前一首是颂达磨大师九年面壁公案,写的却是渔父生活,这是典型的“绕路说禅”。后一首是颂马祖喝百丈三日耳聋公案,正面提及“马驹喝下”,“烈火焰中捞得月”比喻被喝耳聋后的豁然悟解,因痛而有得;“大雄峰”是百丈山的代称,颂百丈怀海悟后的境界。整体而言,宗杲的颂古与士珪非常接近,更多地继承了汾阳善昭而非雪窦重显的传统,较为朴质。
宗杲与士大夫之间的酬答,也不过分雕琢文字,语言明白晓畅,不作奇特之语,比如《寄无垢居士》:
上苑玉池方解冻,人闲杨柳又垂春。山堂尽日焚香坐,常忆毗耶杜口人。
无垢居士即张九成,此诗作于绍兴十八年正旦,时在衡州。“焚香坐”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毗耶杜口”用维摩诘居士默然无语入不二法门的故事,代指无垢居士。宗杲和张九成俱受秦桧迫害,所以此诗用修禅之事来安慰对方。
宗杲门下有位掌记室的诗僧,法名庆老,字龟年,号舟峰庵主,词章华赡,颇为参政李邴所赏,“以为得韦苏州风味”。并在祭文中称其为“今洪觉范,古汤慧休”,以古今著名诗僧比况。庆老《自题记容》曰:“检点眉毛太通真,伏犀插脑见精神。霜髭渐茁何妨老,褛褐长披却耐贫。一壑平生专畏影,十方从此倦分身。君看逐块纷无数,孰与清源独角麟。”前四句写形貌,后四句写志趣,非常切合身份。但宗杲却不喜欢这样的诗僧,虽跟从他有年,却不印可,曰:“正如水滴石,一点入不得。”认为正是语言文字为祟,妨碍他入道(见洪迈《夷坚志·乙志》卷十四《庆老诗》,又见《云卧纪谈》卷上)。由于有这样鄙视诗歌的观念,所以宗杲诗颂中极少有格律严谨的五七言律诗,即便使用律诗格式,也较为粗朴,缺乏烹炼之功。如《六湛堂》诗:
非湛非摇此法源,当机莫厌假名存。直须过量英灵汉,方入无边广大门。万境交罗元不二,六窗昼夜未尝昏。翻思庞老事无别,掷剑挥空岂有痕。
这首诗是唱和天童正觉《六湛堂》诗而作。《罗湖野录》卷三记載:“天童觉禅师岁莫过卫寺丞进可之庐,有堂曰‘六湛’,盖取《楞严》‘六处休复,同一湛然’之义。觉作偈云:‘风澜未作见灵源,六处亡归体湛存。诸法性空方得座,一弹指顷顿开门。寒梅篱落春能早,野雪棂窗夜不昏。万象森罗心印印,诸尘超豁妙无痕。’妙喜老师自径山继至,卫命和之。”清道霈禅师《圣箭堂述古》评曰:“或疑二师道合,而言似有顿渐。何也?良以按题发挥,宏智擅美于前;尽力驰骋,大惠夺标于后。又宏智为寺丞说法,故不免步步区区;而大惠直说自己心中所行法门,乃尔浩浩荡荡也。”六湛,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湛然。正觉诗颈联“寒梅篱落”“野雪棂窗”以意象说理,宗杲诗颈联“万境”“六窗”皆出自佛经,直接说禅,仅“掷剑挥空”借事说理,所谓“直说自己心中所行法门”,这正是宗杲禅诗的特点。
其他有关禅门仪式的诗颂,宗杲也不讲文采,单刀直入,风格如临济棒喝,直截根源,无唱叹之味。如《为超禅人下火》:
山下麦黄蚕已断,一队死人送活汉。活人身似铁金刚,即今再入红炉锻。
明明是活人送亡僧下火,却反过来说“死人送活汉”;明明是死人身体硬邦邦,却反过来说活人入红炉锻金刚不坏身。这里“死”与“活”的概念超越了俗谛的认识,而其粗朴的语言中却透露出几分机智的幽默。
宗杲说法时也偶用诗句,比如他到雪峰时正逢建菩提会,被请作普说,问话毕,乃云:“菩提宿将坐重围,劫外时闻木马嘶。寸刃不施魔胆碎,望风先已竖降旗。”(《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三《普说》)虽然宗杲并不提倡“诗禅”,其诗作本身也无多少典范性,然而他毕竟留下《语录》三十卷,其中不少铭赞偈颂,而且作过颂古一百一十则,数量上亦可为禅僧中的大家,特别是他的禅法对士大夫影响甚大,客观上推动了僧诗和士大夫禅诗的创作。临济宗杨岐派宗杲一系,后来出了不少著名诗僧,应该与他留下的诗颂遗产有一定关系。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新书架
《莫砺锋讲宋诗课》
本书为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教授关于宋诗的全新普及著作。全书共分阅读背景、名篇细读、名篇浅释、问题与思考四部分,全面介绍宋诗的概况、宋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精心解读宋诗的名家和名篇,同时展示了作者在研究中的独特思考与心得。作者认为,宋诗与唐诗双峰并峙,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璀璨高峰,却又独具特色。与唐诗相比,宋诗思理深刻,独臻高境,不追求高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这些特征植根于宋代的思想文化背景。各章宏观与微观结合,诗情与学理兼备,语言生动浅近,适合大众阅读。对于扩展学生语文阅读视野、积累传统文化素材,有很好的帮助。书中还配有作者专为本书录制的讲解音频,读者可以扫码收听,通过文字与声音等多媒介的方式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莫砺锋讲宋诗课》,莫砺锋著,平装32开,凤凰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定价48元。
士珪少好作诗,携诗卷与士大夫游。晚年禅学精进,诗禅皆为时人推崇。其所交往的士大夫甚多,知名者有陈瓘、李纲、韩驹、吕本中、张元干等。士珪曾与韩驹论诗曰:“鲁直《清江引》‘浑家醉着篷底眠,舟在寒沙夜潮落’,说尽渔父快活。”(《诗人玉屑》卷八引《陵阳先生室中语》)可见他颇为熟悉黄庭坚的诗歌。韩驹评价士珪曰:“直自三湘到七闽,无人不道竹庵名。诗如雪窦加奇峭,禅似云居更妙明。”(《陵阳集》卷四《送东林珪老游闽五绝句》之四)这首诗并非夸张的恭维,而是有相当的写实成分。南宋周孚回忆道:“龚良臣无恙日,手抄珪粹中诗数十篇见遗。”(《蠹斋铅刀编》卷四)王庭珪也曾手抄士珪诗,并评价:“珪粹中尝有诗送余乡人彭青老,兼以见寄,且叙云:‘为异时莲社之依。’其诗盖从三摩钵底来,不假雕镌而放逸自在。”(《卢溪文集》卷四十九《题珪粹中偈后》)足可见士珪的诗在当时很受士大夫欢迎。
士珪送彭青老的诗偈,未见于诸禅籍和诗选,《全宋诗》也未收录,其诗共二首,试录如下:
芒鞋竹杖西出关,行尽千山与万山。黄尘乌帽不埋没,丹霞选佛非选官。
请君抬起幞头脚,向上犹有二四着。再拜更问王老师,老师规模难摸索。
彭青老大约是参禅的居士。第一首“芒鞋竹杖”语本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黄尘乌帽”语本黄庭坚《呈外舅孙莘老》“九陌黄尘乌帽底”,“选佛非选官”用丹霞天然禅师公案。诗中勉励彭青老游方参禅,选官不如选佛。第二首“幞头脚”为乌帽系在脑后的带子,“王老师”指唐南泉普愿禅师,诗意谓彭青老应当向上一路,参究南泉之禅。
士珪的颂古一百一十篇,大都属于“不假雕镌而放逸自在”的风格,保持了禅门的本色,试举两首为例:
少室山前风过耳,九年人事随流水。若还不是弄潮人,切须莫入洪波里。
江西一喝动乾坤,大用全机是灭门。三日耳聋风过树,累他黄蘗丧儿孙。
前一首是颂达磨大师九年面壁公案,“少室山前”指嵩山少林寺所在地。后一首颂马祖喝百丈三日耳聋公案,“江西”代指马祖,《景德传灯录》称马祖为“江西道一禅师”。此“喝”由百丈怀海传给弟子黄檗希运,黄檗再传给临济义玄,丛林称为“临济喝”。由此可见,士珪的颂古主要是正面赞颂古德的遗事,扣合公案主题。当然,他的颂古中也有部分属于“绕路说禅”的形式,使用意象语言来暗示公案,如: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
这首所颂的公案是:南阳忠国师一日唤侍者,侍者应喏,如是三召三应。国师云:“将谓吾辜负汝,却是汝辜负吾。”然而颂中全然未及公案的只言词组,仿佛是一首平常的送行诗,其象征的禅意令人费解。就这一点来说,他可算得上是“诗如雪窦加奇峭”。
南渡前后,江西诗派在诗坛影响甚大,士珪所交往的韩驹、吕本中皆是诗派的中坚。此诗派中人多师法苏轼、黄庭坚,好作题画诗,包括祖可、善权、如璧三诗僧在内皆如此。士珪的爱好大致与之相类,《声画集》今存其题画诗二首,其中《观行上座所作维摩问疾图》颇有特点:
道人眈眈痴虎头,了然电转开双眸。枯木已死寒岩秋,定中霹雳摧四牛。起来下笔不能休,新诗字字蟠银钩。发其余者漫不收,散而纵横为九流。我观此画真其尤,病维摩诘小有瘳。文殊大士从之游,彼上人者难对酬。两公文章虎而彪,万古凡马空骅骝。向来曹韩与韦侯,笔端亦尝知此否?世间画本多山丘,阅人何翅如传邮。对此可以销百忧,先生胡为吟四愁。
此诗所用体裁为“柏梁体”,句句押韵,一韵到底。诗的前两句谓行上座如画家顾恺之(顾虎头)有画痴,目光炯炯,了然明白。“枯木”二句称赞其坐禅不动,兀如枯木,然而禅定中有神力。“霹雳摧四牛”出自法显译《大般涅槃经》卷中:“若复有人,正念坐禅,遇天霹雳,雷电震曜。时有耕者兄弟二人,闻此惊怖,应声而死,又有四牛,亦皆顿绝。而坐禅者,不觉不闻。”接下来四句写行上座从定中起来后,下笔作诗,诗新而字美,而其余力则发散为各种技艺,绘画即是其中之一。“我观此画”四句正面写《维摩问疾图》的内容,维摩示病,文殊问疾,二大士对谈。“兩公文章”四句,喻维摩和文殊二大士如虎彪文采斑斓,又如骏马骅骝,一洗万古凡马空,唐画马名家曹霸、韩干、韦偃都难以画出其神骏。结尾四句说世上图画甚多,然而只有对此《维摩问疾图》可消除忧愁,赞美了此图的宗教力量。诗中用事涉及内外典,有几分以才学为诗的味道。
士珪的好友宗杲是临济宗一代宗师,在当时和后世的禅林地位崇高。宗杲(1089—1163),字昙晦,宣州宁国人,俗姓奚氏。年十三出家,十七落发受具。遍参诸方,从宣州明教绍珵禅师,常请教雪窦拈古颂古及古宿因缘。又从大阳元首座、洞山微和尚、坚侍者三人参究,尽得曹洞宗旨。又先后谒云门宗心印珣禅师、临济宗黄龙派湛堂文准禅师。湛堂殁,谒张商英求塔铭。商英名其庵曰妙喜。谒圆悟克勤于东京天宁,晨夕参请,得契悟,为首座。尚书右丞吕好问(吕本中之父)奏赐号佛日大师。靖康难作,南下,居云居古云门。后避难走湖南,转江西,入福建,筑庵长乐洋屿。丞相张浚请住径山。因与张九成交往,触怒秦桧,追牒谪衡州,数年移衡州。后以朝旨住明州育王,又诏复住径山。孝宗赐号大慧禅师。卒,赐谥普觉。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三十卷传世。宗杲在南宋士大夫中极有声望,据《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称,“士大夫恪诚扣道,亲有契证”者,有李邴、曾开、张九成、蔡枢、江安常、吴伟明、冯楫、吕本中等十八人;“抠衣与列,佩服法言”者,有汪藻、李光、曾几、楼照、汪应辰、汤思退、曹勋、张孝祥等二十一人;“其余空而往,实而归者众矣”。 在禅宗史上,宗杲以提倡“看话禅”知名,开创一代新禅风。所谓“看话禅”,是要禅人就公案中的一句话头死死参究,因此大发疑情,力求穿破语言的铁壁,进入一种前思维、前语言的状态。这可称之为一种语言解构主义的禅。然而,正如同时代提倡“默照禅”的天童正觉禅师一样,这种反对语言文字的禅法并不妨碍宗杲在说法时留下大量文字,包括诗歌文字。《全宋诗》主要据《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录其诗五卷,朱刚、陈珏《宋代禅僧诗辑考》据各禅籍、年谱又收录其诗五十余首,共计有数百首。
宗杲作诗颂,不太讲究文采,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比如他的颂古,大抵保留禅门本色,不求“章绘句”,如下面两首:
金鳌一挈沧溟竭,徒自悠悠泛小舟。今日烟波无可钓,不须新月更为钩。
马驹喝下丧家风,四海从兹信息通。烈火焰中捞得月,巍巍独坐大雄峰。
前一首是颂达磨大师九年面壁公案,写的却是渔父生活,这是典型的“绕路说禅”。后一首是颂马祖喝百丈三日耳聋公案,正面提及“马驹喝下”,“烈火焰中捞得月”比喻被喝耳聋后的豁然悟解,因痛而有得;“大雄峰”是百丈山的代称,颂百丈怀海悟后的境界。整体而言,宗杲的颂古与士珪非常接近,更多地继承了汾阳善昭而非雪窦重显的传统,较为朴质。
宗杲与士大夫之间的酬答,也不过分雕琢文字,语言明白晓畅,不作奇特之语,比如《寄无垢居士》:
上苑玉池方解冻,人闲杨柳又垂春。山堂尽日焚香坐,常忆毗耶杜口人。
无垢居士即张九成,此诗作于绍兴十八年正旦,时在衡州。“焚香坐”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毗耶杜口”用维摩诘居士默然无语入不二法门的故事,代指无垢居士。宗杲和张九成俱受秦桧迫害,所以此诗用修禅之事来安慰对方。
宗杲门下有位掌记室的诗僧,法名庆老,字龟年,号舟峰庵主,词章华赡,颇为参政李邴所赏,“以为得韦苏州风味”。并在祭文中称其为“今洪觉范,古汤慧休”,以古今著名诗僧比况。庆老《自题记容》曰:“检点眉毛太通真,伏犀插脑见精神。霜髭渐茁何妨老,褛褐长披却耐贫。一壑平生专畏影,十方从此倦分身。君看逐块纷无数,孰与清源独角麟。”前四句写形貌,后四句写志趣,非常切合身份。但宗杲却不喜欢这样的诗僧,虽跟从他有年,却不印可,曰:“正如水滴石,一点入不得。”认为正是语言文字为祟,妨碍他入道(见洪迈《夷坚志·乙志》卷十四《庆老诗》,又见《云卧纪谈》卷上)。由于有这样鄙视诗歌的观念,所以宗杲诗颂中极少有格律严谨的五七言律诗,即便使用律诗格式,也较为粗朴,缺乏烹炼之功。如《六湛堂》诗:
非湛非摇此法源,当机莫厌假名存。直须过量英灵汉,方入无边广大门。万境交罗元不二,六窗昼夜未尝昏。翻思庞老事无别,掷剑挥空岂有痕。
这首诗是唱和天童正觉《六湛堂》诗而作。《罗湖野录》卷三记載:“天童觉禅师岁莫过卫寺丞进可之庐,有堂曰‘六湛’,盖取《楞严》‘六处休复,同一湛然’之义。觉作偈云:‘风澜未作见灵源,六处亡归体湛存。诸法性空方得座,一弹指顷顿开门。寒梅篱落春能早,野雪棂窗夜不昏。万象森罗心印印,诸尘超豁妙无痕。’妙喜老师自径山继至,卫命和之。”清道霈禅师《圣箭堂述古》评曰:“或疑二师道合,而言似有顿渐。何也?良以按题发挥,宏智擅美于前;尽力驰骋,大惠夺标于后。又宏智为寺丞说法,故不免步步区区;而大惠直说自己心中所行法门,乃尔浩浩荡荡也。”六湛,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湛然。正觉诗颈联“寒梅篱落”“野雪棂窗”以意象说理,宗杲诗颈联“万境”“六窗”皆出自佛经,直接说禅,仅“掷剑挥空”借事说理,所谓“直说自己心中所行法门”,这正是宗杲禅诗的特点。
其他有关禅门仪式的诗颂,宗杲也不讲文采,单刀直入,风格如临济棒喝,直截根源,无唱叹之味。如《为超禅人下火》:
山下麦黄蚕已断,一队死人送活汉。活人身似铁金刚,即今再入红炉锻。
明明是活人送亡僧下火,却反过来说“死人送活汉”;明明是死人身体硬邦邦,却反过来说活人入红炉锻金刚不坏身。这里“死”与“活”的概念超越了俗谛的认识,而其粗朴的语言中却透露出几分机智的幽默。
宗杲说法时也偶用诗句,比如他到雪峰时正逢建菩提会,被请作普说,问话毕,乃云:“菩提宿将坐重围,劫外时闻木马嘶。寸刃不施魔胆碎,望风先已竖降旗。”(《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三《普说》)虽然宗杲并不提倡“诗禅”,其诗作本身也无多少典范性,然而他毕竟留下《语录》三十卷,其中不少铭赞偈颂,而且作过颂古一百一十则,数量上亦可为禅僧中的大家,特别是他的禅法对士大夫影响甚大,客观上推动了僧诗和士大夫禅诗的创作。临济宗杨岐派宗杲一系,后来出了不少著名诗僧,应该与他留下的诗颂遗产有一定关系。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新书架
《莫砺锋讲宋诗课》
本书为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教授关于宋诗的全新普及著作。全书共分阅读背景、名篇细读、名篇浅释、问题与思考四部分,全面介绍宋诗的概况、宋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精心解读宋诗的名家和名篇,同时展示了作者在研究中的独特思考与心得。作者认为,宋诗与唐诗双峰并峙,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璀璨高峰,却又独具特色。与唐诗相比,宋诗思理深刻,独臻高境,不追求高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这些特征植根于宋代的思想文化背景。各章宏观与微观结合,诗情与学理兼备,语言生动浅近,适合大众阅读。对于扩展学生语文阅读视野、积累传统文化素材,有很好的帮助。书中还配有作者专为本书录制的讲解音频,读者可以扫码收听,通过文字与声音等多媒介的方式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莫砺锋讲宋诗课》,莫砺锋著,平装32开,凤凰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定价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