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江苏省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检验发现女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男生、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研究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情况低于独生子女、大中城市学生心理健康程度高于小城镇学生。在了解和分析该学院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对策,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促进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心理健康状态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再次提到要加强预防干预。对于高校而言,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利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做好心理健康测查工作,对于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江苏省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分析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全体学生进行测查,共收集2589份有效量表,其中2046份来自本科生,543份来自研究生(包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二) 测查工具与方法
采用方晓义等人(2018)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通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进行网络在线测试。采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录入,选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其中p<0.05时说明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共有2589名学生参加测试,筛查结果如下:一级心理问题95名占3.7﹪;二级心理问题234名占9.1%;三级心理问题420名占16.2%。各年级具体测试结果见下表。
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探究性别、学历层次、是否独生、生源地等属性不同的学生各指标得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如下:
(一)性别差异性检验
性别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焦虑、抑郁、自卑、敏感、冲动、进食问题、睡眠问题、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10个方面男女间差距较大,女生得分均要高于男生。与盖彦成(2016)得出的结果一致,男生女生具有生理上的差异,加上青春期发育阶段的特殊性,导致女生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因此,高校在开展日常管理活动中,需要在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注入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二)学历层次差异性检验
学历层次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敏感、社交恐惧、冲动、强迫、人际关系困扰及学业压力6个方面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差距较大,且都存在本科生的得分高于研究生的趋势。也就是说本科生的心理问题比研究生更加突出。
(三)是否独生差异性检验
是否独生差异检验显示,在幻觉、妄想症状、自卑、冲动和就業压力方面独生与非独生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在幻觉、妄想症状方面,独生学生群体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学生群体;自卑、冲动和就业压力3个方面,非独生学生群体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学生群体。从家庭资源稀缺理论分析,资源接受程度不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四)生源地差异性检验
本文选用单因素方差法检验生源地不同学生群体间的差异性,通过事后检验中Scheffe法和HSD法对数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自杀意图、焦虑、敏感和躯体化、社交恐惧、依赖、敌对攻击等方面,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学生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日常工作开展中,需要对来自小城镇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对策
(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普及工作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普及工作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促进的重要方式。首先,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中心专业指导教师、兼职心理辅导员的专业作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级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活动、组织班会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将健康的心理观念传达到大学生中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认同感。其次,要借助多媒体平台,建立网络平台宣传模块,积极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方面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意识。
(二)积极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也可预防大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疾病,把心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首先,引导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认知,使其摈弃去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有问题的错误想法。其次,心理咨询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及专门的咨询场所,要求心理咨询要严格保密,坚决杜绝泄露学生隐私。最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转介。
(三)建立“三联三结合”的危机干预工作机制
1.联结信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在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上坚持“三个一”原则,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加强心理健康和危机干预预案的教育宣传,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快速响应的联动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学生发现情况能第一时间向学校或者本学院上一级网格化管理员汇报,学校快速响应和部署,从而提高事件决策的效率,确保相关人员安全,减低事件影响、防止事态扩散,牢牢守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2.联动责任,建立责任信息网络。借力“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漏一人”的原则,细化心理健康工作责任网格。实行学校领导联系学院、学院领导联系年级、年级辅导员联系班委、班委联系3~5名学生的四级“联连看”责任关注体系,实现信息联络到人、责任连接到位。
3.联防重点,形成多维关切系统。针对重点关注对象,努力实现四关注,即宿舍有关注、班级有关注、校园有关注及家庭有关注。对不同级别关注实施不同频次心理关爱,加强四方信息联通,解决重点关注对象实际学习生活困难,缓解心理压力。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广泛布局,以心理健康帮扶机制、心理健康基地和心理健康档案为抓手,保证重点关注对象心理健康工作推进有依据、有规范、有场地,实现重点关注对象心理关爱工作全覆盖且连续。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乎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江苏省某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发,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普及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建立“三联三结合”的危机干预工作机制的对策,以期能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05):664-679.
[2]方晓义,袁晓娇,胡伟,邓林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01):111-118.
[3]盖彦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4]王寅枚,何聪,童腮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教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8(02):65-71.
[5]潘莉,董梅昊.高校心理育人面临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J].思想理论教育,2019(03).
[6]陈虹.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内涵、困境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
[7]蔡迎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7).
[8]陈虹,潘玉腾.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促进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心理健康状态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再次提到要加强预防干预。对于高校而言,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利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做好心理健康测查工作,对于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江苏省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分析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全体学生进行测查,共收集2589份有效量表,其中2046份来自本科生,543份来自研究生(包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二) 测查工具与方法
采用方晓义等人(2018)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通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进行网络在线测试。采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录入,选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其中p<0.05时说明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共有2589名学生参加测试,筛查结果如下:一级心理问题95名占3.7﹪;二级心理问题234名占9.1%;三级心理问题420名占16.2%。各年级具体测试结果见下表。
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探究性别、学历层次、是否独生、生源地等属性不同的学生各指标得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如下:
(一)性别差异性检验
性别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焦虑、抑郁、自卑、敏感、冲动、进食问题、睡眠问题、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10个方面男女间差距较大,女生得分均要高于男生。与盖彦成(2016)得出的结果一致,男生女生具有生理上的差异,加上青春期发育阶段的特殊性,导致女生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因此,高校在开展日常管理活动中,需要在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注入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二)学历层次差异性检验
学历层次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敏感、社交恐惧、冲动、强迫、人际关系困扰及学业压力6个方面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差距较大,且都存在本科生的得分高于研究生的趋势。也就是说本科生的心理问题比研究生更加突出。
(三)是否独生差异性检验
是否独生差异检验显示,在幻觉、妄想症状、自卑、冲动和就業压力方面独生与非独生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在幻觉、妄想症状方面,独生学生群体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学生群体;自卑、冲动和就业压力3个方面,非独生学生群体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学生群体。从家庭资源稀缺理论分析,资源接受程度不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四)生源地差异性检验
本文选用单因素方差法检验生源地不同学生群体间的差异性,通过事后检验中Scheffe法和HSD法对数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自杀意图、焦虑、敏感和躯体化、社交恐惧、依赖、敌对攻击等方面,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学生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日常工作开展中,需要对来自小城镇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对策
(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普及工作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普及工作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促进的重要方式。首先,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中心专业指导教师、兼职心理辅导员的专业作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级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活动、组织班会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将健康的心理观念传达到大学生中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认同感。其次,要借助多媒体平台,建立网络平台宣传模块,积极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方面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意识。
(二)积极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也可预防大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疾病,把心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首先,引导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认知,使其摈弃去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有问题的错误想法。其次,心理咨询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及专门的咨询场所,要求心理咨询要严格保密,坚决杜绝泄露学生隐私。最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转介。
(三)建立“三联三结合”的危机干预工作机制
1.联结信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在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上坚持“三个一”原则,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加强心理健康和危机干预预案的教育宣传,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快速响应的联动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学生发现情况能第一时间向学校或者本学院上一级网格化管理员汇报,学校快速响应和部署,从而提高事件决策的效率,确保相关人员安全,减低事件影响、防止事态扩散,牢牢守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2.联动责任,建立责任信息网络。借力“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漏一人”的原则,细化心理健康工作责任网格。实行学校领导联系学院、学院领导联系年级、年级辅导员联系班委、班委联系3~5名学生的四级“联连看”责任关注体系,实现信息联络到人、责任连接到位。
3.联防重点,形成多维关切系统。针对重点关注对象,努力实现四关注,即宿舍有关注、班级有关注、校园有关注及家庭有关注。对不同级别关注实施不同频次心理关爱,加强四方信息联通,解决重点关注对象实际学习生活困难,缓解心理压力。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广泛布局,以心理健康帮扶机制、心理健康基地和心理健康档案为抓手,保证重点关注对象心理健康工作推进有依据、有规范、有场地,实现重点关注对象心理关爱工作全覆盖且连续。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乎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江苏省某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发,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普及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建立“三联三结合”的危机干预工作机制的对策,以期能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05):664-679.
[2]方晓义,袁晓娇,胡伟,邓林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01):111-118.
[3]盖彦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4]王寅枚,何聪,童腮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教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8(02):65-71.
[5]潘莉,董梅昊.高校心理育人面临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J].思想理论教育,2019(03).
[6]陈虹.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内涵、困境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
[7]蔡迎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7).
[8]陈虹,潘玉腾.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