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推开古诗文化之境的窗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是一个漂流在诗歌上的民族,从蒹葭苍苍直到雨巷康桥,几千年来,诗歌像文学长河里的精灵,养育了华夏儿女精美的血脉。学习经典诗歌,是传承中华灵魂与艺术的必由之路。
  一、意象的魅力
  古诗精短,言约意丰,而丰富的意蕴包含在一个个美丽的意象中。意象是什么?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是含有作者从世界上获取的真切感受的美学客体,是构筑意境的元素。这是个西方名词,却特别适合中国古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士子代代相传,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传统,也构成了特有的传统意象,也就是说,每个意象背后都有特定的中国文化传统,含有某种“衍义”,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意象真正的含义不在“语序轴”,而在“联想轴”,只有能联想起各种相关的历史文化传统才能正确解读它。例如:“月”这一意象,常常会让人产生思念之情,就是因为它在漫长的诗歌河流里,反复以思念之情的艺术客体出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秋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当熟知这一传统意象的人文内涵时,读到相关诗句,就会多一份联想,多一层感发。
  二、意境不可译
  小学古诗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种偏差,对诗句进行串讲,而且逐句直译,让学生做笔记,死记硬背。古诗是不可译的,格律不可译,意境也不可译,短短的诗文,用再多的散文句式也无法将其内涵、其意韵翻译出来,更无法构建起古诗原有的音乐美与意境美。何谓意境?意境,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是外界客体与内心境界的完美统一。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人文积淀、哲学与价值观不同,相同的客体,产生的意境也不尽相同。王国维先生说:“读其诗者”,“亦有得有不得,且得之者亦各有深浅焉”。西方的接受美学也认为,读者的联想以原来的文本为依据,但是每位读者都拥有联想的自由,这个阈限是可以超越创作者本身的。用叶嘉莹先生的话说,这叫做感发作用之本质。所以,诗歌意境的感发度与读者所拥有的资源元素的多少、品质习习相关。那么,生活经验相对较少的小学生,难以从中获取丰富的感发力量。是否,古诗教学中就索兴不解,让学生生硬记忆就可以了呢?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几千年前,孔子就已告诉我们,诗不能不解。不解,将会变成毫无意义的肌肉运动,就像没有了空气、水和阳光一样,诗的种子是会腐烂掉的。因此,王崧舟先生说:诗不可解,然又不能不解,如何在解与不解之间达成和解呢?需要一座桥!
  何以为桥?笔者以为,面对形象思维发达的小学生,当较好地运用音、画、同意境的诗句和诗人的故事,用这些可听、可观、可感的素材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里去。当然,更重要的是吟诵,反复的吟诵,特别是入情入境的吟唱,它是学生走进意境的必由通道。
  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短短的五古绝句,不仅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还表现了王维心中一种禅的境界。禅学之于小学生,无疑是天外飞仙,神秘、深奥而又充满奇妙,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真正领悟到禅之真意,何况是小学生呢?我只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把领悟的空间留给孩子们,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是要用一辈子来读的。全国名师赵志祥老师说:“教学之道,在于引而不发,有味无痕。”打开一扇窗,让学生自己去感发,这才是诗歌教学之道。因此,在教学本诗时,我分两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第一步,向学生提供一组山间幽静图,再和着宁静的轻音乐轻轻吟唱,以感受诗歌中静雅的意境;第二步,从诗人的故事开始,再加上一组禅意诗,一首禅意曲,带领学生轻轻推开禅意之门,感受诗歌里禅的意境。需要说明的是,教学中所用的图片和音乐,我都是提供出一组,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符合诗意的,在声与色的比较分辨中,获取感发的元素。
  总之,小学古诗教学中,对于意象与意境的品悟与感受,因具体的诗的不同,采用的的策略也不尽相同,老师要做的是紧扣儿童童趣性、情境性、生活性、实践性的学习特点,为孩子推开一扇美妙的窗子,让童心在古诗的境界里飞翔。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闫萍近日心事重重,一想到要每天上班,心里就打起了小鼓,七上八下的。进入临床科室已经三个多月了,而自己还是会束手无策,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消减着她这个博士生的自信心,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极其重要的时期。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和品质融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践当中,进行慢慢熏陶和渗透才是科学合理的。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的德育内容  1. 热爱祖国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特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山河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为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推动农牧民的互助合作,完善草原发展基金运做和管理,10月11—12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李伟方、副主任刘加文一行,在省农牧厅草原处和省草原监督管
2019年4月,春意盎然,百花争艳。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十一科技)传来喜报,公司2018年度营业收入突破百亿,昂首迈入“百亿俱乐部”。据十一科技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一代文学巨匠,他博大渊深的思想、光辉的人格为后人树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的作品更以深刻独特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经典,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和思想的力量。正如林贤治所说,鲁迅的作品“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重视鲁迅作品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在小学英语教堂中,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脱离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但还是脱离不了“授人以鱼”的教学模式。我尝试使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自己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