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的童话教学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童话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童话教学上成记叙文教学或者是直接指向功利化的主题教学,变成思想品德课。如何确定童话教学的内容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去年的树》为例,谈谈如何确定童话教学内容。
关键词:童话教学内容 三个原则 《去年的树》
小学阶段,义务教材(人教版)选入童话的篇目共40篇,其中选读童话有29篇,一、二年级选入29篇童话,选读童话17篇,所占比例为26.7%。随着年级的升高,童话的比例逐渐减少,但不难看出童话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童话这一文体的独特之处,往往将童话当成记叙文来上,只关注文中的时间、地点等无关紧要的因素,甚至引导学生来求证故事的真实性;又或者将童话教学直接指向功利化的主题教学,把童话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忽视了学生自身对童话情感的独特体验。
一.童话教学的三个原则
小学阶段的童话应该教些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确定童话教学的三个原则。
1.关注文体是童话教学内容的依据
确定童话教学内容,首先要弄清楚童话的概念和文体特点。王荣生提出“合适的文本解读”这一观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内容是“在特定的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比如,符合诗歌阅读的方式,符合吸取阅读的方式等来阅读”①。如果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对所教文体的把握出现偏差,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学内容选择不合适的情况。这也就是一些教师在教授童话时,把童话处理成记叙文教学的原因。
童话教学中所指的童话是指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体裁之一,它是以幻想、夸张、拟人为手段来编写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虚构故事。简而言之,童话是为儿童提供的幻想故事。
童话最主要的文体特征是幻想,在童话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会以合理的方式存在,他会向儿童展示一个超乎现实却无比美妙的虚幻世界。儿童情趣是童话的另一特点,童话是为儿童创造的,他应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审美接受心理。
2.学情是确定童话教学内容的前提
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除了依据文体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以便选择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起点’的把握应体现为‘教材内容’与 ‘学生经验’的高度契合。偏离了两者的任何一方,都将导致‘起点的模糊化’。偏离学生经验,将造成‘起点’过高或过低……”②童话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夸张等手法,使得童话故事的内涵和意蕴深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宜把童话的思想主题过于拔高,超越学生所能理解的界限,又或者对童话中意象的选择作过于现实而不宜的解读,试图追求童话的真实性。童话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但教育功能不是童话的本体功能,童话的价值在于净化儿童的情感,呵护儿童的心灵,让儿童感受来自童话的乐观主义精神。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当前的阅读水平来选择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自己喜欢的,也能解决儿童在童话阅读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
3.故事是确定童话教学内容的内核
童话本来是传统口述民间故事的一部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相传。教材中的童话故事虽然短小,情节却跌宕起伏,所以童话在文体上是“故事的”,是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幻想的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非常好奇,他们没有明确的主客观念,很容易进入童话的世界里,被童话世界里的人物所吸引。童话中的人物形象镌刻在故事里,比起教师单纯的讲述人物特点,让儿童好好感受童话中讲述的故事,更易让学生感受到童话在故事中传达给他们的独特审美体验,在体验故事的过程中,人物的特点也在儿童的头脑中鲜明起来。在作者讲述童话故事的时候,通常会使用单线型结构、对比性结构、反复性结构、冰糖葫芦的结构等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结构,让学生更快的记住故事的大致情节。
二.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教授《去年的树》时,很多老师把教学内容确定为三点:
第一点:补充空白,反复设置情境渲染小鸟与树之间在风霜雨露的陪伴中建立的深厚感情。
第二点:人物分析,通过三次鸟儿对树的寻找可以看出这只鸟儿是一只坚持不懈,信守承诺的鸟儿。
第三点:环保意识,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悲伤来源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没有破坏,就没有伤害,所以应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以上三点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合理呢?
根据之前提到的确定童话教学的三原则,我认为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作者写了什么?
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选取的写作对象是什么?作者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所用的艺术手法和特色是什么?作者这样写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去年的树》讲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分别之际,鸟儿答应了树还会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它的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惆怅。虽然他的朋友不在了,可他们之间的友情还在,曾经的诺言还在,于是,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鸟儿唱起了去年的歌。新美南吉用白描的手法略去鸟儿在寻找树的过程中的艰辛及面对灯火时丰富的心理描写,让儿童直接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抓住关键词“看”,感受到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2.本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教师首先要了解童话这一文体的特点,在文体意识的指引下,读出《去年的树》这一篇童话的“独一篇”的特点。
(1)鸟儿对树的三次反复不断的寻找。
反复性结构是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最常见的是三次反复。反复是相同或相近的情节在不同的地方再来一次。反复是一种强调,它使某种模式更牢固,更易于辨认。反复也使童话故事更为单纯,同时也是一种节奏的调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大都是反复型结构,当然每一次的反复中不一定会重复,有时会添加新的元素。教师应将关注点放在每次新添的元素上,让儿童更容易把握这种反复的模式,记住故事的大概情节。《去年的树》通过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三次对话的展现鸟儿对朋友的三次寻找,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反复朗读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这相似的三段对话,可以让儿童快速记住本篇童话的故事情节,也可以加深儿童对反复性结构的印象。
关键词:童话教学内容 三个原则 《去年的树》
小学阶段,义务教材(人教版)选入童话的篇目共40篇,其中选读童话有29篇,一、二年级选入29篇童话,选读童话17篇,所占比例为26.7%。随着年级的升高,童话的比例逐渐减少,但不难看出童话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童话这一文体的独特之处,往往将童话当成记叙文来上,只关注文中的时间、地点等无关紧要的因素,甚至引导学生来求证故事的真实性;又或者将童话教学直接指向功利化的主题教学,把童话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忽视了学生自身对童话情感的独特体验。
一.童话教学的三个原则
小学阶段的童话应该教些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确定童话教学的三个原则。
1.关注文体是童话教学内容的依据
确定童话教学内容,首先要弄清楚童话的概念和文体特点。王荣生提出“合适的文本解读”这一观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内容是“在特定的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比如,符合诗歌阅读的方式,符合吸取阅读的方式等来阅读”①。如果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对所教文体的把握出现偏差,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学内容选择不合适的情况。这也就是一些教师在教授童话时,把童话处理成记叙文教学的原因。
童话教学中所指的童话是指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体裁之一,它是以幻想、夸张、拟人为手段来编写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虚构故事。简而言之,童话是为儿童提供的幻想故事。
童话最主要的文体特征是幻想,在童话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会以合理的方式存在,他会向儿童展示一个超乎现实却无比美妙的虚幻世界。儿童情趣是童话的另一特点,童话是为儿童创造的,他应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审美接受心理。
2.学情是确定童话教学内容的前提
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除了依据文体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以便选择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起点’的把握应体现为‘教材内容’与 ‘学生经验’的高度契合。偏离了两者的任何一方,都将导致‘起点的模糊化’。偏离学生经验,将造成‘起点’过高或过低……”②童话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夸张等手法,使得童话故事的内涵和意蕴深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宜把童话的思想主题过于拔高,超越学生所能理解的界限,又或者对童话中意象的选择作过于现实而不宜的解读,试图追求童话的真实性。童话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但教育功能不是童话的本体功能,童话的价值在于净化儿童的情感,呵护儿童的心灵,让儿童感受来自童话的乐观主义精神。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当前的阅读水平来选择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自己喜欢的,也能解决儿童在童话阅读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
3.故事是确定童话教学内容的内核
童话本来是传统口述民间故事的一部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相传。教材中的童话故事虽然短小,情节却跌宕起伏,所以童话在文体上是“故事的”,是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幻想的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非常好奇,他们没有明确的主客观念,很容易进入童话的世界里,被童话世界里的人物所吸引。童话中的人物形象镌刻在故事里,比起教师单纯的讲述人物特点,让儿童好好感受童话中讲述的故事,更易让学生感受到童话在故事中传达给他们的独特审美体验,在体验故事的过程中,人物的特点也在儿童的头脑中鲜明起来。在作者讲述童话故事的时候,通常会使用单线型结构、对比性结构、反复性结构、冰糖葫芦的结构等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结构,让学生更快的记住故事的大致情节。
二.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教授《去年的树》时,很多老师把教学内容确定为三点:
第一点:补充空白,反复设置情境渲染小鸟与树之间在风霜雨露的陪伴中建立的深厚感情。
第二点:人物分析,通过三次鸟儿对树的寻找可以看出这只鸟儿是一只坚持不懈,信守承诺的鸟儿。
第三点:环保意识,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悲伤来源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没有破坏,就没有伤害,所以应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以上三点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合理呢?
根据之前提到的确定童话教学的三原则,我认为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作者写了什么?
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选取的写作对象是什么?作者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所用的艺术手法和特色是什么?作者这样写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去年的树》讲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分别之际,鸟儿答应了树还会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它的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惆怅。虽然他的朋友不在了,可他们之间的友情还在,曾经的诺言还在,于是,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鸟儿唱起了去年的歌。新美南吉用白描的手法略去鸟儿在寻找树的过程中的艰辛及面对灯火时丰富的心理描写,让儿童直接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抓住关键词“看”,感受到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2.本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教师首先要了解童话这一文体的特点,在文体意识的指引下,读出《去年的树》这一篇童话的“独一篇”的特点。
(1)鸟儿对树的三次反复不断的寻找。
反复性结构是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最常见的是三次反复。反复是相同或相近的情节在不同的地方再来一次。反复是一种强调,它使某种模式更牢固,更易于辨认。反复也使童话故事更为单纯,同时也是一种节奏的调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大都是反复型结构,当然每一次的反复中不一定会重复,有时会添加新的元素。教师应将关注点放在每次新添的元素上,让儿童更容易把握这种反复的模式,记住故事的大概情节。《去年的树》通过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三次对话的展现鸟儿对朋友的三次寻找,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反复朗读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这相似的三段对话,可以让儿童快速记住本篇童话的故事情节,也可以加深儿童对反复性结构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