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就工程施工中造成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以作交流。
[关键词] 建筑施工 质量安全 因素 措施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推动下,这几年工程建设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工程建设任务繁重艰巨。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安全管理理念缺乏更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不够,使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了制约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建筑施工中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施工市场秩序混乱
施工市场秩序混乱,施工单位越级承包工程的事情屡见不鲜,一个项目有很多个分包商,层层分包,并且承包商对分包商不进行管理和监督。“挂靠”现象很普遍。近年来,基本建设规模非正常扩大,大量农民建筑队涌入城市,这些没受过专业培训,无技术人员及机械装备的建筑队根本不能独立施工,他们挂靠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施工单位下来承包工程。有些规模小,资质低的单位不择手段承揽工程,恶意低价中标,对施工技术和质量安全规范不了解,为减少成本,只能靠偷工减料或者粗制烂造来谋取利益,这样势必会让工程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
2.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工程的质量安全责任没有明确到具体的人
现在大部分企业实行的是承包制度。承包制度本身是无可厚非,但不少企业往往将它变成以包代管、挂靠队伍、转包的代名词,企业坐收管理费,出了问题由承包人全部负责,缺乏对工程安全问题的日常预防性管理,甚至不管不问。有的还出现了企业管不了项目经理的现象,尤其随着企业改制,家族性企业的增多,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施工组织人员责任心不可能强,管理也不会到位,他们不会把工程质量安全当成是关键问题来看待,同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又没有相关的责任约束,质量安全更加无法得到保障。
3.安全教育严重滞后,施工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从事建筑行业大部分是农民,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身份转为工人,其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质量安全意识还不能适应建筑业这个特殊的行业,且普遍未经基本技能教育及培训,缺乏应有的质量安全知识,施工技能也会较低,这样就会给施工质量带来隐患。
4.施工安全资料不规范、不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不全、不准或与现场实际不符。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安全活动记录不真实,这就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带来了原则性的错误和隐患。
5.项目监理“监而不理”、“不监不理”
监理的责任是“三控两管一协调”即控制工程的造价、质量和工期,管理合同和信息,协调参建各方关系,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一环。导致监理失控的原因,一方面是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低,未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是监理人员为利益和“饭碗”,对业主和施工方不规范行为姑息迁就。这也反映出目前我国对工程监理人员缺乏监督考评机制,监理人员、机构缺少应有的权威。
6.施工安全管理不严,抓落实的力度不够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缺乏搞好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手段,对现场作业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和一些隐患问题不敏感,不制止、不分析、不研究、无动于衷、见怪不怪,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不重视造成了安全管理职能上下脱节,工作失控,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下去。
三、加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措施
1.减少分包的次数。在实际工程当中完全转包和分包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完全转包常常会导致没有增值的多层分包,就肯定会减少实际施工分包商的利润。由于利润的减少,实际施工的分包商为了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必然会导致建筑整体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相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分包的次数,一旦发现超过规定次数,要给予重罚。
2.强化监理机制,加强监理“职业道德”观念,提高监理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监理工作。建立监督考评机制和职业信誉档案,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对施工过程当中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要坚决予以制止。这些都要在监理监督机制中有所体现,以此来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
3.实施岗前培训制度。所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都应具有基本的质量安全意识。新工人入场必须完成培训教育,企业应结合生产施工的需要对其进行质量安全教育,不仅要使操作者掌握质量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认真、正确地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质量安全的行为。
4.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责任到人。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查,并且建立档案,对在那些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企业责令他们定期整改,并提交整改结果。要求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责任到人,采取“分片包干,落实到人”的方式落实到人。
5.监督体系和监督水平在提高建筑质量安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现场监理发挥监督作用外,建筑质量监督站更应该起到监督的重要责任。最好是能在行业内有第三方形成单独的一种监督队伍。同时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监督水平。
6.为了保障工程质量,施工方在开工之前缴纳一定的质量安全保险金,完工之后由第三方来鉴定,根据实际工程质量的安全情况来确定最后施工方的得失。
四、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分析
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建立安全管理联络网。施工现场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应采取专职人员检查与群众性检查结合,平时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施工高峰阶段和冬、雨期阶段要组织专项检查。检查的重点应围绕高处作业、电气线路、机械动力等方面进行,防止发生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人等事故。另外,应针对施工特点,如深基、高空吊装、架子平台、防火、防塌、防爆、防毒等进行专业检查。
2.建立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为提高抵御建筑施工中特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映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要建立安全事故救援预案体系。选派骨干力量设置通讯组、抢救组、交通治安组、救治组、物资供应组、善后处理组,备齐救援物资,如车辆、担架、氧气袋、止血带等,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迅速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以开拓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切实做到抓安全就必须抓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完善强化“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积极推广和应用新设备、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在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措施上进行创新,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注重与时俱进,增加安全管理的超前性。
4.实行奖惩制度,激励安全先进。对安全管理检查结果优秀的给予奖励并总结推广其先进管理经验,对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和隐患的挂红牌并限期改正,特别严重的要立即停工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复工。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全国各地几乎顷刻间变出了许多“大工地”,这既带来了建筑市场的繁荣,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也给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动手、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只有這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才会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关键词] 建筑施工 质量安全 因素 措施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推动下,这几年工程建设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工程建设任务繁重艰巨。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安全管理理念缺乏更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不够,使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了制约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建筑施工中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施工市场秩序混乱
施工市场秩序混乱,施工单位越级承包工程的事情屡见不鲜,一个项目有很多个分包商,层层分包,并且承包商对分包商不进行管理和监督。“挂靠”现象很普遍。近年来,基本建设规模非正常扩大,大量农民建筑队涌入城市,这些没受过专业培训,无技术人员及机械装备的建筑队根本不能独立施工,他们挂靠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施工单位下来承包工程。有些规模小,资质低的单位不择手段承揽工程,恶意低价中标,对施工技术和质量安全规范不了解,为减少成本,只能靠偷工减料或者粗制烂造来谋取利益,这样势必会让工程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
2.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工程的质量安全责任没有明确到具体的人
现在大部分企业实行的是承包制度。承包制度本身是无可厚非,但不少企业往往将它变成以包代管、挂靠队伍、转包的代名词,企业坐收管理费,出了问题由承包人全部负责,缺乏对工程安全问题的日常预防性管理,甚至不管不问。有的还出现了企业管不了项目经理的现象,尤其随着企业改制,家族性企业的增多,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施工组织人员责任心不可能强,管理也不会到位,他们不会把工程质量安全当成是关键问题来看待,同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又没有相关的责任约束,质量安全更加无法得到保障。
3.安全教育严重滞后,施工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从事建筑行业大部分是农民,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身份转为工人,其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质量安全意识还不能适应建筑业这个特殊的行业,且普遍未经基本技能教育及培训,缺乏应有的质量安全知识,施工技能也会较低,这样就会给施工质量带来隐患。
4.施工安全资料不规范、不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不全、不准或与现场实际不符。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安全活动记录不真实,这就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带来了原则性的错误和隐患。
5.项目监理“监而不理”、“不监不理”
监理的责任是“三控两管一协调”即控制工程的造价、质量和工期,管理合同和信息,协调参建各方关系,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一环。导致监理失控的原因,一方面是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低,未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是监理人员为利益和“饭碗”,对业主和施工方不规范行为姑息迁就。这也反映出目前我国对工程监理人员缺乏监督考评机制,监理人员、机构缺少应有的权威。
6.施工安全管理不严,抓落实的力度不够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缺乏搞好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手段,对现场作业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和一些隐患问题不敏感,不制止、不分析、不研究、无动于衷、见怪不怪,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不重视造成了安全管理职能上下脱节,工作失控,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下去。
三、加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措施
1.减少分包的次数。在实际工程当中完全转包和分包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完全转包常常会导致没有增值的多层分包,就肯定会减少实际施工分包商的利润。由于利润的减少,实际施工的分包商为了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必然会导致建筑整体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相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分包的次数,一旦发现超过规定次数,要给予重罚。
2.强化监理机制,加强监理“职业道德”观念,提高监理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监理工作。建立监督考评机制和职业信誉档案,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对施工过程当中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要坚决予以制止。这些都要在监理监督机制中有所体现,以此来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
3.实施岗前培训制度。所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都应具有基本的质量安全意识。新工人入场必须完成培训教育,企业应结合生产施工的需要对其进行质量安全教育,不仅要使操作者掌握质量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认真、正确地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质量安全的行为。
4.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责任到人。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查,并且建立档案,对在那些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企业责令他们定期整改,并提交整改结果。要求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责任到人,采取“分片包干,落实到人”的方式落实到人。
5.监督体系和监督水平在提高建筑质量安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现场监理发挥监督作用外,建筑质量监督站更应该起到监督的重要责任。最好是能在行业内有第三方形成单独的一种监督队伍。同时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监督水平。
6.为了保障工程质量,施工方在开工之前缴纳一定的质量安全保险金,完工之后由第三方来鉴定,根据实际工程质量的安全情况来确定最后施工方的得失。
四、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分析
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建立安全管理联络网。施工现场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应采取专职人员检查与群众性检查结合,平时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施工高峰阶段和冬、雨期阶段要组织专项检查。检查的重点应围绕高处作业、电气线路、机械动力等方面进行,防止发生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人等事故。另外,应针对施工特点,如深基、高空吊装、架子平台、防火、防塌、防爆、防毒等进行专业检查。
2.建立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为提高抵御建筑施工中特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映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要建立安全事故救援预案体系。选派骨干力量设置通讯组、抢救组、交通治安组、救治组、物资供应组、善后处理组,备齐救援物资,如车辆、担架、氧气袋、止血带等,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迅速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以开拓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切实做到抓安全就必须抓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完善强化“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积极推广和应用新设备、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在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措施上进行创新,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注重与时俱进,增加安全管理的超前性。
4.实行奖惩制度,激励安全先进。对安全管理检查结果优秀的给予奖励并总结推广其先进管理经验,对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和隐患的挂红牌并限期改正,特别严重的要立即停工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复工。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全国各地几乎顷刻间变出了许多“大工地”,这既带来了建筑市场的繁荣,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也给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动手、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只有這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才会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