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应了解古诗词的诵读现状,注重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传授学生古诗词的诵读方法,培养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建立有效的诵读评价机制,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发挥古诗词诵读的作用,培养学生较高的语文素质。
【关 键 词】 古诗词教学;兴趣习惯;评价机制
对于诵读,古代贤人曾有经典的不朽的诠释:“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特级老师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60篇,《语言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诗词篇目44篇,足以见得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诵读。
一、古诗词诵读现状
现状一:老师对古诗词诵读重视不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但是仍有部分老师因为诸多原因,不敢放手让学生积极诵读。他们有的因为课时紧张,为赶教学进度而疏于诵读;有的为了应试教学,诵读成了象征性的走过场;有的没有掌握古诗词诵读技巧,教师范读、播放录音或学生齐读一遍后,便匆匆进入课文讲解;更有甚者,教师以“独角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塞整个教学课堂,而学生则鸦雀无声一片。
现状二:学生学习古诗词多为应试强行背诵记忆,而忽视了诵读。初中学生课程繁重、科目多、中考压力大,语文容量大、课时紧,加之老师引导不力等种种原因,学生的古诗词诵读只停留在表层。他们多认为学习古诗词是为了应付考试,因而强行背诵记忆,但遗忘很快。或者是对古诗词学得肤浅,了解甚少,从而忽视了古诗词的诵读。
现状三:缺乏古诗词诵读的环境氛围,应用太少。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人贤士建诗社,开诗会,吟诗作词,相互交流,书信互往,其乐融融,有着古诗词诵读和应用的良好环境氛围。如今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环境只停留在晨读和少数语文课堂,诵读环境氛围微乎其微,应用更是少之又少,着实令人担忧。以上现状,导致了古诗词诵读的欠缺,让学生学得不快乐,老师教得不舒畅,大大影响了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好好反省。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了解古诗词诵读现状,发现缺点和不足之处,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对症下药,改变教学方法方式,古诗词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传授古诗词诵读的方法
古诗词诵读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学生掌握诵读方法和技巧。“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认为古诗词诵读教学应注重传授学生诵读方法,具体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读准字音,掌握含义
明代朱熹曾说:“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诵读古诗词就必须如此,一定要吐字清晰,字音准确,不可多读、少读、错读、倒读一个字,这是诵读的标准要求。古诗词中有些多义词、通假字学生很容易读错。如王维《杂诗》中“寒梅着花未”的“着”应读“zhuó”,含义为“开”。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中“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那”同“哪”,应读“nǎ”,“甚”同“什”,应读“shén”。我在教学生古诗词诵读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若发现错误应及时纠正,同时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理解诗意,把古诗词读得自然流畅。
(二)停顿恰当,读出韵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诵读要得法,停顿恰当就至关重要,古诗词诵读更是如此。为了把握好诵读节奏,我教学生正确划分停顿,读出韵味。
1.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是五律五绝、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停顿划分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按意义单位划分,第二类是按音节划分。我们现在诵读五律五绝一般采用意义单位的停顿读法。
(1)按意义单位划分,分为“二三”式,共两个音节。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按音节划分,分为“二二一”和“二一二”式,共三个音节。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二一”句式中的“一”主要是对前面的内容作补充说明,“二一二”句式中的“一”是动词,与后面的词构成动宾结构。
2. 七律七绝的诵读停顿,基本采用“二二三”“二二二一”句式和“四三”句式断句。(1)“二二三”句式划分: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二二二一”句式划分: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其中,“巴山/夜雨/涨秋池”只能用“二二三”句式,这是根据句意“涨秋池”句意不能分开而断句的。(2)“四三”句式。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停顿,就用“四三”句式。我们现在诵读一般都采用“四三”句式。
3. 《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数是四言诗,诵读一般采用“二二”式停顿,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 词的诵读停顿是按意义划分的,朗读时节奏灵活而无定数,读起来长短相间,抑扬顿挫,韵味无穷。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古诗词诵读只有停顿恰当了,才能诵读出韵味。
(三)读好节奏,读出美感
读好古诗词的节奏,要注意把握好节奏的三要素。
首先是读出轻重。声音的轻重是构成节奏的第一要素。重音轻音处理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听起才会动听。重音响亮,多表达喜悦、兴奋、紧张之情;低音低沉,多表达悲哀、失意之情。如读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时,其中两个“故乡”要重读,这样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他乡遇故知”时离家游子的欣喜之情。因此,古诗词轻重诵读恰当,才能准确生动地传递出诗句中表现出的诗人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
其次是把握好语速。声音缓急是构成节奏的第二要素。语速与古诗词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情绪息息相关,因此选择缓急快慢要合乎前后语境,要合乎情理。如诵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时语速要快速急促,表现出词人矢志报国、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再次是声音的抑扬顿挫。声音的抑扬顿挫是构成节奏的第三要素。中国古代诗歌讲究音韵和谐,平仄相从接应。我们诵读时要平声扬,仄声抑。以诵读《关雎》为例:参差(↗↗)荇菜(↘↘),左右(↘↘)耄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通过这样抑扬顿挫的诵读,就读出了整齐的韵律、和谐的音韵,读出了音乐般悠扬的美感。
(四)读出语调,把握情调
语调是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为了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处理好语调的升降、高低变化,读出韵味。如诵读王维《杂诗》中“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时,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读“着花未”时语调轻柔而略有上扬,韵味无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诵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时,“商女”要读得平缓,“不知”要读上升调,“亡国恨”读要出高音、重音。通过语调的表现,激起读者心中的忧愤,从而领会诗人的情感。另外要把握好古诗词的感情基调,如李煜的《虞美人》感情基调是悲慨,辛弃疾的《破阵子》的感情基调是悲壮。学生把握好古诗词的感情基调,读出了古诗词中活泼逼真的情调,就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寄寓的诗人的丰富感情。
三、培养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热情。
(一)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古诗词诵读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指导诵读应采取灵活多变的诵读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积极性,激发诵读激情。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我采用了多种诵读方式。首先用配乐录音范读,让学生一下子陶醉于美轮美奂的意境中,品味优美妙词佳句。接着单个学生试读,其余同学听。再接着分组读,齐读,自由朗读,最后配乐诵读。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在愉快惬意的诵读中,加深了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和对苏轼情感的把握,不知不觉走进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美妙的意境中,也加速了学生对课文背诵的速度。正如特级老帅钱梦龙说:“教师要特别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打下的比较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教师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兴趣是何等重要。
(二)创设古诗词诵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良好习惯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积极探索、追求创新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兴趣是学生获取感情体验色彩的真正动力,兴趣是学生诵读古诗词获得美的享受的法宝。而创设诵读情境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长久的诵读兴趣。创设诵读情境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营造宽松愉快和谐幸福的课堂浓郁氛围。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宽容体谅学生,面带微笑,表扬鼓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诵读的强烈兴趣而乐此不疲。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求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因此,对学生在诵读中出现不足与缺点切忌加以讽刺和打击。
2. 搭建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平台。我们要做成任何事都需要时间和空间,都需要展露才华的舞台。为学生搭建古诗诵读的平台,是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又一重要途径。首先,在班上,我常利用晨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词,也常利用开课前几分钟时间让男女生各一名诵读同一首古诗词,看谁诵读得更好。其次,我班每学期至少举行3次诗歌诵读比赛。方法是:①确定朗诵比赛的时间、地点。②确定朗读篇目。③制定评比标准。④推举主持人。⑤聘请老师和同学共同担任评委。⑥颁奖。再次,我每学期都要推荐朗诵优秀的同学参加语文组组织的朗诵比赛,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二·九”朗诵比赛,甚至参加区级、市级组织的朗诵比赛。这样的比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中收获喜悦,还能增加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良好习惯,古诗词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建立有效的诵读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我要求学生除了记诵积累课内经典古诗词外,也扩展到课外经典古诗词的记诵。我还建立有效的诵读评价机制,制定诵读评价表格,从音色、停顿、轻重、缓急、语调、韵味、情感等方面着手测试学生的诵读效果。我常常组织古诗词诵读比赛,从中评出班级诵读之星,以此激励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诵读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感知古诗词意境,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诵读中,学生能激发兴趣,增加记忆力,增添丰富的想象力;在诵读中,学生能体悟诗人丰富、美好的情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在诵读中,学生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建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培养较高的汉语言素质。总之,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诵读教学,让古诗词这朵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绽放得更加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1] 傅德岷,卢晋. 唐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 贺新辉. 宋词鉴赏词典[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3] 龚爱萍,林丽. 古诗词诵读[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关 键 词】 古诗词教学;兴趣习惯;评价机制
对于诵读,古代贤人曾有经典的不朽的诠释:“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特级老师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60篇,《语言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诗词篇目44篇,足以见得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诵读。
一、古诗词诵读现状
现状一:老师对古诗词诵读重视不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但是仍有部分老师因为诸多原因,不敢放手让学生积极诵读。他们有的因为课时紧张,为赶教学进度而疏于诵读;有的为了应试教学,诵读成了象征性的走过场;有的没有掌握古诗词诵读技巧,教师范读、播放录音或学生齐读一遍后,便匆匆进入课文讲解;更有甚者,教师以“独角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塞整个教学课堂,而学生则鸦雀无声一片。
现状二:学生学习古诗词多为应试强行背诵记忆,而忽视了诵读。初中学生课程繁重、科目多、中考压力大,语文容量大、课时紧,加之老师引导不力等种种原因,学生的古诗词诵读只停留在表层。他们多认为学习古诗词是为了应付考试,因而强行背诵记忆,但遗忘很快。或者是对古诗词学得肤浅,了解甚少,从而忽视了古诗词的诵读。
现状三:缺乏古诗词诵读的环境氛围,应用太少。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人贤士建诗社,开诗会,吟诗作词,相互交流,书信互往,其乐融融,有着古诗词诵读和应用的良好环境氛围。如今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环境只停留在晨读和少数语文课堂,诵读环境氛围微乎其微,应用更是少之又少,着实令人担忧。以上现状,导致了古诗词诵读的欠缺,让学生学得不快乐,老师教得不舒畅,大大影响了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好好反省。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了解古诗词诵读现状,发现缺点和不足之处,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对症下药,改变教学方法方式,古诗词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传授古诗词诵读的方法
古诗词诵读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学生掌握诵读方法和技巧。“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认为古诗词诵读教学应注重传授学生诵读方法,具体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读准字音,掌握含义
明代朱熹曾说:“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诵读古诗词就必须如此,一定要吐字清晰,字音准确,不可多读、少读、错读、倒读一个字,这是诵读的标准要求。古诗词中有些多义词、通假字学生很容易读错。如王维《杂诗》中“寒梅着花未”的“着”应读“zhuó”,含义为“开”。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中“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那”同“哪”,应读“nǎ”,“甚”同“什”,应读“shén”。我在教学生古诗词诵读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若发现错误应及时纠正,同时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理解诗意,把古诗词读得自然流畅。
(二)停顿恰当,读出韵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诵读要得法,停顿恰当就至关重要,古诗词诵读更是如此。为了把握好诵读节奏,我教学生正确划分停顿,读出韵味。
1.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是五律五绝、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停顿划分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按意义单位划分,第二类是按音节划分。我们现在诵读五律五绝一般采用意义单位的停顿读法。
(1)按意义单位划分,分为“二三”式,共两个音节。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按音节划分,分为“二二一”和“二一二”式,共三个音节。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二一”句式中的“一”主要是对前面的内容作补充说明,“二一二”句式中的“一”是动词,与后面的词构成动宾结构。
2. 七律七绝的诵读停顿,基本采用“二二三”“二二二一”句式和“四三”句式断句。(1)“二二三”句式划分: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二二二一”句式划分: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其中,“巴山/夜雨/涨秋池”只能用“二二三”句式,这是根据句意“涨秋池”句意不能分开而断句的。(2)“四三”句式。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停顿,就用“四三”句式。我们现在诵读一般都采用“四三”句式。
3. 《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数是四言诗,诵读一般采用“二二”式停顿,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 词的诵读停顿是按意义划分的,朗读时节奏灵活而无定数,读起来长短相间,抑扬顿挫,韵味无穷。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古诗词诵读只有停顿恰当了,才能诵读出韵味。
(三)读好节奏,读出美感
读好古诗词的节奏,要注意把握好节奏的三要素。
首先是读出轻重。声音的轻重是构成节奏的第一要素。重音轻音处理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听起才会动听。重音响亮,多表达喜悦、兴奋、紧张之情;低音低沉,多表达悲哀、失意之情。如读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时,其中两个“故乡”要重读,这样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他乡遇故知”时离家游子的欣喜之情。因此,古诗词轻重诵读恰当,才能准确生动地传递出诗句中表现出的诗人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
其次是把握好语速。声音缓急是构成节奏的第二要素。语速与古诗词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情绪息息相关,因此选择缓急快慢要合乎前后语境,要合乎情理。如诵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时语速要快速急促,表现出词人矢志报国、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再次是声音的抑扬顿挫。声音的抑扬顿挫是构成节奏的第三要素。中国古代诗歌讲究音韵和谐,平仄相从接应。我们诵读时要平声扬,仄声抑。以诵读《关雎》为例:参差(↗↗)荇菜(↘↘),左右(↘↘)耄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通过这样抑扬顿挫的诵读,就读出了整齐的韵律、和谐的音韵,读出了音乐般悠扬的美感。
(四)读出语调,把握情调
语调是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为了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处理好语调的升降、高低变化,读出韵味。如诵读王维《杂诗》中“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时,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读“着花未”时语调轻柔而略有上扬,韵味无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诵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时,“商女”要读得平缓,“不知”要读上升调,“亡国恨”读要出高音、重音。通过语调的表现,激起读者心中的忧愤,从而领会诗人的情感。另外要把握好古诗词的感情基调,如李煜的《虞美人》感情基调是悲慨,辛弃疾的《破阵子》的感情基调是悲壮。学生把握好古诗词的感情基调,读出了古诗词中活泼逼真的情调,就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寄寓的诗人的丰富感情。
三、培养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热情。
(一)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古诗词诵读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指导诵读应采取灵活多变的诵读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积极性,激发诵读激情。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我采用了多种诵读方式。首先用配乐录音范读,让学生一下子陶醉于美轮美奂的意境中,品味优美妙词佳句。接着单个学生试读,其余同学听。再接着分组读,齐读,自由朗读,最后配乐诵读。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在愉快惬意的诵读中,加深了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和对苏轼情感的把握,不知不觉走进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美妙的意境中,也加速了学生对课文背诵的速度。正如特级老帅钱梦龙说:“教师要特别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打下的比较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教师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兴趣是何等重要。
(二)创设古诗词诵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良好习惯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积极探索、追求创新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兴趣是学生获取感情体验色彩的真正动力,兴趣是学生诵读古诗词获得美的享受的法宝。而创设诵读情境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长久的诵读兴趣。创设诵读情境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营造宽松愉快和谐幸福的课堂浓郁氛围。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宽容体谅学生,面带微笑,表扬鼓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诵读的强烈兴趣而乐此不疲。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求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因此,对学生在诵读中出现不足与缺点切忌加以讽刺和打击。
2. 搭建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平台。我们要做成任何事都需要时间和空间,都需要展露才华的舞台。为学生搭建古诗诵读的平台,是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又一重要途径。首先,在班上,我常利用晨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词,也常利用开课前几分钟时间让男女生各一名诵读同一首古诗词,看谁诵读得更好。其次,我班每学期至少举行3次诗歌诵读比赛。方法是:①确定朗诵比赛的时间、地点。②确定朗读篇目。③制定评比标准。④推举主持人。⑤聘请老师和同学共同担任评委。⑥颁奖。再次,我每学期都要推荐朗诵优秀的同学参加语文组组织的朗诵比赛,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二·九”朗诵比赛,甚至参加区级、市级组织的朗诵比赛。这样的比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中收获喜悦,还能增加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良好习惯,古诗词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建立有效的诵读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我要求学生除了记诵积累课内经典古诗词外,也扩展到课外经典古诗词的记诵。我还建立有效的诵读评价机制,制定诵读评价表格,从音色、停顿、轻重、缓急、语调、韵味、情感等方面着手测试学生的诵读效果。我常常组织古诗词诵读比赛,从中评出班级诵读之星,以此激励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诵读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感知古诗词意境,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诵读中,学生能激发兴趣,增加记忆力,增添丰富的想象力;在诵读中,学生能体悟诗人丰富、美好的情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在诵读中,学生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建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培养较高的汉语言素质。总之,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诵读教学,让古诗词这朵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绽放得更加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1] 傅德岷,卢晋. 唐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 贺新辉. 宋词鉴赏词典[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3] 龚爱萍,林丽. 古诗词诵读[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